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洛陽盆地中東部先秦時(shí)期遺址——1997-2007年區(qū)域系統(tǒng)調(diào)查報(bào)告(全4冊(cè)) 讀者對(duì)象:本書適合于考古學(xué)、歷史學(xué)等學(xué)科的研究者、愛好者參考閱讀
1997-2007年,中國社會(huì)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與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的大學(xué)和研究機(jī)構(gòu)合作,對(duì)中國古代文明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腹心地區(qū)--洛陽盆地中東部近1200平方公里的區(qū)域,開展了區(qū)域系統(tǒng)調(diào)查。期間共發(fā)現(xiàn)遺址(或地點(diǎn))456處,采集到大量先秦時(shí)期的遺物。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這些遺址涵蓋了先秦時(shí)期的各個(gè)階段,包括舊石器時(shí)代、新石器時(shí)代的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和青銅時(shí)代的二里頭文化、二里崗文化、殷墟文化以及兩周時(shí)期,為我們初步勾勒出該區(qū)域從公元前6200年至公元前221年這6000年間社會(huì)發(fā)展圖景,揭示出早期中國文明核心區(qū)從零星分布的小村落到王朝統(tǒng)治中心的社會(huì)發(fā)展軌跡。
更多科學(xué)出版社服務(wù),請(qǐng)掃碼獲取。
目錄
序一 陳星燦/i 序二 許宏/iii 序三 劉莉/vii 資料編 第一章 緒言 3 第一節(jié) 區(qū)域景觀生態(tài)及歷史沿革 3 一 地形地貌 3 (一)北部邙山黃土丘陵臺(tái)原 3 (二)伊洛河谷沖積平原 5 (三)南部山前侵蝕淺山黃土陵 (洪積沖積坡地) 5 (四)南部中低山地 5 二 水系水文 6 (一)洛河水系 6 (二)伊河水系 8 (三)伊洛河南岸相關(guān)水系 11 (四)人工渠 12 三 氣候 13 四 自然資源 13 (一)礦產(chǎn)資源 13 (二)動(dòng)物群落 14 (三)植物群落 14 五歷史沿革與行政區(qū)劃 15 (一)瀍河回族區(qū) 15 (二)洛龍區(qū) 17 (三)伊濱(經(jīng)濟(jì)開發(fā))區(qū) 20 (四)孟津縣 21 (五)偃師市 22 (六)鞏義市 23 第二節(jié) 工作基礎(chǔ) 24 一 區(qū)域考古工作簡(jiǎn)史 24 (一)1949年之前的考古工作 24 (二)1949年之后的考古工作 24 二 域內(nèi)考古發(fā)現(xiàn)和研究 32 (一)舊石器時(shí)代 32 (二)新石器時(shí)代 33 (三)青銅時(shí)代 45 第三節(jié) 調(diào)查經(jīng)過 56 一 背景和目標(biāo) 56 (一)項(xiàng)目緣起 56 (二)項(xiàng)目目標(biāo) 57 二 材料與方法 60 (一)材料 60 (二)調(diào)查方法 61 三 調(diào)查范圍 62 (一)中澳美伊洛河流域聯(lián)合考古隊(duì) 64 (二)河南二里頭工作隊(duì) 64 四調(diào)查過程與參與人員 64 (一)中澳美伊洛河流域聯(lián)合考古隊(duì) 64 (二)河南二里頭工作隊(duì) 70 (三)整理過程中的復(fù)查 73 (四)報(bào)告編纂中的復(fù)查 73 第四節(jié) 整理過程 74 一 整理背景 74 (一)前期研究 74 (二)立項(xiàng)背景 80 二 人員分工 80 (一)編纂委員會(huì)構(gòu)成 81 (二)人員分工 81 三 整理經(jīng)過 82 (一)項(xiàng)目立項(xiàng)和經(jīng)費(fèi)安排 82 (二)整理過程 82 第二章 主要發(fā)現(xiàn) 85 第一節(jié) 綜述 85 一 區(qū)域劃分方式 85 二 編纂體例 85 (一)行文順序 85 (二)遺址名稱 86 (三)遺址介紹 86 (四)附表 86 (五)圖版 86 (六)屬性/時(shí)代判定 86 第二節(jié) 分述 87 一 洛河北岸片區(qū) 87 (一)邙山南麓 89 (二)山南至河北平原區(qū) 119 (三)洛河北岸臺(tái)地 165 (四)邙山南麓和伊洛河北岸 187 二 夾河片區(qū) 230 (一)古洛河北岸 230 (二)古伊洛河之間 258 三伊河南岸片區(qū) 317 (一)楊溝 319 (二)諸葛溝 323 (三)梁村溝 326 (四)酒流溝 328 (五)袁溝-俎家溝 345 (六)沙溝河 377 (七)東沙溝 462 (八)五岔溝等 495 (九)瀏澗河 501 (十)馬澗河 663 (十一)瀏澗河、馬澗河匯合后瀏澗河下游 753 (十二)干溝河 778 (十三)曹河 949 (十四)沙河溝 973 (十五)天坡河 976 (十六)塢羅河 1002 (十七)稍柴水 1110 (十八)益家窩水 1119 第三章 調(diào)查結(jié)果 1122 第一節(jié) 概述 1122 第二節(jié) 分述 1123 一 舊石器時(shí)代 1123 二 新石器時(shí)代 1125 (一)裴李崗文化 1125 (二)仰韶文化 1129 (三)龍山文化 1142 三 青銅時(shí)代 1151 (一)二里頭文化 1151 (二)二里崗文化 1169 (三)殷墟文化 1179 (四)西周時(shí)期 1184 (五)東周時(shí)期 1191 第三節(jié) 存在問題 1199 一 調(diào)查中存在的問題 1199 (一)工作目標(biāo) 1199 (二)調(diào)查方法 1199 二 整理過程中的問題 1201 (一)文化屬性和年代的判定 1201 (二)以往認(rèn)識(shí)的處理 1202 (三)其他問題 1202 研究編 第四章 伊洛地區(qū)復(fù)雜社會(huì)的興衰:聚落形態(tài)的時(shí)空變化 1205 第一節(jié) 氣候與環(huán)境背景 1205 第二節(jié) 研究方法 1206 第三節(jié) 聚落分布和14C年代 1207 一 裴李崗文化時(shí)期 1208 二 仰韶文化時(shí)期 1208 三 龍山文化時(shí)期 1218 四 二里頭文化時(shí)期 1219 五 商(二里崗—殷墟文化) 1222 六 西周和東周 1223 第四節(jié) 討論 1224 一 聚落形態(tài)和社會(huì)發(fā)展趨勢(shì) 1224 二 陶器的生產(chǎn)分配模式、考古學(xué)類型與人群的關(guān)系 1227 三 二里頭文化年代問題 1228 第五節(jié) 小結(jié) 1228 第五章 伊洛地區(qū)復(fù)雜社會(huì)的演變:地理信息系統(tǒng)基礎(chǔ)上的人口和農(nóng)業(yè)可耕地的分析 1232 第一節(jié) 研究基礎(chǔ)、目的與方法 1232 第二節(jié) 人口數(shù)量估計(jì)及土地承載力和領(lǐng)地生產(chǎn)力的重建 1235 一 人口數(shù)量估計(jì) 1235 二 重建研究區(qū)域內(nèi)的土地承載力 1237 三 重建各遺址的領(lǐng)地生產(chǎn)力 1241 第三節(jié) 裴李崗至二里頭各時(shí)期的人口和土地利用 1242 一 裴李崗文化時(shí)期 1242 二 仰韶文化時(shí)期 1244 (一)仰韶早期1244 (二)仰韶中期1245 (三)仰韶晚期1246 三 龍山時(shí)期 1248 (一)龍山早期 1248 (二)龍山晚期 1248 四 二里頭時(shí)期 1251 (一)二里頭一期 1251 (二)二里頭二期 1253 (三)二里頭三期 1254 (四)二里頭四期 1256 第四節(jié) 人口數(shù)量變化和資源再分配與伊洛地區(qū)社會(huì)復(fù)雜化進(jìn)程 1257 一 人口數(shù)量變化和伊洛地區(qū)社會(huì)復(fù)雜化進(jìn)程 1257 二 資源再分配和伊洛地區(qū)社會(huì)復(fù)雜化進(jìn)程 1260 第五節(jié) 本研究的局限性 1260 第六章 伊洛地區(qū)調(diào)查遺址的植物考古分析 1265 第一節(jié) 樣品研究方法與樣品量 1265 第二節(jié) 分析方法 1267 第三節(jié) 植物遺存的種類與多樣性 1268 一 栽培植物 1271 二 未馴化的植物 1274 第四節(jié) 各階段植物資源使用的變化 1278 第五節(jié) 結(jié)語 1283 第七章 灰嘴遺址石器加工原料的來源 1303 第一節(jié) 前言 1303 第二節(jié) 灰嘴地區(qū)的地質(zhì)和地理情況 1303 第三節(jié) 灰嘴石器的巖石學(xué) 1308 一 鮞狀白云巖 1309 二 輝綠巖 1310 三 細(xì)云母砂巖 1311 四 其他砂巖 1311 五 細(xì)石灰?guī)r和石灰 1312 六 細(xì)粒硅酸巖(燧石、硅質(zhì)粉砂巖、流紋巖) 1313 七 大理石 1313 八 其他變質(zhì)巖(片麻巖、石英巖、片巖、板巖) 1314 九 石英 1314 十 中粒、粗粒的火成巖(閃長巖、半花崗巖、輝長巖、花崗巖) 1314 十一 結(jié)晶方解石和白云石(包括石筍) 1314 十二 綠松石和玉石1315 第四節(jié) 決定灰嘴石料選擇的若干因素 1315 第八章 中國早期國家非國有手工業(yè):二里頭畿內(nèi)的考古學(xué)分析 1318 第一節(jié) 國有手工業(yè)與非國有手工業(yè) 1318 第二節(jié) 灰嘴遺址的石器作坊 1319 第三節(jié) 石器原料的獲取 1322 一 鮞狀白云巖石鏟的分配 1323 二 白陶的生產(chǎn)和分配 1325 第四節(jié) 結(jié)論 1327 第九章 伊洛河流域灰嘴遺址的土壤微形態(tài)、化學(xué)和磁化率研究:以典型仰韶地層序列為主 1330 第一節(jié) 前言 1330 第二節(jié) 樣品和方法 1330 第三節(jié) 結(jié)論和討論 1336 一 后沉積效應(yīng) 1336 二 本地土壤 1338 三 裴李崗時(shí)期 1339 四 灰嘴遺址使用時(shí)期 1339 (一)仰韶堆積序列(05HYEHF1) 1339 (二)龍山時(shí)期 1341 (三)仰韶和龍山時(shí)期(2005HYEGS2的土壤沉積序列) 1341 (四)二里頭時(shí)期 1342 第四節(jié) 結(jié)論 1343 CHAPTER 4 RISE AND FALL OF COMPLEX SOCIETIES IN THR YILUO REGION, NORTH CHINA: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S 1346 1.INTRODUCTION 1346 2. REGIONAL SETTING 1347 3. MATERIAL AND METHODS 1348 4. THE RESULTS 1349 4.1 The Peiligang period 1350 4.2 The Yangshao period 1360 4.3 The Longshan period 1360 4.4 The Erlitou period 1362 4.5 The Shang period (Erligang-Yinxu) 1365 4.6 Western and Eastern Zhou 1366 5. DISCUSSION 1367 5.1 General trend of sociopolitical and population fluctuations 1367 5.2 Pottery production, archaeological culture, and population 1370 5.3 Chronology of the Erlitou culture 1371 6. CONCLUSION 1372 CHAPTER 5 DEVELOPMENT OF COMPLEX SOCIETIES IN THE YILUO REGION: A GIS BASED POPULATION AND AGRICULTURAL AREA ANALYSIS 1376 1.INTRODUCTION 1376 2. ESTIMATION OF POPULATION SIZE 1378 3. HOW MANY AGRICULTURAL HECTARES DID A PERSON NEED? 1378 4. GIS-BASED ANALYSIS OF CARRYING CAPACITY AND CATCHMENT PRODUCTIVITY 1379 5.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POPULATION SIZ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COMPLEXITY 1384 CHAPTER 6 ARCHAEOBOTANICAL ANALYSIS ON SITES SURVEYED IN THE YILUO REGION (1998-2011) 1402 1.SAMPLE SURVEY METHOD AND SAMPLE SIZE 1402 2. ANALYTICAL METHODS 1404 3. COMPOSITIONS AND DIVERSITY OF PLANT REMAINS 1405 3.1 Cultigens 1409 3.2 Non-domesticated plant 1412 4. CHANGES IN PLANT RESOURCE UTILIZATION THROUGH TIME 1417 5. SUMMARY 1423 CHAPTER 7 RAW MATERIAL SOURCES UTILISED IN STONE TOOL PRODUCTION AT HUIZUI 1427 1.INTRODUCTION 1427 2. GEOLOGY AND GEOMORPHOLOGY OF THE HUIZUI AREA 1429 3. LITHOLOGIES OF STONE TOOLS PRESENT AT HUIZUI 1433 3.1 Oolitic dolomite 1434 3.2 Diabase 1435 3.3 Fine micaceous sandstone 1436 3.4 Other varieties of sandstone 1437 3.5 Fine-grained limestone and lime 1438 3.6 Very fine-grained siliceous rocks (chert, silicified siltstone, rhyolite) 1439 3.7 Marble 1440 3.8 Other metamorphic rocks (gneiss, quartzite, schist, slate) 1440 3.9 Quartz 1441 3.10 Medium and coarse-grained igneous rocks (diorite, aplite, gabbro, granite) 1441 3.11 Crystalline calcite and dolomite (including stalagmite) 1441 3.12 Turquoise and jade 1441 4.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CHOICE OF RAW MATERIALS AT HUIZUI 1442 CHAPTER 8 NON-STATE CRAFTS IN THE EARLY CHINESE STATE: AN ARCHAEOLOGICAL VIEW FROM THE ERLITOU HINTERLAND 1445 1.INTRODUCTION: STATE CRAFTS VS. NON-STATE CRAFTS 1445 2. HUIZUI STONE WORKSHOPS 1447 3. LITHIC RAW MATERIAL PROCUREMENT 1449 3.1 Distribution of the oolitic dolomite spades 1452 3.2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white pottery 1454 4. CONCLUSION 1458 CHAPTER 9 SOIL MICROMORPHOLOGY, CHEMISTRY AN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STUDIES AT HUIZUI (YILUO REGION, HENAN PROVINCE, NORTHERN CHINA), WITH SPECIAL FOCUS ON A TYPICAL YANGSHAO FLOOR SEQUENCE 1461 1.INTRODUCTION 1461 2. SAMPLES AND METHODS 1463 3. RESULTS AND DISCUSSION 1467 3.1 Post-deposition effects 1469 3.2 Local soils 1470 3.3 Peiligang occupation 1470 4. OCCUPATION AT HUIZUI 1470 4.1 YANGSHAO FLOOR SEQUENCE(05HYEHF1) 1470 4.2 Longshan ash pit 05HYEH3 1473 4.3 Longshan ash pit 05HYEH4 1473 4.4 Yangshao and Longshan soil-sediment sequence at GS2 (05HYEGS2) 1473 4.5 Erlitou contexts 1474 5. CONCLUSIONS 1475 附表 1478 附表1 遺址登記表 1478 附表2 遺跡登記表 1497 附表3 遺物登記表 1541 編后記 1643 插圖目錄 圖1.1 洛陽盆地及周邊地貌 4 圖1.2 洛陽盆地內(nèi)主要水系 7 圖1.3 洛陽盆地行政區(qū)劃 16 圖1.4 洛陽盆地中東部區(qū)域系統(tǒng)調(diào)查范圍 63 圖2.1 洛河北岸片區(qū)遺址分布 88 圖2.2 邙山南麓遺址分布 89 圖2.3 西呂廟(右下為北) 90 圖2.4a 劉坡(右上為北) 91 圖2.4b 劉坡(036)采集標(biāo)本(一) 92 圖2.4c 劉坡(036)采集標(biāo)本(二) 93 圖2.5 耀店東(右上為北) 94 圖2.6a 平樂A(上為北) 96 圖2.6b 平樂A(034)采集標(biāo)本 97 圖2.7 平樂b(上為北) 99 圖2.8a 翟泉北(左為北) 100 圖2.8b 翟泉北(029)、翟泉東北(030)、翟泉西南(031)采集標(biāo)本 101 圖2.9 翟泉東北(左為北) 102 圖2.10 翟泉西南(右為北) 103 圖2.11 金村東北(上為北) 105 圖2.12 金村墓地(上為北) 106 圖2.13a 保莊西北(左上為北) 107 圖2.13b 保莊西北(046)采集標(biāo)本 109 圖2.14a 保莊北(下為北) 110 圖2.14b 保莊北(047)采集標(biāo)本 111 圖2.15 石橋北莊東北(左為北) 113 圖2.16a 丁溝南(上為北) 114 圖2.16b 丁溝南(028)、石橋東北(049)采集標(biāo)本 115 圖2.17 丁溝新村南(上為北) 116 圖2.18 石橋東北(上為北) 117 圖2.19 石橋東南(右上為北) 118 圖2.20 邙山南至洛河北平原區(qū)遺址分布圖 119 圖2.21a 帽郭A(右為北) 119 圖2.21b 帽郭A(012)采集標(biāo)本(一) 120 圖2.21c 帽郭A(012)采集標(biāo)本(二) 122 圖2.21d 帽郭A(012)采集標(biāo)本(三) 123 圖2.22a 帽郭b(右為北) 124 圖2.22b 帽郭b(013)采集標(biāo)本 125 圖2.23a 凹楊(上為北) 126 圖2.23b 凹楊(004)采集標(biāo)本 128 圖2.24a 扁擔(dān)趙南(上為北) 130 圖2.24b 扁擔(dān)趙南(003)采集標(biāo)本 131 圖2.25 油王南(上為北) 132 圖2.26a 黑王(左為北) 133 圖2.26b 黑王(007)采集標(biāo)本 134 圖2.27a 白王北(上為北) 136 圖2.27b 白王北(006)采集標(biāo)本 137 圖2.28 分金溝(上為北) 138 圖2.29 白馬寺(上為北) 139 圖2.30 韓旗城址(下為北) 140 圖2.31 永寧寺西南(上為北) 142 圖2.32a 龍虎灘北(上為北) 143 圖2.32b 龍虎灘北(040)、寺里碑東(048)采集標(biāo)本 144 圖2.33 寺里碑東(下為北) 145 圖2.34a 景陽崗(左為北) 146 圖2.34b 景陽崗(041)采集標(biāo)本(一) 148 圖2.34c 景陽崗(041)采集標(biāo)本(二) 149 圖2.34d 景陽崗(041)采集標(biāo)本(三) 150 圖2.34e 景陽崗(041)采集標(biāo)本(四) 151 圖2.35a 白村東北(左上為北) 153 圖2.35b 白村東北(043)采集標(biāo)本 154 圖2.36 新莊東南(下為北) 155 圖2.37 南蔡莊西北(上為北) 156 圖2.38 南蔡莊西(上為北) 158 圖2.39 羊二莊東南(下為北) 159 圖2.40 山神廟(右上為北) 160 圖2.41 墳莊東(上為北) 161 圖2.42 杜樓(下為北) 162 圖2.43a 赫田寨西北(左下為北) 163 圖2.43b 赫田寨西北(060)采集標(biāo)本 164 圖2.44 洛河北岸臺(tái)地遺址分布圖 165 圖2.45a 史家灣北(上為北) 166 圖2.45b 史家灣北(001)采集標(biāo)本 167 圖2.46a 楊灣西(左下為北) 169 圖2.46b 楊灣西(002)采集標(biāo)本 170 圖2.47a 陳屯老村(左上為北) 172 圖2.47b 陳屯老村(009)、棗園北(010)采集標(biāo)本 173 圖2.48 棗園北(左為北) 174 圖2.49 宋灣東南(右上為北) 176 圖2.50a 漁骨西南(左為北) 178 圖2.50b 漁骨西南(044)、古城西(057)采集標(biāo)本 178 圖2.51 古城西(左下為北) 179 圖2.52 古城東北(左上為北) 180 圖2.53 偃師商城(上為北) 181 圖2.54 塔莊(上為北) 183 圖2.55 槐廟南(上為北) 185 圖2.56 邙山南麓、伊洛河北岸遺址分布圖 187 圖2.57a 北窯東北(上為北) 188 圖2.57b 北窯東北(065)采集標(biāo)本 189 圖2.58 湯泉溝(左上為北) 190 圖2.59 鳳凰溝(右上為北) 192 圖2.60 石頭溝北(上為北) 193 圖2.61 山圪垱北(上為北) 194 圖2.62 化村北(下為北) 195 圖2.63a 山圪垱(左為北) 196 圖2.63b 山圪垱(072)采集標(biāo)本 197 圖2.64 王窯(上為北) 198 圖2.65 忠義村黃冢(下為北) 199 圖2.66a 寺溝(上為北) 200 圖2.66b 寺溝(074)采集標(biāo)本(一) 202 圖2.66c 寺溝(074)采集標(biāo)本(二) 203 圖2.67a 寺溝南(右下為北) 205 圖2.67b 寺溝村南(Y151)采集標(biāo)本 206 圖2.68a 寺溝東南(右上為北) 208 圖2.68b 寺溝東南(Y152)采集標(biāo)本(一) 210 圖2.68c 寺溝東南(Y152)采集標(biāo)本(二) 212 圖2.69a 石家莊(上為北) 214 圖2.69b 石家莊(075)采集標(biāo)本 215 圖2.70 石家莊西南(右上為北) 216 圖2.71a 高嶺(上為北) 217 圖2.71b 高嶺(Y154)、南瓦窯(Y156)采集標(biāo)本 218 圖2.72 南瓦窯(上為北) 219 圖2.73a 康北古城(右為北) 221 圖2.73b 康北古城(Y157)、康溝(Y158)采集標(biāo)本 222 圖2.74 康溝(右為北) 223 圖2.75 董溝(上為北) 225 圖2.76 洪溝(下為北) 227 圖2.77a 神北(上為北) 228 圖2.77b 神北(Y161)采集標(biāo)本 229 圖2.78 夾河片區(qū)遺址分布圖 230 圖2.79 古洛河北岸遺址分布圖 230 圖2.80a 西石橋東(上為北) 231 圖2.80b 西石橋東(076)采集標(biāo)本(一) 232 圖2.80c 西石橋東(076)采集標(biāo)本(二) 234 圖2.80d 西石橋東(076)采集標(biāo)本(三) 236 圖2.81a 孫家崗(上為北) 237 圖2.81b 孫家崗(077)采集標(biāo)本(一) 238 圖2.81c 孫家崗(077)采集標(biāo)本(二) 241 圖2.82a 佃莊東(上為北) 243 圖2.82b 佃莊東(080)、關(guān)莊東南(088)、關(guān)公冢(089)采集標(biāo)本 244 圖2.83 大郊寨東(上為北) 245 圖2.84 關(guān)莊東南(上為北) 246 圖2.85 關(guān)公冢(上為北) 248 圖2.86 二里頭(右上為北) 250 圖2.87 四角樓(上為北) 252 圖2.88 北許南(上為北) 254 圖2.89 圪當(dāng)頭東北(下為北) 255 圖2.90a 谷堆頭寨(上為北) 256 圖2.90b 谷堆頭寨(094)采集標(biāo)本 257 圖2.91 古伊洛河之間遺址分布圖 258 圖2.92a 桂連凹南(下為北) 259 圖2.92b 桂連凹南(020)采集標(biāo)本(一) 260 圖2.92c 桂連凹南(020)采集標(biāo)本(二) 261 圖2.92d 桂連凹南(020)、桂連凹東北(021)采集遺物 262 圖2.93 桂連凹東北(上為北) 263 圖2.94a 綱常(左下為北) 265 圖2.94b 綱常(019)采集標(biāo)本(一) 266 圖2.94c 綱常(019)采集標(biāo)本(二) 268 圖2.95 齊村西南(上為北) 270 圖2.96a 齊村東南(上為北) 271 圖2.96b 齊村東南(023)、夏莊西北(025)、太平莊北(018)采集標(biāo)本 272 圖2.97 夏莊西北(上為北) 273 圖2.98 二郎廟北(上為北) 275 圖2.99 太平莊北(上為北) 276 圖2.100a 穆莊(右為北) 277 圖2.100b 穆莊(022)采集標(biāo)本 278 圖2.101a 潘寨老寨東(上為北) 280 圖2.101b 潘寨老寨東(015)、西馬莊西北(086)采集標(biāo)本 281 圖2.102 西馬莊西北(上為北) 282 圖2.103a 西石罷(上為北) 284 圖2.103b 西石罷(016)采集石器 285 圖2.103c 西石罷(016)采集陶器(一) 286 圖2.103d 西石罷(016)采集陶器(二) 287 圖2.103e 西石罷(016)采集陶器(三) 288 圖2.104a 火龍廟(右上為北) 290 圖2.104b 火龍廟(017)采集標(biāo)本 291 圖2.105a 大郎廟南(上為北) 292 圖2.105b 大郎廟南(083)、東馬莊西(084)采集標(biāo)本 293 圖2.106 東馬莊西(左上為北) 295 圖2.107 牛王廟東北(上為北) 297 圖2.108a 西三冢(上為北) 298 圖2.108b 西三冢(079)采集標(biāo)本 299 圖2.109a 金鐘寺(上為北) 300 圖2.109b 金鐘寺(081)采集標(biāo)本(一) 302 圖2.109c 金鐘寺(081)采集標(biāo)本(二) 303 圖2.109d 金鐘寺(081)采集標(biāo)本(三) 304 圖2.109e 金鐘寺(081)采集標(biāo)本(四) 306 圖2.109f 金鐘寺(081)采集標(biāo)本(五) 307 圖2.109 g金鐘寺(081)采集標(biāo)本(六) 308 圖2.110a 碑樓南(上為北) 310 圖2.110b 碑樓南(085)采集標(biāo)本 311 圖2.111a 羅圪垱(上為北) 313 圖2.111b 羅圪垱(082)采集標(biāo)本(一) 314 圖2.111c 羅圪垱(082)采集標(biāo)本(二) 315 圖2.112 伊河南岸片區(qū)遺址分布圖 318 圖2.113 楊溝、諸葛溝、梁村溝、酒流溝等流域遺址分布圖 319 圖2.114a 刁窯東(上為北) 320 圖2.114b 刁窯東(179)、劉窯東(180)采集標(biāo)本 320 圖2.115 劉窯東(右上為北) 321 圖2.116a 諸葛水庫北(上為北) 323 圖2.116b 諸葛水庫北(178)采集標(biāo)本 325 圖2.117 梁村南(上為北) 326 圖2.118a 道湛東南(上為北) 327 圖2.118b 道湛東南(177)采集標(biāo)本 327 圖2.119a 楊東南(左為北) 328 圖2.119b 楊東南(160)、楊東(161)、王溝東(162)采集標(biāo)本 329 圖2.120 楊東(左為北) 330 圖2.121 王溝東 331 圖2.122 楊河西(上為北) 333 圖2.123a 酒流溝水庫西(右上為北) 334 圖2.123b 酒流溝水庫西(159)采集標(biāo)本 336 圖2.124a 酒流溝水庫北(左上為北) 338 圖2.124b 酒流溝水庫北(158)采集標(biāo)本 339 圖2.125a 劉溝東北(上為北) 341 圖2.125b 劉溝東北(175)、劉家窯(157)采集標(biāo)本 342 圖2.126 劉家窯(左為北) 343 圖2.127 袁溝-俎家溝流域遺址分布圖 345 圖2.128a 袁溝西(上為北) 346 圖2.128b 袁溝西(170)、袁溝東南(173)采集標(biāo)本 347 圖2.129 袁溝東(右為北) 348 圖2.130 袁溝東南(上為北) 349 圖2.131a 袁溝b(左為北) 351 圖2.131b 袁溝b(166)采集標(biāo)本 352 圖2.132a 袁溝A(左為北) 354 圖2.132b 袁溝A(165)采集標(biāo)本 355 圖2.133 偏橋西南(上為北) 357 圖2.134a 毛村東(上為北) 358 圖2.134b 毛村東(164)采集石器 359 圖2.134c 毛村東(164)采集陶器(一) 361 圖2.134d 毛村東(164)采集陶器(二) 363 圖2.135a 常村西南(右上為北) 364 圖2.135b 常村西南(174)、常村東(169)、偏橋北(168)、俎家村東南(167)采集標(biāo)本 365 圖2.136 常村東(上為北) 366 圖2.137 偏橋北(下為北) 367 圖2.138 俎家莊東南(上為北) 369 圖2.139a 俎家莊北(右下為北) 370 圖2.139b 俎家莊北(156)、南寨上村東(154)、南寨西村南(151)采集標(biāo)本 371 圖2.140 大王村西北(左為北) 372 圖2.141 南寨上村東(右上為北) 373 圖2.142 南寨西村南(右為北) 375 圖2.143 沙溝河流域遺址分布圖 377 圖2.144a 馬寨(上為北) 378 圖2.144b 馬寨(192)、孫家窯西(193)采集標(biāo)本 379 圖2.145 孫家窯西(上為北) 380 圖2.146 賈莊坡西南(左為北) 383 圖2.147 東朱村東南(右為北) 385 圖2.148a 東朱村東北(右上為北) 386 圖2.148b 東朱村東北(196)、王灣西北(195)采集標(biāo)本 387 圖2.149 王灣西北(右為北) 388 圖2.150a 韓寨北(右為北) 390 圖2.150b 韓寨北(191)、楊裴屯西南(190)采集標(biāo)本 391 圖2.151 楊裴屯西南(左下為北) 392 圖2.152a 沙溝西(左為北) 394 圖2.152b 沙溝西(188)采集標(biāo)本 396 圖2.152c 沙溝西(188)、西灣北(189)采集標(biāo)本 396 圖2.153 西灣北(上為北) 398 圖2.154a 寇店西(上為北) 400 圖2.154b 寇店西(185)采集標(biāo)本 401 圖2.155 劉李寨A(右為北) 402 圖2.156a 陳家窯(上為北) 404 圖2.156b 陳家窯(184)采集標(biāo)本(一) 405 圖2.156c 陳家窯(184)采集標(biāo)本(二) 406 圖2.157 劉李寨b(右下為北) 408 圖2.158a 宮家窯(左上為北) 410 圖2.158b 宮家窯(183)采集標(biāo)本(一) 411 圖2.158c 宮家窯(183)采集標(biāo)本(二) 412 圖2.159a 劉李東北(下為北) 414 圖2.159b 劉李東北(181)采集標(biāo)本(一) 415 圖2.159c 劉李東北(181)采集標(biāo)本(二) 416 圖2.159d 劉李東北(181)采集標(biāo)本(三) 417 圖2.160a 劉李西北(右為北) 419 圖2.160b 劉李西北(182)采集標(biāo)本 420 圖2.161a 九賢(上為北) 421 圖2.161b 九賢(139)采集標(biāo)本 422 圖2.162 蘇家窯南(右為北) 424 圖2.163a 蘇家窯西北(上為北) 425 圖2.163b 蘇家窯西北(137)采集標(biāo)本(一) 426 圖2.163c 蘇家窯西北(137)采集標(biāo)本(二) 428 圖2.164a 武屯東南(下為北) 430 圖2.164b 武屯東南(152)采集標(biāo)本(一) 431 圖2.164c 武屯東南(152)采集標(biāo)本(二) 432 圖2.164d 武屯東南(152)采集標(biāo)本(三) 433 圖2.165a 武屯南(上為北) 435 圖2.165b 武屯南(153)采集標(biāo)本 436 圖2.166a 西龐村西北(右為北) 439 圖2.166b 西龐村西北(135)、東龐村北(150)采集標(biāo)本 440 圖2.167 東龐村北(右為北) 441 圖2.168 白草坡西南(上為北) 443 圖2.169 辛莊東北(右為北) 444 圖2.170a 東龐村南(右為北) 445 圖2.170b 東龐村南(136)、楊村東南(144)采集標(biāo)本 446 圖2.171 楊村東南(上為北) 447 圖2.172a 楊村北(上為北) 449 圖2.172b 楊村北(145)采集標(biāo)本(一) 450 圖2.172c 楊村北(145)采集標(biāo)本(二) 452 圖2.173 魏家窯北(左為北) 453 圖2.174a 掘山(左上為北) 454 圖2.174b 掘山(147)采集標(biāo)本(一) 456 圖2.174c 掘山(147)采集標(biāo)本(二) 458 圖2.174d 掘山(147)采集標(biāo)本(三) 459 圖2.175 西窯溝(右為北) 460 圖2.176 窯溝(右為北) 461 圖2.177 東沙溝、五岔溝流域遺址分布圖 462 圖2.178 肖村南寨(上為北) 463 圖2.179a 經(jīng)周東(右為北) 464 圖2.179b 經(jīng)周東(207)采集標(biāo)本 465 圖2.180a 肖村西寨西北(下為北) 466 圖2.180b 肖村西寨西北(208)采集標(biāo)本 467 圖2.181 經(jīng)周東北(上為北) 469 圖2.182 寧村西北(上為北) 470 圖2.183a 呂橋東南(上為北) 471 圖2.183b 呂橋東南(210)、呂橋(205)、呂橋北(204)采集遺物 472 圖2.184 呂橋(下為北) 473 圖2.185 呂橋北(下為北) 475 圖2.186 郭家?guī)X北(下為北) 476 圖2.187 郜寨北(右為北) 477 圖2.188a 軍屯東南(右為北) 478 圖2.188b 軍屯東南(140)采集標(biāo)本 479 圖2.189a 石牛溝(右為北) 480 圖2.189b 石牛溝(124)、新彭店東(143)采集標(biāo)本 481 圖2.190 新彭店東(左下為北) 482 圖2.191a 高崖西(右上為北) 484 圖2.191b 高崖西(134)采集標(biāo)本(一) 487 圖2.191c 高崖西(134)采集標(biāo)本(二) 489 圖2.192a 高崖東北(左為北) 491 圖2.192b 高崖東北(132)采集標(biāo)本 493 圖2.193 丁湖店西南(下為北) 495 圖2.194a 半個(gè)寨西南(左為北) 496 圖2.194b 半個(gè)寨西南(131)、五岔溝西北(130)采集標(biāo)本 497 圖2.195 五岔溝西北(右上為北) 498 圖2.196 五岔溝北(上為北) 500 圖2.197 瀏澗河流域遺址分布圖 501 圖2.198a 鐵窯東南(下為北) 502 圖2.198b 鐵窯東南(218)、楊寨西南(215)、鐵窯東(219)采集標(biāo)本 503 圖2.199 楊寨西南(左下為北) 505 圖2.200 鐵窯東(上為北) 507 圖2.201a 楊寨西(上為北) 508 圖2.201b 楊寨西(214)采集標(biāo)本(一) 509 圖2.201c 楊寨西(214)采集標(biāo)本(二) 510 圖2.201d 楊寨西(214)采集標(biāo)本(三) 511 圖2.202a 鐵村南(右上為北) 513 圖2.202b 鐵村南(220)采集標(biāo)本 514 圖2.203a 馬寨西(左為北) 516 圖2.203b 馬寨西(213)采集標(biāo)本(一) 518 圖2.203c 馬寨西(213)采集標(biāo)本(二) 520 圖2.203d 馬寨西(213)采集標(biāo)本(三) 521 圖2.204a 寨灣東南(右為北) 523 圖2.204b 寨灣東南(216)采集石器 525 圖2.204c 寨灣東南(216)采集陶器(一) 526 圖2.204d 寨灣東南(216)采集陶器(二) 527 圖2.204e 寨灣東南(216)采集陶器(三) 529 圖2.205a 寨灣東北(右為北) 531 圖2.205b 寨灣東北(217)采集標(biāo)本(一) 532 圖2.205c 寨灣東北(217)采集標(biāo)本(二) 535 圖2.205d 寨灣東北(217)采集標(biāo)本(三) 537 圖2.206a 曹寨北(左下為北) 539 圖2.206b 曹寨北(212)采集標(biāo)本 541 圖2.207a 西張莊東南(右為北) 543 圖2.207b 西張莊東南(222)、西張莊東北(221)采集標(biāo)本 544 圖2.208 西張莊東北(左上為北) 545 圖2.209 韓村南b(左為北) 547 圖2.210a 韓村南A(上為北) 548 圖2.210b 韓村南b(202)、韓村南A(201)、符家寨西(200)采集標(biāo)本 549 圖2.211 符家寨西(左為北) 550 圖2.212 符家寨北(左下為北) 552 圖2.213a 符家寨東北(左下為北) 553 圖2.213b 符家寨東北(198)采集標(biāo)本 555 圖2.214a 張村東南(上為北) 556 圖2.214b 張村東南(123)、裴村E(122)、裴村A(118)、裴村b(119)、裴村c(120)、裴村D(121)采集標(biāo)本 557 圖2.215 裴村E(右為北) 559 圖2.216 裴村A(右為北) 561 圖2.217 裴村b(右為北) 563 圖2.218 裴村c(右為北) 565 圖2.219 裴村D(右為北) 566 圖2.220a 程子溝南(左上為北) 568 圖2.220b 程子溝南(116)、程子溝(117)采集標(biāo)本 569 圖2.221 程子溝(右為北) 570 圖2.222a 崔河北(右為北) 572 圖2.222b 崔河北(115)、郝寨東北(114)、陶化店東南(127)、陶化店水庫(126)采集標(biāo)本 573 圖2.223 郝寨東北(右為北) 574 圖2.224 陶化店東南(上為北) 575 圖2.225 陶化店水庫(左上為北) 577 圖2.226 邢寨東北(上為北) 579 圖2.227 邢村東(上為北) 580 圖2.228a 夏后寺(上為北) 581 圖2.228b 邢村東(Y225)、夏后寺(Y182)采集標(biāo)本 583 圖2.228c 夏后寺(Y182)采集標(biāo)本 586 圖2.229a 九龍水庫東南(上為北) 587 圖2.229b 九龍水庫東南(Y183)、邢村北(Y184)、扒頭水庫南(Y185)采集標(biāo)本 588 圖2.230 邢村北(上為北) 589 圖2.231 扒頭水庫南(下為北) 590 圖2.232a 扒頭東南(下為北) 592 圖2.232b 扒頭東南(Y181)、扒頭西南(Y180)采集標(biāo)本 593 圖2.233 扒頭西南(上為北) 595 圖2.234a 任才村東南(上為北) 597 圖2.234b 任才村東南(Y179)、任才村西南(Y178)、盧村南(Y186)采集標(biāo)本 598 圖2.235 任才村西南(上為北) 599 圖2.236 盧村南(下為北) 601 圖2.237 盧村西南(下為北) 603 圖2.238a 盧村西(下為北) 604 圖2.238b 盧村西(Y177)、盧村西北(Y176)、雙泉東北(Y224)采集標(biāo)本 605 圖2.239 盧村西北(下為北) 606 圖2.240 雙泉東北(下為北) 608 圖2.241a 盧村東北(上為北) 610 圖2.241b 盧村東北(Y169)、盧村北(Y168)、高祖廟(Y167)采集、出土標(biāo)本 611 圖2.242 盧村北(上為北) 612 圖2.243 高祖廟(上為北) 614 圖2.244 雙泉東南(左為北) 616 圖2.245a 雙泉南(左為北) 617 圖2.245b 雙泉南(Y172)、雙泉西南(Y171)采集標(biāo)本 618 圖2.246 泉寨東(左為北) 619 圖2.247 泉寨西(左為北) 620 圖2.248 雙泉西南(左為北) 621 圖2.249 雙泉西北(左為北) 622 圖2.250 西齊家窯東南(上為北) 623 圖2.251a 瀏澗河水庫東(左下為北) 624 圖2.251b 瀏澗河水庫東(Y187)采集標(biāo)本 625 圖2.252 西齊家窯(左為北) 626 圖2.253 灰嘴(右下為北) 627 圖2.254a 西齊家窯東北(左為北) 630 圖2.254b 西齊家窯東北(Y166)采集標(biāo)本 631 圖2.255a 西齊家窯西北(左為北) 632 圖2.255b 西齊家窯西北(Y188)采集標(biāo)本 633 圖2.256a 灰嘴北(左為北) 634 圖2.256b 灰嘴北(Y192)、鄭窯南(Y189)、陶家村東(Y191)采集陶器 635 圖2.257 鄭窯南(上為北) 636 圖2.258 陶家村東(上為北) 638 圖2.259a 劉國故城(上為北) 640 圖2.259b 劉國故城(Y190)采集陶器 642 圖2.260a 鄭窯(上為北) 643 圖2.260b 鄭窯(Y140)采集陶器 645 圖2.261 擂鼓臺(tái)水庫東(上為北) 647 圖2.262a 鄭村西(上為北) 648 圖2.262b 鄭村西(Y194)采集標(biāo)本 649 圖2.263 澗東村(上為北) 650 圖2.264a 澗東村北(上為北) 652 圖2.264b 澗東村北(Y196A)采集遺物 653 圖2.265a 澗東村西北(上為北) 655 圖2.265b 澗東村西北(Y196b )、姬家村南(Y228)采集陶器 657 圖2.266 姬家村南(上為北) 658 圖2.267 馬澗河流域遺址分布圖 663 圖2.268 九龍角水庫西(右上為北) 664 圖2.269a 東管茅東南(下為北) 666 圖2.269b 東管茅東南(Y203)采集標(biāo)本 667 圖2.270a 東管茅東(右上為北) 668 圖2.270b 東管茅東(Y202)采集陶器(一) 670 圖2.270c 東管茅東(Y202)采集陶器(二) 671 圖2.271a 西口孜(左上為北) 673 圖2.271b 西口孜(Y201)采集陶器 675 圖2.271c 西口孜(Y201)采集遺物 676 圖2.272a 老周寨(右下為北) 678 圖2.272b 老周寨(Y200)采集標(biāo)本 680 圖2.273a 老屯寨(左上為北) 682 圖2.273b 老屯寨(Y199)采集遺物 683 圖2.273c 老屯寨(Y199)采集陶器 684 圖2.274a 屯寨西北(左為北) 686 圖2.274b 屯寨西北(Y198)采集遺物 687 圖2.275a 布村東南(右上為北) 689 圖2.275b 布村東南(Y204)采集標(biāo)本 690 圖2.276 布村東(上為北) 691 圖2.277a 新寨北嘴(左為北) 692 圖2.277b 新寨北嘴(Y197)采集標(biāo)本 693 圖2.278a 馬河北(上為北) 695 圖2.278b 馬河北(Y207)、馬河(Y208)、花張東北(Y205)采集標(biāo)本 696 圖2.279 馬河(上為北) 697 圖2.280 花張東北(右為北) 698 圖2.281a 張灣西北(右為北) 699 圖2.281b 張灣西北(Y210)采集標(biāo)本(一) 700 圖2.281c 張灣西北(Y210)采集標(biāo)本(二) 702 圖2.281d 張灣西北(Y210)采集標(biāo)本(三) 703 圖2.281e 張灣西北(Y210)采集標(biāo)本(四) 704 圖2.282a 王灣西北(左上為北) 705 圖2.282b 王灣西北(Y209)采集標(biāo)本 706 圖2.283a 柏谷塢東(左上為北) 708 圖2.283b 柏谷塢東(Y222)、金屯東(Y215)、北吳家灣(Y214)采集標(biāo)本 709 圖2.284 金屯東(左下為北) 710 圖2.285 北吳家灣(右上為北) 711 圖2.286a 南吳家灣東南(上為北) 713 圖2.286b 南吳家灣東南(Y213)、林小寨(Y211)采集標(biāo)本 714 圖2.287 林小寨(下為北) 716 圖2.288 林小寨西南(上為北) 717 圖2.289a 邱河西(左下為北) 718 圖2.289b 邱河西(Y221)、鳳凰臺(tái)南(Y220)采集標(biāo)本 719 圖2.290 鳳凰臺(tái)南(左下為北) 721 圖2.291 老吊橋寨(左下為北) 723 圖2.292a 吊橋寨東南(上為北) 725 圖2.292b 吊橋寨村東南(Y216)采集標(biāo)本(一) 727 圖2.292c 吊橋寨村東南(Y216)采集標(biāo)本(二) 728 圖2.293a 北寨東南(左下為北) 730 圖2.293b 北寨東南(Y218)采集標(biāo)本 731 圖2.294a 北寨北(左下為北) 732 圖2.294b 北寨北(Y219)采集標(biāo)本 733 圖2.295a 陳河?xùn)|北(下為北) 734 圖2.295b 陳河?xùn)|北(113)、陳河北(112)、化寨東(111)采集標(biāo)本 735 圖2.296 陳河北(左下為北) 736 圖2.297 化寨東(左上為北) 738 圖2.298a 盆窯寨東南(左上為北) 740 圖2.298b 盆窯寨東南(109)采集標(biāo)本(一) 741 圖2.298c 盆窯寨東南(109)采集標(biāo)本(二) 743 圖2.299 盆窯寨西南(下為北) 744 圖2.300a 東王河?xùn)|南(上為北) 745 圖2.300b 東王河?xùn)|南(101)、東王河北(100)、東王河(099)、陶化店水庫東(108)采集標(biāo)本 746 圖2.301 東王河北(上為北) 748 圖2.302 東王河(上為北) 750 圖2.303 陶化店水庫東(上為北) 752 圖2.304 馬澗河下游遺址分布圖 753 圖2.305a 李家灣東南(左為北) 754 圖2.305b 李家灣東南(104)、鋪劉北(128)、吳家灣東南(107)、段西村西北(105)、段東村東北(106)采集標(biāo)本 755 圖2.306 鋪劉北(左為北) 757 圖2.307 吳家灣東南(左為北) 759 圖2.308 段西村西北(上為北) 761 圖2.309 段東村東北(上為北) 762 圖2.310a 苗灣東南(左上為北) 764 圖2.310b 苗灣東南(098)、苗灣c(097)采集遺物 765 圖2.311 苗灣c(左上為北) 766 圖2.312a 苗灣b(上為北) 768 圖2.312b 苗灣b(096)采集遺物 770 圖2.312c 苗灣b(096)采集陶器 771 圖2.313a 苗灣A(上為北) 773 圖2.313b 苗灣A(095)采集陶器(一) 775 圖2.313c 苗灣A(095)采集陶器(二) 776 圖2.314 干溝河流域遺址分布圖 779 圖2.315 李家窯西南(左為北) 780 圖2.316a 邢村東(上為北) 781 圖2.316b 邢村東(Y121)采集標(biāo)本 782 圖2.317a 半個(gè)寨(上為北) 784 圖2.317b 半個(gè)寨(Y123)采集遺物 785 圖2.317c 半個(gè)寨(Y123)采集陶器 786 圖2.318a 邢村(上為北) 788 圖2.318b 邢村(Y120)、趙城水庫東(Y119)采集陶器 789 圖2.319 趙城水庫東(下為北) 790 圖2.320a 趙城(上為北) 792 圖2.320b 趙城(Y077)采集石器 794 圖2.320c 趙城(Y077)采集陶器(一) 796 圖2.320d 趙城(Y077)采集陶器(二) 797 圖2.320e 趙城(Y077)采集陶器(三) 798 圖2.321a 趙城西南(上為北) 800 圖2.321b 趙城西南(Y079)、趙城西(Y078)采集遺物 801 圖2.322 趙城西(上為北) 802 圖2.323 劉村西南(右下為北) 804 圖2.324a 趙城西北(右上為北) 805 圖2.324b 趙城西北(Y116)、高村東北(Y115)、府店東南(Y118)采集遺物 806 圖2.325 高村東北(右下為北) 807 圖2.326 府店東南(左上為北) 808 圖2.327a 小相西南(左上為北) 810 圖2.327b 小相西南(Y080)采集遺物 811 圖2.328a 顏良寨水庫西南(左上為北) 812 圖2.328b 顏良寨水庫西南(Y114)采集遺物(一) 813 圖2.328c 顏良寨水庫西南(Y114)采集遺物(二) 815 圖2.328d 顏良寨水庫西南(Y114)采集遺物(三) 816 圖2.329a 小相西(上為北) 817 圖2.329b 小相西(Y084)采集標(biāo)本 818 圖2.330a 顏良寨水庫西(左上為北) 819 圖2.330b 顏良寨水庫西(Y087)采集陶器(一) 821 圖2.330c 顏良寨水庫西(Y087)采集陶器(二) 823 圖2.331a 府店東(左上為北) 825 圖2.331b 府店東(Y124)采集遺物 826 圖2.332a 小相西北(上為北) 828 圖2.332b 小相西北(Y085)采集遺物 829 圖2.333a 顏良寨西南(上為北) 831 圖2.333b 顏良寨西南(Y086)采集標(biāo)本 832 圖2.334 府北村北(上為北) 833 圖2.335a 顏良村西(左上為北) 834 圖2.335b 顏良村西(Y088)、馮寨西南(Y089)采集遺物 835 圖2.336 馮寨西南(左上為北) 836 圖2.337a 滑國故城(右下為北) 838 圖2.337b 滑國故城(Y107)采集遺物 840 圖2.337c 滑國故城(Y107)采集陶器 841 圖2.338a 滑城河?xùn)|(下為北) 842 圖2.338b 滑城河?xùn)|(Y112)采集遺物 843 圖2.339 馮寨西(上為北) 845 圖2.340a 馮寨西北(上為北) 846 圖2.340b 馮寨西北(Y090)、楊寨西(Y059)采集標(biāo)本 847 圖2.341 楊寨西(左為北) 849 圖2.342a 楊寨西北(左下為北) 851 圖2.342b 楊寨西北(Y058)采集標(biāo)本 852 圖2.343a 南村寨東南(右上為北) 853 圖2.343b 南村寨東南(Y061)采集遺物 854 圖2.344 南村寨(右上為北) 856 圖2.345a 南村寨南(右上為北) 857 圖2.345b 南村寨南(Y060)、滑城河西(Y109)采集標(biāo)本 858 圖2.346 滑城河西(右下為北) 859 圖2.347a 滑城河北(右上為北) 861 圖2.347b 滑城河北(Y108)采集遺物(一) 862 圖2.347c 滑城河北(Y108)采集遺物(二) 863 圖2.348a 府西村東北(右下為北) 865 圖2.348b 府西村東北(Y111)采集標(biāo)本 866 圖2.349a 府西村北(右下為北) 868 圖2.349b 府西村北(Y110)采集遺物 870 圖2.349c 府西村北(Y110)采集陶器(一) 872 圖2.349d 府西村北(Y110)采集陶器(二) 873 圖2.350a 南村寨西(上為北) 874 圖2.351 南村寨西南(上為北) 877 圖2.352 桑溝水庫北(左為北) 878 圖2.353 桑溝老村(上為北) 879 圖2.354a 桑溝五隊(duì)北(左下為北) 881 圖2.354b 桑溝五隊(duì)北(Y126)、三官廟窯廠東南(Y105)采集標(biāo)本 882 圖2.355 三官廟窯廠東南(左上為北) 883 圖2.356a 桑溝南(左上為北) 885 圖2.356b 桑溝南(Y066)采集遺物 886 圖2.357 桑溝西(左為北) 887 圖2.358a 三官廟窯廠(右下為北) 888 圖2.358b 三官廟窯廠(Y106)采集陶器(一) 889 圖2.358c 三官廟窯廠(Y106)采集陶器(二) 890 圖2.358d 三官廟窯廠(Y106)采集標(biāo)本 891 圖2.359 桑溝西北(左上為北) 892 圖2.360a 三官廟北(右下為北) 893 圖2.360b 三官廟北(Y104)、馬屯西村南(Y103)采集遺物 894 圖2.361 馬屯西村南(上為北) 895 圖2.362a 馬屯新村(上為北) 897 圖2.362b 馬屯新村(Y069)采集標(biāo)本 898 圖2.363a 馬屯老村(左下為北) 900 圖2.363b 馬屯老村(Y102)、馬屯北(Y070)采集遺物 901 圖2.364 馬屯北(左為北) 902 圖2.365 王(左下為北) 904 圖2.366a 賈屯(右為北) 905 圖2.366b 賈屯(Y101)采集陶器 906 圖2.367 孫家南(右為北) 907 圖2.368a 李家溝東(上為北) 908 圖2.368b 李家溝東(Y099)采集遺物 910 圖2.368c 李家溝東(Y099)采集陶器(一) 911 圖2.368d 李家溝東(Y099)采集陶器(二) 913 圖2.368e 李家溝東(Y099)采集陶器(三) 914 圖2.368f 李家溝東(Y099)采集陶器(四) 915 圖2.369a 羅彥莊西南/肖家溝(左為北) 916 圖2.369b 羅彥莊西南/肖家溝(Y072)、顧家屯南(Y098)、顧家屯東南(Y097)采集標(biāo)本 917 圖2.370 顧家屯南(上為北) 918 圖2.371 顧家屯東南(右上為北) 920 圖2.372a 顧家屯東(左上為北) 922 圖2.372b 顧家屯東(Y096)、石家溝東南(Y095)采集標(biāo)本 923 圖2.373 石家溝東南(左為北) 924 圖2.374 石家溝東(上為北) 926 圖2.375a 念子莊西北(上為北) 927 圖2.375b 念子莊西北(Y073)采集標(biāo)本 928 圖2.376a 石家溝東北(上為北) 929 圖2.376b 石家溝東北(Y093)采集標(biāo)本 930 圖2.377a 石家溝老村北(右上為北) 932 圖2.377b 石家溝老村北(Y092)、干溝豬場(chǎng)(Y074)采集標(biāo)本 933 圖2.378 干溝豬場(chǎng)(左為北) 934 圖2.379a 回龍灣新村東(右為北) 936 圖2.379b 回龍灣新村東(Y083)采集標(biāo)本 937 圖2.380a 干溝南(左為北) 939 圖2.380b 干溝南(Y076)采集標(biāo)本 940 圖2.381a 劉樂寨西南(左為北) 941 圖2.381b 劉樂寨西南(Y075)采集標(biāo)本 943 圖2.382 回龍灣南(右上為北) 944 圖2.383a 回龍灣(上為北) 945 圖2.383b 回龍灣(Y081)采集標(biāo)本 946 圖2.384 肖村北(上為北) 947 圖2.385 木閣溝東南(上為北) 948 圖2.386 曹河流域遺址分布圖 949 圖2.387a 曹(左為北) 950 圖2.387b 曹(Y135)、南溝(Y134)采集標(biāo)本 951 圖2.388 王(左上為北) 952 圖2.389 南溝(右為北) 953 圖2.390 虎山坡南(上為北) 955 圖2.391 曹河水庫西(上為北) 956 圖2.392 后林東南(左為北) 957 圖2.393a 北后溝東(上為北) 958 圖2.393b 北后溝東(Y137)采集遺物 959 圖2.394a 北后溝西北(上為北) 960 圖2.394b 北后溝西北(Y139)采集標(biāo)本 962 圖2.395a 新后溝窯廠東(上為北) 963 圖2.395b 新后溝窯廠東(Y132)采集陶器(一) 964 圖2.395c 新后溝窯廠東(Y132)采集陶器(二) 965 圖2.396a 新后溝東(上為北) 966 圖2.396b 新后溝東(Y131)、新后溝(Y130)采集標(biāo)本 967 圖2.397 新后溝(上為北) 968 圖2.398a 后溝(上為北) 970 圖2.398b 后溝(Y129)、魯莊東北(Y128)采集標(biāo)本 971 圖2.399 魯莊東北(右為北) 972 圖2.400 沙河溝、天坡河流域遺址分布圖 973 圖2.401a 南羅(上為北) 974 圖2.401b 南羅(Y125)采集標(biāo)本 974 圖2.402 八陵西(右上為北) 975 圖2.403a 鰲坡(左上為北) 976 圖2.403b 鰲坡(Y051)采集標(biāo)本 977 圖2.404a 堤?hào)|(上為北) 979 圖2.404b 堤?hào)|(Y052)采集標(biāo)本 980 圖2.405a 龍骨堆(上為北) 982 圖2.405b 龍骨堆(Y053)采集陶器 983 圖2.406 金鐘寺(左為北) 985 圖2.407a 天坡水庫東北(右為北) 987 圖2.407b 天坡水庫東北(Y043)采集標(biāo)本 989 圖2.407c 天坡水庫東北(Y043)采集陶器(一) 992 圖2.407d 天坡水庫東北(Y043)采集陶器(二) 993 圖2.408a 天坡(右為北) 995 圖2.408b 天坡(Y049)采集標(biāo)本 996 圖2.409a 羽林莊南(上為北) 998 圖2.409b 羽林莊南(Y050)、新移(Y045)采集標(biāo)本 1000 圖2.410 新移(左為北) 1001 圖2.411 塢羅河流域遺址分布圖 1002 圖2.412a 大南溝(下為北) 1003 圖2.412b 大南溝(Y038)、上莊東南(Y039)采集陶器 1004 圖2.413 上莊東南(左上為北) 1005 圖2.414a 上莊南(左為北) 1007 圖2.414b 上莊南(Y037)采集標(biāo)本 1008 圖2.414c 上莊南(Y037)采集陶器 1010 圖2.414d 上莊南(Y037)采集標(biāo)本 1011 圖2.415a 北地溝(左為北) 1012 圖2.415b 北地溝(Y055)、涉村南南溝(Y036)、涉村東(Y035)、東山原(Y041)采集標(biāo)本 1013 圖2.416 涉村上古朵(右下為北) 1014 圖2.417 涉村南南溝(上為北) 1015 圖2.418 涉村東(上為北) 1016 圖2.419 東山原(左為北) 1018 圖2.420 鐵生溝西南(下為北) 1020 圖2.421a 鐵生溝(下為北) 1022 圖2.421b 鐵生溝(Y029)采集標(biāo)本 1024 圖2.422a 夾津口(下為北) 1025 圖2.422b 夾津口(Y030)、北營(Y044)采集標(biāo)本 1026 圖2.423 北營(上為北) 1027 圖2.424 雙河(上為北) 1029 圖2.425 雙河?xùn)|南(上為北) 1030 圖2.426a 寺院溝(左下為北) 1031 圖2.426b 寺院溝(Y034)采集標(biāo)本 1032 圖2.427a 塢羅西坡2(上為北) 1033 圖2.427b 塢羅西坡2(Y042)采集標(biāo)本 1034 圖2.428a 塢羅西坡1(下為北) 1036 圖2.428b 塢羅西坡1(Y033)采集標(biāo)本 1037 圖2.429a 塢羅南店(上為北) 1038 圖2.429b 塢羅南店(Y032)采集標(biāo)本 1040 圖2.430a 塢羅水庫西1(右下為北) 1041 圖2.430b 塢羅水庫西1(Y025)采集標(biāo)本 1042 圖2.431 塢羅水庫西2(右下為北) 1044 圖2.432 羅口南(上為北) 1045 圖2.433a 羅口(上為北) 1046 圖2.433b 羅口(Y022)采集石器 1048 圖2.433c 羅口(Y022)采集陶器(一) 1049 圖2.433d 羅口(Y022)采集陶器(二) 1050 圖2.433e 羅口(Y022)采集陶器(三) 1051 圖2.434 火葬場(chǎng)南/山川西南(左為北) 1052 圖2.435 喂莊東南高地(下為北) 1053 圖2.436a 喂莊東南(左為北) 1054 圖2.436b 喂莊東南(Y020)采集標(biāo)本 1055 圖2.437a 喂莊東南角(左下為北) 1057 圖2.437b 喂莊東南角(Y023)采集標(biāo)本 1058 圖2.438 喂莊南(右為北) 1059 圖2.439 羅口磚廠東北(上為北) 1061 圖2.440a 喂莊西(上為北) 1062 圖2.440b 喂莊西(Y019)采集標(biāo)本 1063 圖2.441a 喂莊西南(上為北) 1064 圖2.441b 喂莊西南(Y018)采集石器 1066 圖2.441c 喂莊西南(Y018)采集陶器(一) 1067 圖2.441d 喂莊西南(Y018)采集陶器(二) 1068 圖2.441e 喂莊西南(Y018)采集陶器(三) 1070 圖2.442 費(fèi)窯南2(上為北) 1071 圖2.443 費(fèi)窯南3(上為北) 1072 圖2.444 費(fèi)窯南1(左為北) 1073 圖2.445a 費(fèi)窯西南(下為北) 1074 圖2.445b 費(fèi)窯西南(Y011)采集標(biāo)本 1075 圖2.446 官莊西(右為北) 1077 圖2.447 永熙陵北(右為北) 1078 圖2.448 芝田東南(上為北) 1079 圖2.449 電廠東南1(下為北) 1080 圖2.450a 清易鎮(zhèn)東2(上為北) 1081 圖2.450b 清易鎮(zhèn)東2(Y003)采集標(biāo)本 1082 圖2.451 清易鎮(zhèn)東3(右為北) 1083 圖2.452 電廠南(上為北) 1084 圖2.453a 電廠東南2(左下為北) 1085 圖2.453b 電廠東南2(Y008)、電廠西(Y048)采集標(biāo)本 1086 圖2.454 清易鎮(zhèn)東1(上為北) 1087 圖2.455 電廠西(下為北) 1088 圖2.456 范堂東南(上為北) 1089 圖2.457 南石路南(上為北) 1090 圖2.458a 稍柴(右下為北) 1091 圖2.458b 稍柴(Y1001)采集石器 1094 圖2.458c 稍柴(Y1001)采集陶器(一) 1095 圖2.458d 稍柴(Y1001)采集陶器(二) 1096 圖2.458e 稍柴(Y1001)采集陶器(三) 1097 圖2.458f 稍柴(Y1001)采集陶器(四) 1098 圖2.459a 南石(左上為北) 1100 圖2.459b 南石(Y1003)采集標(biāo)本 1101 圖2.460a 小訾殿南(下為北) 1103 圖2.461 小訾殿北(左上為北) 1105 圖2.462 稍柴電廠北路東(右為北) 1107 圖2.463 稍柴南(右為北) 1108 圖2.464 稍柴水、益家窩水流域遺址分布圖 1110 圖2.465 稍柴東A(左上為北) 1111 圖2.466 稍柴東b(左上為北) 1112 圖2.467 東溝(左上為北) 1113 圖2.468 東溝西(左上為北) 1114 圖2.469a 業(yè)茂溝/小南溝西南(左為北) 1115 圖2.469b 業(yè)茂溝/小南溝西南(Y144、Y145)、東溝北/西北/東(Y146—Y148)采集標(biāo)本 1116 圖2.470 東溝北/西北/東(下為北) 1118 圖2.471 益家窩(右上為北) 1119 圖2.472a 牌坊溝(上為北) 1120 圖2.472b 牌坊溝(Y149)采集標(biāo)本 1121 圖3.1 洛陽盆地中東部先秦時(shí)期遺址分布 插頁 圖3.2 舊石器時(shí)代遺址點(diǎn)分布圖 1123 圖3.3 舊石器時(shí)代遺物 1124 圖3.4 新石器時(shí)代遺址分布圖 插頁 圖3.5 裴李崗文化晚期遺址分布圖 1126 圖3.6 裴李崗文化遺物 1128 圖3.7 仰韶文化遺址分布圖 插頁 圖3.8 仰韶文化早期遺址分布圖 1130 圖3.9 仰韶文化早期遺物 1132 圖3.10 仰韶文化中期遺址分布圖 1134 圖3.11 仰韶文化中期遺物 1136 圖3.12 仰韶文化晚期遺址分布圖 1138 圖3.13 仰韶文化晚期遺物圖 1141 圖3.14 龍山文化遺址分布圖 插頁 圖3.15 龍山文化早期遺址分布圖 1144 圖3.16 龍山文化早期遺物 1145 圖3.17 龍山文化晚期遺址分布圖 1147 圖3.18 龍山文化晚期遺物 1150 圖3.19 青銅時(shí)代遺址分布圖 插頁 圖3.20 二里頭文化遺址分布圖 插頁 圖3.21 二里頭文化一期遺址分布 1153 圖3.22 二里頭文化二期遺址分布圖 1156 圖3.23 二里頭文化二期典型遺物 1158 圖3.24 二里頭文化三期遺址分布圖 1160 圖3.25 二里頭文化三期部分遺物 1163 圖3.26 二里頭文化四期遺址分布圖 1165 圖3.27 二里頭文化四期部分遺物 1167 圖3.28 二里崗文化遺址分布圖 1170 圖3.29 二里崗文化早期遺址分布圖 1172 圖3.30 二里崗文化早期部分遺物 1174 圖3.31 二里崗文化晚期遺址分布圖 1176 圖3.32 二里崗文化晚期遺物 1178 圖3.33 殷墟文化遺址分布圖 1180 圖3.34 殷墟文化部分遺物 1183 圖3.35 西周時(shí)期遺址分布圖 插頁 圖3.36 西周早期遺址分布圖 1186 圖3.37 西周中期遺址分布圖 1186 圖3.38 西周晚期遺址分布圖 1187 圖3.39 采集的部分西周遺物 1190 圖3.40 東周時(shí)期遺址分布圖 插頁 圖3.41 春秋時(shí)期遺址分布圖 插頁 圖3.42 春秋時(shí)期遺物 1194 圖3.43 戰(zhàn)國時(shí)期遺址分布圖 1196 圖3.44 戰(zhàn)國時(shí)期遺物 1198 圖4.1 裴李崗至二里頭文化一期的聚落分布 1209 圖4.2 從裴李崗?fù)砥诘綎|周的聚落等級(jí)變化 1210 圖4.3 測(cè)年數(shù)據(jù) 1211 圖4.4 利用求和概率分布(SPD)分析聚合14c年代 1220 圖4.5 二里頭文化二至四期至東周時(shí)期聚落分布 1221 圖4.6 聚落形態(tài)變化趨勢(shì) 1226 圖5.1 伊洛地區(qū)的重要遺址及資源 1233 圖5.2 地理信息系統(tǒng)計(jì)算伊洛地區(qū)土地生產(chǎn)流程圖 1239 圖5.3 伊洛地區(qū)數(shù)字化高程模型圖(DEM30)及調(diào)查區(qū)域遺址分布 1240 圖5.4 裴李崗文化晚期遺址分布及領(lǐng)地生產(chǎn)力 1243 圖5.5 仰韶文化早期遺址分布及領(lǐng)地生產(chǎn)力 1244 圖5.6 仰韶文化中期遺址分布及領(lǐng)地生產(chǎn)力 1245 圖5.7 仰韶文化晚期遺址分布及領(lǐng)地生產(chǎn)力 1247 圖5.8 龍山文化早期遺址分布及領(lǐng)地生產(chǎn)力 1249 圖5.9 龍山晚期遺址分布及領(lǐng)地生產(chǎn)力 1251 圖5.10 二里頭文化一期遺址分布及領(lǐng)地生產(chǎn)力 1252 圖5.11 二里頭文化二期遺址分布及領(lǐng)地生產(chǎn)力 1253 圖5.12 二里頭文化三期遺址分布及領(lǐng)地生產(chǎn)力 1255 圖5.13 二里頭文化四期遺址分布及領(lǐng)地生產(chǎn)力 1256 圖5.14 裴里崗文化至二里頭文化時(shí)期人口數(shù)量變化曲線 1258 圖5.15 裴李崗文化至二里頭文化時(shí)期總土地利用率變化曲線圖 1258 圖5.16 各流域人口數(shù)量變化曲線對(duì)比圖 1259 圖6.1 每期樣本量(a,左圖)以及各期樣品體積與種子密度(b ,右圖,種子數(shù)/土壤體積) 1266 圖6.2 每期樣品體積和種類(乘以100) 1266 圖6.3 根據(jù)土壤樣品體積比較植物多樣性(a,左圖)和種子密度(b ,右圖) 1267 照片組1 可食用植物資源(標(biāo)尺=除了橡子之外皆為1毫米) 1269 圖6.4 所有樣品中不同種子類別的比例 1271 圖6.5 不同時(shí)期小米在種子總數(shù)以及其他栽培植物密度(包括稻、小麥、大豆、赤豆和紫蘇)中所占比例的變化 1272 照片組2 濕地雜草(標(biāo)尺=0.5毫米) 1275 照片組3 禾本科雜草(標(biāo)尺=1.0毫米) 1276 照片組4 其他高地雜草和水果(標(biāo)尺=1.0毫米) 1277 照片組5 肉果 1279 照片組6 未知植物遺存 1280 圖6.6 遺址面積與總種子密度 1281 圖6.7 不用時(shí)期的遺址面積與總種子密度 1282 圖6.8 小米密度與黍族雜草密度的相關(guān)性 1282 圖7.1 灰嘴遺址二里頭時(shí)期代表性石器的巖石種類 1304 圖7.2 灰嘴遺址附近地形及地質(zhì)構(gòu)造(河南省地礦局,1984年) 1305 圖7.3 石器顯微照片 1306 圖7.4 地表鮞狀白云巖和其疊壓的粉砂巖的特性 1307 圖7.5 灰嘴常見石器主要巖石來源分布 1308 圖8.1 灰嘴遺址發(fā)掘地點(diǎn)(2002—2004年) 1320 圖8.2 白云巖毛坯、浮選重樣和白云巖石鏟在工具中的比例 1321 圖8.3 二里頭文化遺址在伊洛區(qū)域的分布 1322 圖8.4 伊洛地區(qū)發(fā)現(xiàn)白陶和鮞狀白云巖石鏟的二里頭文化遺址的地理位置 1324 圖8.5 南洼遺址白陶片的化學(xué)元素分組及同其他三個(gè)二里頭文化遺址的對(duì)比 1326 圖9.1 采樣點(diǎn)位置 1335 圖9.2 灰嘴遺址取樣地點(diǎn) 1335 圖9.3 灰嘴仰韶F1堆積序列05HYEHF1 1336 圖9.4 15厘米長的灌入塊(M18)顯微影像 1337 圖9.5 14厘米長的土塊(M19)顯微影像 1337 圖9.6 薄片M19b 顯微影像 1337 圖9.7 M18A切片顯微影像 1337 圖9.8 M1切片顯微影像 1338 圖9.9 M18A切片顯微影像 1338 圖9.10 M18A切片顯微影像 1338 圖9.11 M18b 1切片顯微影像 1338 Figure 4.1 Settlement distribution from Peiligang to Erlitou I 1351 Figure 4.2 Settlement hierarchy from major periods 1352 Figure 4.3 Chart of Oxcal dates 1353 Figure 4.4 AMS dates analyzed with the summed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SPD) method 1362 Figure 4.5 Settlement distribution from Erlitou II-IV to Eastern Zhou 1364 Figure 4.6 Changing settlement patterns from Peiligang to Eastern Zhou 1368 Figure 5.1 Important sites and resources in the Yiluo River valley 1377 Figure 5.2 Cartographic model of the Gongyi GIS Analysis 1380 Figure 5.3 The site distribution and the survey areas in the Yiluo Project 1381 Figure 5.4 Late Peiligang Period 1384 Figure 5.5 Early Yangshao Period 1385 Figure 5.6 Middle Yangshao Period 1385 Figure 5.7 Late Yangshao Period 1386 Figure 5.8 Early Longshan Period 1386 Figure 5.9 Late Longshan Period 1387 Figure 5.10 Erlitou I 1387 Figure 5.11 Erlitou II 1388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píng)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