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種充滿強度的運動/光啟文庫》是作者汪民安最近幾年關于當代西方哲學、當代藝術和當代文化的學術隨筆集。書中既有對本雅明、德勒茲、羅蘭·巴特、�?碌热说脑u論,也有從文藝復興繪畫到當代影像和裝置藝術的討論,以及對種種文化現(xiàn)象的分析。全書分為五個主題:同代人、繪畫、福柯、藝術何為、友誼與潛能。盡管涉及的話題廣泛,但是貫串其中的線索是當代性,體現(xiàn)出知識分子和藝術家是如何通過他們的作品對當代進行潛在思考的。
適讀人群 :哲學、藝術理論專業(yè)學
當代藝術的評論,對各種當代藝術現(xiàn)象以及重要的當代藝術家進行了分析和討論,既有繪畫,裝置,也有攝影,影像等等,較全面地體現(xiàn)了當代藝術的方方面面,是對當代藝術現(xiàn)場的及時反應。《生命是一種充滿強度的運動/光啟文庫》收集了多篇圍繞作者汪民安拍攝的紀錄片《�?隆返幕卮鹩浾叩奶釂�,和對這部紀錄片所做的較為全面的介紹,另外還對�?�,以及法國理論在中國的影響也做了梳理。
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認為,“自明徐光啟、李之藻等廣譯算學、天文、水利諸書,為歐籍入中國之始,前清學術,頗蒙其影響”。梁任公把以徐光啟(1562-1633)為代表追求“西學”的學術思潮,看作中國近代思想的開端。自徐光啟以降數(shù)代學人,立足中華文化,承續(xù)學術傳統(tǒng),致力中西交流,展開文明互鑒,在江南地區(qū)開創(chuàng)出海納百川的新局面,也遙遙開啟了上海作為近現(xiàn)代東西交流、學術出版的中心地位。有鑒于此,我們秉承徐光啟的精神遺產,發(fā)揚其經(jīng)世致用、開放交流的學術理念,創(chuàng)設“光啟文庫”。
文庫分光啟隨筆、光啟學術、光啟通識、光啟講壇、光啟讀本、光啟譯叢等系列;努力構筑優(yōu)秀學術人才集聚的高地、思想自由交流碰撞的平臺,展示當代學術研究的成果,大力引介國外學術精品。如此,我們既可在自身文化中汲取養(yǎng)分,又能以高水準的海外成果豐富中華文化的內涵。
文庫推重“經(jīng)世致用”,即注重文化的學術性和實用性,既促進學術價值的彰顯,又推動現(xiàn)實關懷的呈現(xiàn)。文庫以學術為第一要義,所選著作務求思想深刻、視角新穎、學養(yǎng)深厚;同時也注重實用,收錄學術性與普及性皆佳、研究性與教學性兼顧、傳承性與創(chuàng)新性俱備的優(yōu)秀著作。以此,關注并回應重要時代議題與思想命題,推動中華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與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在與國外學術的交流對話中,努力打造和呈現(xiàn)具有中國特色的價值觀念、思想文化及話語體系,為夯實文化軟實力的根基貢獻綿薄之力。
文庫推動“東西交流”,即注重文化的引入與輸出,促進雙向的碰撞與溝通,既借鑒西方文化,也傳播中國聲音,并希冀在交流中催生更絢爛的精神成果。文庫著力收錄西方古今智慧經(jīng)典和學術前沿成果,推動其在國內的譯介與出版;同時也致力收錄漢語世界優(yōu)秀專著,促進其影響力的提升,發(fā)揮更大的文化效用;此外,還將整理匯編海內外學者具有學術性、思想性的隨筆、講演、訪談等,建構思想操練和精神對話的空間。
我們深知,無論是推動文化的經(jīng)世致用,還是促進思想的東西交流,本文庫所能貢獻的僅為涓埃之力。但若能成為一脈細流,匯入中華文化發(fā)展與復興的時代潮流,便正是秉承光啟精神,不負歷史使命之職。
文庫創(chuàng)建伊始,事務千頭萬緒,未來也任重道遠。本文庫涵蓋文學、歷史、哲學、藝術、宗教、民俗等諸多人文學科,需要不同學科背景的學者通力合作。本文庫綜合著、譯、編于一體,也需要多方助力協(xié)調。總之,文庫的順利推進絕非僅靠一己之力所能達成,實需相關機構、學者的鼎力襄助。謹此就教于大方之家,并致誠摯謝意。
清代學者阮元曾高度評價徐光啟的貢獻,“自利瑪竇東來,得其天文數(shù)學之傳者,光啟為最深�!裱哉缑魑鲗W者,必稱光啟”。追慕先賢,知往鑒今,希望通過“光啟文庫”的工作,搭建東西文化會通的堅實平臺,矗起當代中國學術高原的矚目高峰,以學術的方式闡釋中國、理解世界,讓閱讀與思索彌漫于我們的精神家園。
汪民安,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主要從事當代文化理論研究。已出版中文著作有《�?碌慕缇€》《尼采與身體》《什么是當代》等11部,英文著作有《論家用電器》(Routledge);主編《生產》叢刊與“人文科學譯叢”等。
一 同代人
本雅明:我們的同代人
生命是一種充滿強度的運動
何謂赤裸生命
在語言和身體之間——紀念羅蘭·巴特百年誕辰
法國理論在中國
中國學派?這絕對是一個幻覺
二 繪畫
何謂展覽:藝術、物質性和體制
平淡的頌歌
繪畫的童年與激進
繪畫、盲視和秘密
作為考古和景觀的廢墟
畫布的監(jiān)禁和反監(jiān)禁
迷人的異托邦
物化身體
褻瀆與繪畫
線與事件
私人藝術史
繪畫的低語
情動的感應
繪畫的嫁接和摹寫
李津的歡笑和悲涼
三 �?�
福柯對我們有何用
我只要記錄毫無修飾的哲學談話
紀錄片《米歇爾·�?隆�,法國理論和當代藝術
用一部電影的時間讀懂�?�
�?略谥袊�,無處不在又毫無影響
四 藝術何為
藝術批評何為
當代藝術最顯著的特征就是自我重復
知識型與藝術史
爭奪真理的屏幕
紀念碑的攝影和攝影的紀念碑
溫柔的折磨
拍攝是一種攫取
騰空和下墜
作為事件的舞蹈
五 友誼與潛能
親密關系的核心是友誼
個人經(jīng)驗有普遍性嗎?
13幅名畫中的手
關于手的札記
關于腳的札記
寫作生活的勇氣
有欲望就寫,沒有欲望就不寫
《法蘭克福學派內外》的內外
城市如何進入文學之中
叢書翻譯和知識共同體
人有不去做的潛能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