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鄉(xiāng)村借貸體系研究(20世紀50年代前期)
定 價:78 元
當前圖書已被 6 所學校薦購過!
查看明細
- 作者:常明明,劉恩云 著
- 出版時間:2019/8/1
- ISBN:9787520316804
- 出 版 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F832.43
- 頁碼: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
- 開本:16開
該書研究20世紀50年代初期農村私人借貸問題。研究認為,農村私人借貸是農村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的私人借貸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是農村經濟的落后、家庭經濟的弱小,以及社會保障體系缺失和現(xiàn)代金融體系的不發(fā)展。私人借貸主要發(fā)生在雇貧農和中農之間,主要表現(xiàn)為農戶之間帶有互助性質的自由借貸,它發(fā)生頻率高,金額小,用途多樣,還款靈活。農村私人借貸的開展,對于解決部分農民資金的短缺,恢復發(fā)展農村經濟發(fā)揮了積極作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相比,該時期農村私人借貸的形式較為簡化,在糧食統(tǒng)購統(tǒng)銷之前,農民之間以借貸實物為主,統(tǒng)購統(tǒng)銷之后以借貸貨幣為主。
常明明,經濟學博士,貴州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享受特殊津貼專家、貴州省省管專家、貴州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首屆黔靈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近年來,主持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人文社科基金項目2項,其他省部級研究項目6項,在《中國經濟史研究》、《黨史研究》、《當代中國史研究》、《中國農史》等學術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50余篇,出版學術著作4部,多項研究成果獲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科研成果獎一等獎、二等獎。劉恩云,經濟史學碩士,貴州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近年來,參與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及其他省部級項目多項,發(fā)表學術論文10余篇。
●導論
●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后農村私人借貸政策的演變
● 節(jié) 老區(qū)農村私人借貸政策的演變
● 二 從廢除一切債務到只廢除農民對地主富農的高利貸債務
● 二 在廢除封建債務的基礎上提倡借貸自由
● 第二節(jié) 新區(qū)的私人借貸政策進一步完善
● 一 新區(qū)土地改革債務政策的進一步調整與完善
● 二 大力提倡借貸自由,活躍農村金融
● 第三節(jié) 批判借貸自由、逐步取代私人借貸
● 一 不同地區(qū)采取區(qū)別對待的私人借貸政策
● 二 批判自由借貸,取代私人借貸
●第二章 土改改革前后農村私人借貸關系變化
● 節(ji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到土改改革結束前農村私人借貸發(fā)展狀況
● 第二節(jié) 土改改革后至過渡時期總路線提出前私人借貸關系發(fā)展
● 一 土改改革前農村遺留下來的私人借貸關系
● 二 土改改革后一兩年農村私人借貸關系發(fā)展狀況
● 第三節(jié) 土改改革后農村私人借貸停滯的原因、解決辦法及效果
● 一 農村民間資金潛在的供給
● 二 士改改革后農村私人借貸關系停滯的原因
● 三 活躍農村私人借貸關系的措施及成效
●部分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