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著者:
鄭寅達,現任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世界史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國世界現代史研究會副會長兼華東分會會長、中國德國史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市世界史學會副會長。著有《法西斯尚未逝去的夢魘》、《澳大利亞史》(合著)、《德國史綱》等。
孟鐘捷,歷史學博士,上海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現擔任副系主任一職。主要從事20世紀世界史、德國現當代社會史和全球化歷史教育的教學和研究。現為國際歷史教育學會成員、中國德國史研究會理事。著有《德國1920年<企業(yè)代表會法>發(fā)生史》、《尋找黃金分割點:聯邦德國社會伙伴關系研究》等。
陳從陽,湖北科技學院高等教育處主任,教授。?缡兰o學術骨干。中國世界現代史研究會、德國史研究會等。從事20世紀國際政治、經濟、國際關系研究。出版有《美國因素與魏瑪共和國的興衰》等。
主編:
吳友法,武漢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德國史學會會長。國內學術界first以德國史為研究方向招收博士生的導師。吳友法教授主要從事德國史,二戰(zhàn)史研究,出版有《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史》(合著),《希特勒奪權備戰(zhàn)之路》,《二十世紀德國史》(臺灣版),《德國法西斯的興起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起源研究》,《德國資本主義發(fā)展史》(主編,九五國家社科重點課題),《當代德國》(合著),《德國從分裂到統(tǒng)一》等獨著合著參著學術著作13部。目前主要從事德國與歐洲一體化問題研究。
邢來順,華中師范大學歷史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德國史學會會長。先后在安徽師范大學歷史系、東北師范大學歷史系和武漢大學歷史系學習。目前已經出版《德國工業(yè)化經濟-社會史》、《邁向強權國家》、《德國精神》、《當代德國》(合著)、《德國貴族文化史》、《德國:從統(tǒng)一到分裂再到統(tǒng)一》(合著)、《德國文化解讀》、《未竟的中興18世紀的奧地利改革》(合著)等著作以及《德意志帝國》、《德國史》(合譯)、《德意志人》(合譯)等譯著共十余部,在各類學術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近60篇。
前 言 1
第一編 魏瑪共和國
第一章 魏瑪共和國的成立與鞏固(19181923) 3
第一節(jié) 1918年十一月革命與魏瑪共和國的成立 3
一、1918年革命的爆發(fā)與共和國的成立 4
二、全德工兵代表會大會 14
三、國民會議選舉 21
第二節(jié) 《魏瑪憲法》與《凡爾賽和約》 26
一、魏瑪國民會議與《魏瑪憲法》 26
二、《凡爾賽和約》的產生、內容與反響 40
三、卡普呂特維茨暴動、德蘇拉巴洛條約與拉特瑙被刺 51
第三節(jié) 1923年危機 68
一、魯爾危機與消極抵抗 68
二、持續(xù)性的社會動蕩納粹運動的興起 74
三、貨幣改革 81
第二章 魏瑪共和國的相對穩(wěn)定(19241928) 86
第一節(jié) 國內政局的穩(wěn)定化 86
一、1924年政治局面 86
二、艾伯特去世與興登堡當選 90
三、人民公決剝奪諸侯財產、國旗爭端及內閣變動 94
第二節(jié) 施特雷澤曼的外交政策 102
一、賠款問題與《道威斯計劃》 102
二、施特雷澤曼的外交成果 107
三、施特雷澤曼與白里安共獲諾貝爾和平獎 117
第三節(jié) 穩(wěn)定時期的經濟、社會與文化 118
一、經濟形勢:金色的二十年代 118
二、社會福利建設的成果 134
三、魏瑪共和國科技、文化教育成就 140
第三章 魏瑪共和國的危機與覆滅(19291933) 167
第一節(jié) 1929年大危機與大聯盟的破裂 167
一、1929年世界經濟大危機對德國經濟的沖擊 167
二、《楊格計劃》與反《楊格計劃》運動 177
三、失業(yè)保險制度危機與大聯盟的破裂 186
第二節(jié) 總統(tǒng)內閣的實踐與失敗 190
一、布呂寧內閣 190
二、巴本內閣 205
三、施萊歇爾內閣與希特勒上臺 214
第三節(jié) 魏瑪共和國覆滅的原因 225
一、德意志帝國的負面遺產 225
二、一戰(zhàn)戰(zhàn)敗與《凡爾賽和約》的影響 227
三、魏瑪民主制度的缺陷 229
四、魏瑪德國的經濟與社會政策問題 231
第二編 納粹德國
第四章 納粹政治體制的確立與運行 235
第一節(jié) 德國的納粹化 235
一、納粹黨的改造藍圖 235
二、1933年3月國會選舉 238
三、國會縱火案 246
四、強行通過授權法 251
五、確立一黨制 257
六、單一制中央集權國家的建立 264
七、清洗沖鋒隊 269
第二節(jié) 極權主義政治體制 280
一、領袖原則與領袖國家 280
二、黨國一體 287
三、司法納粹化 293
四、黨衛(wèi)隊與黨衛(wèi)隊保安處 299
五、蓋世太保與德國中央保安局 301
六、集中營制度 305
第五章 納粹的經濟與社會政策 309
第一節(jié) 統(tǒng)制經濟 309
一、納粹黨的經濟主張 309
二、擺脫經濟危機 312
三、國家干預機制 317
四、四年計劃 324
五、保護中小企業(yè)與經濟集中化 331
六、企業(yè)領袖追隨者模式的企業(yè)共同體 335
第二節(jié) 納粹文教體制 338
一、文化控制與宣傳機構 338
二、文化荒漠 345
三、納粹教育思想 351
四、學校教育 353
五、校外教育與特種學校 360
第三節(jié) 納粹種族與人口政策 365
一、《紐倫堡法》 365
二、水晶之夜 368
三、人口政策 374
第四節(jié) 社會統(tǒng)制與社會協(xié)調 381
一、社會組織網絡 381
二、社會政策 385
三、宗教政策 392
第六章 對納粹統(tǒng)治的抵抗 398
第一節(jié) 共產黨的抵抗活動 398
一、共產黨轉入地下 398
二、反戰(zhàn)反法西斯活動 400
第二節(jié) 社會民主黨的抵抗活動 408
一、流亡執(zhí)委會在布拉格的活動 408
二、在輾轉中繼續(xù)斗爭 411
三、其他社會民主主義者的抵抗活動 413
第三節(jié) 其他社會集團的抵抗活動 415
一、格爾德勒集團 415
二、克萊騷集團和弗賴堡集團 418
三、白玫瑰小組 422
四、軍內密謀集團 424
第七章 納粹德國的侵略擴張和敗亡 426
第一節(jié) 富國強兵還是圖謀戰(zhàn)爭 426
一、擺脫國際組織的束縛 426
二、中立波蘭,染指奧地利 429
三、實施普遍義務兵役制 434
四、進軍萊茵非軍事區(qū) 436
五、擴軍計劃與軍隊指揮系統(tǒng)改組 440
六、總體戰(zhàn)與閃擊戰(zhàn)思想的確立 447
七、為毀約擴軍服務的納粹外交 451
第二節(jié) 不流血的擴張 456
一、《霍斯巴赫備忘錄》 456
二、德奧合并 459
三、《慕尼黑協(xié)定》與占領捷克斯洛伐克 464
第三節(jié) 征戰(zhàn)得手 470
一、外交戰(zhàn) 470
二、閃擊波蘭 476
三、閃擊西歐 480
四、入侵蘇聯 488
第四節(jié) 戰(zhàn)時納粹體制的調整與擴展 497
一、國內政策的調整 497
二、納粹歐洲新秩序 504
三、對猶太人的掠奪和大屠殺 521
第五節(jié) 敗退與投降 529
一、東線的戰(zhàn)略轉折 529
二、大西洋之戰(zhàn) 536
三、東西受困 540
四、七·二〇事件 547
五、納粹政權覆亡 550
附錄
一 地圖 561
二 大事年表 564
三 參考書目 578
四 譯名對照 596
后 記 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