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平胡錄》,陸深著,記元末朱元璋起義至推翻元朝統(tǒng)治的前后過程,因系雜史,提到了一些正史所未記的細(xì)節(jié),但也有一些傳聞之辭!段渥谕饧o(jì)》,毛奇齡著,系采擷《明武宗實錄》中所載武宗遺事而成,蓋毛奇齡預(yù)修《明史》時,《武宗本紀(jì)》雖據(jù)《明武宗實錄》撰寫,但是武宗個人生活荒唐之事,大多略而不書,毛奇齡為防其事湮沒,著成本書,以與《武宗本紀(jì)》存照,故曰《外紀(jì)》!短焖戒洝,無名氏著,實系嚴(yán)嵩家產(chǎn)抄沒入官的清單,書名蓋取張彖譏楊國忠為冰山的典故!垛j山堂書畫記》,文嘉著,該書系作者于明嘉靖乙丑(1565)參與清點遭官府籍沒的嚴(yán)嵩所藏書畫時作的筆記,書畫按時代順序著錄,法書名畫分列,所著錄石刻法貼墨跡類凡三百五十八軸冊,古今名畫手卷冊頁類凡三千二百零一軸卷冊,能夠反映明代權(quán)勢者在書畫收藏方面的興趣,也為今人了解古代書畫遞藏情況提供了佐證!读羟嗳赵,田藝蘅著,是書雜記明朝社會風(fēng)俗、藝林掌故。書中零星記及政治經(jīng)濟、冠服飲食、豪富中官之貪瀆、鄉(xiāng)村農(nóng)民之生活,以及劉六、劉七、白蓮教馬祖師之起事情形,頗有資料價值,并附《詩談初編》《詩談二編》各一卷,《玉笑零音》一卷,《大統(tǒng)歷解》三卷,《始天易》一卷,為作者雜著之合集。《民抄董宦事實》,無名氏著,記晚明鄉(xiāng)宦、著名文人董其昌家因激起民憤,遭到圍攻、焚毀之經(jīng)過。《董心葵事記》,無名氏著,記明末官員周延儒、吳昌時所倚任的幕僚董心葵(名廷獻)自發(fā)跡至敗落的全過程!墩饾杉o(jì)聞》,明代筆記小說,王鏊記所見聞之軼事,有一些記載可與史書相印證。
出版前言
1925年12月10日、12日、25日,魯迅在北京的《國民新報副刊》上分三次發(fā)表了《這個與那個》(后收入《華蓋集》),在第一節(jié)《讀經(jīng)與讀史》中,魯迅說:我以為伏案還未功深的朋友,現(xiàn)在正不必埋頭來哼線裝書。倘其咿唔日久,對于舊書有些上癮了,那么,倒不如去讀史,尤其是宋朝明朝史,而且尤須是野史;或者看雜說。
……
野史和雜說自然也免不了有訛傳,挾恩怨,但看往事卻可以較分明,因為它究竟不像正史那樣地裝腔作勢。1935年2月,魯迅在《文學(xué)》月刊第四卷第二號上又發(fā)表了《病后雜談》(發(fā)表時被刪去第二、三、四節(jié),后全文收入《且介亭雜文》),文末也提到野史:
……我想在這里趁便拜托我的相識的朋友,將來我死掉之后,即使在中國還有追悼的可能,也千萬不要給我開追悼會或者出什么記念冊!F(xiàn)在的意見,我以為倘有購買那些紙墨白布的閑錢,還不如選幾部明人、清人或今人的野史或筆記來印印,倒是于大家很有益處的。
魯迅一向看重野史、筆記之類非“官書”的史籍,蓋因官修正史常是“里面也不敢說什么”的,而通過野史的記載,卻往往能提供官書有意無意漏略不言的細(xì)節(jié),也就是前引文中所說的“看往事卻可以較分明”。而明清兩代的野史記述了大量官書所不載的人物和事跡,其中還有不少是時人親見、親聞,乃至親歷的,其重要性不言可知。這些史料早已為學(xué)界所利用,但對大眾讀者來說,往往還是陌生的。編纂出版《明清野史叢書》,想來還是“于大家很有益處的”。當(dāng)然,作為史料,野史雜說也有其不足之處。魯迅說它“免不了有訛傳,挾恩怨”,這在明末清初的一些史料中尤其明顯。例如,《蜀碧》等書將明末清初四川人民遭遇的兵燹之災(zāi)一概歸罪于張獻忠,《汴圍濕襟錄》將決河淹沒開封的責(zé)任推在李自成頭上,《三湘從
事錄》作者蒙正發(fā)粉飾自己和恩主章曠、李元胤的所作所為,敵視由大順軍余部改編而成的“忠貞營”等,經(jīng)過現(xiàn)當(dāng)代學(xué)者的研究,都證明是不可靠的。由于本系列主要面向大眾讀者,我們不可能對書中記載一一進行核實和考辯,只能提請讀者注意: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明清時期的野史,成書之后多通過抄錄流傳,不但魯魚亥豕在所難免,即殘損佚亡,也不在少數(shù)。我們在編輯本書的過程中,盡量依據(jù)不同版本進行?,糾正了書中一些錯字,特別是錯誤的人名、地名。但是,有一些人物在不同歷史記載中的名字、行跡甚至最終下落都有不同,無法強求一致。如南明武將陳邦傅,一些史料寫作“陳邦傳”,由于沒有第一手史料可供確認(rèn),在編輯本系列所收野史時,也只能各從其原書寫法。至于明顯由于避諱改寫的字,如改“丘”為“邱”、易“胤”為“允”、書“弘”為“宏”,則徑自回改,以存歷史原貌。
陸深(1477—1544),字子淵,號儼山,松江上海(今上海)人,明代文學(xué)家、書法家,弘治十八年進士,嘉靖中,累官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學(xué)士,卒贈禮部右侍郎,謚文裕。陸深精于書法,詩文為一代宗,所著詩文結(jié)集為《儼山集》《儼山續(xù)集》《儼山外集》,典故制度考證有《玉堂漫筆》《傳疑錄》,史學(xué)理論著作有《史通會要》,俱有較高成就。毛奇齡(1623—1716),字大可,又字于一、齊于,號秋晴,又號初晴、晚晴等,紹興蕭山(今杭州蕭山)人。清初經(jīng)學(xué)家、文學(xué)家,學(xué)者稱西河先生。著有《仲氏易》《四書改錯》等,所著結(jié)集為《西河合集》。文嘉(1501—1583),字休承,號文水,湖廣衡山人,系籍蘇州長洲(今江蘇蘇州),文徵明仲子,明代著名畫家,所著有《和州詩》《鈐山堂書畫記》等。田藝蘅(1524—?),字子藝,杭州錢塘(今杭州)人。田汝成子,明代文學(xué)家。作詩有才調(diào),博學(xué)能文,為人高曠磊落,好酒任俠,善為南曲小令,老愈豪放,著有《大明同文集》《留青日札》《煮泉小品》《老子指玄》及《田子藝集》等。王鏊(1450年—1524年),字濟之,號守溪,晚號拙叟,學(xué)者稱震澤先生,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明代名臣、文學(xué)家。
總目錄
明太祖平胡錄 ......................................[明]陸深等(001)
武宗外紀(jì) ..............................................[清]毛奇齡(075)
天水冰山錄 ..........................................[明]無名氏(097)
鈐山堂書畫記 ......................................[明]文 嘉(231)
留青日札(節(jié)錄) ..............................[明]田藝蘅(257)
民抄董宦事實 ......................................[明]無名氏(273)
董心葵事記 ..........................................[明]無名氏(329)
震澤紀(jì)聞 ..............................................[明]王 鏊(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