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湯一介
大約在十年前,荷蘭皇家科學院院士施舟人(Kristofer Shipper)教授曾向我提出一個問題:為什么在中國歷史上幾乎沒有因宗教思想的原因發(fā)生過戰(zhàn)爭?而其他國家、民族、地區(qū)在歷史和現(xiàn)實中常有因宗教思想的原因發(fā)生過這種或那種的宗教戰(zhàn)爭?對這個問題,我是從來沒有研究過的。當時,我只能靠所知的歷史知識說,也許因為在中國儒、道兩家的排他性較少,而包容性較大;自秦漢以來,政府(皇權)對社會具有較強的控制力,政府可以用政策和制度來調節(jié)三教關系。這樣的回答當然是太籠統(tǒng),也無深意。2010年,北京大學儒學研究院成立時,學校要求上報研究院的研究課題,我就想到施舟人教授提出的問題。特別是我注意到在海外歷史上曾發(fā)生過多次宗教戰(zhàn)爭,例如歷史上的“十字軍東征”,打了近兩百年,毫無結果,今日在中東、北非仍然有著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對立和戰(zhàn)爭;甚至同一國家內的不同宗教間也常訴諸武力,在印度就常有印度教與錫克教、伊斯蘭教的沖突和戰(zhàn)爭;在中東、北非地區(qū)伊斯蘭教的不同教派也時有對抗性的暴力。我國歷史上雖有因政治和經濟原因滅佛的“三武一宗之禍”,但幾乎沒有過因宗教思想文化的不同而發(fā)生過戰(zhàn)爭。儒、釋、道之間雖有矛盾、沖突,但能共存共榮,而不發(fā)生宗教戰(zhàn)爭,并提出“三教歸一”、“萬善同歸”等思想以協(xié)調三教關系,我們如果能對此根據(jù)史料總結出有意義的理論觀點,它或對治今日世界的因宗教思想文化的不同引起種種戰(zhàn)爭的亂象有所貢獻。為此,我們研究院把《儒、道、佛三教關系史》定為研究的重點課題之一。對這個課題,我考慮也許有三個方面可以為我們研究所注意:(一)儒釋道“三教歸一”觀念的理論基礎;(二)儒釋道“三教歸一”朝廷的政策基礎;(三)儒釋道“三教歸一”民間的信仰基礎。
作者:樂黛云
北京大學中文系現(xiàn)代文學與比較文學教授, 博士生導師,北京外國語大學專聘教授;現(xiàn)任北京大學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法合辦《跨文化對話》雜志主編。歷任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所長、國際比較文學學會副主席、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會長;1990年獲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2006年獲日本關西大學榮譽博士學位。曾任加拿大麥克瑪斯特大學兼任教授、香港大學訪問教授、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訪問教授、荷蘭萊頓大學訪問教授、香港科技大學訪問教授、美國斯坦福大學訪問教授。著有《比較文學原理》、《比較文學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中國知識分子的形與神》、《跨文化之橋》、《中國小說中的知識分子》(英文版)、《比較文學與中國——樂黛云海外講演錄》(英文版)、《跟蹤比較文學學科的復興之路》、《當代名家學術思想文庫·樂黛云卷》、《自然》(中、法、意大利文版)、《面向風暴》(英、德、日文版)、《我就是我——這歷史屬于我自己》、《透過歷史的煙塵》、《絕色霜楓》、《逝水與流光》、《四院 沙灘 未名湖》;編撰:《世界詩學大辭典》(合編);主編《中學西漸專題》8卷;《跨文化溝通個案叢書》14卷、《跨文化對話》集刊33卷。
作者:怡學
什剎海書院常務院長、北京廣化寺方丈、七佛寺方丈、方山寺方丈,北京佛教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兼通儒佛道三教經典,積多年的心愿與努力創(chuàng)建什剎海書院,廣納各方人才。舉辦居士培訓班近80期,創(chuàng)辦了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碩士研究生班,建立了研究生教育體系。主持編寫了《佛學與科學:新時代的對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集注》,以及《法句經》、《高僧行友誼》、《佛典選讀》、《中國漢傳佛教禮儀》、《傳統(tǒng)文化經典選讀》、《佛法概論》、《在家律學》、《禪修入門要點》等“居士教學叢書”,編撰有《北京廣化寺年刊》。
目錄
序… …………………………………………………湯一介 / 1
儒學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
王陽明心學精神與智慧… ……………………………張學智 / 3
知行合一及其當代意義… ……………………………董 平 / 46
佛學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宗仰法師與《頻伽精舍校刊大藏經》…………………楊曾文 / 65
教外別傳與宗教兼通… …………………………………………………王雷泉 / 72
華嚴學嘆賞… ………………………………………明 海 / 104
“一帶一路”與佛教復興… …………………………田 青 / 124
道學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如何理解《道德經》中的“自然”……………………劉笑敢 / 135
全真道龍門派始祖丘處機與道教的中興……………佟 洵 / 153
道家開山之作
——老子《道德經》解讀………………………周高德 / 162
道教是中國文化的根柢… …………………………………………………謝路軍 / 178
易學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
易學的傳承與堅持文化自信…………………………孫 晶 / 191
象數(shù)思維方式的特征及其影響……………………張其成 / 197
中醫(yī)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
《中華文化與中醫(yī)學叢書》總序… 陳可冀 李良松 林 殷 / 209
中醫(yī)養(yǎng)生保健與應用實踐… ………………………王 階 / 212
冠心病的預防與自我管理… ………………………李 軍 / 227
從宮廷醫(yī)學談女性夏季養(yǎng)心………………………張京春 / 249
《黃帝內經》的養(yǎng)生之道… ………………………馮興華 / 266
教育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儒學教育思想在當代中國教育中的啟示與價值…程方平 /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