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盂鼎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又稱廿三祀盂鼎,西周炊器。1849年出土于陜西郿縣禮村(今寶雞市眉縣常興鎮(zhèn))。1952年藏于上海博物館,1959年轉至中國歷史博物館(現(xiàn)中國國家博物館)。鼎高101.9厘米,口徑77.8厘米,重153.5千克。器內壁鑄銘文19行291字,記述了周康王二十三年九月冊命貴族盂之事。大盂鼎銘文雖屬西周早期金文,但書法體勢嚴謹,結字、章法都十分質樸平實,用筆方圓兼?zhèn)、端嚴凝重,雄壯而不失秀美,布局整飭中又見靈動,并達到了十分精美的程度,是西周前期金文的代表作,加之器形巨大,造型端莊堂皇、渾厚雄偉,故作品更呈現(xiàn)出一種磅礴氣勢和恢弘的格局,從而為世人所矚目。大盂鼎銘文是歷來學習金文書法的極好范本。本書通過對銘文文字盡可能準確的釋義,對銘文文字構型基礎的探源,以及對銘文中部分文字書寫筆順的梳理,為讀者提供多方位的參考與借鑒。
適讀人群 :書法愛好者 本書作者通過研究大盂鼎銘文,查找相關資料,以《說文解字》《甲骨文字集釋》《說文通訓定聲》等為參考,取銘文中易混淆的字進行說明和講解,為研究或臨習大盂鼎的書家提供了知識性的總結。書稿包括銘文識讀、銘文意譯、銘文注釋、構型由來及筆順參考等內容,單字的講解詳列了文字從甲文到小篆不同時期的結構與形態(tài)變化,同時對筆順進行梳理,由此可見,本書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不僅在文字學方面進行了知識性的整理,也從書法臨習方面為習書者指明了道路,是一本書法愛好者、學習者必要的參考書。
林子序,研習《說文解字》、古詩文、古音韻及歷代書法二十余年。隨李辛覺教授習古詩文;從夏淥教授習古文字;師漢上名家黃亮先生習書法。學書以識小篆為先務,旁及金文、甲骨,探求文字形義之由來。擅書小篆及行草。曾任武漢中國書畫院技術室主任、武漢理工大學東方美術研究所所長、人文社科系兼職書法教師。現(xiàn)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工藝美術師、上海書畫網(wǎng)藝術顧問、上海聞道書畫院藝術顧問、淳和堂藝術中心主任、上海大學海派文化研究中心《海派書畫》編委會副主編。主編和著有《上海書畫家名典》《書畫研究》《上,F(xiàn)代篆刻家名典》《上海書畫篆刻家名典》《小篆習法舉要》《500字通篆——識記小篆的方法》《散氏盤習法舉要》《篆書千字文——附篆形析疑》等。
序言
大盂鼎銘文拓片
大盂鼎銘文識讀
大盂鼎銘文意譯
大盂鼎銘文注解
構型由來及筆順參考
附:大盂鼎銘文精選(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