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樓臺——圖說宋人建筑》為《大宋衣冠——圖說宋人服飾》的姊妹篇,著者為畫家傅伯星先生,該著開建筑研究以畫入史之嶄新風氣!洞笏螛桥_》全書分十一章:《釋名》是對古代建筑中常見專業(yè)名詞釋義、圖解;《城垣》通過城門等級、城墻結(jié)構、皇城之門、王城大門、大紅宮墻等分析宋代城垣的建筑特色;《宮苑》通過宮廷畫家和民間畫工筆下的宮苑畫作,揭示兩宋宮苑的形制特色;《市肆》則以《清明上河圖》《西湖清趣圖》等見出兩宋商品經(jīng)濟的高度發(fā)達;《城鄉(xiāng)住宅》分屋頂*別、大門、斷砌造、烏頭門、衡門、柵欄門、窗、尋杖欄桿、絞角造欄桿、垂帶欄桿、高臺基、宅院、村舍山居等細節(jié),探索宋代城鄉(xiāng)住宅的變化和特色;《園林建筑》解析園林建筑之亭臺樓閣、牌坊、坊門之細部特征;《寺觀》以宋人寺廟、宮觀、塔之建筑形制,一覽宋人方外雅趣;《橋》以各種形制的橋,展現(xiàn)宋人在橋梁建造史上的成就;《建筑小品》主要聚焦于園林中的小型裝飾建筑,以見宋人建筑之匠心獨運;《裝修與陳設》涉及施工、室內(nèi)陳設、建筑紋樣、家用器具等,于細微處見宋人建筑之精細;《結(jié)語》是作者讀畫過程中,對宋人建筑特色及細節(jié)變化的感悟;附錄兩篇,《重睹芳華——南宋西湖真貌探尋記》《與時俱進的南宋建筑——從<西湖清趣圖>看南宋后期的建筑》是作者據(jù)《西湖清趣圖》,尋找并盡力復原南宋*大的園林建筑——西湖,探索南宋后期建筑演變特色的*大收獲,多有新見。《大宋樓臺》采用近600余幅高清兩宋繪畫及著者復原畫作,主要從宋畫中的建筑探討兩宋建筑的外觀樣式及演變軌跡,重點不在其時的建筑技術,可為建筑史家增添一全新視角。全書遵循以畫說史的敘述風格,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欣賞性。《大宋樓臺》中并收入大量新近發(fā)現(xiàn)的兩宋繪畫資料,將大大提高本書的可看性和參考價值。
適讀人群 :宋史、建筑史、宋畫研究者、愛好者 畫家傅伯星先生全新力作
一部另眼看宋畫的專集
一部宋人界畫的精品別集
郭忠恕、張擇端、王希孟、趙伯駒、馬和之、劉松年、李嵩、馬遠、馬麟、夏圭……
兩宋界畫名家云集
140余幅宋畫及復原畫作,600余幅精美插圖
城垣、宮苑、市肆、宅院、園林、寺觀……
高清呈現(xiàn)宋畫中的建筑細節(jié)
探討兩宋建筑的外觀樣式及演變軌跡
開兩宋建筑史研究全新視角
全景式勾勒大宋樓臺的形象歷史長卷
傅伯星,1939年生,浙江省湖州市人。1960年畢業(yè)于浙江美術學院附中,在浙江日報社任美術編輯三十余年。長期從事插圖、連環(huán)畫、歷史人物畫與界畫創(chuàng)作。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兼事寫作,著有《南宋的杭州》《南宋皇城探秘》《岳飛正傳》《大宋衣冠——圖說宋人服飾》《圖說宋人服飾》等。
《大宋樓臺——圖說宋人建筑》作者自序
2011年3月,拙著《宋畫中的南宋建筑》由西泠出版社出版,距今已過去了整整九個年頭。當年我還在自創(chuàng)的壁畫工作室上班,每天早出晚歸,就在錢江四橋附近租來的廠房二樓,因陋就簡寫成了這本書。因創(chuàng)作這部書的機緣,我對宋代建筑有了較深入的了解和初步的研究。該書出版之后,承蒙浙江省古建筑研究院院長黃滋先生肯定它“所提出的基本觀點均為南宋建筑工作開拓了一個新視野,對填補南宋建筑研究領域的空白有極大幫助”,并指正了不少失誤之處。因該書主要著力于南宋建筑,且限于當年條件,書中插圖多模糊不清晰,部分畫作水平有限且重復利用,不免心懷惴惴,常有濫竽充數(shù)之感,部分文字也難免有隔靴搔癢、不夠精確之憾。每或翻看,莫不掩卷嘆息。尋機對該書進行擴充、增補、修訂,也由此成為我一大夙愿。
轉(zhuǎn)眼到了2018年,我已退出“江湖”,居家養(yǎng)老了,嵤滤,關于訂補宋畫中的宋代建筑的寫作計劃也隨之束之高閣。其間,原出版社曾有意再版,并囑我修訂,唯因緣際會未能成事,計劃終至擱淺。2018年秋,拙著《大宋衣冠——圖說宋人服飾》責編、上海古籍出版社編輯曾曉紅女史贈我郭黛姮教授著《南宋建筑史》,聊起《宋畫中的南宋建筑》一書,遂建議我將其進行一番調(diào)整,作為《大宋衣冠》的姊妹篇,交由他們再版。其時身體健康不佳,思慮多日,猶豫不決,遂請教醫(yī)生,唯囑不可連續(xù)作戰(zhàn)云云,于是欣然應命。
為與《大宋衣冠》有所對應,新版在原作基礎上作了較大調(diào)整,特別是結(jié)構上作了較大改變,編排更加豐富、合理。全書分十一章,《釋名》對古代建筑中常見專業(yè)名詞釋義、圖解;《城垣》通過城門等級、城墻結(jié)構、皇城之門、王城大門、大紅宮墻等分析宋代城垣的建筑特色;《宮苑》通過宮廷畫家和民間畫工筆下的宮苑畫作,揭示兩宋宮苑的形制特色;《市肆》則以《清明上河圖》《西湖清趣圖》等見出兩宋商品經(jīng)濟的高度發(fā)達;《城鄉(xiāng)住宅》分屋頂*別、門、窗、欄桿、高臺基、宅院等細節(jié),探索宋代城鄉(xiāng)住宅的變化和特色;《園林建筑》解析園林之亭臺樓閣、牌坊、坊門之細部特征;《寺觀》以宋人寺廟、宮觀、塔之建筑形制,一覽宋人方外雅趣;《橋》以各種形制的橋,展現(xiàn)宋人在橋梁建造上的成就;《建筑小品》主要聚焦于園林中的小型裝飾建筑,以見宋人建筑之匠心獨運;《裝修與陳設》涉及施工、室內(nèi)陳設、建筑紋樣、家用器具等,于細微處見宋人建筑之精細;《從宋畫看宋代建筑細部處理的十個細節(jié)》是筆者讀畫過程中,對宋人建筑特色及細節(jié)變化的感悟和總結(jié);《重睹芳華——南宋西湖真貌探尋記》《與時俱進的南宋建筑——從<西湖清趣圖>看南宋后期的建筑》是筆者據(jù)《西湖清趣圖》,尋找并盡力復原南宋*大的園林建筑——西湖,探索南宋后期建筑演變特色的*大收獲,附于書后,以貽同好!
拙著主要從宋畫中的建筑探討兩宋建筑的外觀樣式,重點不在其時的建筑技術,為免班門弄斧,關于建筑技術細節(jié)不再以圖解說明。與本書關系不大,并不針對本書的專論一并刪除。牽涉到版權問題而無法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的圖文也只得忍痛割愛。受益于近年數(shù)字技術的發(fā)展,全書替換了大部分模糊不清的圖版,代之以高精度的清晰圖版,盡量保持原圖的完整性和可觀賞性。隨著近年新資料的發(fā)現(xiàn),書中還增補了諸多兩宋繪畫資料:一是近年來新發(fā)現(xiàn)的與兩宋建筑有關的畫作,如現(xiàn)由日本私人收藏的《唐僧取經(jīng)圖》、美國某博物館收藏的《西湖清趣圖》等。二是增添了若干以前漏載的兩宋繪畫,包括若干可能為后人所作而具有比勘價值的畫作。這些新資料的充實,將大大提高本書的可讀性和參考價值。需要說明的是,因傳統(tǒng)立軸畫一般上方大量留白,收入拙著時,為說明問題,以免主體變得太小,不便細看,不得不裁去少許。此為不得已之舉,敬請讀者見諒。
借繪畫說古代建筑的畫,古代稱為“界畫”,即以建筑物為主體的山水畫,宋代就是古代界畫的第一個高峰,大家輩出,如郭忠恕、張擇端、王希孟、趙伯駒、馬和之、劉松年、李嵩、馬遠、馬麟、夏圭,以及元代的王振鵬、孫君澤等。他們的作品,既使拙著“蓬壁增輝”,增加了藝術觀賞性,又大大增加了圖例提供的資料的可信性。他們以當代人畫當代物,符合“親見者不誣”的求實原則;又以一代名家之筆畫親見之物,造型的準確和還原度之高是毋庸置疑的,其價值也是民間畫師和后人的想象之作無可比擬的。
史學大師傅斯年先生曾說“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宋人繪畫本存世不多,尤其與建筑相關者更少,加之散落世界各地,能一一過眼著實得看機緣,如大海撈針、沙中淘金,搜集實屬不易。拙著既是一冊另眼看宋畫的專集,也不妨說是一冊宋人界畫的精品別集。本書最早構思于20世紀80年代,與宋人服飾是“配套工程”,匹配《大宋衣冠——圖說宋人服飾》,姑以《大宋樓臺——圖說宋人建筑》為名。
世易時移,拙著原序作者中國美院教授楊成寅先生已經(jīng)作古多年,斯人已逝,令人感慨。曾經(jīng)量身定制的“衣”已不再合身,再穿就有點過時了。傳統(tǒng)戲劇舞臺上常見的表演方法之一是自報家門,比如一老員外上場坐定,兀自口念道:“老夫年已逾古稀,只因……”臺下觀眾就知道他是何人又緣何而來。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干脆自報家門,以此為序,見教于方家!
傅伯星
二〇二〇年三月于杭州中河西岸知還齋
序 / 傅伯星 1
一、釋名 / 1
宮/2
闕/2
殿/3
拱/3
鋪作/4
平座/4
廡/5
樓·閣/5
臺/6
榭/7
鴟尾/7
搏風/8
窗/ 8
二、城垣 / 9
城門等級/10
城墻結(jié)構/13
皇城之門/16
王城大門/17
大紅宮墻/19
三、宮苑 / 21
宮苑小品/22
民間宮苑畫/ 54
托名趙伯駒的宮苑圖/ 59
四、市肆 / 64
五、城鄉(xiāng)住宅 / 82
屋頂級別/84
門/ 86
烏頭門/86
綽楔門·門樓·板門/ 87
斷砌造/88
衡門/89
柵欄門/90
窗/ 91
直欞窗/91
方格眼窗/92
一馬三箭窗/92
槅扇長窗/93
支摘窗/93
睒電窗/93
雕窗/94
檻窗/95
欄桿/96
尋杖欄桿/96
絞角造欄桿/97
垂帶欄桿/98
高臺基/99
宅院/100
城中宅院/102
村舍山居/120
六、園林建筑 / 145
山亭·路亭/147
水閣·水堂·水亭/154
牌坊/175
坊門/178
七、寺觀/ 179
佛寺/180
道觀/192
塔/ 195
八、橋 / 198
長橋/199
虹橋/200
立柱板橋/201
踏道橋/203
鄉(xiāng)間板橋/204
石橋/208
拱券環(huán)洞橋/209
九、建筑小品 / 211
樹穴/212
石座子/213
石花托/214
石器物/215
十、裝修與陳設 /218
南宋臨安慈福宮(即德壽宮)施工細則/219
裝飾彩畫紋樣/220
室內(nèi)陳設/222
家具/226
十一、從宋畫看宋代建筑細部處理的十個細節(jié) / 234
附錄
一、重睹芳華——南宋西湖真貌探尋記/236
二、與時俱進的南宋建筑——從《西湖清趣圖》看南宋后期的建筑/272
主要參考書目/ 291
主要參考畫目/ 293
后記/ 300
【主要參考畫目】
佚名《宮苑圖》/2、28、29、212、213
佚名《懸圃春深圖》/5、58
張擇端《金明池爭標圖》/5、6、7、22、23、89、99、175、176、202、247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6、77、122—127、199、205、207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11、66—73、181、200、203、289
夏圭《溪山清遠圖》(局部)/14、188、204、205、209
馬和之《早秋夜泊圖》/15
趙佶《瑞鶴圖》(局部)/16
王振鵬《唐僧取經(jīng)圖》冊頁(局部)/17、18、53、214
蕭照《中興瑞應圖》組畫(局部)/18、99、113、175
佚名《孝經(jīng)》組畫(局部)/18、228
馬和之《孝經(jīng)》組畫之一/19
葉肖巖《西湖十景圖》冊頁(局部)/20、197、237、268、279
佚名《契丹使朝聘圖》(局部)/24、98
佚名《醴泉清暑圖》(局部)/25
馬和之《女孝經(jīng)圖》組畫 /26、27、52、136、223
趙伯駒《宮苑圖》/30
李嵩《朝回環(huán)佩圖》/31
佚名《宮中行樂圖》/32
李嵩《高閣焚香圖》/33
李嵩《漢宮乞巧圖》/34、99、241
李嵩《水殿招涼圖》/35
李嵩《夜潮圖》/36
馬遠《雕臺望云圖》/37
馬遠《華燈侍宴圖》(局部)/38、39
馬遠《宋帝命題山水冊》/40
馬遠《踏歌圖》(局部)/42
馬遠《臺榭侍讀圖》/43
馬遠《松風樓觀圖》/44、189
馬麟《深堂琴趣圖》/45
馬麟《秉燭夜游圖》/46、170
馬麟《樓臺夜月圖》/47
佚名《水軒花榭圖》/48
佚名《松堂訪友圖》(局部)/49
佚名《荷塘按樂圖》/50
佚名《楊妃上馬圖》/51、90
佚名《龍舟競渡圖》/55
佚名《江山殿閣圖》/55
佚名《蓬瀛仙館圖》/56、273
佚名《曲院蓮香圖》/56、90、251
佚名《碧梧庭榭圖》(局部)/57
佚名《阿閣圖》(局部)/59
佚名《仙山樓閣圖》/60
佚名《漢宮游樂圖》/61
佚名《青綠山水卷》/62
佚名《漢宮春曉圖》(局部)/63
佚名《閘口盤車圖》/74、75、289
佚名《雪麓早行圖》(局部)/76、180
山西省繁峙縣巖山寺金代壁畫(局部)/76
佚名《盤車圖》(局部)/78
李唐《雪江圖》(局部)/78
佚名《雪棧牛車圖》(局部)/79
佚名《花塢醉歸圖》/80、205
佚名《西湖清趣圖》(局部)/81、174、175、178、193、194、208、217、239-245、247-258、260-267、269、270、282
李唐《晉文公復國圖》(局部)/86、98
佚名《朝歲圖》(線圖)/87
陳居中《胡笳十八拍》(線圖)/88
喬仲!逗蟪啾谫x圖》(線圖)/89
何筌《草堂客話圖》/89、92、140
李公麟《丹霞訪客圖》(局部)/90
劉道士《湖山清曉圖》/91
董源《溪岸圖》(局部)/91
佚名《杰閣熙春圖》/92
陳居中《文姬歸漢圖》(局部)/92、102
梁楷《黃庭經(jīng)神像圖》(局部)/93、192
夏圭《雪堂客話圖》/95、143、255
佚名《荷亭對弈圖》/95
佚名《乞巧圖》/100、101
佚名《女孝經(jīng)圖》組畫之一/103
佚名《漢宮秋圖》/104、105
佚名《會昌九老圖》(局部)/106
劉松年《冬景圖》/107
劉松年《夏景圖》/108
劉松年《四景山水圖》/109—113、206、248
趙伯骕《風檐展卷圖》/114
佚名《桐蔭玩月圖》/115
佚名《松蔭庭院圖》/116
馬麟《松閣游艇圖》(局部)/117、215、224
佚名《寒林樓觀圖》(局部)/118、119
燕文貴《溪山樓觀圖》(局部)/120
高克明《溪山瑞雪圖》(局部)/121
趙伯駒《江山秋色圖》(局部)/128—132、207、208
佚名《高閣迎涼圖》/133
佚名《耕織圖》(局部)/134
佚名《湖畔幽居圖》/135
佚名《雪窗讀書圖》(局部)/136
佚名《秋窗讀易圖》/137
佚名《溪橋策杖圖》(局部)/138
佚名《高閣觀荷圖》/139
夏圭《梧竹溪堂圖》/141
佚名《水閣泉聲圖》/142、255
孫君澤《蓮塘避暑圖》(局部)/144、255
李成《群峰霽雪圖》(局部)/147
佚名《木末孤亭圖》/147
郭熙《云山行旅圖》/148
郭熙《松下會友圖》/149
佚名《溪山無盡圖》(局部)/150
孫君澤《樓閣山水圖》/151—153
佚名《荷亭消夏圖》/154
佚名《水榭看鳧圖》/155
趙伯駒《水閣憑欄圖》/156
佚名《水閣納涼圖》/157
趙士雷《荷亭清夏圖》/158
佚名《荷汀水閣圖》/159
佚名《溪山水閣圖》/160、205
夏圭《觀瀑圖》/161
佚名《高秋觀潮圖》/162
佚名《江天樓閣圖》(局部)/163
馬遠《雪景四段圖》(局部)/164、237
夏永《豐樂樓圖》(局部)/164、247、270
佚名《江亭閑眺圖》(局部)/165
佚名《西湖春曉圖》/166
陳清波《湖山春曉圖》/167
夏圭《西湖柳艇圖》(局部)/168
佚名《江亭望雁圖》/169
馬遠《雪中水閣圖》(局部)/170、172
馬遠《雪中歸棹圖》(局部線圖)/170
馬遠《秉燭夜游圖》(局部線圖)/170
佚名《溪亭客話圖》/171
馬遠《茅亭納涼圖》/173
江參摹范寬《廬山圖》(局部)/182
佚名《溪山圖》(局部)/183
李成《晴巒蕭寺圖》(局部)/184
燕文貴《江干雪霽圖》(局部)/185
佚名《江帆山市圖》(局部線圖)/185
燕文貴《秋山琳宇圖》(局部)/186
佚名《江浦秋亭圖》/187
佚名《松風樓觀圖》/189
夏圭《山陰蕭寺圖》/190
佚名《僧院訪友圖》/191
李嵩《西湖全圖》(局部)/195、196、236、238、239、281
夏圭《錢塘秋潮圖》/196
董源《夏山圖》(局部)/201
馬麟《荷香清夏圖》(局部)/202、249
佚名《長橋臥波圖》(局部)/201、246
佚名《秋山紅樹圖》(局部)/204
佚名《漁村歸釣圖》(局部)/205
馬遠《柳岸遠山圖》(局部)/205
朱銳《雪溪行旅圖》(局部)/205
董源《洞天山堂圖》(局部)/206
趙葵《杜甫詩意圖》(局部)/206
佚名《柳閣風帆圖》(局部)/206
佚名《秋林飛瀑圖》(局部)/207
劉松年《秋山行旅圖》(局部)/207
托名趙伯駒《春山圖》(局部)/209
王振鵬《金明池爭標圖》(局部)/212
佚名《卻坐圖》(局部)/213
佚名《高士圖》/214、225
劉貫道《故事圖冊》(局部)/214
馬公顯《藥山李翱問答圖》/215
佚名《松下閑吟圖》/215
佚名《學士圖》/215
李嵩《骷髏幻戲圖》/216
劉松年《文會圖》(局部)/216
李成《讀碑窠石圖》(局部)/217
趙伯駒《漢宮圖》/222
蘇漢臣《妝靚仕女圖》/225
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226
劉松年《攆茶圖》/227
趙佶《文會圖》(局部)/227、231
佚名《蠶織圖》(局部)/233
佚名《春游晚歸圖》/233
托名趙伯骕《阿閣圖》(局部)/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