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經(jīng)辨證解溫病:胡希恕《溫病條辨》講義/中醫(yī)師承學堂
定 價:52 元
叢書名:中醫(yī)師承學堂
- 作者:胡希恕 著
- 出版時間:2015/1/1
- ISBN:9787513223850
- 出 版 社: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R254.2
- 頁碼:256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六經(jīng)辨證解溫。汉K 稖夭l辨》講義/中醫(yī)師承學堂》是現(xiàn)代著名經(jīng)方家、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教授胡希恕先生以“六經(jīng)一八綱一方證”的傷寒理法,用“按語”的方式評說《溫病條辨》上中下三焦篇章。雖是一家之言,但極具啟示意義。是“以傷寒解溫病”的代表力作。
胡希恕先生處處以傷寒臨床家的角度對《溫病條辨》進行解讀,在書中按語中明確提出“為病的陰陽表里虛實,仲景乃括之以六經(jīng),樹立了中醫(yī)學特有的病理生理學的大綱”。上焦篇第二十三條,胡老則直言不諱:“若治亦只有白虎重加人參一試,東垣清暑益氣湯又何足以當之。又于猛惡溫熱證,則必須急下其熱,我每用炙甘草湯去桂姜參棗,加大量石膏、大黃,為益津下熱之治,極驗,學者可試之”。中焦篇四十二條,胡老單刀直入:“潮熱、嘔惡、煩渴、汗出、胸痞、自利等證,明是陽明少陽并病之屬,用小柴胡湯治之乃佳。所出杏仁滑石湯,與證不大合拍。”
原書系油印本,所引《溫病條辨》版本為問心堂版本(增加“補秋燥勝氣論”),且只選取精華的上中下三焦篇章,刪去序言、凡例及原病篇、雜說、解產(chǎn)難、解兒難及文中所夾朱評、汪按、征按。
張仲景為了闡明“萬病一致”的變化規(guī)律和診治法則,乃著《傷寒論》以作示具范,故我常謂“萬病之治法,已盡于《傷寒》一書;而萬病之治方,則《傷寒》一書實有未備”。
蓋疾病之種類至多,為病的證候至變,若盡病盡證的各立一方,亦勢有所難能。但為精究仲師之法,辨證平脈,以別陰陽,以分六經(jīng),以厘定方藥,則萬病之治,亦復(fù)何難之有!若不深究其法,而只泥守其方,生吞活剝,不知制裁,如何不自誤而誤人!
溫病之證,頗似傷寒與中風,仲景雖有汗、下、溫針之戒,然誤于粗工、濫施麻桂而死者,不可勝數(shù)。此溫病一科所以為后世所重視。吳氏此著,雖不免于后世家言,但于溫病為治,確有獨到發(fā)揮,引為?浦畬W,原無不可。既于《傷寒論》《金匱要略》的學習略具基礎(chǔ),正不妨從其是而議其非,以體認中醫(yī)一貫之道。照錄《溫病條辨》原文,因不似漢代文字古奧難通,故只隨文講解,不另作注釋,評議附后“按”內(nèi)。
見仁見智,更有望于同志之努力也。
胡希。1898—1984)又名胡禧緒,漢族,生于遼寧省沈陽市,是我國近代著名中醫(yī)經(jīng)方臨床家、教育家。被日本中醫(yī)界贊譽為“中國有獨特理論體系的、著名的《傷寒論》研究者、經(jīng)方家”。
卷一上焦篇
法五十八條,方四十六首
風溫、溫熱、溫疫、溫毒、冬溫
暑溫
伏暑
濕溫
溫瘧
秋燥
補秋燥勝氣論
附錄1:胡希恕\"藥物的醫(yī)療應(yīng)用
卷二 中焦篇
法一 百零二條,方八十八首,外附三方
風溫、溫熱、溫疫、溫毒、冬溫
暑溫、伏暑
寒濕
濕 溫瘧、痢、疸、痹附
秋燥
卷三 下焦篇
法七十八條,方六十四首,共二百三十八法,一百九十八方
風溫、溫熱、溫疫、溫毒、冬溫
暑溫、伏暑
寒濕
濕溫
秋燥
附錄2:胡希恕《溫病條辨》約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