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
定 價:45 元
- 作者:翟小菊編著
- 出版時間:2018/3/1
- ISBN:9787200134339
- 出 版 社:北京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K928.73
- 頁碼: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
- 開本:32開
本書是《京華通覽》的一個分冊。作為通俗介紹北京地標性歷史風物的圖書,由作者經細致的調查走訪,撰寫,配以豐富的圖片資料,以頤和園歷史檔案為基礎,側重編纂記述了頤和園古代歷史文化遺產的發(fā)生、發(fā)展、管理及其沿革的歷史,并有重點地記述了新中國成立以后頤和園的保護、建設和管理的基本情況。橫及中國歷史、建筑、園林、文學、美學、書法等諸項學科。圖文并茂,通俗易懂。
|
頤和園修建的特殊歷史背景 伴隨著幾千年封建帝制歷代興建的皇家園林,大多毀于朝代更替時的戰(zhàn)火。雖然現(xiàn)代考古發(fā)掘,已然揭示了許多地下埋藏的殘基柱礎、水道池岸,但憑此恢復完整的苑囿尚未可與恢復宮殿建筑相比,難以取得科學的較為準確的原貌,因為園林的神韻,更在于山水的意境和自然環(huán)境的布置,F(xiàn)代對于古代園林的認識,特別是宋元以前的園林,更多依賴于文獻和中國歷代的山水畫卷。明清以來,因尚有較多實物存在,得以對包括皇家園林在內的明清園林有較為具體深入的認識。頤和園是中國皇家園林現(xiàn)存最為完整的實物例證,由于文獻、檔案、資料的記載翔實,所以其在深入研究方面具有獨占鰲頭的優(yōu)勢。 首先是建造的歷史時代。雖然清朝末年光緒十二年(1886),清內務府檔案已有了在興辦海軍學堂的名義下,在清漪園的遺址上興建排云殿的明確記載,但是以頤和園的園名正式宣布重建毀于咸豐十年(1860)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清漪園,卻是光緒十四年(1888)的光緒詔諭。這時,上距咸豐十年(1860)萬壽山、清漪園與圓明園同時焚毀28個年頭;下距最后一個封建帝制朝代的消亡僅有23個年頭。這樣,修建頤和園是中國延續(xù)幾千年封建帝制的皇家最后一次大興土木。可以斷言,這是一個多世紀以前,中國土地上最大的工程和最大的工地。光緒十四年(1888)至光緒二十年(1894),頤和園工程告一段落,當園林的主人慈禧皇太后籌辦六十大壽的時候,清王朝的挖墓人孫中山在檀香山創(chuàng)立了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處于風雨飄搖中的清王朝,在光緒二十年(1894)的甲午中日戰(zhàn)爭的炮聲中,勉強結束了頤和園的復建工程。承旨督造頤和園的海軍衙門,在北洋海軍全軍覆沒后,給我們留下一座堪稱絕響的皇家園林一個不可能再產生的中國古代園林的門類。在中國末代封建王朝的歷史上,從乾隆十五年(1750)至宣統(tǒng)三年(1911),頤和園是清代最高統(tǒng)治階層政治活動、宮廷生活和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舞臺。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fā)展進程,是中國近代歷史的縮影。 頤和園的藝術成就與價值 頤和園的前身萬壽山清漪園是清代分布在北京西北郊皇家園林區(qū)三山五園中最后興建的一座。它的建成,填充、豐富了從暢春園、圓明園到玉泉山靜明園、香山靜宜園數(shù)十里空間的山水樓臺點綴,最終完成了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龐大的皇家園林景觀群體的建設。從平面布局來看,三山五園中唯一以改造自然水體為主景的清漪園,實際成為三山五園的景物構圖中心。萬壽山佛香閣和園內主體建筑以及湖上點景構成的中軸線,東至圓明園,西至靜明園,經過潛心的規(guī)劃,設計出大致相等的空間距離。以清漪園建成為標志的三山五園總體規(guī)模的實現(xiàn),是清王朝達到極盛時期的綜合國力在皇家園林建設中的集中反映。三山五園總體規(guī)模的實現(xiàn)是中國封建社會有限的幾個強盛的高峰之一,也是在皇權統(tǒng)治下,都城、宮殿、園囿等營造建設中屈指可數(shù)的高峰之一。 清漪園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其時已是乾隆九年(1744)圓明園建成六年之后。圓明園是經過康熙、雍正、乾隆前后數(shù)十年的經營,不斷增建、擴建,以挖池堆山、平地造園為主要手法,所完成的包含100多個景區(qū)的集景式園林。清漪園卻是在自然的山水框架里,一次性規(guī)劃,一次性連續(xù)12年不間斷地施工,立足于一個大園子結構,用高閣、長廊、長堤、大島、長橋這樣一些大尺度并具有很高造景觀賞性的園林建筑物,所構筑的宮苑氣魄宏偉、色彩濃麗、金碧輝煌,處處刻意突出皇家氣派,并以此在三山五園中獨樹一幟,因而乾隆皇帝在詩中寫道:何處燕山最暢情,無雙風月屬昆明?梢,清漪園是乾隆在三山五園中得意的壓卷之作。 清漪園建成后,經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朝皇帝御臨,據(jù)《起居注》《奏案檔》中記載:乾隆皇帝游園132次,留下1500余首詠清漪園的詩文;嘉慶皇帝游園265次,最多的一年達17次;道光皇帝來園142次;咸豐皇帝來園41次。此時的園林僅為御苑,皇帝從未在園中居住。咸豐十年(1860),清漪園及三山五園的其他園林同被英、法聯(lián)軍付之一炬。光緒十二年(1886)至光緒二十一年(1895),光緒朝掌握實政的慈禧太后,挪用大量海軍經費和其他款項,在清漪園的廢墟上按原規(guī)模重建,并變更園名為頤和園,作為她頤養(yǎng)天年的夏宮。頤和園沿用了清漪園的山水、建筑和植物規(guī)劃,再現(xiàn)了清漪園的景觀風貌,根據(jù)保留至今的、相當完整的頤和園工程清單分析,頤和園忠實地復建了清漪園最主要和最精彩的部分;在不違背總體規(guī)劃的前提下,由于局部使用功能的改變,而調整了少數(shù)建筑群的平面布局,這里有兩處較大的改動值得說明。第一,佛香閣下的大報恩延壽寺改建為排云殿,但是,依舊按照大報恩延壽寺依山爬升的殿座疊落布局,無損原有的磅礴氣勢,使用功能的改變沒有影響建筑外形的改變,使萬壽山上的建筑群所形成的影廓,仍然層次清晰、蔚為壯觀。無論是從佛香閣頂層俯瞰,還是從湖邊的云輝玉宇牌樓下仰視,都能感受到建筑宏偉氣勢所生發(fā)的藝術感染力。第二,在東宮門內仁壽殿(原勤政殿)北側的怡春堂遺址,興建了高21米,三層的德和園大戲樓。就建筑的絕對高度來比較,德和園大戲樓僅次于佛香閣,位居園內第二,遠高于仁壽殿和周圍的生活寢宮區(qū)。在其頂層,既能俯視眼下的層層院落,又是眺望園內全景和園外借景的最佳觀賞點。這處改變是為了滿足宮廷演戲活動的需要,特別是處于成熟過程中的京劇藝術演出規(guī)模的需要,F(xiàn)存的當時清宮樣式房的圖紙,還有關于這座戲樓選址的其他方案,包括和慈禧寢宮樂壽堂合而為一的方案,方案中大戲樓倒座在昆明湖岸邊。無疑,敲定的位置是最佳的選擇?v觀全園,建筑物的分布是北實南虛、東實西虛,大戲樓的興建,增強了全園的虛實對比,極大地豐富了以建筑物頂部輪廓為主要組成元素的園內東部的天際線。從這兩個變化看來,頤和園的復建不但忠實于清漪園的原有規(guī)劃布局,而且在充分理解原有規(guī)劃設計思想方面,抓住了它是一個完整的大園子的設計宗旨,力求每一個局部都是全園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如果說圓明園的結構是在統(tǒng)一中求變化,那么頤和園繼承了清漪園造園思想的內核在變化中求統(tǒng)一。說得更形象一些,圓明園是一部中短篇小說合集,頤和園卻是一部長篇小說,一部圍繞一個主題、洋洋灑灑數(shù)十萬言的鴻篇巨制。 頤和園占地約3平方公里,水面約占四分之三,是一座大型的山水園林。萬壽山和昆明湖構成了這座皇家園林的主體框架。園林在自然山水基礎上經人工改造,規(guī)模宏大、建筑精美,體現(xiàn)出皇家氣派。全園100余處景觀,分為宮廷區(qū)(包括生活區(qū))和苑景區(qū)。宮廷區(qū)在東宮門內,分為朝政和生活兩個區(qū),朝政區(qū)以仁壽殿為中心,是慈禧與光緒帝從事內政、外交政治活動的主要場所;生活區(qū)主要建筑樂壽堂、玉瀾堂、宜蕓館三座大型院落,是慈禧、光緒及其后妃居住的地方。整體建筑格局規(guī)整,顯示出皇家宮殿莊重、威嚴的等級。青灰色的屋頂和庭院的花草樹木又營造了園林的活潑氛圍。生活區(qū)背山面湖,所有建筑均有游廊串聯(lián),東可通大戲樓,西可達長廊。慈禧寢宮前的水木自親碼頭,是她從水路出入頤和園的門戶。庭院中疊石、假山及富有寓意的陳設、花木,構筑出中國皇家園林追求的理想居住環(huán)境。殿堂中珍藏著4萬余件文物,都是帝后使用過的原物。苑景區(qū)占全園總面積的十分之九,由昆明湖、萬壽山前山和后山及后溪河(亦稱后湖)組成。萬壽山的前山,平緩舒展,面對浩渺的昆明湖水面,景色開闊。后山峰回路轉,山腳下一條后溪河蜿蜒曲折,極為幽靜。7萬平方米的各式宮殿、寺廟和景點建筑,因地制宜地分布在山水框架之中,既有皇家園林的恢宏,又充滿了天然之趣。這種分布高度體現(xiàn)出中國園林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準則。萬壽山前山中部以佛香閣為中心,層層上升的建筑形成金碧輝煌的中軸群體,氣勢磅礴,突出了皇家園林的造園主題。佛香閣八面三層高41米,閣內有8根通長的鐵梨木柱承重,屋頂用35種184172件琉璃瓦組成,是中國古代建筑工藝中的珍品。閣東側有轉輪藏和萬壽山昆明湖巨碑,西側有五方閣和用207噸純銅鑄成的寶云閣,它們均為中國傳統(tǒng)建筑、工藝的優(yōu)秀代表。四周還有眾多的亭、臺、樓、閣供人登臨俯覽昆明湖的景色。湖山之間,連接萬壽山前山建筑群的彩畫長廊長達728米,繪有14000余幅彩畫,是中國園林巨型畫廊的代表。昆明湖自然清秀,具有江南的神韻。湖中三座大島,較好地表現(xiàn)出中國園林追求的具有寓意的海上仙山傳統(tǒng)修造模式。其中的南湖島以一座長達150米的十七孔橋通向東岸,創(chuàng)造了昆明湖水景中極為壯美的景觀。昆明湖西部的西堤,仿照中國杭州西湖著名的蘇堤而建,堤上建有6座不同形式的橋梁,景色與園外西山嵌合,形成一幅絕妙的山水畫卷。北京西山起伏的山脊,是頤和園西部真正的天際線,是頤和園結構框架的重要組成。頤和園將西山外景借入園內,在現(xiàn)存的中國古代園林中被視為最佳的借景范例。萬壽山后山中部是仿照中國西藏著名的古廟桑鳶寺建造的漢藏式寺廟建筑群,后湖中心是仿照中國江南臨水的街市建造的買賣街,東部是仿照中國無錫民間私園寄暢園修建的園中之園諧趣園,從中國西部高原到江南水鄉(xiāng)的自然景色,被高度和諧地濃縮在一處園景畫面之中。其各具民族風情的建筑,反映了中國造園藝術的高超水平。后山還有幾處精巧的小園,由于咸豐十年(1860)、光緒二十六年(1900)兩次遭受帝國主義侵略軍的破壞,僅存遺址。 頤和園的園林造景,融合了中國繪畫、詩歌和文學意境,成功地造就出中國皇家園林宏大的氣勢、輝煌的色彩及與山水綠化環(huán)境的充分協(xié)調關系。中國古代封建秩序、哲學思想、宗教信仰滲透于全園之中,典型地反映了中國皇家園林特有的精神追求。首先是中國哲理陰陽虛實的對比關系,通過山水對比的布局達到高度的和諧統(tǒng)一。其次,全園宮殿建筑的組合排列,遵循了儒家學說所規(guī)定的綱常倫理;而昆明湖上三座仙島的設置,又是道家希求長生不老思想的體現(xiàn);構筑于萬壽山上的寺廟佛閣,又顯示了祈求佛陀庇護的愿望。這一切均傾注于充滿詩情畫意的湖光山色之中,并且了無痕跡,達到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tǒng)一。園林不但再現(xiàn)了清漪園的景物,而且繼承和再現(xiàn)了自秦漢以來皇家園林的規(guī)制和內容。它是中國園林利用自然山水,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實現(xiàn)建筑美與自然美融糅一體的成功范例。有著極為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是研究中國皇家園林和中國近代歷史、建筑、美學、宗教、人文、環(huán)保等多種學科最好的實物素材。 20世紀90年代,昆明湖經過國家級的科學技術鑒定,湖泊的歷史氣候、植被、水質、生物遺存、地磁演化等數(shù)據(jù)對北京的環(huán)境保護具有實際參考價值。中國古代建筑的最后一座豐碑 在現(xiàn)存的清代檔案內,保留著修建頤和園完整的工程清單,這些清單記錄了從光緒十六年(1890)底至光緒二十年(1894)頤和園工程每五天一次所呈報的工程進度,其工作內容,按建筑物名稱開具清楚。若摘編某建筑物專項,則該建筑從刨槽至彩繪竣工,不但工序清楚,而且工藝做法、用料情況也十分詳細。其中還反映了建筑名稱的改變、雨季停工、春節(jié)前后休工等細節(jié),包工木廠(施工廠家)等也都有明確記載。除工程清單外,檔案材料中還有工程撥款數(shù)額、來源,建筑材料的價格、運輸費用,以及不同工種的日工資等種種在銷算簿冊中所反映出的具體資料。分散收藏在檔案館、圖書館和高等院校中的有關樣式雷和算房高家族的大量圖紙和文字材料,則形象全面地反映了頤和園修建過程中規(guī)劃設計程序和工程有關數(shù)字測量等大量信息。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結論:頤和園是以中國傳統(tǒng)的規(guī)劃設計程序、傳統(tǒng)的建筑形式、傳統(tǒng)的建筑材料、傳統(tǒng)的工藝流程做法、傳統(tǒng)的大型工程的管理體系和傳統(tǒng)的匠作組織所完成的一座規(guī)模浩大的古代園林建筑群。這一切集中在光緒十二年(1886)至光緒二十年(1894)[工程清單延續(xù)至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初]近10年的時間內完成。頤和園現(xiàn)存那個時期的古建筑66759.9平方米,如果加上中華民國時期拆除、塌毀的建筑和游覽區(qū)以外的附屬建筑統(tǒng)計,全部建筑面積不低于7萬平方米。接近明清兩代400余年所營構紫禁城建筑面積的二分之一。在10年中,建成如此規(guī)模的建筑群,是中國古代園林建筑史上所罕見的。 從園林建筑形式的類型來看,頤和園中幾乎羅列了古代所出現(xiàn)過的所有類型,殿堂廳館、亭橋廊榭、塔臺樓閣、軒舫肆關,應有盡有、豐富多彩。可貴的是,它們都基本符合清代營造則例的一般規(guī)范,同屬一個歷史時期的風格。這對如此規(guī)模的建筑群來說,更加突出了全園的整體統(tǒng)一、和諧完美。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頤和園的建筑風格有著強烈的個性特征,有著那個時代的烙印。不但和同類性質的北海公園中的清代早、中期的建筑有著可辨的差異,即使和僅存的個別清漪園的建筑相比較,也能感覺到尺度、比例的區(qū)別,特別是在斗拱的細部,裝飾紋樣、石雕手法上就更加明顯。 無可諱言,清漪園的興建,是在清代的極盛時期,而頤和園的修建則是在清王朝的末世,其政治氛圍、經濟實力,已經和乾隆早期情況不可同日而語。這個不能排除的歷史背景,同樣在頤和園的工程質量中表現(xiàn)了出來。室內裝修水平應是差距最大和最有說服力的證據(jù)了。何況清漪園尚有30多處大、小遺址,是頤和園修建時所沒能予以復建的。以上所說的一些缺憾,對于一座以總體宏觀氣勢取勝的皇家園林來說,尚不致掩蓋它的精華所在。其主旋律的光彩,依然從建筑造景的強音與周圍的自然山水取得優(yōu)美的共鳴。頤和園與其他一切經得起歷史長期考驗的人類文明創(chuàng)造一樣,為現(xiàn)代和后世的不同審美趣味的人們所接受、所贊嘆! 中國古代建筑有著幾千年的發(fā)展歷史,保留至今的經典實物,包括城池、宮殿、園林、陵墓、寺觀、石窟、民居、壇廟、塔坊、河渠……其中許多是由當時最高統(tǒng)治者皇帝親自主持或發(fā)布詔令建造的。往往這些建筑物最能代表當時在建筑領域內所能達到的最高科學技術水平和藝術水平。因為只有最高統(tǒng)治者的介入,始能動用全國的財力、物力、人力和智力。19世紀末,人類已經開始進入現(xiàn)代文明。由皇家主持決策,成千上萬能工巧匠付出智慧和血汗所建成的皇家園林頤和園,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次大興土木。無論規(guī)模還是藝術水平都能列入古代園林建筑的精品行列,成為在現(xiàn)代建筑興起之前,中國古代建筑所樹立的最后一座豐碑。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園林的山水、建筑、花木、文物受到充分的重視和保護。1949年4月成立頤和園管理處,國家投資巨款對頤和園進行重點修繕保養(yǎng)。1957年10月20日,北京市政府公布頤和園為第一批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3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頤和園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入20世紀90年代,頤和園在對原有古建進行認真保護的基礎上,又在清漪園遺址上按原樣重建了四大部洲、蘇州街、景明樓、澹寧堂等建筑群。1990年冬季的昆明湖清淤工程,將湖中積壓了240年的淤泥清除干凈。之后,又對萬壽山進行了徹底治理和全面綠化,使園林的樓臺亭閣越發(fā)輝煌,湖光山色更加秀麗。1992年,中國的權威人士評定頤和園為世界上造景豐富、古建筑集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1997年,頤和園成為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qū)示范點。1998年,世界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根據(jù)國際佛羅倫薩憲章中保護世界自然和歷史文化遺產的規(guī)定,派出專家對頤和園進行了嚴格的考察認定:1.北京的頤和園,是對 中國風景造園藝術的一種杰出展現(xiàn),將人造景觀與大自然和諧地融為一體;2.頤和園是中國的造園思想和實踐的集中體現(xiàn),而這種思想和實踐對整個東方園林藝術文化形成的發(fā)展起了關鍵性的作用;3.以頤和園為代表的中國皇家園林,是世界幾大文明的有力象征。鑒于園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和珍貴的遺產價值,1998年12月2日,頤和園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作為遺產,頤和園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那些閃光的高度歷史文明,豐富了人類文化的內容,為新世紀人類文化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了動力源泉。在首都向世界大都會發(fā)展過程中,頤和園是北京持續(xù)發(fā)展過程中值得驕傲的民族歷史文明象征,是古都風貌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首都一流園林城市的優(yōu)勢資源,是北京西北部城市規(guī)劃的重要戰(zhàn)略要素。作為博物館式皇家園林,頤和園發(fā)揮著古典園林型城市公園的作用,它是促進世界文化交流,弘揚祖國傳統(tǒng)文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是展示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事業(yè)發(fā)展成果的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