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三國志(打破閱讀經(jīng)典古籍的諸多門檻與障礙,讓傳世經(jīng)典走向大眾)
定 價:178 元
《三國志》由西晉史學家陳壽編撰,是記載三國時期魏、蜀、吳的紀傳體國別史。全書一共六十五卷,《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形式上,《三國志》主要以本紀、傳為主,沒有表和志;內(nèi)容上,陳壽對史實經(jīng)過認真的考訂、慎重的選擇,并且不妄加評論,這使《三國志》擁有了文辭簡約的特點,但也造成了史料不足的缺點。后經(jīng)裴松之注釋,使得《三國志》日臻完善,成為后世傳頌的經(jīng)典良史之作。
第一,私修“前四史”最后一部,選材慎重,文辭簡約;“前四史”為后世正史編撰確立了典范 第二,詳細記錄了三國時期中國歷史的發(fā)展與歷史重大事件 第三,重點記敘了三國時期著名人物的故事和他們的聰明才智 第四,從歷史中汲取自己的經(jīng)驗,為面臨人生選擇、命運變化時,提供參考
陳壽(233—297), 字承祚, 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南充)人,三國時蜀漢及西晉時著名史學家。其編撰的《三國志》一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年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tǒng)一的歷史全貌,與《史記》《漢書》《后漢書》并稱“前四史”。 裴松之(372—451),字世期,河?xùn)|聞喜(今山西聞喜)人,后移居江南,南朝宋著名史學家,為《三國志》作注。與兒子裴骃、曾孫裴子野被稱為“史學三裴”。 程新發(fā),1954 年生人,湖北孝感人,1970 年1 月開始,以知識青年身份在農(nóng)村勞動五年,1982 年畢業(yè)于河南師范大學,高級教師。平時涉獵廣泛,注重于文史,特別是秦漢史。世紀之交,開始對史書進行白話翻譯,并用了近20 年時間翻譯了“前四史”。
上 冊 【魏書】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 魏書二 文帝紀第二 魏書三 明帝紀第三 魏書四 三少帝紀第四 魏書五 后妃傳第五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 魏書七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魏書八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魏書九 諸夏侯曹傳第九 魏書十 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 魏書十一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第十一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魏書十三 鐘繇華歆王朗傳第十三 魏書十四 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 魏書十五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第十五 魏書十六 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 魏書十七 張樂于張徐傳第十七 魏書十八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第十八 魏書十九 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 魏書二十 武文世王公傳第二十 魏書二十一 王衛(wèi)二劉傅傳第二十一 魏書二十二 桓二陳徐衛(wèi)盧傳第二十二 魏書二十三 和常楊杜趙裴傳第二十三 魏書二十四 韓崔高孫王傳第二十四 魏書二十五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第二十五 魏書二十六 滿田牽郭傳第二十六 魏書二十七 徐胡二王傳第二十七 下 冊 魏書二十八 王毌丘諸葛鄧鐘傳第二十八 魏書二十九 方技傳第二十九 魏書三十 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十 【蜀書】 蜀書一 劉二牧傳第一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 蜀書三 后主傳第三 蜀書四 二主妃子傳第四 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 蜀書六 關(guān)張馬黃趙傳第六 蜀書七 龐統(tǒng)法正傳第七 蜀書八 許麋孫簡伊秦傳第八 蜀書九 董劉馬陳董呂傳第九 蜀書十 劉彭廖李劉魏楊傳第十 蜀書十一 霍王向張楊費傳第十一 蜀書十二 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郤傳第十二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 蜀書十四 蔣琬費祎姜維傳第十四 蜀書十五 鄧張宗楊傳第十五 【吳書】 吳書一 孫破虜討逆?zhèn)鞯谝? 吳書二 吳主傳第二 吳書三 三嗣主紀第三 吳書四 劉繇太史慈士燮傳第四 吳書五 妃嬪傳第五 吳書六 宗室傳第六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 吳書八 張嚴程闞薛傳第八 吳書九 周瑜魯肅呂蒙傳第九 吳書十 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傳第十 吳書十一 朱治朱然呂范朱桓傳第十一 吳書十二 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 吳書十三 陸遜傳第十三 吳書十四 吳主五子傳第十四 吳書十五 賀全呂周鐘離傳第十五 吳書十六 潘濬陸凱傳第十六 吳書十七 是儀胡綜傳第十七 吳書十八 吳范劉惇趙達傳第十八 吳書十九 諸葛滕二孫濮陽傳第十九 吳書二十 王樓賀韋華傳第二十 附錄 《三國志》中帝王年代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