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家是如何工作的?
歷史是如何編寫的?
民眾是如何想象歷史的?
國家的歷史編撰與個體的歷史記憶為何總是不同?
本書圍繞這些很少被關注卻又極為重要的問題展開論述,并采用 歷史知識生產這樣的知識社會學方法分析問題。
作者以獨到眼光、尖銳筆鋒,對歷史知識的生產過程進行個案診斷、文本剖析,指出歷史從來沒有過的這種重要性乃是民族國家的產物,是一種典型的現代性規(guī)劃,是現代意識形態(tài)的核心內容。作者揭示了意底牢結的編織技法、消費模式與精神興奮模式,披露了作為歷史知識生產者的史家隱身其后的目光、意圖與手段,展現了知識生產從獨家壟斷向民眾自產后所引發(fā)的閱讀焦慮與公共危機,并嘗試提出突破雙重困境的可能路徑以及公眾應有的心智準備與理性擔當。
鄧文初,浙江大學史學博士,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騰訊·大家專欄作者。
作者兼具社會生物學、知識社會學等新學科背景,研究領域為思想史、中華民國史、疾病與社會史等,撰有失語的中醫(yī)、民族主義三部曲等論文、論著,文備眾體,以學術隨筆、思想批判見長,散篇多見于《讀書》《炎黃春秋》共識網騰訊·思享會等媒體,總約200萬字。自八十年代開始人類學、歷史社會學田野調查,足跡半中國,目前仍處在用腳步丈量中國的探索中。
前言 在歷史的廢墟上 / 001
第一章 歷史學家是如何工作的
導讀 /
011
歷史學家真的值得信任嗎? / 019
傀儡戲是如何嫁接歷史觀的? / 024
偽史何以盛行? / 031
起源神話是歷史研究的學術公敵 / 038
記憶之戰(zhàn) /
045
不立一真,唯窮流變 / 053
第二章 歷史是如何編寫的
導讀 /
069
歷史預言何以會像巫術一樣? / 077
國家的神話 /
084
偶像的黃昏 /
091
我們正患著一場惡性的歷史狂熱病 / 097
一個幻覺的起源 / 102
群氓的誕生 /
109
真相是如何淹沒的? / 116
亡靈的蘇醒 /
123
第三章 民眾是如何想象歷史的
導讀 /
132
真實何以令人反感? / 137
民眾是如何認識歷史的 / 143
歷史理解與歷史評判 / 149
讓世人聽到幸存者的聲音 / 156
響器: 中國文化的寂寞 / 163
戊戌的遺產 /
170
消失了的傳統(tǒng) /
192
探尋真相的冒險
光緒之死 / 202
第四章 史學批評是如何可能的
導讀 /
217
失語的中醫(yī) / 224
學術本土化的意義
從嚴復論rights的翻譯說起 / 236
近代究竟意味著什么? / 247
常道與偏鋒 /
252
黃興的時代 /
260
殷海光的困境 /
265
被打斷的與仍持續(xù)的
近代中國史的一個重要面相 / 278
第五章 史學周邊是如何反思的
導讀 /
289
看,人這個動物!
要將人類學做到絕望,庶幾近之 / 301
偉大的平衡 /
310
科幻片與本體危機 / 318
從鬼故事到野史筆記
史官文化之外的小傳統(tǒng)為何重要? / 326
田野工作者的絕望與悲鳴
我們永遠都是外人 / 334
附錄 人文史觀重建摭言 /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