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談話記錄,由“六藝篇”“詩學篇”“文藝篇”及“教學篇”等構(gòu)成,是馬一浮稱性而談的作品,既具有一定的條理性、系統(tǒng)性,也非常適宜片段化地欣賞,是了解一代哲人非常好的渠道路徑。
馬一浮先生稱性而談的作品,既具有一定的條理性、系統(tǒng)性,也非常適宜片段化地欣賞,是了解一代哲人非常好的渠道路徑。
馬一浮(1883-1967),名浮,字一浮,號湛翁,晚號蠲叟、蠲戲老人?箲(zhàn)期間,在四川樂山創(chuàng)辦“復性書院”。主要著作有《泰和會語》《宜山會語》《復性書院講錄》《爾雅臺答問》等。
目 錄
001 六藝篇
——凡屬六藝論,以六藝判教及分論群經(jīng)要義者歸之
033 四學篇
——凡論中國理學、玄學、義學和禪學者歸之
048 諸子篇
——凡論中國諸子及西方哲學者歸之
057 史學篇
——凡論中國史學及中西掌故者歸之
065 詩學篇
——凡論中國詩學、詩教及學詩法則者歸之
147 文藝篇
——凡論文學、文字、藝術及中國書畫者歸之
166 儒佛篇
——凡論儒佛異同及闡明儒佛精義者歸之
190 政事篇
——凡論時政、教育和古今人物者歸之
□10 師友篇
——凡有關師友談論與行事者歸之
□36 教學篇
——凡教育學生言論及答問、批語等盡歸此類
請學文。答云:寢饋經(jīng)術,熟于義理,自然能文, 不必刻意為文人也。
記先生論及韓柳語,未得當。批云:貶駁韓柳,下 語須有分寸。凡議古人之失,皆須極其謹嚴,不可輕下 一字。又云:凡說經(jīng)及古人得失處,下語極須斟酌,有 分寸。
論中西遵法云:西人對中國書法固不了解,而中國 畫之意境亦所不知。郎世寧可謂意大利人之留學中國 者,雖得中國勾勒之法,畫馬極工細,與趙子昂幾不相 上下,而著色則一呆一活,大不相同。中盡講渲染,著 色如不在紙上,西畫則堆垛而已。吳墨畊篤信天主教,是以中畫參用西法者,故用墨甚濃,然其術及身而絕,未聞后繼之人。 請學為文,先生云:文章當根本經(jīng)術。漢人文字如
董仲舒、劉向,非后人所及,以其經(jīng)術湛深也。鄭玄說 經(jīng)之文亦佳。韓退之文章技巧可謂到家,而經(jīng)術尚疏, 骨干便缺,故《原道》一類文字說理多疏。后世如朱子 之文,以技巧論,似有可省處,而說理則甚精。伊川《易傳》《四書集注》文字,兩漢以降鮮能及之,雖郭 象注《莊》,輔嗣贊《易》,方之皆有遜色!都ⅰ 尤字字精當,天地間之至文也!抖Y記》,七十子后學 所為,文章□實,為學文計,亦當熟讀,但讀《禮》殊 不易耳。說者或言學周秦諸子,諸子之文如《莊子》, 豈可學而致哉!又,四史熟者文章必佳,韓退之得力于《史》《漢》,東坡手抄《漢書》幾遍,近世如汪容甫 之熟《后漢》,章太炎之熟《三國志》,皆可觀于其文 而知之。
先 生 臨 王 右 軍 《 曹 娥 碑 》 、 虞 世 南 《 夫 子 廟 堂碑》,出示學者云:自漢碑以下,無論魏、晉、李唐, 結(jié)體盡管各不相同,而用筆秘訣則在筆筆斷。如“山” 字、“國”字、“纟”旁、“示”旁,轉(zhuǎn)折處無一不 斷?、隸、章草皆然。特碑帖鐫刻有顯有不顯,學者 或不悟耳。黃石齋一生學鐘、王,書非不佳,終有不足 處,不悟此訣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