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爾摩情人》: 常人視為危險的關(guān)系,有時卻是少數(shù)人的微光。
喬薇突然失蹤,身后流言四起。她被知名經(jīng)紀(jì)人選中,以演員身份出道,拍戲、唱歌,做著并不快樂的工作。和頗有理想的富二代戀愛,讓她以為找到了愛情和寄托,卻險些踏進(jìn)絕命牢籠。她原以為,過完今年冬天,停滯的時間將重新開始流動:在籌備許久的宴會上,會實現(xiàn)多年的心愿——見到那個人,和過去徹底割裂。
決明離開家鄉(xiāng)小城,在上海一住就是十多年。父母不為人知的婚姻真相,讀高中時目睹的那個難以啟齒的秘密,似乎都越來越遠(yuǎn)了。他原以為,日子會自動掩埋過去。冬日將至,他接到一份采訪任務(wù)。彼時他以為,*專訪喬薇,只是幫助雜志實現(xiàn)停刊前的最后一個愿望。
他們都以為人生終于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了,
卻沒料到,自兩人相遇,命運便在偷偷地篡改劇情。
你是否也如此?在人群中,利落張揚;私下里,卻脆弱敏感。
你是否也害怕?面對愛情,雖有孤注一擲的決心,卻每次都小心翼翼地試探。
你是否也渴望?渴望心靈相接,又習(xí)慣防備,不斷筑起孤單墻圍。
◆全景呈現(xiàn)當(dāng)下年輕人在愛情中的抉擇,直擊孤獨患者們的渴望,給慌里慌張長大的你。
◆危險而迷人的女明星,敏感且疏離的專欄作家,天真又世故的酒吧服務(wù)生……他們用假面、用文字、用杯酒,遮掩住真實的自己,令每一個浮沉于都市、試圖拋開過去重新出發(fā)的年輕人,產(chǎn)生深深共鳴,撫慰著嘈雜世界里,每一顆不安的心。
◆懸疑案件貫穿始終,主人公步步為營,閱讀者感官激發(fā),一旦置身其中,便難以逃脫。
◆ 連續(xù)3屆“新概念”一等獎得主、實力派90后作家、卑微靈魂的歌頌者
——陸俊文小說力作!
◆ 張歆藝、笛安、劉梓潔、楊慶祥、蔣峰聯(lián)袂推薦!
笛安(《西決》作者):《斯德哥爾摩情人》是有野心的。陸俊文用一種日漸成熟的敘述,想要完成對每個卑微生命一唱三嘆的描述。
搶先試讀本 讀者真實感受:如果我們也能像《斯德哥爾摩情人》的主人公一樣,讓所有遺憾和不甘在無聲的割裂中得以釋放,那么人生會不會不同?溫柔版《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讓人心疼,也讓人得到安慰。
《斯德哥爾摩情人》后記
——我仿佛度過了一個充實而緊張的“間隔年”
幾年前的春天,我在劇組的酒店里開完劇本會,制片人正在焦頭爛額地和一個當(dāng)紅女演員搶檔期。制片人說:你能幫我去給她說說這場戲嗎?我搖頭,你知道的,女演員是世界上最難打交道的物種了,你永遠(yuǎn)不知道她們哪句話是真的,哪個表情不是在表演。
如果我很喜歡跟人打交道,那我為什么還要選擇悶頭寫作呢? ——這是我當(dāng)時給自己找到的最篤定的借口。
離開這個劇組之后,鬼使神差地,我卻偏偏做了一些起初并不愿嘗試的事情。這兩年多的時間里,我成了一個幾乎每天都要和女演員打交道的人。而這些女演員無一例外,都試圖要更換一個身份重新出發(fā)。在這個和時間賽跑的行業(yè)里,安全感,大概是她們每天醒來都不得不得面對的問題。
敏感、善變、自我、警惕、時而熱情時而冷漠、情緒化、嬌媚、善于示弱、嫉妒、厭世、功利、孤注一擲、體面、世俗、虛榮、充滿欲望、完美主義、自卑、憂郁、孤獨……
距離太近,以至于像是拿著放大鏡在照看臉上的毛孔一樣,處處破綻,又處處美妙。
但恰恰是這些看似相互矛盾的反義詞,放在女演員身上,極端地體現(xiàn)出來時,才最恰當(dāng)?shù)卦忈屃耸裁唇小拔kU而迷人”。
人不都是好奇的動物嗎?火焰燃燒的時候,總想伸手迅速握住又松開,去捕捉這個虛無的形態(tài)。仙人掌上的刺,非得用指腹輕按著試探,讓觸感介于痛與不痛之間。冰箱里沒有保質(zhì)期的食物,黯淡無光,卻還會用鼻子嗅一嗅,甚至張開嘴嚼一小口。
而對站在你面前那個“危險而迷人”的存在,你的好奇會多過恐懼一些嗎?
2016年開春,我開始寫第一行字的時候,在北京郊區(qū)懷柔的劇組里,積雪開始融化了,我格外懷念上海掉光葉子的法國梧桐。很冷清,也百無聊賴。于是有了這個開頭 ——我想象自己在一個下雨的陰天,大概是秋天或者快要入冬,走在淮海中路上,前面是我熟悉的香港廣場,而我要去見一個未知的人。
就像生命中許多巧合的際遇互為映照一樣,冥冥之中,我不知道自己當(dāng)初隨手寫下的女主角的這個身份,會和我在之后的幾年里,產(chǎn)生如此多工作上的重要聯(lián)系。我和女演員們幾乎每天在電話里“形影不離”,一起并肩戰(zhàn)斗,也讓我有足夠多的機會去思考,我當(dāng)初寫的這個角色,是否夠貼近?
后來我漸漸發(fā)現(xiàn),當(dāng)帶著某種偏見去審視某一類人的時候,不管我看多少個樣本,我最終從她們身上看到的東西都是一樣的,這一切,只是為了印證我最初的猜想。
而真實是什么?或許我們所有能感受到的表達(dá),本身就已經(jīng)被賦予了一層表演的虛假。就像此刻,我試圖提筆梳理我內(nèi)心的感受一樣。
那年夏天,我徹底從上海搬到了北京,開始交新的朋友,建立新的生活圈子,完成了和一座城市的告別。再后來,陸陸續(xù)續(xù)寫了一年后,有了三萬字的故事雛形。那段時間,我的人生陷入一個尷尬的僵局,出于逃避,我決定完成這個小說,于是去年我給自己三個月的時間,停掉所有的工作和收入,把自己關(guān)在家里,每天規(guī)律地醒來,早上寫作,下午去泳池游泳,然后喝上一杯托斯卡納產(chǎn)的廉價白葡萄酒,繼續(xù)寫作到深夜,我買了十二支酒,足夠喝完整個夏天。
那是我對泳池最依賴的一段時光。幾乎所有難寫的部分,都是在泳池里打通筋脈的。整個人泡在消毒水氣味的池子里時,我覺得自己像是某種只能在水里存活的軟體動物,每一次蠕動和呼吸,都讓我把沙粒和雜質(zhì)傾吐出來,腦袋里的思緒會變得更清晰。焦躁不安的時候,我就讓自己潛在水底,憋足氣,到達(dá)極限時把頭探出水面,大口暢快地呼吸。偌大的泳池只有我一個人的時候,我也并沒有孤立無援的挫敗感,反而覺得不被打擾的感覺,真好。
寫作真的是一種節(jié)制而有效的避世方式。三個月的時間把自己關(guān)在北京,卻不從屬于任何社會關(guān)系,幽靈一樣地穿梭在這個城市里,悄然完成這本小說,我仿佛度過了一個充實而緊張的“間隔年”,又像是度過了學(xué)生時代心滿意足的暑假。一結(jié)束,我就切換好狀態(tài),馬不停蹄投入到工作中去。
在這個時代活著,我們得同時扮演好幾種角色和身份,才有可能讓自己勉強不被拋棄,也才有可能撫慰內(nèi)心巨大的不安全感吧。有一次我和一個客戶見面,他說,我認(rèn)得你,你不是一個作家嗎?我笑了笑說,那是我的副業(yè),或者說一個愛好。我好像還沒有十足底氣把自己看作一個夠格的作家。在這個寫作和出版變得泛濫隨意、全民表達(dá)、少人閱讀的時代,我越珍視寫作,它就越容易讓我得到滿足感。有時候哪怕有一丁點兒空余時間,可以勻出來閱讀或?qū)懽鳎叶加X得是恩賜。
閱讀和寫作,真是奢侈的事啊。
距初稿完成已一年,小說要出版面世了。編輯把厚厚一疊修訂稿拿給我,是在我飛往巴黎的前一天。我在飛機上又重溫了這個故事,昏暗的機艙里,我仿佛把自己置身于那個幽暗的泳池中,轟隆隆的氣流聲,讓我有些忐忑,幾乎屏住了呼吸。有意思的是,過程中維持我寫下去的動力,是我亢奮地認(rèn)為自己在寫一部了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