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是一場具有空前規(guī)模和空前劇烈的世界戰(zhàn)爭。那時會有800萬到1000萬的士兵彼此殘殺,同時把整個歐洲都吃得干干凈凈,比任何時候的蝗蟲群還要吃得厲害。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世界有史以來的*災難之一是如何發(fā)生的?
為了解答這一問題,美國歷史學者悉德尼·布拉德肖·費伊用英、法、德、奧、俄、意、塞爾維亞等國的官方檔案和出版物,當時大使與國內(nèi)往來的電報、信件,各國領導人的傳記、回憶錄和文章,各國報紙的文章,重新審視以往與*次世界大戰(zhàn)責任相關的種種觀點,試圖還原這場浩劫的遠因與近因。
從三國同盟和三國協(xié)約兩大對立軍事集團的產(chǎn)生到各大國之間的妥協(xié)與摩擦,從迷霧重重、意外的薩拉熱窩槍聲,到*后時刻爭分奪秒的電報斡旋,主事者并非都是顢頇好事之徒,從當事人的角度看每一步行動也都有其根據(jù),但歷史仍在一個個偶然的事件中走向不可收拾的地步,即使在那時,決策者們已經(jīng)意識到自己負擔的責任有多重,但現(xiàn)實仍遠遠超出其想象。
☆ 恢弘的舞臺,動人的細節(jié),改變世人對*次世界大戰(zhàn)的認識
☆ 從普法戰(zhàn)爭到*次世界大戰(zhàn),歐洲戰(zhàn)略格局的形成與轉(zhuǎn)變
☆ 經(jīng)濟利益、新仇舊恨和國家的尊嚴,大國博弈失敗的偶然與必然
了解今日之世界,需要從*次世界大戰(zhàn)開始。
當時的歐洲各大國:英國、法國、俄國、德國、奧地利、意大利,無一想要一場歐洲乃至世界大戰(zhàn)。在大戰(zhàn)爆發(fā)之前,英國和德國的關系正日趨緩和,正要簽訂條約解決雙方長久以來的經(jīng)濟利益沖突;塞爾維亞和奧匈帝國邊境兩側(cè)的軍隊都復員了;德皇威利
和沙皇尼克之間的書信往來多次阻止?jié)撛诘膽?zhàn)爭威脅;德國對不安分的盟友奧匈帝國似乎有著強大的控制力,足以阻止它滑向戰(zhàn)爭……
然而,戰(zhàn)爭來了,沒有一個國家的領導者可以說自己是完全無辜的。
本書作者希望從當事人本人的觀點,而不是從他們的擁護者或敵對者的觀點,來解釋他們的行為,由此而達到一種無偏見的論斷,至于能做到什么地步,則須由讀者來判斷。
本書第一版出版以后,兩年來陸續(xù)出了不少關于戰(zhàn)爭起源的新的文件資料。G·P·顧池博士和H·W·唐伯利教授已將可貴的《英國文件》,專心致志地編到1912年哈爾丹使德失敗后的英德關系了。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的,是去年圣誕節(jié)時奧國的學者們向世界獻出了八巨冊《奧匈外交政策》,包括1908年到1914年他們檔案中的將近一萬二千項文件。這個集子與德國的《德國文件》相似;而且由于它在一般方面對于巴爾干問題,個別方面對于奧塞關系,披露了一些新的資料,因而具有特殊的價值。法國政府出版了《法國外交文件》的前三卷;這部巨著將詳細闡明1871年到1914年的法國外交政策,正如《德國文件》闡明同期的德國政策一樣。
除了這些官方的出版物之外,還出現(xiàn)了許多有價值的私人著作,其中包括重要的新文件,以未發(fā)表過的原材料為依據(jù)的著作。波基雪維基博士編輯的非官方文獻《1903年到1914年的塞爾維亞外交政策》,代替塞爾維亞政府完成了一部分工作。塞爾維亞政府過去一直未能像其他國家那樣,毫無保留地公布戰(zhàn)前的全部秘密文件。生動的傳記,如牛頓勛爵的《蘭斯丹勛爵》,哈羅德·尼哥爾孫的《卡諾克勛爵》(大家更熟悉的名字是亞塔爾·尼哥爾孫爵士),以及摩黎勛爵的出色的《辭職備忘錄》,對于英國某些領導人物及其心理提供了有意味的描繪。托伯男爵在《戰(zhàn)前俄國的政策》一書,把他對于伊茲伏斯基和戰(zhàn)前俄國政策的某些事件所知道的一切,毫不含糊地說了出來。此外,本書作者還有機會預先讀到B·E·希米特教授即將出版的精湛的著作《1914年大戰(zhàn)的來臨》第一卷的初稿。
這些書和新出的其他資料以及許多次要的專題研究,對于我想在這兩卷書的范圍之內(nèi)說明大戰(zhàn)起源的綱要都可提供不少細節(jié)。但它們基本上并不能改變我原來的敘述線索或結論,也不足以影響本書原有的形式。因此,我只重寫了個別的幾段,在附注中提出了一些新的重要資料。本書因而保留了初版本的頁數(shù),使學生便于閱讀。在本書德、法文版中,也作了這些修正。
悉·布·費
1930年6月28日于哈佛大學
悉德尼·布拉德肖·費伊(Sidney Bradshaw Fay,18761967),美國歷史學家。作者曾在哈佛大學、巴黎大學和柏林大學學習,在達特茅斯學院和史密斯學院任教。本書被認為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領域不可忽略的經(jīng)典之作,作者因此獲得美國歷史學會頒發(fā)給業(yè)內(nèi)資深學者的喬治路易斯比爾獎(The George Louis Beer Prize),這也是美國最負盛名的歷史獎項之一。他的研究領域還包括德國歷史,著有《16世紀的霍亨索倫家族及其統(tǒng)治》、《勃蘭登堡普魯士的崛起》。
修訂第二版作者序言
第一版作者序言
參考文獻略語表
第一章 緒論:近因與基本原因
第二章 1871年至1890年的秘密同盟體系:東歐帝國的霸權
第三章 1890年至1907年的秘密同盟體系:三國協(xié)約的成立
第四章 1907年至1914年的秘密同盟體系:三國同盟與三國協(xié)約的對立
第五章 1907年至1914年的巴爾干問題
第六章 佛蘭茲·斐迪南大公
第七章 刺殺計劃
第八章 薩拉熱窩刺殺事件的責任問題
第九章 關于波莰坦會議的傳說
第十章 關于奧國最后通牒的準備工作
第十一章 俄國的危險性
第十二章 塞爾維亞的答復
第十三章 維護和平的建議
第十四章 為時已晚的德國對于和平的努力
第十五章 俄國的動員
第十六章 其他國家的動員和宣戰(zhàn)
第十七章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