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全球通史:從公元前500萬年至今天 這本《全球通史》屬于*秀的通史著作之列。作者以主題分篇,把握人類社發(fā)展大勢。全書分成8篇,每篇都有一個主題,而這個主題體現(xiàn)了這個歷史時段的全球趨勢:人類的起源和人類文化,定居,帝國和帝國主義,世界各宗教的興起,商品和人口的流動,社會變革,技術大爆炸,演變中的身份。每個主題都有一個轉折點,比如第六篇,轉折點是政治和工業(yè)革命(1640-1914),主題便是政治和經濟體系的巨大、激烈的變革產生了新的社會價值觀和社會體系,這一切影響著所有的個人、家庭和社會。 書中的每一篇都表明了,對研究中的歷史事件可以提出多種問題,而在回答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有可能出現(xiàn)多種多樣的解釋。隨著時間發(fā)生的變化及其意義,可以有不止一種的正確答案。不同的問題可以導致很不相同的研究并得出很不相同的答案。 引言:歷史學家眼中的世界 本書的大多數(shù)讀者或許沒有學過歷史方面的眾多課程。很少有人(到目前為止)會打算把歷史作為專業(yè)來學習,更不用說成為職業(yè)歷史學家了。因此許多人就以閱讀這樣一本歷史教科書作為目標了。本書對世界歷史的全面介紹有必要通過它的主題內容、敘述方式和分析方法來吸引讀者,把讀者調動起來,甚至使他們產生強烈興趣。它應該使得學習這門課程的學生打開眼界,開放心靈,他們原來會以為歷史只是關于過去的事件,學習歷史只不過是記住那些人名、年代日期和事件地點等。本書有必要向他們介紹歷史學家的研究方法和他們的思維習慣。它有必要顯示,關于世界歷史的內容和研究方法的知識尤其是本書中牽涉的這一切將會開拓他們的視野,而且會具有實用的價值。 實用價值這一說法并不總是和歷史研究聯(lián)系在一起的。的確,在我們平時說話中,那是歷史的說法意味著某個事件已經不再有什么意義了。它可能曾經是重要的,但現(xiàn)在已經不是這樣了。從這一觀點來說,歷史只是關于已故去的人物和已發(fā)生過的事件的記錄而已。但是,對歷史學家來說,實際情況正相反。是過去成就了今天的我們,而且繼續(xù)影響著我們的未來。在這一意義上,過去并沒有過去,就像我們自己認識的、那些影響著我們的生命的人并沒有故去一樣,盡管他們可能已經遠離我們而去。本書將突出過去繼續(xù)對今天和未來產生著巨大的影響的那些方式。它將幫助我們認識我們是怎樣成為今天的我們的。歷史不會對今天我們面臨的問題給出直接的回答,但是它確實會提供事例和個案來幫助我們改進我們的思維。將軍們對過去的戰(zhàn)例進行研究,目的是為了理解現(xiàn)代的戰(zhàn)爭該怎么打;經濟學家們研究過去的經濟增長和衰退,是為了理解我們應該怎樣促進經濟增長,避免衰退。理解過去的家庭和人際關系起作用的方式,有助于我們尋找到使我們的家庭生活和人際關系更加美滿的方式。 世界歷史提供給了我們可能的最廣闊的領域,我們可以在此基礎上從事這些研究。當然,我們不可能對發(fā)生過的一切都進行研究。我們必須選擇哪些內容要包括在內,哪些內容要剔除。我們必須選擇這樣的策略,即在理解人類全部經驗的前提下,我們怎樣能最大限度提高理解我們今日生活的能力。 在本書中,我們挑選了兩個基本的組織原則來作為世界歷史研究和教學的框架。首先,我們選擇了八個歷史年代上的轉折點,每個轉折點都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其次,我們對每一個轉折點的重大意義都作了解釋根據這些轉折點引入人類經驗的新主題。這兩大因素歷史年代的轉折點和解釋性的主題是交織在一起的。 本書是圍繞這八大轉折點和主題組織編排的。我們也有可能挑選出其他的轉折點和主題來,但是,這些轉折點代表了人類生活中最重大的轉變。對這些轉折點的主題分析有助于學生把握人類生活中最重要的八個主題的起源及其現(xiàn)狀:使得人類成為我們今天這樣一個特別物種的生物和文化特質;我們創(chuàng)造建立并在其中生活的棲居地;我們組織動員起來的,有時則對之進行反抗的政治權力;使得許許多多人在他們的個人生活和社區(qū)生活中找到意義的宗教體系;把世界各地的人們更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貿易往來和人口遷徙,這有時是以合作的方式,有時則造成競爭,有時甚至是沖突;政治、工業(yè)和社會革命,尤其是發(fā)生在17至20世紀的這些革命;一直在改變著我們的世界的不斷向前的技術發(fā)展;以及在我們這一時代到處呈現(xiàn)的對個人和社會群體身份的追求探詢。 因為人類的實際生活并不和時間明確的歷史時期完全合拍,因此在各個轉折點中會有相當程度的重疊。讀者或許會提出,這些歷史主題也并不僅限于某一特定的歷史時期。舉例來說,政治制度、宗教體系,以及經濟組織在歷史上的各個時期都是存在的。這一說法當然是正確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聯(lián)系的,事實上,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會包括幾大主題。但是,我們之所以選擇在某一特定的歷史時期突出某些特定的主題,是因為這樣學生就會對這些主題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進而學會把它們作為分析工具,并以此形成他們自己對我們的世界的認識。 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和各篇的主題 第2篇 轉折點:棲居地的出現(xiàn),早期的農業(yè)村莊,以及后來出現(xiàn)的城市。公元前10000年至公元1000年。主題:棲居地村莊、城鎮(zhèn)和城市建立形成以滿足社會的需要。 第3篇 轉折點:早期帝國的形成,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1100年,從亞述的薩爾貢到亞歷山大大帝,中國的秦朝和漢朝,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印度的孔雀帝國和笈多帝國。主題:帝國的政治權力的形成、增強、鞏固,以及遭遇到的抵抗。 第4篇 轉折點:世界宗教的創(chuàng)立和傳播: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以及佛教。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1500年。主題:人的精神情感被組織成強大的宗教體系,其中有的傳播至世界范圍。 第5篇 轉折點:全球范圍內商品的運輸交換和人類的遷徙活動,以及各大洲的連接;1000年至1776年。主題:商品的運輸流動和人口的遷徙形成了全球的網絡結構。 第6篇 轉折點:政治和工業(yè)革命,1640年至21914年。主題:政治和經濟體系的巨大、激烈的變革產生了新的社會價值觀和社會體系,這一切影響著所有的個人、家庭和社會。 第7篇 轉折點:技術的變化和技術對人類的控制;1914年至1980年。主題:新的技術體系無論是簡單的還是復雜的體系形成,并對人類的生活起著改善和威脅作用。 第8篇 轉折點:新的身份的形成;包括全球的,國家民族的,地區(qū)的,文化的和個人的身份,1975年至今。主題:聯(lián)系越來越緊密的通信、貿易和權力的網絡把不同的個人和群體連接起來,迫使他們不斷地重新思考自己的身份。 全球視角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歷史比較研究,以及價值觀研究歷史比較研究和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 本書采用的全球視角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比較的方法也等于提供了一種對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介紹。這樣的研究方法就體現(xiàn)在本書的結構中。因為本書的每一篇都是基于對世界各個地區(qū)的比較之上,讀者會逐漸習慣于這樣的做法,即把假設置于普遍的原則基礎上,然后根據取自世界各地的資料進行比較和檢驗。 這一在一般的理論和具體的個案之間來回進行比照的方法,就是社會科學的核心,它檢驗的是在何種程度上一般理論和具體的數(shù)據是互相吻合的。例如,在第2篇,我們將探討城市的一般特征,然后我們將通過對世界各地的城市的個案研究檢驗這一概括在怎樣的意義上是站得住腳的。在第3篇我們將在對中國、羅馬和印度進行比較的基礎上尋求關于帝國的興衰的一般理論。在第4篇,我們將通過對世界五大宗教的調查比較以尋找它們之間的共同點。在第8篇,我們從對政治和文化身份的新問題的分析開始,然后通過對世界不同地區(qū)的六個個案的初步探討以考慮身份問題的意義。這些比較使得我們能更清楚地思考和理解城市、帝國和宗教的功能不僅在過去,而且在我們自己所處的時代和地方 多重視角 對價值觀的評估 歷史和身份特征問題 隨著不同的種族、宗教、階級和性別群體在公共的政治生活中的活動表現(xiàn),他們不僅在尋求理解塑造今日之他們的歷史,而且也在說服他人以同樣的方式理解這一歷史,由此而形成一種新的意識。例如,提倡女權的歷史學家在對歷史的解讀中發(fā)現(xiàn),父權制,即由男性建立并由男性控制的一種制度,使得婦女處于從屬地位。根據已有的資料和他們對資料的解釋,這些歷史學家積極提出一種有說服力的觀點以吸引其他人支持他們的立場。 但是有人不會因此而被說服。他們甚至不同意女人曾從屬于男人的觀點,而是提出,在整個歷史上(參見第1篇和第7篇),男人和婦女遭受的大體是同樣的苦難(以及享受同樣的歡樂)。對性別關系的起源和演變的歷史爭論激起人們強烈的情感,因為人們的自我形象,對他們所屬群體的形象,以及其他人對他們所抱的知覺形象都是帶有一種任意性的。在這種情況下,潛在的風險可能是相當大的。 對歷史記錄的控制 秦以后的漢朝的詩人和政治家賈誼(公元前201公元前168年?)就這樣說過,秦始皇希望只有他自己對中國的過去的解釋以及他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得以流傳下去。后來的知識階層都痛斥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但是失去的文字記載再也無法復原了(參見第3篇)。 同樣地,基督教會第一位偉大的歷史學家凱撒利亞的尤西比烏斯(約260339年)在他關于羅馬帝國的早期基督徒的記述中,就精心挑選了那些他認為對他的傳教使命派用場的要素,而那些他認為沒有用處的就直接給剔除掉了。 現(xiàn)在我們還是別去描述他們的悲慘的苦難經歷[遭受迫害]……就是說這不是我們的任務的一部分,即在遭受迫害之前他們之間的派別爭斗,他們互相之間極為殘暴的敵對行動。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決定關于他們不再多說什么,我們只要為上帝的判決作證辯護就足夠了……我們將在我們的全部敘述中繼續(xù)僅講述那些首先是對我們的時代派用場,然后是對以后其他時代派用場的內容。(MacMullen,第6頁)
英國人對印度歷史的敘述,尤其是對所謂的英國統(tǒng)治時期的敘述,是充滿著憤恨不滿的。歷史幾乎總是由那些勝利者和征服者隨意改寫的,體現(xiàn)的是他們的觀點;或者,不管怎么說,突出的是勝利者的聲音,由他們占據著地盤。(Nehru,第289頁) 菲力普·柯廷是從事非洲和奴隸制研究的歷史學家,他對歐洲殖民主義者對非洲歷史的敘述抱著同樣激烈的批評觀點: 相反地,柯廷繼續(xù)指出,一種正確的史學研究必須: 宗教和種族群體也有可能尋求對歷史記載加以控制。1542年,羅馬天主教會提出了一個禁書目錄單,試圖禁止所有它認為是異教的著作。(頗具諷刺意味的是,西班牙的宗教法庭把許多歷史記錄隱匿了起來,后來的學者利用這些歷史記錄重新改寫了西班牙宗教法庭的歷史和那些受宗教法庭迫害者的歷史。)不久以前,盡管面對大屠殺留下的所有這些證據,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德國的納粹政府對600萬猶太人的屠殺,少數(shù)人卻聲稱,這一大屠殺從未發(fā)生過。他們否認這樣的種族和宗教仇恨的存在,否認由此而引起的后果,而且對多數(shù)人口和少數(shù)人口之間的關系長期存在的問題視而不見。 哥倫布航行的意義曾在美國不加批評和懷疑地受到慶祝,既是為了向這位海上元帥致敬,也是為了向這些給美洲帶來文明的歐洲探險家和早期的定居者的勇氣和膽略致敬。但是,在南美洲,美洲印第安人數(shù)量更多,而擁有歐洲血統(tǒng)的人往往只占人口的一小部分,這里對這一事件的慶祝聲音要低得多,更具矛盾心理,而且?guī)е嗟某了肌?/p> 1992年,在哥倫布首次美洲航行500周年之際,甚至就在美國,在慶祝紀念儀式中也增添了新的、更為嚴肅認真思考的成分。哥倫布航行的負面后果以前曾為人們所忽略,今天則被重新翻出來,而且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在歐洲人到來后的一個世紀里,美洲印第安原住民有90%死亡;大西洋的奴隸貿易是從對印第安奴隸的貿易開始的;這個大陸的自然資源遭到過度開發(fā),而在歐洲人到來之前,這些資源幾乎未被人類觸及。生態(tài)方面的后果只是在今天才開始得到更多的注意,不過也不完全是負面性的。這些后果包括兩個半球之間的自然產品的有益交換。馬、小麥和羊被引入美洲,土豆、番茄、玉米在非洲和歐亞大陸開始種植。令人遺憾的是,兩個半球交流的結果之一是梅毒的傳播;至于這一疾病是由誰傳染給誰的,學者們仍然爭論不休(參見第5篇)。 奸雄惡魔們有時會控制國家民族的歷史。在喬治·奧韋爾的諷刺小說《動物農莊》(出版于1945年)中,講的是這樣一個寓言故事:豬們統(tǒng)治著一個農莊,在它們的許多統(tǒng)治行為中,豬們攫取并控制了農莊動物在平等方面的失敗試驗的歷史記錄,強加上他們自己的官方解釋,而這一切都是為他們自己的上臺統(tǒng)治辯護。在1917年至1989年間,蘇聯(lián)對歷史的重新改寫和對其他歷史記錄的掩蓋,揭示了奧韋爾的諷刺后面的慘痛事實(參見第8篇)。 盡管美國人的體驗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美國,也有歷史記錄被壓制掩蓋的現(xiàn)象。學者們仍在努力用《信息自由法》來打開那些塵封已久的外交檔案。(在某些敏感的記錄公之于眾之前,各地絕大多數(shù)的官方檔案擁有20年、30年或40年的解密期。制定這樣一些規(guī)則是為了保護活著的人,防止現(xiàn)行的政策受到過分的調查監(jiān)督,這樣的規(guī)則是普遍的。 我們知道些什么?我們是怎樣知道的?歷史的意義在哪里? 為了構建他們的解釋,歷史學家們對過去的人們的價值觀動機、愿望、欲望,和愿景進行檢驗審視。在對這些價值觀作出解釋時,歷史學家們一定會面對并利用他們自己的價值觀,把他們的價值觀和過去的人們的價值觀加以比照。例如,他們會詢問不同的人是怎樣看待過去社會中的奴隸制度、童工、教育、藝術和音樂的。在他們的頭腦里,他們會把這些古老的價值觀和今天各色人等所擁有的價值觀,尤其是他們自己個人的價值觀進行對照、比較。他們會提出問題:隨著時間的過去,價值觀是怎樣發(fā)生變化的,或是保持不變的?其原因何在?為什么我的價值觀和過去人們的價值觀會有不同?這些不同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通過學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學生們就會更有準備地去在不斷變化的人類歷史運動中發(fā)現(xiàn)和找到自己的位置。因此,本書自始至終一直在探討三個基本問題:我們知道些什么?我們是怎樣知道的?它的意義在哪里? 霍華德·斯波德克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學士學位(1963),專業(yè)為歷史學,研究方向為哥倫比亞大學新設立的亞洲研究項目。他在芝加哥大學獲碩士學位(1966)和博士學位(1972),專業(yè)為歷史學,研究方向為印度研究。他第一次訪問印度是在19641966年,當時他獲得富布賴特基金會的資助。他在印度度過了總計約12年的科研和教學生涯。他也曾在美國、拉丁美洲、亞洲、非洲和歐洲廣泛游歷訪問。他自1972年起擔任坦普爾大學教師,1984年任教授,1993年獲坦普爾大學優(yōu)秀教師獎。 斯波德克從事世界史的研究始于1988年,當時他擔任了一個綜合性的、創(chuàng)新性研究項目的學術主任,其任務是和費城學區(qū)的教師合作,提高教師們關于世界歷史的知識基礎,并計劃重新撰寫一份供學區(qū)學校使用的世界歷史教學規(guī)劃。在這一項目完成以后,斯波德克立即投入另一個項目的調查研究,這一項目把大學教授和中學教師結合起來,對世界史教學進行重新思考和修正,而且在許多情況下,啟動了費城大都市區(qū)多所學院和大學的世界史教學。這幾個項目的直接成果就是本書第一版的寫作(1997)。 霍華德·斯波德克出版的論著主要關于印度的城市化,包括《地區(qū)發(fā)展中的城鄉(xiāng)一體化》(1976)、《東南亞的城市形式及其意義》(與多麗斯·斯林尼瓦珊共同擔任編者,1993)、《艾哈邁達巴德:21世紀印度的激震型城市》(2011),并發(fā)表多篇不同主題的文章,包括對勞動婦女組織的分析研究。此外,他還撰寫和制作了紀錄片《艾哈邁達巴德》(1983),是紀錄片《城市世界:印度艾哈邁達巴德貧民窟重新安置的個案研究》(2013)的執(zhí)行出品人和主題研究專家。他組織并參與了一個三人團隊將六卷本的《印度拉爾·雅格尼克自傳》從古吉拉特語譯成英語(2011)。他根據自己與大學和中學從事世界歷史教學教師的交往,在《歷史教師》(1992,1995)上發(fā)表過數(shù)篇文章。他在研究、寫作、教學以及電影方面獲得過富布賴特基金會、美國人文科學研究捐贈基金會、美國科學基金會、美國印度研究所、史密森學會和世界銀行提供的基金資助。 簡 目
中譯本序 1-1 前言 1-7 作者介紹 1-13 引言:歷史學家眼中的世界 1-15 第1篇 人類的起源和人類文化 公元前500萬年公元前10000年 構建一個解釋性框架:我們知道些什么?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 2 第1章 遺骨/化石會說話 公元前500萬年公元前10000年 5 第2篇 定 居 公元前10000公元1000年 最早的城市及其重要意義:考古挖掘、文本 及相關解釋 42 第2章 從鄉(xiāng)村社會到城邦國家 公元前10000公元前750年 民以食為天:農業(yè)村莊 45 第3章 河谷文明 公元前7000公元前750年 尼羅河與印度河流域 69 第4章 一個多中心的世界 公元前1700公元1000年 東亞、美洲和西非的城市和國家 93 第3篇 帝國和帝國主義 公元前2000公元1100年 什么是帝國?帝國的重要意義在哪里? 128 第5章 帝國的黎明 公元前2000公元前300年 北非、西亞和地中海地區(qū)帝國的建立 131 第6章 羅馬與蠻族 公元前750公元500年 帝國的興衰 173 第7章 中國 公元前200公元900年 分裂和統(tǒng)一:秦、漢、隋和唐朝 217 第8章 印度帝國 公元前1500公元1100年 分裂的次大陸的文化凝聚力 251 第4篇 世界各宗教的興起 公元前2500公元1500年 人活著不能僅靠面包:世界歷史上的宗教 278 第9章 印度教和佛教 公元前1500公元1200年 神圣的次大陸:宗教在印度及印度以外地區(qū)的 傳播 281 第10章 猶太教與基督教 公元前1700公元1100年 《圣經》中的人物:上帝形象在西亞與歐洲的演變 319 第11章 伊斯蘭教 公元5701500年 對安拉的順從:穆斯林文明架起連接世界的 橋梁 359 第5篇 商品和人口的流動 10001776年 交流的渠道:商品交換、疾病傳播和文化交流 404 第12章 世界貿易路線的建立 10001500年 早期經濟體系的地理分布與哲學思想 貿易與商人:目標與功能 407 第13章 歐洲的視野 11001776年 經濟增長,宗教與文藝復興,以及全球聯(lián)系 441 第14章 世界貿易的一體化 15001776年 新觀念帶來的新貿易模式 467 第15章 人口的遷徙 13001750年 新的全球化時代的人口變化 503 第6篇 社會變革 16401914年 西方的革命及其影響 538 第16章 歐洲和美洲的政治革命 16491830年 啟蒙運動時代人權的誕生 541 第17章 工業(yè)革命 17001914年 一次全球化的進程 585 第18章 民族主義、帝國主義和抵抗運動 16501914年 工業(yè)強國之間的競爭 623 第7篇 技術大爆炸 19141991年 充滿爭議的國際新秩序 672 第19章 大規(guī)模生產及毀滅的方法 19141937年 技術系統(tǒng) 675 第20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與冷戰(zhàn) 19371949年 危機四伏的世界 713 第21章 冷戰(zhàn)和新獨立的國家 19451989年 重建二戰(zhàn)后的世界 757 第22章 中國和印度 19141991年 戰(zhàn)后的發(fā)展 803 第8篇 從過去到今天到未來 1979年至今 844 第23章 當代史 演變進化、定居點、政治及宗教 847 第24章 當代史 貿易、革命、技術和身份特征 883 術語表 922 索引 932 譯后記 964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