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學從建筑與土地的關系入手,受到現(xiàn)象學和后結構主義理論的影響,在思想和方法,理論和實踐中,借鑒多門學科,形成了跨學科(景觀學、地理學、心理學、社會學以及材料學等)的研究方向,早已突破了地球本身的地質構造和自然生物的覆蓋所產(chǎn)生的基礎地形學,潛移默化地從多個角度改變了建筑設計的對象、方法和策略,成為近十幾年來建筑界研究的一個熱點。《地形學故事:景觀與建筑研究》向我們展示了一種對于土地的閱讀方法,并解釋了目前地形學議題對建筑設計的影響,進一步試圖說明地形學議題中蘊含的現(xiàn)象學與后結構主義思想是推動其發(fā)展的兩個重要因素,并且這一議題關注人地關系,在建筑與城市領域具有積極的意義和作用。
“AS當代建筑理論論壇系列讀本”的出版是“AS當代建筑理論論壇”的學術活動之一。從2008年策劃開始,到2010年活動的開啟至今,“AS當代建筑理論論壇”都是由內(nèi)在相關的三個部分組成:理論著作的翻譯(AS Readings)、對著作中相關議題展開討論的國際研討會(ASSymposium),以及以研討會為基礎的《建筑研究》(ASStudies)的出版。三個部分各有側重,無疑,理論著作的翻譯、解讀是整個論壇活動的支點之一。因此,“AS讀本”的定位不僅是推動理論翻譯與研究的結合,而且體現(xiàn)了我們所看重的“建筑理論”的研究方向。
“AS當代建筑理論論壇”,就整體而言,關注的核心有兩個:一是作為現(xiàn)代知識形式的建筑學;二是作為探索、質疑和豐富這一知識構成條件的中國。就前者而言,我們的問題是:在建筑研究邊界不斷擴展,建筑解讀與討論越來越多地進入到跨學科質詢的同時,建筑學自身的建構依然是一個問題——如何返回建筑,如何將更廣泛的議題批判性地轉化為建筑問題,并由此重構建筑知識,在與建筑實踐相關聯(lián)的同時,又對當代的境況予以回應。而這些批判性的轉化、重構、關聯(lián)與回應的工作,正是我們所關注的建筑理論的貢獻所在。
這當然只是面向建筑理論的一種理解和一種工作,但卻是“AS讀本”的選擇標準。具體地說,我們的標準有三個:一、不管地域背景和文化語境如何,指向的是具有普遍性的建筑問題的揭示和建構,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在跨文化和跨越文化中,進行共同的和有差異性的討論,也即“中國條件”的意義;二、以建筑學內(nèi)在的問題為核心,同時涉及觀念或概念(詞)與建筑對象(物)的關系的討論和建構,無論是直接的,還是關于或通過中介的;三、以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出版的對當代建筑知識的構成產(chǎn)生過重要影響的著作為主,并且在某個或某些個議題的討論中,具有一定的開拓性,或代表性。
對于翻譯,我們從來不認為是一個單純的文字工作,而是一項研究!癆S讀本”的翻譯與“AS研討會”結合的初衷之一,即是提倡一種“語境翻譯”(contexturaltranslation),和與之相應的跨語境的建筑討論。換句話說,我們翻譯的目的不只是在不同的語言中找到意義對應的詞,而且要同時理解這些理論議題產(chǎn)生的背景、面對的問題和構建的方式,其概念的范疇和指代物之間的關系。于此,一方面,能相對準確地把握原著的思想;另一方面,理解不同語境下的相同與差異,幫助我們更深入地反觀彼此的問題。
總序
學術架構
導言:景觀建筑學與建筑學的地形性前提
第1章 作為框架的地構:或地形如何超越自己
第2章 培育、建造與創(chuàng)造力:或地形是如何(在時間中)變化的
第3章 設計自由與自然法則:或地形是如何因地而異的
第4章 平整場地:或地形是如何成為各種小地平匯聚起來的地平面的
第5章 性格、幾何與透視:或地形是如何藏匿自身的
第6章 建筑與情境:或地形是如何顯露自己的
第7章 形象和它的場景:或地形是如何保留行動的痕跡的
結語:微塵倫理學
索引
致謝
注釋
譯后記:關鍵詞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