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石化英雄群雕
李炳銀
因為生態(tài)環(huán)境退化和其他復雜的原因,藍天在北京和許多地方不時被霧霾侵蝕。保衛(wèi)北京的藍天,不僅是北京人的事情,而且已經成為國家的大事,牽動著全國人民的神經。
其實,在離北京最近的雄安腹地,華北石化人,已經為此奮斗了整整30年。他們煉制的國標六號清潔油品,保供北京,并給北京新機場建成專線管道輸送航空煤油。此舉將為北京空氣潔凈發(fā)揮非常積極的作用。劉國強的長篇報告文學《燕趙脊梁》,就給人們生動地講述了這個過程中許多精彩故事,描繪了一群鮮活的石化英雄群雕。
劉國強的報告文學,一直追逐著建設者們最新的足跡,報告著最可愛的一線奮斗者的悲壯故事,所以他的作品都非常具有時代現實社會生活氣息,令人關注。他的長篇報告文學《羅布泊新歌》《祖國至上》就是很好的證明。榮登2018年中國報告文學排行榜,榮獲中國傳記文學大獎,多家年度選本選載、多家紙媒轉載。
這部《燕趙脊梁》,劉國強又將筆觸深入到石油石化行業(yè),并以他獨特的結構章法和個性思考,講述鮮為人知的故事、塑造出一系列煉化企業(yè)的人物形象,令人驚喜。作品開篇宏大,很有氣勢。把筆觸延伸到石油的過去,再寫石油石化的現在和未來,將視點設在人類的制高點,輻射全球,左右和影響每一個國家,繼而深入到煉化企業(yè)以及家家戶戶……
作家對石油石化有著獨特的認知:如果說,草兒是牛羊的糧食,莊稼是人類的糧食,車輪是道路的糧食,智慧是文化的糧食,武器是戰(zhàn)爭的糧食,大自然是生命的糧食,那么,石油,則是全世界人類大爭奪、大發(fā)展、大競技、大秀場的糧食。
在此前提下,能將黑乎乎的液體變成神通廣大的成品油,引介華北石化和它的建設者們隆重登場!
現任華北石化黨委書記兼總經理張棟杰是個老石油,從采油到煉油,從鉆研技術到管理工廠,他以極大的熱情和令人敬佩的職業(yè)奉獻精神,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及走心入骨的感悟。張棟杰多次在關鍵時刻被組織委以重任,甘當救火隊長,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于既倒。中國正是有一大批這樣的飽含激情、國家至上的勇士,終生傳承鐵人王進喜為甩掉中國貧油的帽子而冒死奮斗的精神,才能逢山開道,遇水架橋,扳倒一個又一個不可能,創(chuàng)造一個又一個奇跡。
華北石化的發(fā)展史,從某種意義說,就是中國改革開放后石油石化企業(y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縮影。
1986年,華北石化建廠(當時叫化學藥劑廠)時年煉油能力才15萬噸。多次在被取締的邊緣苦苦掙扎,越過一道道絕望的大坎,接近過安樂死,經歷過植物人,至2018年,居然躋身年煉油能力千萬噸的大廠行列!奇跡的背后,是許多曲折艱難的攀登,是很多勇敢的擔當奉獻,是無數的血汗和智慧創(chuàng)造。作品呈現給讀者的是一個偉大時代中英雄交響的樂章。
眾所周知,石油是當代人類生產、生存、生活和發(fā)展依存度最高的資源。石油產品已經進入我們的生活全程。人類所有高科技產品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灶臺用的,身上穿的,以及全球矚目的軍工民用,都離不開石油石化產品。因此,圍繞于此的多元競爭也非常激烈。地處任丘的華北石化,在沒有任何優(yōu)勢的前提下逆水行舟,披荊斬棘,一次又一次改寫歷史、沖浪新高。作家寫出時代大潮背景下的建設者們的英武雄姿,表達了成事在人的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彰顯了拼搏才能成功的精神境界。
創(chuàng)業(yè)時代的籌建技術負責人伊錫珠,首任廠長大嗓門喬明凱,繼任廠長外行成專家、一心為公的祖國民,黨委書記把黨務工作做到車間的金龍欣,借調時期就拼命攻克難關的書呆子型技術專家孟凡澤等,都因為他們非凡的作為和個性的才智表現,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華北石化,是一個雄壯的團隊,在大起大落的千萬噸項目建設中,表現搶眼、各懷絕技的平民英杰隨處可見,讓我們感受到這是一個特別能戰(zhàn)斗的團隊,一個百折不撓、百敗不屈的團隊,一個不達目標不罷休的團隊!
前方戰(zhàn)斗激烈、烽火連天,后方的保障供給也是重頭戲,為國家利益將祖宅、祖墳夷為平地的老百姓,在艱難拆遷工作中盡心盡力的呂松槐,同樣令人熱淚紛紛……
我重點提及這些人物,要引出《燕趙脊梁》著力刻畫人物、塑造形象的話題。這是本部作品值得稱道的地方。許多作品,故事淹沒了人物、事件掩蓋了人物,劉國強把彰顯人物放在首位的主導意識難能可貴。此作人物眾多,作家以文字當畫筆,盡力找出同行業(yè)、同工種、同專業(yè)人物的不同點,從而將其個性突出出來,深入心靈內質,鮮活地表達這一個,通過這些可圈可點的人物來推進情節(jié),挖掘深層人性,表達出令人心有所思的工作亮點和敬業(yè)精神。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品的前半部,采用小說的結構來設置長篇報告文學的結構,用雙線敘述的結構推進故事發(fā)展,令人耳目一新。這一創(chuàng)舉,豐富了當代中國報告文學的體裁樣式,改變了石油題材,乃至工業(yè)建設題材文學作品一成不變的結構形式,十分具有創(chuàng)新價值。形式也是內容,正是采取這樣的框架設計,增大了作品容量,增強了可讀性,增寬了作品維度。這種雙鏡頭切換的方式,在提神的同時也避免了作品的沉悶。
劉國強沒有就事論事,而是盡力挖掘建設者們的精神內涵,所有的故事和人物都承載著思想,擴大了內容外延,引人深思。是見樹木又見森林,見人物又見心靈的文學表達。
作家對語言有著特殊的敬畏和虔誠,若夜空繁星點點,似綠樹繁花綻放,讓人眼前一亮,眼見疑無路,又逢杏花村。一滴淚,看盡彼岸花開你是一座橋,兩頭都是路鄉(xiāng)愁是條穿越時空的線,這端是游子,那端是故鄉(xiāng)駕馭能力是一條河,每一滴水都有浪漫氣質水流找尋下坡加速,種芽靠昂首前進等等,類似的金句遍布全篇,若平湖跳浪的優(yōu)美語言,提升了文章審美,也為思想和人物擴容。
我讀過許多描寫石油石化題材的報告文學作品,但《燕趙脊梁》是這些作品中的優(yōu)秀之作,從語言到人物刻畫,從謀篇到結構,都非常精巧,是一部思想上乘、人物豐滿、筆墨鮮活、擔綱時代重任的作品,不辜負這個日新月異的偉大時代,不辜負一群石油石化英雄。
2019年4月8日
(作者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報告文學專委會副主任,全國報告文學理論研究會會長,文學評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