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了著名古典文學學者張國風教授的四十多篇關于《聊齋》的精彩評說,通過品味聊齋人物和故事,揭秘文本掩藏下的真實世界,體會蒲松齡的天才構(gòu)思。
1)中國人民大學著名教授張國風講述狐鬼世界里的人情世態(tài);
2)有洞見、有妙論,是品評《聊齋志異》的少見佳作;
3)揭露文本掩藏下的真實世界,體會蒲松齡的天才構(gòu)思;
4)可以作為了解《聊齋志異》的導讀,亦可進行研究學習;
5)文字深入淺出,語言通俗易懂;
6)裝幀簡約,版式疏朗、閱讀舒適。
序
我很喜歡《聊齋志異》,尤其是其中的那些名篇。一是文筆的優(yōu)美;二是作者蒲松齡構(gòu)思的細膩;三是作者對弱勢群體的同情。
《聊齋志異》的文字非常美,經(jīng)得起一遍遍的閱讀。蒲松齡的詩歌功底很深厚,影響到小說對人物,尤其是對女子的描寫,影響到小說中意境的渲染。與此有關,他的駢文寫得很漂亮,文采飛揚,兼有詩歌的美麗和散文的流暢!读凝S志異》是文言小說,除了文言的精煉之外,又從日常口語中吸收了很多靈感,加以提煉。不是口語,勝似口語。把人物的思想性格、心理活動,刻畫得非常傳神。蒲松齡的構(gòu)思非常巧妙,不管情節(jié)如何離奇,他也要讓它合情合理,不讓它有一點勉強的地方。這是蒲松齡非常堅持的地方。他的構(gòu)思非常的細膩,我們必須仔細地閱讀,才能體會到他的匠心獨運。雖然蒲松齡從史傳文學中汲取了很多的營養(yǎng),譬如說,他寫人物,往往筆頭跟住人物的命運不放,使讀者對人物有一個完整的印象;再如他對人物的刻畫,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這也是受了史傳的影響。但是,蒲松齡的寫法與史傳又很不一樣,譬如他在故事的開頭常常并不對人物作全面的介紹,而是簡單地點出幾處,在情節(jié)的展開中再逐步地進行深入的描寫,并與開頭的強調(diào)進行呼應!读凝S志異》對弱勢群體的呵護同情,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一點無需多說,人們從《席方平》《促織》《夢狼》等作品中可以體會得到。
蒲松齡在科舉的道路上,可以說是屢戰(zhàn)屢敗,而又屢敗屢戰(zhàn)。懷有絕世之才的蒲松齡,竟以秀才終身。他的坎坷,超過了吳敬梓筆下的周進和范進。這是蒲松齡一生的屈辱和痛苦。這一點在《葉生》《司文郎》等作品中獲得了淋漓盡致的抒發(fā)。這位天才的小說家把□大的輕蔑送給了科場的試官。
讀古代的名著,就是與古人,與古代文化的優(yōu)秀代表對話,通過這種對話,我們不但獲知了很多有關古代的歷史知識,而且被他們的痛苦和不幸所感動,被他們的思想所啟發(fā),被他們的氣質(zhì)所熏染。
本書是我閱讀《聊齋志異》的點滴體會,不一定準確,不一定高明,愿與同樣喜歡這部名著的讀者交流共勉。
張國風,江蘇無錫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小說研究,撰有《太平廣記版本考述》《太平廣記會!贰对捳f金瓶梅》《話說紅樓》《話說西游》《傳統(tǒng)的困窘——中國古典詩歌的本體論詮釋》《明清小說解讀》《中國古代小說史話》等著作。
序 001
孝可感天 001
恐怖小說 006
輕薄之戒 010
幻由人生 014
化腐朽為神奇 019
魔術之□ 024
嬌惰不能作苦 027
山野的呼喚 031
并非少年維特之故事 036
文章憎命達 041
死纏爛打 045
化作美女的惡鬼 050
千姿百態(tài)的笑 054
俠骨柔腸 060
多情狐仙 066
彌留之際 071
復仇女郎 074
三角戀愛 080
用心良苦 085
惜乎擊之不中 088
愛的□□ 094
是不是欺騙,已經(jīng)不太重要 099
小說史上的奇跡
《聊齋志異》的出現(xiàn),堪稱奇跡。如果我們視六朝志怪為古典小說的雛形,那么,唐代傳奇便是文言小說的□□個高峰。汪辟疆先生所輯《唐人小說》,網(wǎng)羅了唐代傳奇中□有代表性的作品,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唐代小說家的成就和貢獻。唐代以后,文言小說一蹶不振,歷經(jīng)宋元明三朝的漫長歷史時期,直至清代康熙年間蒲氏的《聊齋志異》出現(xiàn),才迎來文言小說的第二個高峰。明代的《剪燈新話》,雖然影響很大,但是,它的思想藝術成就,依然無法和《聊齋志異》相比。也沒有超過唐代小說的那些優(yōu)秀之作。而《聊齋志異》簡直就是文言小說的絕響,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聊齋志異》足以和唐代傳奇的總體成就相媲美。《聊齋志異》的異軍突起,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蒲松齡的創(chuàng)作天才。唐傳奇是一批作家支撐著一個時代的高峰,其中的優(yōu)秀之作,大約有一百多篇,且大部分集中在中唐。而《聊齋志異》卻是蒲松齡一個人的創(chuàng)作,蒲松齡以一人之功,一生之心血,撐起了文言小說的一個高峰,正如屈原一人撐起了一個詩歌的高峰一樣。《聊齋志異》中的優(yōu)秀之作,也有近五十篇!读凝S志
異》和唐傳奇相比,顯然帶有更加自覺的文學意識,從這一點上來看,在中國的文言小說史上,蒲氏的《聊齋志異》帶有“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性質(zhì)。
一部文言小說集能夠具有這種□□絕后的地位,必定同時具備了主觀和客觀兩方面的條件。但是,要把這兩方面的條件說清楚,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蒲氏的天才,這是毫無疑問的,蒲氏確實是難得的天才。但是,我們要把這種天才的性質(zhì)說清楚,同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我們不去具體地探討這種天才的具體特點,找到他的與眾不同之處,那么,所謂“天才”便只是一個抽象的貧乏的空洞。
如果我們把《聊齋志異》放到白話小說和文言小說、雅文化和俗文化互相滲透激蕩的長河中去,或許可以解釋文言小說的馬鞍型發(fā)展,從而看出蒲松齡的天才性質(zhì)。白話小說和文言小說的不同,首先是語言的不同。中國的語言自魏晉以后,因為駢文的興起,使書面語和口語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小說的發(fā)展要求更加地貼近生活,而貼近生活的口語顯然比文言更加擅長描摹生活,尤其是生活中的細節(jié)?谡Z的活力是文言所無法比擬的,這就決定了白話小說必然戰(zhàn)勝文言小說的歷史趨勢。從另一方面來看,白話小說需要吸收文言小說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和接受其各方面的積累。明清小說中□□的作品,無不體現(xiàn)出雅俗合流、雅俗共賞的特點。這種現(xiàn)象絕非偶然,它說明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之取長補短是古典小說向前發(fā)展的必由之路。
宋初的時候,文言小說的各類題材出現(xiàn)定型化的趨勢,這一點從《太平廣記》看得很清楚。我們不難從中感覺到文言小說的危機,感受到文人想象力的拘謹。文言小說是文人所寫,也為文人所欣賞的作品,它反映的是雅文化的審美趣味和人生追求,所以它有意無意地和世俗的生活拉開距離。而小說的發(fā)展卻是要求大踏步地走向世俗的生活,從文人的琴棋書畫走向百姓的油鹽柴米,從更為廣闊的生活中去獲得素材、汲取靈感。世界正由俗人所組成,不去寫他們,又有多少事和人可寫呢!小說要描摹一切,要把世俗的一切攬在自己的懷里,生活的□深刻的秘密正隱藏在平淡無奇的日常生活之中,而文言文卻無法勝任這一任務。由此看來,宋以后文言小說的衰落絕非偶然。可是,為什么清代的《聊齋志異》卻能在歷經(jīng)宋元明三朝之后,在唐傳奇的群山峻嶺之后再現(xiàn)峰巒疊嶂之美呢?我們將《聊齋志異》和唐人傳奇中的代表作相互比較,就可以發(fā)現(xiàn)《聊齋志異》是文言寫成的生活化的小說。雖然其中精怪迭出,但處處充滿日常的生活情景,日常的人情世故,日常的生活情趣,日常的生活細節(jié)!读凝S志異》中的對話非常精彩,有口吻,有語氣,有神態(tài),是文言中的口語口語化的文言,這是一般作家做不到的。《聊齋志異》中的很多作品取材于民間故事,他所喜歡的《搜神記》就包含了很多民間的故事和傳說。在文言的范圍以內(nèi),民間的故事和傳說比較適合用接近口語的文言來表達。但是,用文言來描摹日常的生活情景畢竟是非常困難的,所以能夠出現(xiàn)蒲松齡這樣的天才也是很不容易的。我們只要想想,散文從先秦發(fā)展到明代,才出現(xiàn)了歸有光那種描寫家庭瑣事而極富人情的散文,也就不難明白,用文言來細致地描摹世俗人生,絕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項脊軒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里那種非常生活化的描摹,如果編進故事,不是和《聊齋志異》的文字有異曲同工之美嗎?蒲松齡以后,又有寫閨房之樂的《浮生六記》,都是非常少見的作品。俗文化并不諱言對于雅文化的學習,宋元的說話藝人自稱“幼習《太平廣記》”,“《夷堅志》無有不覽”,就是一個證明。但雅文化對俗文化的吸收卻比較隱蔽而且非常的緩慢。宋元明清的文言小說,從總體上看,明顯地在向白話小說學習技巧,表現(xiàn)出通俗化、世俗化的特征。由此可見,雅文化和俗文化的合流不但體現(xiàn)在白話小說中,也體現(xiàn)在文言小說的創(chuàng)作中,只是不太引人注目而已!读凝S志異》正是這種吸收□成功的例子,其所體現(xiàn)的情趣,價值觀念,審美觀念,語言風格,無不顯示出雅俗合流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