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起,我承擔了“應急物流研究”選修課的教學任務。在備課中,我反復思考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能讓我的教學更有價值,而不僅僅是研究生選了,學了,考了,然后很快就忘了。我考慮,研究生選修這門課程時,基本上已經(jīng)完成了專業(yè)課的學習,即將進入學位論文寫作階段。而且根據(jù)調查了解,很多研究生在入學前并沒有專門從事學術研究的經(jīng)歷,有的甚至沒有上手寫過遑論發(fā)表過像樣的學術論文;加之入學后大多也沒有進行過專門訓練,對學位論文寫作的有關方法技巧和技能知識也知之不多。以這樣的狀況,進入學位論文寫作階段,盡管有導師的傾力指導,但對研究生本人而言,摸著石頭過河終究是忐忑惶恐難當,而且難免事倍功半,不如稍加指點,或可豁然開朗,奏事半功倍之效。
基于這樣一個想法,我就考慮是否能夠將自己寫作并獲得全軍優(yōu)秀碩士、博士學位論文的一些體會感悟,以及當初攻讀學位時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融入到課堂教學中,為這門選修課增加一些“附加值”——也就是在研究生學習掌握學科專業(y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一起探討學位論文寫作技巧,進而使研究生在教學中能夠體驗到一些學術創(chuàng)新研究方法。經(jīng)過幾輪教學實踐,就在這門選修課中,逐步探索形成了“學科專業(yè)理論知識學習,學位論文寫作技巧體驗,學術創(chuàng)新研究方法探索”三者相互結合的教學模式。我覺得,這樣或許能夠讓選修這門課程的研究生有所啟迪、有所裨益,或許可以少走一些彎路。當然,以我之卑微鄙陋,自是不敢與孟夫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崇高境界相比,也不敢與名師大家的淵博厚德相提并論,但能以微薄之質助人一臂之力,也算是從教一樂吧。
這本教材的創(chuàng)編,總體上是以我的博士論文為基礎的,并結合我在學位論文寫作以及學術理論研究中的體會,區(qū)分課上、課下兩個環(huán)節(jié),按照學科專業(yè)理論知識、學位論文寫作技巧、學術創(chuàng)新研究方法等三個方面,參考借鑒有關專家學者論文寫作和學術研究方面的大量研究成果,形成一個初步的教學成果。這本教材,共分8講,每一講都圍繞應急物流學科專業(yè)理論體系中一個有代表性的知識點,融入學位論文寫作應當關注的重點內(nèi)容和基本技巧,兩相對照呼應,并以課程論文的選題、綜述和撰寫貫穿教學全程,起到連珠穿線的作用。
對于這本教材的使用方法,筆者做了一些設想:大致按照一周一講的進度,讀者可以結合正文內(nèi)容閱讀“導語”和“拓展”部分,根據(jù)個人情況完成“延伸閱讀”,當然正文內(nèi)容僅僅是提供了一個參考借鑒而絕非范文或模板,從中讀者可以了解筆者當年在完成論文時的所思所想和思考過程,不一定就是完美和正確的。在閱讀的基礎上,結合正文內(nèi)容,按照課程論文的“作業(yè)要求”,參考“作業(yè)輔導”的內(nèi)容,完成“實訓作業(yè)”。通過文獻檢索、選題、文獻綜述、論點及論述、擬制論文提綱、撰寫論文初稿、修改論文、學術交流等八次作業(yè),讀者可以進行一次較為系統(tǒng)完整的學術研究方法訓練,以此來提升學位論文寫作乃至學術研究能力。當然讀者也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有重點地選擇一些內(nèi)容進行學習。此外,還提出延伸閱讀《形式邏輯》《科技哲學》和《現(xiàn)代漢語》——這是源于筆者給新入學研究生作“研究生學業(yè)規(guī)劃”講座中推薦研究生要重點閱讀“兩本半書”,兩本書是《形式邏輯》和《科技哲學》,半本書是《現(xiàn)代漢語》——讀《形式邏輯》有助于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把握概念、演繹、歸納、推斷、類比等邏輯思維工具;讀《科技哲學》有助于提升思考認識的層次,把握自然界、科學技術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以及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面對快速發(fā)展的科學技術,不至于迷失方向;讀《現(xiàn)代漢語》則有助于時時磨礪我們的文字語言工具,把握語法、修辭等基本知識,使我們能夠把自己的學術思想清晰準確地落到文字上去。
期待研究生通過對這本教材的研讀和練習,能夠以應急物流這個新興前沿學科專業(yè)理論知識體系為載體,以學位論文寫作為目標指向,初步掌握學術創(chuàng)新研究方法,為完成學位論文以至后續(xù)開展學術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礎。當然,學術創(chuàng)新研究能力和學位論文寫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僅僅通過這樣一門選修課的學習就能夠實現(xiàn)。就我而言,即使經(jīng)過了長期的艱苦的實踐鍛煉,或許也只是徘徊在學術研究的門外,能夠稍有管窺些許真諦就已經(jīng)幸甚至哉了。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本教材也僅僅是只能算是在提高研究生學術研究能力方面做了一點小小的嘗試而已,期待能夠發(fā)揮出我預期的功效作用。
在教材的編寫中,學習借鑒和參考引用了許多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恕難一一列舉,擇其主要列于參考文獻,謹致誠摯謝意。丁志成、鄭文博等文友對本書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特別是我的恩師王宗喜教授欣然為本書作序,在此也致以衷心的感謝。
盡管筆者憚盡心力,力求盡善盡美,但終究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錯訛疏漏之處,懇請讀者能夠批評指正。作者郵箱:hngdngzhng@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