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分為導論、禮樂文化:老子和孔子共同的反思題材和不同的結(jié)論、周公制禮作樂及其對中華文化的奠基性意義、儒家和道家是否出于王官、《孟子》《莊子》反映出的共同話題和不同態(tài)度等章節(jié)以及結(jié)論:儒道共生互補:中華文化歷久彌新。
“文化三源”叢書既迫根溯源,探尋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又正本清源,還歷史和文化以本來面目,研究傳統(tǒng)文化的時代價值,有助于我們深刻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淵源、立場和新時代使命,深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守文化立場、堅定文化自信,振奮民族精神,從而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凝聚磅礴力量。
譚明冉,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fā)展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道家、儒家與宋明理學;清代哲學及中西文化交流等。在核心期刊發(fā)表多篇重要文章
總 序 / 001
導 論 同源互補:儒家和道家對中華文化復(fù)興的意義 / 001
第一章 禮樂文化:儒家和道家的共同源頭 / 008
一、儒道之分野 / 010
二、老子與孔子 / 016
三、承繼與異同 / 023
四、理想及原型 / 029
五、結(jié)論 / 034
第二章 融德入禮:周公對禮樂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 / 036
一、禮的起源 / 037
二、為什么說周公制禮作樂 / 046
三、周公的德禮改造對老子和孔子之影響 / 054
第三章 溯本正源:儒道的史官遠源 / 068
一、諸子是否出于王官 / 070
二、民國學者對儒家、道家淵源的探討 / 074
三、巫、祝、史之分化 / 078
四、巫與王之關(guān)系 / 087
第四章 重德遠神:儒道二家天道論的形成 / 097
一、帝 / 098
二、天 / 104
三、配天 / 109
四、天之演化 / 119
五、命 / 126
第五章 天道人道:儒道二家的不同關(guān)懷 / 137
一、道、天道和人道 / 138
二、生之為性與化性起偽 / 149
第六章 觀德達數(shù):孔老對《周易》的不同解讀 / 161
一、《周易》與先秦儒家 / 162
二、《周易》與先秦道家 / 174
三、結(jié)論 / 188
第七章 儒道交融:《孟》《莊》的時代議題 / 190
一、小國寡民 / 194
二、至仁無親 / 196
三、性與故 / 199
四、心與氣 / 204
第八章 魏晉風度:循名教還是任自然 / 214
一、漢代的儒家教化 / 214
二、由清議到清談 / 219
三、名教與自然 / 221
四、玄學的衰落和佛教的挑戰(zhàn) / 233
第九章 圣賢氣象:儒釋道的碰撞與融合 / 238
一、佛教的挑戰(zhàn) / 238
二、韓愈李翱的反擊 / 243
三、宋明理學的興起 / 249
四、宋儒對佛教的吸收 / 256
五、宋明理學之衰落 / 261
第十章 中西相遇:傳統(tǒng)文化的批判與重建 / 266
一、中西碰撞 / 267
二、全盤西化 / 269
三、重建中國文化之必要 / 271
四、重建中國哲學之前提 / 274
五、如何重建中國哲學 / 279
結(jié) 論 儒道共生互補:中華文化歷久彌新 / 284
后 記 / 291
在個人主義價值觀盛行、虛無主義陰魂不散的今天,我們只有立足于中華文明的根本與精神命脈,從古老的智慧中汲取能量,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實相結(jié)合,才能更好地應(yīng)對西方工商文明給中國帶來的危機與挑戰(zhàn)。另外,在全球的視域內(nèi),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觀念。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強調(diào)“人類 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表達了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實際上就是人與人、人與自然萬物共生共利、和諧發(fā)展。其儒家根源就 是“民胞物與”,其道家根源就是“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莊子·齊物論》)。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gòu)建就是“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孟子·盡心上》),即君子熱愛親人,進而施仁德于百姓;施仁德于百姓,進而愛惜萬物。更可貴的是,中華文化重視家庭和諧,“敬鬼神而遠之”(《論語·雍也》),關(guān)注現(xiàn)世,靠自身勤勞奮斗去創(chuàng)造現(xiàn)世的幸福,使它避免了與其他宗教的沖突, 反而成了它們的調(diào)解者。在歷史上,無論佛教、伊斯蘭教還是基督教,都在中國與儒家、道家文化達到了和平共榮的狀態(tài)。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屆聯(lián)合國大會上所說:“ 文明相處需要和而不同的精神。只有在多樣中相互尊重、彼此借鑒、和諧共存,這個世界才能豐富多彩、欣欣向榮。不同文明凝聚著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貢獻,沒有高低之別,更無優(yōu)劣之分。文明之間要對話,不要排斥;要交流,不要取代。人類歷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鑒、融合的宏偉畫卷。我們要尊重各種文明,平等相待,互學互鑒,兼收并蓄,推動人類文明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痹谌蚧w速發(fā)展的新時代,我們可以以中華文化來調(diào)節(jié)世界上的宗教紛爭和沖突,為人類的和平和萬物的生存作出貢獻,為世界貢獻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