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球共識,世界各國政府一直致力于相關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fā),以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碳捕集與封存(CCS)作為氣候工程的關鍵技術,可以大幅減少化石燃料使用產生的溫室氣體(GHG)排放。本書旨在構建針對CCS技術管理的理論體系和方法,以推進CCS項目順利開展。本書主要圍繞CCS技術發(fā)展及管理方法,結合國內外成功經驗,對相關技術專利、經濟評價、投融資管理、規(guī)范制定、風險管理、商業(yè)模式、技術預見及全球布局展開系統(tǒng)性和整體性研究。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目錄
前言
第1章 氣候工程與CCS技術 1
1.1 氣候工程與氣候工程管理 2
1.1.1 氣候工程 2
1.1.2 氣候工程管理 3
1.1.3 氣候工程管理體系框架 4
1.1.4 氣候工程管理多主體協(xié)同理論:時間協(xié)同-空間協(xié)同-要素協(xié)同 6
1.2 CCS技術系統(tǒng) 7
1.2.1 捕集技術 8
1.2.2 運輸技術 9
1.2.3 利用技術 9
1.2.4 封存技術 10
1.3 CCS技術應對氣候變化的作用 10
1.3.1 CCS技術是實現(xiàn)2℃溫控目標的關鍵 10
1.3.2 CCS技術具有降低總減排成本潛力 11
1.3.3 CCS技術是工業(yè)部門深度減排的可行技術 11
1.3.4 CCS技術是全球合作治理氣候變化的焦點 11
1.4 CCS項目實踐與經驗 12
1.4.1 全球大規(guī)模CCS項目特征 12
1.4.2 CCS案例分析 19
1.4.3 CCS項目實踐經驗啟示 23
1.5 本章小節(jié) 24
第2章 CCS技術進展及技術專利分析 25
2.1 CCS技術進展 26
2.1.1 捕集技術出現(xiàn)顯著代際特征,IGCC低成本捕集優(yōu)勢明顯 26
2.1.2 運輸技術管道為主,多種運輸方式并存 27
2.1.3 地質利用技術以CO2驅油為主 28
2.1.4 咸水層最具封存潛力,但油氣田封存項目最為廣泛 29
2.2 CCS技術專利分析 31
2.2.1 CCS技術專利體量龐大 31
2.2.2 CCS專利數(shù)2006~2014年爆發(fā)式增長,捕集技術關注度高 31
2.2.3 CO2捕集技術研發(fā)國家相對分散 33
2.2.4 地質利用與封存技術研發(fā)國家相對集中 38
2.3 CCS技術展望 42
2.3.1 代際銜接與大規(guī)模CO2捕集時間匹配是捕集技術發(fā)展關鍵 42
2.3.2 CO2運輸管道網絡化是趨勢 43
2.3.3 短期內油氣田仍是CO2利用與封存主戰(zhàn)場 43
2.4 本章小節(jié) 44
第3章 CCS項目經濟評價方法 45
3.1 CCS項目投資評價方法識別與選擇 46
3.1.1 CCS項目投資特點 46
3.1.2 常用投資評價方法及其特點 47
3.1.3 CCS項目投資評價方法選擇 48
3.2 CCS項目投資面臨隨機變量的定價模型 48
3.3 CCS項目投資評價方法 49
3.3.1 基于三叉樹定價模型的隨機變量價格定價 49
3.3.2 CCS項目凈現(xiàn)值核算 50
3.3.3 CCS項目總投資價值評估 50
3.3.4 CCS項目投資決策規(guī)則 51
3.3.5 CCS項目年度投資概率評估方法 51
3.3.6 CCS項目投資可行性及最佳投資時機判別標準 52
3.4 不確定投資環(huán)境下煤制甲醇CCS-EOR項目投資決策 53
3.4.1 不確定性 53
3.4.2 研究框架 54
3.4.3 CCS-EOR項目凈現(xiàn)值 55
3.4.4 研究邊界 55
3.4.5 研究案例 56
3.4.6 參數(shù)與數(shù)據(jù) 57
3.4.7 結果分析 61
3.4.8 主要結論 70
3.5 本章小結 70
第4章 CCS項目投融資管理 71
4.1 CCS項目投融資特征 72
4.2 CCS項目投融資現(xiàn)狀 72
4.2.1 美國CCS投融資 73
4.2.2 加拿大CCS投融資 74
4.2.3 歐盟CCS投融資 75
4.2.4 澳大利亞CCS投融資 76
4.3 CCS投融資模式 76
4.3.1 政府主導投融資模式 76
4.3.2 企業(yè)主導投融資模式 77
4.3.3 資本市場投融資模式 77
4.4 CCS投融資工具比較 77
4.4.1 政府補貼 77
4.4.2 碳金融 78
4.4.3 稅收激勵 78
4.4.4 綠色債券 78
4.4.5 差價合約 78
4.4.6 貸款擔保 79
4.4.7 雙邊補助 79
4.5 本章小結 79
第5章 CCS技術規(guī)范制定依據(jù)與關鍵問題 81
5.1 CCS規(guī)范制定的依據(jù) 82
5.1.1 規(guī)范制定的原則 82
5.1.2 規(guī)范制定的流程 83
5.1.3 規(guī)范制定的結構 85
5.2 捕集技術規(guī)范中的關鍵問題 86
5.2.1 煙氣處理工藝與流程 86
5.2.2 捕獲性能的評估程序 87
5.2.3 安全與環(huán)境評估 88
5.2.4 管理系統(tǒng) 89
5.3 二氧化碳運輸規(guī)范中的關鍵問題 89
5.3.1 管道運輸邊界 89
5.3.2 氣源組分與輸送相態(tài)的選擇 90
5.3.3 管道設計和材料 91
5.3.4 安全運行操作 92
5.4 CO2地質封存選址規(guī)范中的關鍵問題 92
5.4.1 封存場地選址規(guī)范流程 92
5.4.2 封存場地適宜性評價規(guī)范 93
5.4.3 注入和封存操作 95
5.4.4 監(jiān)測和驗證 96
5.4.5 封存場地關閉 96
5.5 本章小結 96
第6章 CCS項目風險管理 97
6.1 CCS項目風險管理概述 98
6.1.1 CCS項目風險的概念及特征 98
6.1.2 CCS項目風險管理流程 99
6.2 CCS項目風險識別 101
6.2.1 CCS項目風險識別方法 101
6.2.2 CCS項目風險識別 102
6.3 CCS項目風險因素分析 103
6.3.1 政策風險 103
6.3.2 經濟風險 104
6.3.3 健康安全環(huán)境風險 106
6.3.4 技術風險 110
6.3.5 市場風險 111
6.3.6 能源風險 111
6.3.7 社會風險 111
6.4 CCS項目風險評價方法 112
6.4.1 脆弱性評價框架 113
6.4.2 蝶形圖 113
6.4.3 篩選與排名框架 115
6.4.4 證據(jù)支持邏輯 115
6.4.5 認證框架 117
6.4.6 風險矩陣 118
6.5 CCS項目風險應對 119
6.5.1 政策法規(guī)風險應對 119
6.5.2 經濟風險應對 119
6.5.3 健康安全環(huán)境風險應對 120
6.5.4 技術風險應對 120
6.5.5 市場風險應對 121
6.5.6 能源風險應對 121
6.5.7 社會風險應對 121
6.6 本章小結 122
第7章 CCS項目商業(yè)模式管理 123
7.1 發(fā)展CCS項目商業(yè)模式的必要性 124
7.2 影響CCS項目商業(yè)模式選擇的因素 124
7.2.1 CCS項目特點 124
7.2.2 CCS項目外部環(huán)境 125
7.3 CCS發(fā)展階段和水平基本判斷 125
7.4 CCS項目商業(yè)模式選擇 126
7.5 本章小節(jié) 129
第8章 碳捕獲與封存技術的預見分析 130
8.1 CCS技術預見概述 131
8.1.1 CCS技術預見的概念 131
8.1.2 CCS技術預見的戰(zhàn)略意義 131
8.1.3 CCS技術預見的流程和內容 131
8.2 CCS技術預見的關鍵方法 131
8.2.1 專家小組法 132
8.2.2 情景規(guī)劃法 132
8.2.3 多準則決策法 133
8.2.4 大數(shù)據(jù)智能法 133
8.3 CCS技術國際布局分析 134
8.3.1 中國:燃燒前碳捕集技術和金屬有機骨架技術 134
8.3.2 加拿大: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封存和CCS相關政策建模 134
8.3.3 美國:注重碳存儲地點及地層的選擇 134
8.3.4 歐洲:CCS集群和二氧化碳地質儲存 134
8.3.5 澳大利亞:民意支持程度及海洋封存技術 135
8.4 CCS技術趨勢及路線圖 135
8.4.1 CCS技術總體趨勢 135
8.4.2 CCS技術路線圖 136
8.4.3 中國發(fā)展CCS技術的戰(zhàn)略方向 137
8.5 本章小節(jié) 137
第9章 全球與中國CCS布局 138
9.1 全球CO2排放源 139
9.1.1 識別方法 139
9.1.2 排放源的識別 140
9.2 全球CO2封存盆地封存潛力評估 142
9.2.1 評估方法 142
9.2.2 油氣藏封存潛力 142
9.2.3 深部咸水層評估 145
9.3 全球源匯匹配 147
9.3.1 源匯匹配模型 147
9.3.2 源匯匹配結果 148
9.4 中國CCS項目布局 149
9.4.1 中國大型排放源 149
9.4.2 中國備選CO2封存盆地 150
9.4.3 中國CCS項目布局 151
9.5 本章小結 153
參考文獻 154
后記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