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梅葛是云南彝族的一個主要曲種,于2008年6月被國務院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梅葛發(fā)源于云南楚雄州姚安縣馬游坪,流傳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大姚、永仁等縣的彝族聚居區(qū)。梅葛,意為口頭說唱的古老故事,是古老的長篇說唱史詩,無文字記載,主要靠口耳相傳、沿襲演唱而保存下來。其內容主要是彝族人對開天辟地、萬物起源的理解以及生產(chǎn)勞動、婚喪嫁娶等風情習俗,也記述著“梅葛人”古老、樸實而純真的生活形態(tài),講述著一段久遠的歷史……她被視為彝族人民的“根譜”,并被譽為彝族生活歷史的百科全書。
梅葛是彝族文化乃至中國文化中具代表性的具體音樂藝術文化樣式之一,在整個文化體系中具有獨樹一幟的美學特征和不同凡響的藝術格調,是人類文化藝術寶庫中一朵綺麗而璀璨的藝術奇葩!她的存在和演化大抵可以看做是“梅葛人”的存在和發(fā)展的一個縮影。她的存在和發(fā)展必須遵循“梅葛”音樂文化在特定文化中存在和演化的連續(xù)性,也只有在特定文化背景下才能客觀實際地加以繼承和發(fā)揚。
“中國彝族梅葛史詩叢書”之《梅葛曲集》為音樂集成,包括了聲樂和器樂曲目,內容包括梅葛童謠264首、樹葉調2首、響篾調5首、橫簫調51首、嗩吶調54首、葫蘆笙調172首,共548個曲目,用五線譜和簡譜雙記譜法,有彝語唱腔、漢語大意和演奏樂器,用音樂體現(xiàn)出彝族人火一樣的激情和對生活的熱愛。
由于梅葛無文字記載,完全是靠口耳相傳而保存下來的。隨著社會和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近些年,打工族興起,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彝族梅葛在民間自發(fā)地傳唱下去已經(jīng)是不可能了。彝族梅葛面臨著失傳的絕境,唱得好的藝人寥寥無幾,并且都已高齡。為搶救、保護和傳承彝族梅葛,特編輯出版“中國彝族梅葛史詩叢書”。
云南是地處祖國西南邊陲的多民族省份,各民族的音樂、舞蹈、戲劇藝術蘊藏極其豐富。云南為我們創(chuàng)造和保存的音樂無比豐富多彩,她璀若散落的珍珠,又如深埋的金礦,引得無數(shù)采珠淘金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走山串寨,辛勞挖采。這一切為的是這方生咱養(yǎng)咱的熱土,為的是云南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fā)展。
云南各民族口耳相傳的民間音樂,由于地理環(huán)境、族源、語言、宗教信仰、生活習俗等方面的差異,在演唱(奏)形式、演唱(奏)方法、曲調風格和音節(jié)調式或節(jié)拍等方面,明顯地具有各民族自己的風格和地域色彩,從而成為該民族或地域的標志。同時又因云南少數(shù)民族“小塊聚居,大片雜居”的居住特色,促進了雜居地各民族在音樂文化上的相互影響、滲透和融合,形成了錯綜復雜的現(xiàn)象。
彝族梅葛是云南彝族的一個主要曲種,于2008年6月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梅葛發(fā)源于云南楚雄州姚安縣馬游坪,流傳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大姚、永仁等縣的彝族聚居區(qū)。梅葛,意為口頭說唱的古老故事,是古老的長篇說唱史詩,無文字記載,主要靠口耳相傳、沿襲演唱而保存下來。其內容主要是彝族人對開天辟地、萬物起源的理解以及生產(chǎn)勞動、婚喪嫁娶等風情習俗,也記述著“梅葛人”古老、樸實而純真的生活形態(tài),講述著一段久遠的歷史……她被視為彝族人民的“根譜”,并被譽為彝族生活歷史的百科全書。
梅葛是彝族文化乃至中國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具體音樂藝術文化樣式之一,在整個文化體系中具有獨樹一幟的美學特征和不同凡響的藝術格調,是人類文化藝術寶庫中一朵綺麗而璀璨的藝術奇葩!她的存在和演化大抵可以看做是“梅葛人”的存在和發(fā)展的一個縮影。她的存在和發(fā)展必須遵循“梅葛”音樂文化在特定文化中存在和演化的連續(xù)性,也只有在特定文化背景下才能客觀實際地加以繼承和發(fā)揚。
“中國彝族梅葛史詩叢書”之《梅葛曲集》為音樂集成,包括了聲樂和器樂曲目,內容包括梅葛童謠264首、樹葉調2首、響篾調5首、橫簫調51首、嗩吶調54首、葫蘆笙調172首,共548個曲目,用五線譜和簡譜雙記譜法,有彝語唱腔、漢語大意和演奏樂器,用音樂體現(xiàn)出彝族人火一樣的激情和對生活的熱愛。
由于梅葛無文字記載,完全是靠口耳相傳而保存下來的。隨著社會和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近些年,打工族興起,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彝族梅葛在民間自發(fā)地傳唱下去已經(jīng)是不可能了。彝族梅葛面臨著失傳的絕境,唱得好的藝人寥寥無幾,并且都已高齡。為搶救、保護和傳承彝族梅葛,特編輯出版“中國彝族梅葛史詩叢書”。
梅葛童謠
樹葉調
響篾調
橫簫調
嗩吶調
葫蘆笙調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