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漢語教師標準叢書”是專門針對國際漢語教師及準教師編寫的一套教材。由劉珣教授、崔永華教授擔任總主編,以《國際漢語教師標準》為依據(jù),對應不同模塊,圍繞《標準》為讀者提供了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幫助其學習相關知識、專業(yè)技能。
本書內(nèi)容對應《國際漢語教師標準》模塊一、標準一“漢語知識”中的“漢字”部分,著重從對外漢語教學的角度介紹漢字的本體知識及教學原則和策略,旨在幫助國際漢語教師及準教師掌握漢字本體知識,了解漢字教學與習得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的漢字問題,為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打下基礎,本書可作為國際漢語教師及準教師的培訓、輔導、自學教材,以及參加國際漢語教師資格考試、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生招生考試和對外漢語課堂教學的參考用書,還可作為漢語國際教育和語言學相關專業(yè)的漢字學教材。
掌握漢字知識,輕松應對漢字教學
1.實用性
從對外漢語課堂教學的角度介紹漢字本體知識,注重漢外對比,分析不同語言背景的學習者產(chǎn)生漢字偏誤的原因,以此為基礎闡釋漢字教學的原則與方法。
2.系統(tǒng)性
系統(tǒng)介紹漢字本體知識,講解漢字的基本概念。
3.科學性
介紹漢字本體知識時,關注漢字研究及漢字教學與習得研究的最新成果,注重吸收相關領域的新理論、新觀念,內(nèi)容注重科學性與前沿性。
4.操作性
在講解漢字知識時,介紹了大量教學用例和練習用例,每章后還附有課后練習題,便于使用者及時鞏固所學。
推薦國際漢語教師及準教師、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和語言學專業(yè)的本科生及碩士生閱讀。
施春宏,北京語言大學教授,《語言教學與研究》主編。北京大學博士,哈佛大學博士后。研究領域涉及句法學、語義學、詞匯學、應用語言學及理論語言學,近年著力從事構式語法的理論與應用探索,以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和習得研究。已出版著作近十部,并參與多部工具書和教材的編撰。發(fā)表學術論文百余篇(含合撰)、語言學隨筆七十余篇、譯文數(shù)篇。
王偉超,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文學院教師,本科就讀于復旦大學,碩士、博士就讀于北京語言大學,研究方向主要為漢語語言學。在《世界漢語教學》《現(xiàn)代中國語研究》《韻律語法研究》等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數(shù)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