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革命:蘇聯(lián)史(第1卷)》根據(jù)1917年革命的實際進程,大體按照時間順序,論述革命的根源和革命的發(fā)生發(fā)展。在致力于重現(xiàn)1917年俄國革命的一系列重大事件、重要現(xiàn)象、關鍵人物思想和行動的歷史真實的同時,本書將俄國革命置于近代以來俄國歷史進程和20世紀初期俄國所處國際環(huán)境的坐標體系之內進行考察,并由此重新審視和解釋有關俄國革命的眾多問題。特別注重在事實層面上全面地反映1917年革命的面貌,力求充實、彌補或修正對革命史了解的不足、缺失或偏差。全書共十一章,50余萬字。
姚海,1952年生,江蘇蘇州人。1983年畢業(yè)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世界歷史系俄國史專業(yè)。1993-1994年俄羅斯國立莫斯科師范大學高級訪問學者,F(xiàn)任蘇州科技學院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中國蘇聯(lián)東歐史研究會會長,江蘇省歷史學會副會長,江蘇省世界史學會副會長。華東師范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主要研究俄羅斯文化、俄國社會思想和社會運動、俄國發(fā)展道路與社會變遷、俄國革命等,著有《俄羅斯文化之路》(浙江人民出版社、臺灣淑馨出版社1992年版)、《近代俄國立憲運動源流》(四川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當代俄國》(合著,貴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俄羅斯文化》(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年版)等,主編《蘇聯(lián)歷史檔案選編》第1、2、13卷(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發(fā)表學術論文數(shù)十篇,參加編寫著作多種。學術成果獲得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三等獎,江蘇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
序
主編的話
前言
第一章 革命的根源
第一節(jié) 俄國社會的結構矛盾
第二節(jié) 第一次革命后的形勢變化
第三節(jié) 戰(zhàn)爭影響下的事態(tài)發(fā)展
第二章 二月革命
第一節(jié) “面包騷動”
第二節(jié) 土兵起義
第三節(jié) 羅曼諾夫王朝的終結
第四節(jié) 人民的節(jié)日
第三章 國家杜馬、蘇維埃與政權問題
第一節(jié) 國家杜馬及其臨時委員會
第二節(jié) 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代表蘇維埃
第三節(jié) 臨時政府成立
第四節(jié) 外省的“電報革命”
第四章 列寧與布爾什維克黨
第一節(jié) 國內布爾什維克對革命的認識
第二節(jié) 列寧回國
第三節(jié) 布爾什維克黨的理論重建
第五章 無政府狀態(tài)與政治危機
第一節(jié) 臨時政府的困境
第二節(jié) “最自由的國家”
第三節(jié) 四月危機
第四節(jié) 六月危機
第六章 七月事件
第一節(jié) 危機的爆發(fā)
第二節(jié) 布爾什維克與事件進程
第三節(jié) 七月事件的結束
第七章 八月政變
第一節(jié) 自由還是秩序?
第二節(jié) 總司令與總理
第三節(jié) 蘇維埃反對科爾尼洛夫
第八章 布爾什維克浴火重生
第一節(jié) 布爾什維克遭受重創(chuàng)
第二節(jié) 德國經(jīng)費問題
第三節(jié) 布爾什維克調整策略
第四節(jié) 蘇維埃內部的變化
第九章 選票與槍
第一節(jié) 全俄民主會議
第二節(jié) 怎樣解決政權問題?
第三節(jié) “扔掉選票,拿起步槍”
……
第十章 十月起義
第十一章 鞏固政權的最初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