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海外中國研究·亞里士多德在中國 本書分為兩部分。*部分討論語言相對主義,特別是漢學界的語言相對主義。第二部分主要是對漢譯亞里士多德著作《明理探》的分析。按作者的說法,盡管第二部分是為*部分的論點提供實證支持,這兩部可以當作相對獨立的篇章來閱讀。對一般哲學問題感興趣的人可只讀*部分,而只關心漢學問題的人完全可以把精力放在第二部分。 沃迪對漢學中的語言相對主義的批判,主要是針對持有這種立場的人對漢語,尤其是古漢語與中國思想關系的理解。漢學中的語言相對主義經常通過對比漢語和西方語言在語法,尤其是詞法上的差別來說明中國思想和西方思想的差別。但在沃迪看來,表層的語法特性往往不能代表深層語言結構,且常常與其相左。沃迪的結論是,并不是語言的邏輯結構,更不是語言的表層語法特性左右某種特定的哲學,恰恰相反,是某種特定的哲學(如形而上學)或某些其他的理論甚至前邏輯的直覺左右了對語言邏輯結構的確認。這樣沃迪把語言相對主義所認為的那種語言和思想的關系整個顛倒了過來。 本書的第二部分試圖通過對《明理探》的實例分析來印證沃迪在*部分闡述的對語言相對主義的批判。《明理探》是明代學者李之藻和在華耶穌會士傅泛際(Francisco Furtad)合作翻譯的亞里士多德工具論系列著作的*篇(拉丁語版),現通常譯為《范疇篇》,以及由葡萄牙人寇托(Sebastian Couto)用拉丁語撰寫的評注。在沃迪用很多實例來說明那些表達亞里士多德重要思想的段落,初看起來近乎無法翻譯,因為亞里士多德的論證在很大的程度上似乎是利用了西方語言中的某些獨特的語法特性,而這些語法特征在古漢語中不存在;然而相應的漢語譯文以各種蘊藏在漢語中的豐富資源來準確地傳達亞里士多德的本意。實際上漢語的語法遠不是像語言相對主義者認為的那樣限制思想的表達。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