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帕索里尼對自己不平凡的人生經(jīng)歷和創(chuàng)作過程的一次總體回顧,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時任意大利駐美國使館的文化參贊朱塞佩·卡爾迪洛1969年在紐約對帕索里尼的錄音采訪,后由紐約大學(xué)意大利文學(xué)教授、美國意大利詩歌研究會主席、批評家路易吉·豐塔內(nèi)拉整理而成。在整理這段訪談時,路易吉·豐塔內(nèi)拉曾說:“聽這份珍貴的錄音,仿佛親身感受到了60年代末的那些不平凡的歲月。”第二部分為著名文化記者奧斯瓦爾德·斯塔克1968年在羅馬期間對帕索里尼進行的歷時兩周的采訪,這份不可多得的訪談錄從1969年出版以來,成為研究帕索里尼的著作引用頻繁的文字之一。
引言 帕索里尼精神(節(jié)選)
1. 帕索里尼的聲音
首先,我想談一談帕索里尼的聲音。 我想,對于喜歡聽帕索里尼演講的人,聽到那聲音一定會有一種震撼,那是一種別有風(fēng)韻的“享受”,每次聽完都會感到很獨特。 在 1969 年的這次采訪中,他的聲音毫無異議地證明了這點。
皮耶爾?保羅的聲音悅耳動聽,令人為之傾倒:他在講話時,似乎是把話語輕輕一帶而過,優(yōu)雅地把它們傳送給其對話者。 他講話時帶著清新的氣息,清新得像露水(最貼切的詞也許是露珠 — 弗留里方言中的 rosada — 這個詞很關(guān)鍵,正是這個閃耀著詩的光芒的詞啟迪了帕索里尼的靈感,使他產(chǎn)生了用家鄉(xiāng)方言弗留里話寫詩的沖動)。 這種清新幾乎像香水或者說像一塊普魯士香皂一樣散發(fā)著無比的芬芳,從中您可以發(fā)現(xiàn)生命中最富有活力和最真實的部分。 一個像我這樣有機會聆聽過帕索里尼說話,聽到過他朗誦自己的詩歌的人,知道我這里指的是什么。他的聲音清晰、語氣平靜,但我們?nèi)匀豢梢詮乃禽p松的語調(diào)里,感受到他要向我們傳達的那種深刻的含義和豐富的情感。
我的意思是說,他那尖刻的話語能夠擊敗對方,他那深邃的哲理對于對話者來說,像石頭一樣沉重地壓在他們的心坎上。 他的推理極富邏輯性,且內(nèi)涵豐富,語言簡練。 他講話時充滿了激情,富于邏輯和哲理性,在循序漸進的推理中,使聽眾情不自禁地被其打動,這種情景我只在恩里科?貝林格身上見到過。 當然,在這里,我并不是生硬地把他們兩人拉扯到一起,僅僅指的是,這兩個引人入勝的“聲音”,能夠打動聽眾的心。
總而言之,像帕索里尼這樣能夠打動聽眾的文人,在他同時代的意大利文人中是鳳毛麟角。 他的講話有說服力,能夠緊緊地把您吸引住,讓您參與其所闡述的論題中。 同時,他在演講中,能準確地抓住并突出那些令人困惑的、棘手的問題,把那些問題理出個頭緒來,從而使我們從自身陷入的困境中解脫出來,就像一個善于引導(dǎo)人的教師,恰到好處地對我們起到啟迪(教育)的作用。但帕索里尼不僅僅是一個“教育家”。 他博覽群書、直覺敏銳。 他也是個詩人、天才的藝術(shù)家、杰出的批評家、一個極具煽動性的演講家,正因為此,事情變得復(fù)雜起來,他變得讓人難以捉摸,甚至給人以自相對立的感覺。帕索里尼的魅力也正在于此,直至今天,他的這種影響力還存在,他被人視為(盡管這不是他的本意)一位讓人感到頭疼的大師。
2. 平民詩人帕索里尼
對帕索里尼做出最恰當?shù)拿枥L的是阿爾貝托?莫拉維亞。他也許,不,應(yīng)該肯定地說,他是帕索里尼最好的朋友。 莫拉維亞于 1980 年在耶魯大學(xué)舉行的以“紀念帕索里尼逝世五周年”為主題的研討會期間,做過一次精彩的報告。 他評論道,帕索里尼談鋒犀利,但內(nèi)涵又是那么的深邃,好像他天生就是一個演講天才。 這篇論文至今在意大利尚未發(fā)表過。 為了寫本書的序言,我特意重讀了這篇文章。 該文發(fā)表在美國羅格斯大學(xué)的美國意大利學(xué)研究會主辦的一份雜志上。
我喜歡讀莫拉維亞的這篇文章,不只是讀,我還要在我的這篇序言里不斷地引用它。 因為,我們可以從其中一些重要論述中受到啟發(fā),對理解本書的一些關(guān)鍵性內(nèi)容大有裨益。莫拉維亞的報告的題目是“平民詩人帕索里尼”。 莫拉維亞把帕索里尼視為“偉大的作家、偉大的詩人、偉大的散文家”,并且對于如何理解“平民”做了如下的闡述:在意大利,可以這么說,我們把那種在歷史、政治、社會領(lǐng)域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的詩人稱作平民詩人。但這里特別要指出的是,意大利是曾經(jīng)兩次在世界上稱霸的國家,第一次是羅馬帝國時期,第二次是文藝復(fù)興運動時期,F(xiàn)在的意大利既不是羅馬帝國時期的意大利,也不是文藝復(fù)興運動時期的意大利,而是一個現(xiàn)代化的國家,一個有著許多問題的國家。但這并不意味著歷史對我們沒有影響了,相反,對羅馬帝國和文藝復(fù)興的眷戀,成了一個壓在我們身上的沉重包袱。也許人們會說,世界上只有兩個民族對自己的過去有懷舊感:意大利人和猶太人。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這兩個國家的過去,可以說幾乎有一種神圣的宗教意義。(……)意大利平民詩歌人性味十足,不管是彼特拉克還是福斯科洛,卡爾杜奇或者是鄧南遮,其作品里都洋溢著濃郁的人文主義,F(xiàn)在,創(chuàng)作左派人道主義詩歌,如果不是說不可能的話,也至少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因為,如果人文主義向右派轉(zhuǎn)化的話,會導(dǎo)致納粹主義、講究修辭學(xué)、夸夸其談等弊端。
同萊奧帕爾迪的處境不相上下的帕索里尼,其作品的新意在于,他在著力于創(chuàng)作左派的平民詩歌時,摒棄了人文主義,而同歐洲的頹廢派掛上了鉤。莫拉維亞的這種觀點,在本書里,同帕索里尼接受采訪談到自己的作品時所表達的觀點完全相吻合。 當然,帕索里尼的創(chuàng)作是有階段性的。 他有過最初的學(xué)院派—人文主義的學(xué)習(xí)經(jīng)歷(帕索里尼說:“……我在七歲時就已經(jīng)是個學(xué)院派詩人了 ! 事實上,我非常喜歡彼特拉克的文學(xué)課,我把他的詩歌課作為創(chuàng)作風(fēng)格的準則”),后來,他受到了法國象征派文學(xué)作品的影響,比如溫加雷蒂阿波利奈爾。 再后來,他又對法國頹廢派詩人推崇備至,這其中尤以蘭波對他的影響最深。 對此,莫拉維亞稱:“帕索里尼非常喜愛蘭波,以至于他寫了一些蘭波式的詩歌。 其中有些詩的韻律,有些短詩以及五音節(jié)等詩句其實就是在模仿蘭波的風(fēng)格!彼哉f,帕索里尼以自己的具體行動,最終成了平民詩人。他一方面向人們挑戰(zhàn),另一方面又為自己祖國的種種問題而哀怨。 但問題是,他本應(yīng)該更好地學(xué)習(xí)意大利詩人,如奧拉齊奧等拉丁詩人,或后人文主義詩人,如福斯科洛、卡爾杜奇等,他卻更多地從“法國詩人那里,也從非法國詩人比如馬查多那里汲取靈感。 馬查多是對帕索里尼有很大影響的詩人”。
皮耶爾·保羅·帕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1922—1975)意大利著名天才詩人、作家和天才導(dǎo)演。《乞丐》《羅馬媽媽》《軟奶酪》《馬太福音》《俄狄浦斯王》等作品備受關(guān)注。1974年導(dǎo)演的《薩羅或索多瑪?shù)?20天》使他成為史上頗具爭議的導(dǎo)演。作為意大利新現(xiàn)實主義的受益者和“后現(xiàn)實主義時代”著名的導(dǎo)演,帕索里尼的電影以其題材尖銳、風(fēng)格獨特而著稱,并獲得一系列國際電影節(jié)大獎,由此奠定了世界電影大師的地位。
第 Ⅰ 部分
朱塞佩·卡爾迪洛對帕索里尼的訪談
引言:帕索里尼精神路易吉·豐塔內(nèi)拉003
1.帕索里尼的聲音 003
2.平民詩人帕索里尼 005
3.第一次來紐約 007
4.1966—1969 輝煌歲月 014
5.紐約,1969 年 017
6.《新戲劇宣言》:思想舞臺演出的真正的主人公 021
7.詩歌:超越時間、空間和任何形式的消費主義 025
朱塞佩·卡爾迪洛對帕索里尼的訪談 030
第 Ⅱ 部分
奧斯瓦爾德·斯塔克等對帕索里尼的訪談
文化背景:家庭、社會、政治與電影077
《乞丐》100
《羅馬媽媽》108
《軟奶酪》113
《愛情集會》和《憤怒》118
《馬太福音》及幕后故事123
《大鳥與小鳥》141
《從月亮所見到的地球》和《云是什么?》151
《俄狄浦斯王》和《愛情與憤怒》173
工作風(fēng)格、計劃和戲劇182
電影與理論196
《定理》和意識形態(tài)危機207
生命三部曲:《十日談》《坎特伯雷故事集》和《一千零一夜》213
政治與性:帕索里尼評薩德217
《薩羅或索多瑪?shù)?120 天》234
附錄 帕索里尼生平與創(chuàng)作年表 254
帕索里尼影片一覽 262
譯后記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