★《花間集》中國詞史上首部詞總集。它收錄了晚唐時期溫庭筠、韋莊、薛昭蘊等十八家詞,共五百首。內(nèi)容多寫男女戀情、相思別怨,風(fēng)格多數(shù)婉約纏綿、嫵麗香艷,以致于給人留下的印象一般就是一部艷詞集。
★《花間集》介于唐詩宋詞兩大文學(xué)高峰期之間,以其清艷、婉麗之風(fēng)成為文學(xué)發(fā)展史上的樞紐,有“詞中離騷”之美譽,既有漢魏樂府的蛻變,也有唐詩宋詞流派的發(fā)展。
★因此《花間集》尚能以濃艷細膩、綿密隱約之詞,為冶游而作,亦在亂世中借古諷今。風(fēng)格香艷的“花間詞派”由此形成。
★《花間集》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首部詞選集,1900年敦煌石室藏《云瑤集》被發(fā)現(xiàn)。
★《中國詩詞大會》重點書目,朱光潛喜愛的古典文學(xué)作品之一,廣為流傳的《甄嬛傳》用《花間集》中的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被為電視劇插曲,由劉歡作曲,姚貝娜演唱。
★生于晚唐又死于晚唐的溫庭筠,向上結(jié)束了唐詩的殘局,向下開啟了詞學(xué)的篇章,深度影響了蔣勛、葉嘉瑩、李國文等文化名人。
★花間詞之后有宋詞,宋詞是從花間詞直接發(fā)展而來,但是同時有有別于花間詞,它不同于花間詞那種眼里嬌柔的靡靡之音,在宋詞中我們時時刻刻都可以看到花間詞的影子。
★溫庭筠的詞里,那些儂麗香軟的美人美景,都是詞人極具生命力的深切渴望和向往。
★王國維在中國古典文化上造詣頗高,他的《人間詞話》得以讓花間詞的芳香得意延續(xù)擴散,他的《人間詞話》的詞評,其中有對間詞的考證和評價。
★人間再無溫庭筠,用盡一生光華凝成一段璀璨詞章,花間鼻祖溫庭筠有“溫八叉”之稱(手叉八下而八韻詩成)。
花間集敘
武德軍節(jié)度判官司歐陽炯[1]撰
鏤玉雕瓊[2],擬化工[3]而迥巧;裁花剪葉,奪春艷以爭鮮。是以唱云謠則金母詞清[4],挹霞醴則穆王心醉[5]。名高《白雪》[6],聲聲而自合鸞歌[7];響遏行云,字字而偏諧鳳律[8]!稐盍贰洞蟮獭穂9]之句,樂府相傳;《芙蓉》《曲渚》之篇,豪家自制。莫不爭高門下,三千玳瑁之簪[10];競富樽前,數(shù)十珊瑚之樹[11]。則有綺筵公子,繡幌佳人,遞葉葉之花箋,文抽麗錦;舉纖纖之玉指,拍按香檀[12]。不無清絕之詞,用助嬌嬈之態(tài)。自南朝之宮體[13],扇北里[14]之娼風(fēng)。何止言之不文[15],所謂秀而不實。有唐已降,率土之濱[16],家家之香徑春風(fēng),寧尋越艷;處處之紅樓夜月,自鎖嫦娥。在明皇朝[17],則有李太白應(yīng)制[18]《清平樂》詞四首,近代溫飛卿復(fù)有《金筌集》,邇來[19]作者,無愧前人。今衛(wèi)尉少卿字弘基[20],以拾翠洲邊,自得羽毛之異;織綃泉底,獨殊機杼之功。廣會眾賓,時延[21]佳論。因集近來詩客曲子詞[22]五百首,分為十卷。以炯粗預(yù)知音,辱請命題,仍為敘引。昔郢人有歌《陽春》者,號為絕唱,乃命之為《花間集》。庶使西園[23]英哲,用姿羽蓋[24]之歡;南國嬋娟,休唱蓮舟之引[25]。
時大蜀廣政三年[26]夏四月日敘。
【注釋】
[1]歐陽炯:(896—971年)五代詞人。益州華陽(今四川成都)人。其詞見于《花間集》《尊前集》。
[2]鏤玉雕瓊:原指雕刻瓊玉,形容花費工夫仔細打磨。
[3]化工:此處指自然的創(chuàng)造力。
[4]云謠:即白云謠。相傳,穆天子與西王母宴飲于瑤池之上,西王母為天子謠,因首句為“白云在天”,故名白云謠。金母:指西王母。
[5]挹霞醴:酌仙酒。穆王:即穆天子。
[6]《白雪》:古代名曲名。相傳為師曠所作。
[7]鸞歌:鸞鳴。
[8]鳳律:即音律!秴问洗呵?古樂》有記載:“聽鳳凰之鳴,以別十二律。”故稱音律為鳳律。
[9]《楊柳》《大堤》:古代樂府曲名。
[10]玳瑁之簪:有玳瑁裝飾的簪。三千玳瑁之簪:此處形容來客眾多且富有。用《史記?春申君傳》平原君與春申君夸富的典故。
[11]數(shù)十珊瑚之樹:用石崇與王愷以珊瑚樹爭豪的典故。
[12]拍按香檀:指以檀板為節(jié)拍。
[13]宮體:宮體詩,指南朝梁“傷于輕艷”的詩風(fēng)。
[14]北里:唐朝長安城平康里,因在城北,也稱北里,當時是妓院所在地。
[15]不文:指不文雅。
[16]率土之濱:指境城之內(nèi)。
[17]明皇朝: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時期(712—756年)。
[18]應(yīng)制:受皇帝命而作。李太白有應(yīng)制《清平樂》詞四首,見《尊前集》。
[19]邇來:近來。
[20]弘基:《花間集》編輯者趙崇祚,字弘基,生平事跡不詳。趙崇祚編此集時任衛(wèi)尉少卿。
[21]延:收納。
[22]曲子詞:詞的別稱。
[23]西園:三國魏鄴都的西園,魏文帝曹丕集文學(xué)侍從之臣游宴、賞月的地方。后來代指游宴地。
[24]羽蓋:以翠羽為飾的車蓋。
[25]蓮舟之引:即采蓮曲,樂府清商曲辭。
[26]大蜀廣政三年:后蜀年號,即9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