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建設體育強國的制度框架和思想基礎旨在針對體育發(fā)展新使命、新情況、新問題,引導系統(tǒng)謀劃體育工作,加快深化體育領域改革步伐,破除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全面提升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水平,將我國早日建成體育強國。
《建設體育強國的制度框架和思想基礎》結合中國的國情、體情,深刻闡述了中國體育制度框架是當代中國體育發(fā)展進步的根本保障,是具有鮮明中國體育特色、明顯制度優(yōu)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體育制度;全面揭示了建設體育強國的思想基礎根植于中華民族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奔涌于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爆發(fā)于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渴望與追求;明確指出了在中華民族復興的關鍵時期踏上建設體育強國新征程,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發(fā)展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是實現(xiàn)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根本保證。
凡看過《復興之路》展覽的人們,都會在始于四大發(fā)明、終于奧運五環(huán)鑲嵌四壁的浮雕前流連忘返。磨難與輝煌并存的中國體育,已經(jīng)成為充滿活力“夢工廠”的優(yōu)秀成員之一。體育強國夢與民族獨立夢、兩彈一星夢、航天潛海夢等一起奏響了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交響樂章。
建設體育強國不僅是一個國家體育吸引世人眼球的標志,也充分彰顯這個國家具備了體育“筑夢”的能力。她的國民向往并自信地談論、自覺地融人體育強國建設。對體育強國夢想的樹立、追逐與實現(xiàn),既可丈量體育發(fā)展的腳步,也在標注社會前行的軌跡。體育強國夢勾勒出運用體育功能服務于民健國強的宏偉藍圖,符合國家利益,彰顯民族需要,滿足國民意愿。建設體育強國引領著為強國富民的目標而進行艱辛探索和不懈奮斗;建設體育強國既砥礪筋皮骨、更淬煉精氣神,內(nèi)強國民素質,外樹大國形象;建設體育強國為國家富強增添豪氣、為民族振興增強骨氣、為人民幸福增加底氣。因此,作者對建設體育強國的制度框架和思想基礎魂牽夢縈。
撰寫《建設體育強國的制度框架和思想基礎》的初心旨在針對體育發(fā)展新使命新情況新問題,引導系統(tǒng)謀劃體育工作,加快深化體育領域改革步伐,破除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以全面提升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水平,早日建成體育強國。同時,深刻揭示建設體育強國思想基礎根植于中華民族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奔涌于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爆發(fā)于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渴望與追求。體育強國夢源自中國百年逐夢的苦難與輝煌,凝聚國家的強大和人民的力量,既是中國夢的不可或缺,更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重大貢獻?賡續(xù)傳承5000多年的文化根脈,砥礪“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人格品質,滋養(yǎng)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信念,在中國體育實踐中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優(yōu)秀文化的力量。
通過認真地條分縷析,作者深刻認識到中國體育制度框架是當代中國體育發(fā)展進步的根本保障,是具有鮮明中國體育特色、明顯制度優(yōu)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體育制度;在中華民族復興的關鍵時期踏上建設體育強國新征程,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發(fā)展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是實現(xiàn)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根本保證;全方位地描繪建設體育強國的制度框架與思想基礎的圖景,只要堅持把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貫徹到建設體育強國的始終,就選擇了這條通往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必由之路。把為人民造福放在體育發(fā)展的最高位置,把以人為本、體育為民作為建設體育強國的最高標準,既有利于體育轉型困境的突破,更有利于打造發(fā)展倫理的升級版。作者深刻體會到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是中國夢的三要素,也是體育強國思想的三要義,維護人民尊嚴,保障人民權利,體現(xiàn)人民價值,釋放人民活力才是中國建設體育強國最彌足珍貴的思想基礎。
劉純獻,男,河南柘城人,1956年7月生,北京體育大學教育學博士,河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二級教授。1993年10月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4年破格晉升教授,1998年起任教育部全國高校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002年被評為省管優(yōu)秀專家,2004-2015年任河南省學生體育總會主席。
共發(fā)表論文80余篇,出版著作5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項(批準號:12ATY001),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和一般項目4項。曾在2008年獲河南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并四次榮獲河南省優(yōu)秀教學成果二等獎。曾先后被化工部、河南省和教育部評為優(yōu)秀教師,1995年被評為全國高校十佳青年體育教師。2005年榮獲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個人稱號。
劉盼盼,女,1983年生,博士,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校本部)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體育管理、體育經(jīng)濟。近年來,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項,研究成果獲河南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公開發(fā)表學術論文近20篇,其中CSSCI論文11篇。
引言
一、體育強國: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執(zhí)著追求
二、體育強國:中國夢的重要內(nèi)涵
三、研究建設體育強國的制度框架和思想基礎的意義
第一章 中國體育制度框架
一、中國體育制度的本質
二、對中國體育制度的哲學思考
(一)體育制度變革的辯證法
(二)掌握體育制度借鑒的能力
(三)樹立體育制度創(chuàng)新的價值觀
三、建設體育強國的制度保障
(一)建設體育強國需要體育制度領航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體育制度的政治基礎
(三)體育制度的自覺、自信與自強
四、體育制度體系、治理體系、價值體系的關系
(一)建設全局性、穩(wěn)定性、實效性強的體育制度體系
(二)建設體育強國為國家體育治理指明方向
(三)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的體育價值體系
五、檢驗中國體育制度自信的標準
(一)體育制度內(nèi)涵彰顯體育制度的強大生命力
(二)執(zhí)行力是體育制度自信的動力源
(三)體育制度績效奠定制度自信基礎
第二章 建設體育強國與體育制度現(xiàn)代化
一、體育制度現(xiàn)代化的重要性
(一)體現(xiàn)體育競爭的真諦
(二)帶動體育制度的文明振興
(三)促進體育制度與時俱進
二、體育制度現(xiàn)代化的依靠
(一)設計定型成熟的制度建設目標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滋養(yǎng)
(三)強化問題意識破除制度弊端
(四)尊崇法治思維的指導
三、實現(xiàn)體育制度現(xiàn)代化的路徑選擇
(一)厘清現(xiàn)行體育制度的利弊
(二)凝聚體育改革共識
(三)建構體育制度群
(四)樹立“帕累托最優(yōu)”追求
(五)把握體育制度的破與立
……
第三章 《體育法》與法治體育
第四章 全民健身制度框架
第五章 《全民健身條例》對公共體育服務的引領
第六章 競技體育制度框架
第七章 體育產(chǎn)業(yè)制度框架
第八章 建設體育強國的思想基礎
第九章 結論和建議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