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理論及工程應用的角度,系統(tǒng)地介紹了傳感器原理、檢測技術及其應用。全書由6章組成。第1章介紹了檢測技術的基本概念、誤差處理技術和檢測系統(tǒng)設計方法等基礎知識。第2章介紹了傳感器的基本原理、靜動態(tài)特性,常見的、應用廣泛的以及新型的傳感器,如電阻式、電容式、電感式、壓電式、壓阻式、光纖傳感器和化學、生物傳感器等。第3章則重點闡述了獲得測量信號后,如何對其進行變換和處理,以獲得期望的工程數據。第4、6章介紹了各種物理量的測量方法,如溫度、流量、物位、位移、壓力、成分與含量等及檢測技術工程應用實例。第5章簡要介紹了現代檢測新技術,以使讀者了解當前檢測技術的新發(fā)展。
本書既可作為自動化、電氣、電子專業(yè)的本科教材,也可作為碩士研究生及相關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本書第 2 版自 2014 年 8 月出版以來, 在 4 年多的時間內重印了 7 次, 在對學生順利完成機械制造工藝學課程設計任務起到了積極作用的同時, 受到了眾多授課教師的歡迎, 這對于全體編者是很大的肯定和鼓舞。
本書第 2 版以工程實際中的零件為實例, 不但詳細介紹了機械制造工藝學課程設計的內容、 方法和步驟, 而且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讀者制作了三套用于加工實例零件的專用機床夾具的虛擬演示動畫, 這些動畫精美逼真、 金屬質感強, 生動地展現了專用機床夾具的實際工作過程, 便于理解專用機床夾具的組成和工作原理。
2018 年 9 月下發(fā)的 《教育部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 (以下簡稱 《通知》 ) 明確指出 “嚴格本科教育教學過程管理” “加快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tǒng)教學” 。 為了順應 《通知》 的要求, 也應機械工業(yè)出版社再次修訂之邀, 我們對《機械制造工藝學課程設計指導書》 第 2 版進行了修訂。
此次修訂仍然沿用第 2 版的體系架構, 保留了原有的基本內容、 風格和特色。 在修訂工作中, 對第 2 版全書正文、 插圖、 公式、 計算過程, 以及數據的來源、 所查閱的文獻表格等進行了全面、 認真、 精心的審核, 力求完美, 對讀者負責。
具體修訂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對不符合語法的語句、 易于引起誤解的文字進行了更正。
2. 對插圖中遺漏、 不當之處進行了更正或完善, 如補充漏標的表面粗糙度值、 修改不正確的線型等。
3. 對來源于不同參考文獻的公式中符號的一致性進行了說明, 以避免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產生疑惑。 例如, 在銑削力計算公式中關于每齒進給量符號的說明。
4. 更新了相關的國家標準, 如關于鑄件的標準 (表 5-1 ~ 表 5-4) 。
本書由鄭州大學李大磊、 河南科技大學楊丙乾擔任主編, 并主持本次修訂工作。 鄭州大學牛鵬輝、 周洋擔任副主編, 徐廣濤、 劉蘭榮任參編。 鄭州大學劉洋、 曹振陽、 劉建華、 丁勇杰也對本書的修訂工作提供了支持。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 書中難免存在不當之處, 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前言
第一章機械制造工藝學課程設計
指導1
一、目的1
二、題目及原始資料1
三、內容及要求2
四、一般方法和步驟2
五、撰寫設計計算說明書3
六、時間安排4
七、紀律要求4
八、成績評定4
第二章機械制造工藝學課程設計
必備知識5
第一節(jié)機械加工工藝規(guī)程制訂必備知識5
一、概述5
二、機械加工工藝規(guī)程制訂步驟及內容8
第二節(jié)專用機床夾具設計必備知識24
一、概述24
二、專用機床夾具設計步驟及內容27
三、各類機床專用夾具設計要點47
第三章機械制造工藝學課程設計
實例52
第一節(jié)序言54
第二節(jié)零件分析54
一、零件的功用分析54
二、零件的工藝分析54
第三節(jié)機械加工工藝規(guī)程制訂55
一、確定生產類型55
二、確定毛坯制造形式55
三、選擇定位基準55
四、選擇加工方法56
五、制訂工藝路線57
六、確定加工余量及毛坯尺寸59
七、工序設計60
八、確定切削用量和基本時間63
第四節(jié)專用機床夾具設計76
一、接受設計任務、明確加工要求76
二、確定定位方案、選擇定位元件76
三、確定夾緊方案、設計夾緊機構77
四、確定分度方案、設計分度裝置78
五、確定導向方案和選擇導向元件78
六、鉆模板結構類型的確定78
七、夾具體的設計79
八、夾具精度分析79
九、繪制夾具裝配圖,標注有關尺寸及
技術要求80
第四章參考圖例82
一、實例零件圖82
二、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工序卡片82
三、專用機床夾具裝配圖82
四、選做題目零件圖104
第五章常用工藝參考資料130
參考文獻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