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學用心得集 傷寒溫病講稿》主編以其數(shù)十年臨證和教學實踐經(jīng)驗,較為全面地闡述《傷寒論》《溫病》兩部經(jīng)典著作之精髓,并以其為指導總結了自己論治發(fā)熱病之體會,頗能啟迪后學,發(fā)人深省。《中醫(yī)學用心得集 傷寒溫病講稿》還介紹了中國古代文化與中醫(yī)藥學之淵源,尤其是與易學之特殊關系,對深入究習中醫(yī)者不無裨益。
第一部分 《傷寒論》講稿
緒論
一、《傷寒論》及“傷寒”“六經(jīng)”含義
二、《傷寒論》作者簡介
三、《傷寒論》版本沿革
四、六經(jīng)辨證基本內(nèi)容
五、歷代研究《傷寒論》的概況
(一)宋以前研究《傷寒論》諸家概況
(二)明以后研究《傷寒論》各流派
六經(jīng)辨證論治——以經(jīng)統(tǒng)方,方證并舉
一、太陽篇脈證并治
二、太陽篇主要類方
(一)桂枝湯類方
1.桂枝湯
2.桂枝加葛根湯
3.桂枝加厚樸杏子湯
4.桂枝加附子湯
5.桂枝去芍藥湯
6.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7.桂枝麻黃各半湯
8.桂枝二麻黃一湯
9.桂枝二越婢一湯
10.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
11.葛根湯
12.葛根加半夏湯
13.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
14.桂枝甘草湯
15.苓桂甘棗湯
16.苓桂術甘湯
17.茯苓甘草湯
18.小建中湯
19.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
20.桂枝加桂湯
21.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22.桃核承氣湯
23.柴胡桂枝湯
24.桂枝附子湯
25.甘草附子湯
26.炙甘草湯(復脈湯)
27.桂枝加芍藥湯
28.桂枝加大黃湯
29.半夏散及湯
30.當歸四逆湯
(二)麻黃湯類方
1.麻黃湯
2.大青龍湯
3.小青龍湯
4.麻杏石甘湯
5.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6.麻黃細辛附子湯
7.麻黃附子甘草湯
8.麻黃升麻湯
(三)瀉心湯類方
1.半夏瀉心湯
2.生姜瀉心湯
3.甘草瀉心湯
4.大黃黃連瀉心湯
5.附子瀉心湯
6.黃連湯
7.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
8.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
9.小陷胸湯
10.旋覆代赭湯
(四)黃芩湯類方
1.黃芩湯
2.黃芩加半夏生姜湯
3.葛根芩連湯
4.白頭翁湯
5.黃連阿膠湯
(五)梔子豉湯類方
1.梔子豉湯
2.梔子甘草豉湯
3.梔子生姜豉湯
4.梔子厚樸湯
5.梔子干姜湯
6.枳實梔子豉湯
(六)芍藥甘草湯類方
1.芍藥甘草湯
2.芍藥甘草附子湯
三、陽明篇脈證并治
四、陽明篇主要類方
(一)白虎湯類方
1.白虎湯
2.白虎加人參湯
3.竹葉石膏湯
(二)承氣湯類方
1.調(diào)胃承氣湯
2.小承氣湯
3.大承氣湯
4.麻子仁丸
5.大陷胸湯
6.大陷胸丸
7.抵當湯
8.抵當丸
9.桃核承氣湯
(三)治黃疸類方
1.茵陳蒿湯
2.梔子柏皮湯
3.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五、少陽篇脈證并治
六、少陽篇主要類方
小柴胡湯類方
1.小柴胡湯
2.大柴胡湯
3.柴胡加芒硝湯
4.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5.柴胡桂枝干姜湯
6.柴胡桂枝湯
7.四逆散
七、太陰篇脈證并治
八、太陰篇主要類方
理中湯類方
1.理中丸
2.桂枝人參湯
3.甘草干姜湯
九、少陰篇脈證并治
十、少陰篇主要類方
四逆湯類方
1.四逆湯
2.四逆加人參湯
3.通脈四逆湯
4.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
5.白通湯
6.白通加豬膽汁湯
7.干姜附子湯
8.茯苓四逆湯
9.附子湯
10.真武湯
11.吳茱萸湯
12.五苓散
13.豬苓湯
十一、厥陰篇脈證并治
十二、厥陰篇主要類方
烏梅丸類方
1.烏梅丸
2.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
附:雜方類
1.瓜蒂散
2.十棗湯
3.蜜煎導法(附豬膽汁方)
4.豬膚湯
5.甘草湯
6.桔梗湯
7.苦酒湯
8.文蛤散
9.三物白散
10.赤石脂禹余糧湯
11.桃花湯
12.牡蠣澤瀉散
……
第二部分 談談清代名醫(yī)葉桂與吳瑭
第三部分 發(fā)熱論治三十法
第四部分 中國古代文化與中醫(yī)藥學
第五部分 《醫(yī)易義》釋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