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家講壇》,于我,既非夢寐以求,亦非癡人說夢,只能用一句俗到不能再俗的俗話來形容做夢也想不到。
做夢也想不到,卻真實發(fā)生了:
從2018年5月到2019年7月,我在《百家講壇》主講《愛上語文》,共計12集。
現(xiàn)在回想我在《百家講壇》講語文,依然跟做夢一樣。
當初,接到《百家講壇》的邀請,壓力是可想而知的。記得制片人那爾蘇老師與我面談時,不斷向我提問:
這個選題能發(fā)揮你的*優(yōu)勢嗎?
你的講述既能被初中生喜歡、又能被大學教授認可嗎?
每隔5分鐘就能引發(fā)觀眾新的期待嗎?
講語文還有沒有更好的故事?
哪個角度的正能量會更大些?
如何保證文化品位?
能激發(fā)觀眾的深入思考嗎?
……
總編導李偉宏老師是選題策劃的靈魂人物。*次構思選題時,我定位在被誤讀的語文上,李老師說,這個角度有新意,但容易引發(fā)爭議;我調整為語文的魅力,李老師說,講魅力固然充滿正能量,但似乎又少了一點沖擊力;我又改為揭秘語文,李老師說,揭秘倒是能奪人眼球,但難免有故弄玄虛的嫌疑;我重新定位成語文的文化品格,李老師說,從文化的角度講語文,跟百家的欄目宗旨相吻合,也跟整個時代大潮相呼應,但會不會有點學究氣?
在北京面談時,李老師說,我們這個選題的定位是不是應該考慮三個維度:
一,要有讓人親近的溫度;
二,要有超越學科的高度;
三,要有扎根文化的厚度。
李老師*后建議,是否將選題定位為愛上語文。正是這個定位,奠定了我的創(chuàng)作基調,錨定了我的思考重心,確定了我的研究主線,厘定了我的搜索范圍。
愛上語文,應該是超越學生的語文。這檔節(jié)目,不光要讓現(xiàn)在的學生愛上語文,也要讓曾經(jīng)的學生愛上語文,對象不能囿于在校學生,應該是全社會的,要讓全社會都來重視語文,促進公民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愛上語文,應該是超越學校的語文。學校的語文,常常跟刷題、考試連在一起,某種程度上切斷了語文跟生命之間的聯(lián)結。這檔節(jié)目,就是要讓廣大觀眾重新看見語文背后的人,讓語文豐盈精神、啟迪智慧、凈化心靈、成全生命。
愛上語文,應該是超越學科的語文。語文,不只是教科書上的語文,也不只是課堂上的語文。生活的外延有多寬,語文的外延就有多寬;文化的內涵有多深,語文的內涵就有多深。這檔節(jié)目,應該反映大語文、全語文的傳統(tǒng)精髓和時代精神。
循著這一定位,我如履薄冰卻又如有神助地開始了痛并快樂著的創(chuàng)作之旅。我先后完成了:
*集:學語文就是學文化;
第二集:看不見人怎么看得見語文;
第三集:書讀百遍真能其義自見嗎;
第四集:這樣學語文才有味道;
第五集:學語文就是精神返鄉(xiāng);
第六集:學語文需要轉化密碼;
第七集:推敲語文就是推敲思想;
第八集:未經(jīng)思辨的語文毫無價值;
第九集:用三只眼睛看語文;
第十集:學語文就是學做人;
第十一集:像蘇軾那樣用語文成全自己;
第十二集:語文學習的三重境界。
隨著創(chuàng)作的不斷深入,壓力漸漸舒緩,自己的內心愈來愈寧靜、愈來愈澄明。
在創(chuàng)作推敲語文就是推敲思想的時候,有一個聲音告訴我,不要在推敲的結論上糾纏,那樣用力,無異于作繭自縛;要在推敲本身上推敲,要不斷敲碎推敲,那樣用心,才是思考的勝境。于是,這一講的思路變得豁然開朗:敲碎韓愈的結論敲碎朱光潛的結論敲碎推翻韓愈的結論敲碎推翻朱光潛的結論。*終留給觀眾的,不是結論,而是一條伏延千年的思想軌跡。沿著這條軌跡,觀眾自己將會踏上一條推敲語文的康莊大道。
《愛上語文》的創(chuàng)作,讓我又一次遇見一個新的自己。我清醒地意識到,一旦看清焦慮和恐懼不過是一個能量緊縮的自己,那個純凈、空明的覺知才是更真實的自己。那么,所有的挑戰(zhàn)和壓力,就能馬上轉化為能量緊縮的自己與純凈、空明的自己的對話。創(chuàng)作的激情和靈感,都會像深潛地下的泉水一樣汩汩溢出。仿佛不是自己在創(chuàng)作,而是一個更高的智慧在替你思考、替你想象、替你完成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能的精彩講述。
學語文就是學做人,是自己創(chuàng)作進程中*挑戰(zhàn)性的話題。稍有不慎,這個話題就有可能抬高道德、消解語文,淪為一種偽圣化的道德說教,為觀眾所不齒。我的創(chuàng)作一度陷入僵局,焦慮又一次開始在全身蔓延。
轉變的契機,來自平心靜氣的閱讀。我跟自己說,先停一停,先接受這個僵局,然后放下它,去讀書,帶著一種空明的覺知去讀書。我沒有做過精確統(tǒng)計,大體估算,創(chuàng)作1萬字左右的一集講稿,至少需要100萬字左右的閱讀量作支撐。正是心無旁騖、聚精會神的高密度、大容量的閱讀,將我導向了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語文天地。
僵局不攻自破,有個聲音在提醒我:語文就是語文,語文不是語文,語文還是語文。剎那間,我有一種周身經(jīng)絡被突然打通的感覺。鄭板橋的《竹石》詩,自動呈現(xiàn)出三個層次:*層次,見竹是竹;第二層次,移情于竹;第三層次,人與竹化。我緊緊抓住板橋筆下竹這個意象,從竹的特征講到人的品格,從人的品格講到文化的品格,*終達致心與物化、天人合一的境界。整個講述,沒有一點道德說教的色彩,但是,做一個什么樣的人、怎樣做人,卻潤物無聲一般滲透在每一個層次的講述中。
那一刻,我才意識到:那個更高的智慧不是神,就是我自己。那個我如如不動地燭照著我,又生生不息地滋養(yǎng)著我。
此前,那個我被經(jīng)驗壓制著、被焦慮遮蔽著,呈現(xiàn)出一種萎縮的狀態(tài)!稅凵险Z文》的創(chuàng)作體驗,讓我又一次發(fā)現(xiàn):只有對語文充滿敬畏,語文才會以*的誠意向我敞開她的全部奧秘;而語文的所有奧秘,*終揭示的不過是生命的奧秘。
愛上語文,就是愛上自己。
語文*要確證的,也是*能確證的,就是那個我。
錄完*后一集《愛上語文》,我走出央視新大樓,向它深深地鞠了一躬。我知道,對于《百家講壇》而言,這次錄制無非是在星光燦爛的主講嘉賓榜上添加了一個21畫的名字而已;對于收看《百家講壇》的觀眾而言,這檔節(jié)目也無非是在精彩紛呈的文化題材上增加了12集無足輕重的內容罷了。
但是,唯獨對于我,她不再只是一個符號、一檔節(jié)目,她成了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她甚至成了我那個當下、那個時刻全部的生命、生命的全部。
我在《百家講壇》,確證了那個我。
對此,我唯有深深的感恩。
感恩《百家講壇》制片人那爾蘇老師、總編導李偉宏老師、后期制作的王琛、王洛霏、郭寧、劉宇、張以晴、賀源等編導,他們?yōu)槲业膭?chuàng)作和講述指引方向、指點迷津,并以他們的智慧和敬業(yè)提升了《愛上語文》的品質;
感恩我的弟子林志芳、彭才華、馮琛莉、楊桂敏、吳學軍、鄭梨花、黃磊、樓琳、王夢雅,他們?yōu)槲姨峁┝瞬簧僬滟F的創(chuàng)作素材,開闊了我的閱讀視野,啟迪了我的創(chuàng)作思路;
感恩我工作室的助手何平,她為我精心打理日常的研修事務,使我得以集中精力專注于節(jié)目的創(chuàng)作;
感恩杭州師范大學,正是他們的信賴和舉薦,使我幸運地成為杭師大*個登上《百家講壇》的老師;
感恩齊魯書社,我的講稿《愛上語文》能在這里出版,是一種莫大的榮幸;
*要感恩的是我的太太和女兒,是她們的愛給了我不竭的創(chuàng)作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