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了隸書名碑《張遷碑》,并旁附釋文。
隸書亦稱漢隸,起源于秦而盛行于漢,尤其是東漢桓、靈時期(一四七-一八九),隸書更是進入了群雄爭鹿,體勢多變的黃金時代。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呈長方形狀,主筆多呈弧線,而以波挑燕尾為主,一字之中“燕不雙飛,蠶不重臥”的變化,使其主次明顯,變幻莫測,隸書對后世書法有著深遠的影響!峨`書掇英》叢書從漢隸中精選最有代表性的經(jīng)典名碑,以饗讀者。
《張遷碑》全稱《漢故谷城長蕩陰令張遷表頌》,又名《張遷表頌》。東漢中平三年(一八六)刊立。碑高二百六十七厘米,寬一百零七厘米,碑陽十五行,每行四十二字;碑陰三列,上兩列各十九行,下列三行。明萬歷年間出土于山東東阿縣,今藏山東泰安岱廟。
《張遷碑》最早著錄于明都穆《金薤琳瑯》,顧炎武等人以碑中有別體、錯字為依據(jù),認為已是后人摹刻。而楊守敬在《平碑記》中駁斥了這種觀點,他說:“此碑端整雅練,剝落之痕亦復天然,的是原石。顧氏善考索而不精鑒賞,故有此說!
碑主張遷,字公方,陳留己吾(今河南寧陵縣)人,曾任谷城(今河南洛陽市北)長,遷蕩陰(今河南湯陰縣)令。碑中詳細記載了張遷的政績,他原來的部屬為了表彰他的功績?yōu)橹帐o念。并聘請了當時最好的刻工孫興為之刻石。
《張遷碑》碑額篆書“漢故谷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十二個大字。這些字有兩個特點,一是字體在篆書與隸書之間而偏重于篆書,這在碑額甚至秦漢篆書中都是不多見的;二是一般篆書形體多長,而此篆書卻呈扁狀,這在篆書中也是別具一格的。且等粗的筆畫方圓并用,文字大小不一,相互嵌頓,龍飛蛇纏,極具氣勢。
《張遷碑》碑陽正文隸書結(jié)體方嚴高古,寬舒茂密,樸厚中有雄秀之氣,端莊中不乏錯落之感。用筆方起方收,轉(zhuǎn)折之處,鋒棱顯現(xiàn),其中又不乏些許的圓筆。與一般隸書圓形的蠶頭不同,它的蠶頭卻是方的;與一般隸書飄逸的燕尾不同,它的燕尾卻是沉郁的。
《張遷碑》碑陰厚而爽利,拙中藏巧,筆畫有粗有細,字形有大有小,轉(zhuǎn)折有方有圓,與碑陽整飭迥然不同。且布局清朗,氣格不凡,既峭拔渾璞'又不激不厲,允為成熟漢隸之佼佼者。所以受到歷代書家的交口稱贊。明王世貞說,此碑“典雅饒古意,終非永嘉以后所可及也。”孫承澤則說:“書法方整爾雅,漢石中不多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