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攔截可能撞擊地球的小行星?蠶寶寶有可能被端上太空餐桌?太陽系中其實到處都有水?霍金的黑洞新理論是什么?愛因斯坦預言的引力波如何被證實?從發(fā)現太空中有趣的天體,到探測神秘的暗物質;從聆聽來自太空的各種信息,到打造創(chuàng)意無限的太空生活……《極簡宇宙新知》精選《科學美國人》前沿科技資訊,帶領讀者輕松愉快地概覽近年來宇宙科學的研究進展,探索宇宙中的未解之謎。
《極簡宇宙新知》是“《科學美國人》精選系列”中的一冊,精選《科學美國人》中文版《環(huán)球科學》雜志“前沿”欄目中的80余篇文章,共分9個話題,“天外來客造訪地月系”“創(chuàng)意無限的太空生活”“熟悉又陌生的內太陽系”“太陽系中的多彩樂園”“太陽系外的熟悉面孔”“千奇百怪的‘太陽’”“宇宙空間的隱形‘居民’”“星系譜寫的宇宙?zhèn)髌妗薄疤剿饔钪嫔钐幍拿孛堋,介紹太陽系天體、航空航天、銀河系外天體、各種星系及宇宙的相關研究發(fā)現。
《科學美國人》自1845年創(chuàng)刊以來,一直致力于用生動而嚴謹的文字和豐富優(yōu)美的圖片向大眾報道嶄新的科學發(fā)現和技術發(fā)展動態(tài),傳播科學理念!稑O簡宇宙新知》是由《環(huán)球科學》(《科學美國人》中文版)雜志社和外研社科學出版工作室共同編寫的一部科普讀物,面向廣大中小學生,分主題介紹近十余年內宇宙領域的研究進展。書中每個主題之前安排引言,引導讀者大概了解該主題的要旨。每篇文章之前也有短小的導語,提綱挈領地介紹文章的主要內容和重要結論。書中配有大量精美的彩色插圖,對一些生僻難懂的專業(yè)詞匯增加了簡單、直觀的解釋,方便讀者理解及閱讀。
精選自全球科普雜志典范、暢銷全球170年的《科學美國人》,帶你探尋太空未解之謎,提高青少年STEM、STEAM綜合科學素養(yǎng)!
集成再創(chuàng)新的有益嘗試
歐陽自遠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繞月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
《環(huán)球科學》是全球頂尖科普雜志《科學美國人》的中文版,是指引世界科技走向的風向標。我特別喜愛《環(huán)球科學》,因為她長期以來向人們展示了全球科學技術豐富多彩的發(fā)展動態(tài);生動報道了世界各領域科學家的睿智見解與卓越貢獻;鮮活記錄著人類探索自然奧秘與規(guī)律的艱辛歷程;傳承和發(fā)展了科學精神與科學思想;閃耀著人類文明與進步的燦爛光輝,讓我們沉醉于享受科技成就帶來的神奇、驚喜之中,對科技進步充滿敬仰之情。在輕松愉悅的閱讀中,《環(huán)球科學》拓展了我們的知識,提高了我們的科學文化素養(yǎng),也凈化了我們的靈魂。
《環(huán)球科學》的撰稿人都是具有卓越成就的科學大家,而且文筆流暢,所發(fā)表的文章通俗易懂、圖文并茂、易于理解。我是《環(huán)球科學》的忠實讀者,每期新刊一到手就迫不及待地翻閱以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文章,并會懷著獵奇的心態(tài)瀏覽一些科學前沿命題的新動態(tài)與發(fā)展。對于自己熟悉的領域,總想知道新的發(fā)現和新的見解;對于自己不熟悉的領域,總想增長和拓展一些科學知識,了解其他學科的發(fā)展前沿,多吸取一些營養(yǎng),得到啟發(fā)與激勵!
每一期《環(huán)球科學》都刊載有很多極有價值的科學成就論述、前沿科學進展與突破的報告以及科技發(fā)展前景的展示。但學科門類繁多,就某一學科領域來說,必然分散在多期刊物內,難以整體集中體現;加之每一期《環(huán)球科學》只有在一個多月的銷售時間里才能與讀者見面,過后在市面上就難以尋覓,查閱起來也極不方便。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夠長期、持續(xù)和系統地讀到《環(huán)球科學》的精品文章,《環(huán)球科學》雜志社和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合作,將《環(huán)球科學》刊登的“前沿”欄目的精品文章,按主題分類,匯編成系列叢書,包括《大美生命傳奇》、《極簡量子大觀》、《極簡宇宙新知》、《未來地球簡史》等,再度奉獻給讀者,讓更多的讀者特別是年輕的朋友們有機會系統地領略和欣賞眾多科學大師的智慧風采和科學的無窮魅力。
當前,我們國家正處于科技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創(chuàng)新是我們需要大力提倡和弘揚的科學精神。前沿系列叢書的出版發(fā)行,與國際科技發(fā)展的趨勢和廣大公眾對科學知識普及的需求密切結合;是提高公眾的科學文化素養(yǎng)和增強科學判別能力的有力支撐;是實現《環(huán)球科學》傳播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和傳承科學思想這一宗旨的延伸、深化和發(fā)揚。編輯出版這套叢書是一種集成再創(chuàng)新的有益嘗試,對于提高普通大眾特別是青少年的科學文化水平和素養(yǎng)具有很大的推動意義,值得大加贊揚和支持,同時也熱切希望廣大讀者喜愛這套叢書!
科學奇跡的見證者
陳宗周
《環(huán)球科學》雜志社社長
1845年8月28日,一張名為《科學美國人》的科普小報在美國紐約誕生了。創(chuàng)刊之時,創(chuàng)辦者魯弗斯?波特(Rufus M. Porter)就曾豪邁地放言:當其他時政報和大眾報被人遺忘時,我們的刊物仍將保持它的優(yōu)點與價值。
他說對了,當同時或之后創(chuàng)辦的大多數美國報刊消失得無影無蹤時,170歲的《科學美國人》依然青春常駐、風采迷人。
如今,《科學美國人》早已由初的科普小報變成了印刷精美、內容豐富的月刊,成為全球科普雜志的標桿。到目前為止,它的作者,包括了愛因斯坦、玻爾等160余位諾貝爾獎得主—他們中的大多數是在成為《科學美國人》的作者之后,再摘取了那頂桂冠的。它的無數讀者,從愛迪生到比爾?蓋茨,都在《科學美國人》這里獲得知識與靈感。
從創(chuàng)刊到今天的一個多世紀里,《科學美國人》一直是世界前沿科學的記錄者,是一個個科學奇跡的見證者。1877年,愛迪生發(fā)明了留聲機,當他帶著那個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機器怪物在紐約宣傳時,他的第一站便選擇了《科學美國人》編輯部。愛迪生徑直走進編輯部,把機器放在一張辦公桌上,然后留聲機開始說話了:“編輯先生們,你們伏案工作很辛苦,愛迪生先生托我向你們問好!”正在工作的編輯們驚訝得目瞪口呆,手中的筆停在空中,久久不能落下。這一幕,被《科學美國人》記錄下來。1877年12月,《科學美國人》刊文,詳細介紹了愛迪生的這一偉大發(fā)明,留聲機從此載入史冊。
留聲機,不過是《科學美國人》見證的無數科學奇跡和科學發(fā)現中的一個例子。
可以簡要看看《科學美國人》報道的歷史:達爾文發(fā)表《物種起源》,《科學美國人》馬上跟進,進行了深度報道;萊特兄弟在《科學美國人》編輯的激勵下,揭示了他們飛行器的細節(jié),刊物還發(fā)表評論并給萊特兄弟頒發(fā)銀質獎杯,作為對他們飛行距離不斷進步的獎勵;當“太空時代”開啟,《科學美國人》立即濃墨重彩地報道,把人類太空探索的新成果、新思維傳播給大眾。
今天,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更加迅猛,《科學美國人》的報道因此更加精彩紛呈。無人駕駛汽車、私人航天飛行、光伏發(fā)電、干細胞醫(yī)療、DNA計算機、家用機器人、“上帝粒子”、量子通信……《科學美國人》始終把讀者帶領到科學前沿,一起見證科學奇跡。
《科學美國人》也將追求科學嚴謹與科學通俗相結合的傳統保持至今并與時俱進。于是,在今天的互聯網時代,《科學美國人》及其網站當之無愧地成為報道世界前沿科學、普及科學知識的權威科普媒體。
科學是無國界的,《科學美國人》也很快傳向了全世界。今天,包括中文版在內,《科學美國人》在全球用15種語言出版國際版本。
《科學美國人》在中國的故事同樣傳奇。這本科普雜志與中國結緣,是楊振寧先生牽線,并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熱心支持。1972年7月1日,在周恩來總理于人民大會堂新疆廳舉行的宴請中,楊先生向周總理提出了建議:中國要加強科普工作,《科學美國人》這樣的優(yōu)秀科普刊物,值得引進和翻譯。由于中國當時正處于“文革”時期,楊先生的建議6年后才得到落實。1978年,在“全國科學大會”召開前夕,《科學美國人》雜志中文版開始試刊。1979年,《科學美國人》中文版正式出版!犊茖W美國人》引入中國,還得到了時任副總理的鄧小平以及時任國家科委主任的方毅(后擔任副總理)的支持。一本科普刊物在中國受到如此高度的關注,體現了國家對科普工作的重視,同時,也反映出刊物本身的科學魅力。
如今,《科學美國人》在中國的傳奇故事仍在續(xù)寫。作為《科學美國人》在中國的版權合作方,《環(huán)球科學》雜志在新時期下,充分利用互聯網時代全新的通信、翻譯與編輯手段,讓《科學美國人》的中文內容更貼近今天讀者的需求,更廣泛地接觸到普通大眾,迅速成為了中國影響力大的科普期刊之一。
《科學美國人》的特色與風格十分鮮明。它刊出的文章,大多由工作在科學前沿的科學家撰寫,他們在寫作過程中會與具有科學敏感性和科普傳播經驗的科學編輯進行反復討論。科學家與科學編輯之間充分交流,有時還有科學作家與科學記者加入寫作團隊,這樣的科普創(chuàng)作過程,保證了文章能夠真實、準確地報道科學前沿,同時也讓讀者大眾閱讀時興趣盎然,激發(fā)起他們對科學的關注與熱愛。這種追求科學前沿性、嚴謹性與科學通俗性、普及性相結合的辦刊特色,使《科學美國人》在科學家和大眾中都贏得了巨大聲譽。
《科學美國人》的風格也很引人注目。以英文版語言風格為例,所刊文章語言規(guī)范、嚴謹,但又生動、活潑,甚至不乏幽默,并且反映了當代英語的發(fā)展與變化。由于《科學美國人》反映了新的科學知識,又反映了規(guī)范、新鮮的英語,因而它的內容常常被美國針對外國留學生的英語水平考試選作試題,近年有時也出現在中國全國性的英語考試試題中。
《環(huán)球科學》創(chuàng)刊后,很注意保持《科學美國人》的特色與風格,并根據中國讀者的需求有所創(chuàng)新,同樣受到了廣泛歡迎,有些內容還被選入國家考試的試題。
為了讓更多中國讀者了解世界科學的新進展與成就、開闊科學視野、提升科學素養(yǎng)與創(chuàng)新能力,《環(huán)球科學》雜志社和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展開合作,編輯出版能反映科學前沿動態(tài)和新科學思維、科學方法與科學理念的“《科學美國人》精選系列”叢書。
叢書內容精選自近年《環(huán)球科學》刊載的文章,按主題劃分,結集出版。這些主題匯總起來,構成了今天世界科學的全貌。
叢書的特色與風格也正如《環(huán)球科學》和《科學美國人》一樣,中國讀者不僅能從中了解科學前沿和新的科學理念,還能受到科學大師的思想啟迪與精神感染,并了解世界頂尖的科學記者與撰稿人如何報道科學進展與事件。
在我們努力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今天,編輯出版“《科學美國人》精選系列”叢書,無疑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展望未來,我們希望,在《環(huán)球科學》以及這些叢書的讀者中,能出現像愛因斯坦那樣的科學家、愛迪生那樣的發(fā)明家、比爾?蓋茨那樣的科技企業(yè)家。我們相信,我們的讀者會創(chuàng)造出無數的科學奇跡。
未來中國,一切皆有可能。
《環(huán)球科學》雜志社: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其出版的科普期刊《環(huán)球科學》是《科學美國人》授權中文版。《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是全球科學家智慧與卓越見解的分享之地,創(chuàng)刊170多年來,超過160位諾貝爾獎得主在此發(fā)表文章,傳播科學理念及前沿科技領域的發(fā)展動態(tài)。《科學美國人》也是常被大眾媒體、研究機構和政府報告引用的雜志。在歐洲及美國,國家科技顧問、政策制定者、企業(yè)決策者一直把《科學美國人》作為科學和商業(yè)決策的重要參考。
外研社科學出版工作室:外研社是一家以外語出版為特色,涵蓋全學科出版、漢語出版、科學出版、少兒出版等領域的綜合性教育出版集團,也是全國大型的大學出版社、外語出版機構?茖W出版工作室是外研社下屬專業(yè)從事科學教育與科普出版的機構,其翻譯出版的《<自然>百年科學經典》叢書深受讀者與科學人士的喜愛。
話題一 太空來客造訪地月系
啟動磁場 護衛(wèi)地球
隕石坑 一個真實的百慕大
構建地球之“盾”
星塵計劃:尋找微型隕石
月球的胖臉蛋
月球沙礫
鉀同位素揭示月球形成過程
40億年前撞擊月球的大家伙
話題二 創(chuàng)意無限的太空生活
將蠶寶寶端上太空餐桌
國際空間站的咖啡機
天地間的“雙胞胎對比實驗”
太空微生物
清理太空垃圾的酵母
太空垃圾密集 威脅空間探索
超級纖維保護太空船
為衛(wèi)星通信加密
光帆:下一代航天器推進系統
話題三 熟悉又陌生的內太陽系
詭異的太陽
中國古代文獻記錄太陽活動
重訪水星
水星有水冰
濕潤的火星有點“酸”
火星曾經滄海
“好奇號”上的日晷故事
火星上的“河流”
被“嬌慣”的火星
來自太空的潮濕巖石
話題四 太陽系中的多彩樂園
外星生命線索:木衛(wèi)二上的褐色黏質
太陽系多處存在液態(tài)水
木衛(wèi)二上真的有噴泉?
土衛(wèi)二冒煙了
土衛(wèi)二有生命嗎?
土衛(wèi)六的甲烷湖
土衛(wèi)六上有波浪
土星環(huán)正在孕育新衛(wèi)星
衛(wèi)星起源于行星環(huán)
矮行星上的暗紅色斑
不是彗星惹的禍?
太陽“誘拐”小行星賽德娜
話題五 太陽系外的熟悉面孔
鉆石“地球”
鉆石構成的星球
短命的“浮腫”行星
天倉五:另一個“太陽系”?
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行星
半真半幻的“幽靈”行星
“苔絲”任務:尋找更近的新地球
圓軌道行星:地外生命的“搖籃”
話題六 千奇百怪的“太陽”
在黑洞周圍造恒星
計算機模型揭秘“創(chuàng)生之柱”
恒星的年齡之謎
大爆炸理論
超新星的“死亡伴侶”
搜尋超新星遺跡
不合群的奇特中子星
話題七 宇宙空間的隱形“居民”
從黑洞中挽救數據
霍金也許是對的
霍金的新黑洞理論
觀測黑洞自轉
黑洞生于紅超巨星?
暗物質催生特大黑洞
暗物質“現身”?
暗光子:暗物質新線索
PandaX實驗暫未探測到暗物質
暗物質研究前途未卜
話題八 星系譜寫的宇宙?zhèn)髌?
古老的旋渦星系
麥哲倫云的不老之謎
低齡星系像蝌蚪
星際氣體哺育星系
幽靈般的后發(fā)星系團
水母星系源于星系團碰撞?
話題九 探索宇宙深處的秘密
搜尋外星人信號
繪制宇宙“地圖”
“蓋亞號”:繪制銀河系新圖景
Virgo引力波探測器重新上線
宇宙向南?
宇宙不均衡?
缺失的宇宙紀元
傾聽宇宙大爆炸的回聲
宇宙深處的重子聲波振蕩:暗能量存在的新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