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看似合乎邏輯,即使是在最荒誕的情況下。這就是夢的本性!
——馬克-安托萬·馬修
◎ 歐洲漫畫界*具實驗性的概念型奇才成名之作
從懸念重重的《畫的秘密》到不著一字的《方向》,從一鏡到底的《3秒》到話癆燒腦的《全民審判》,再到命題創(chuàng)作的《盧浮地宮》,馬克-安托萬·馬修的每一部作品都令漫畫愛好者耳目一新,以其獨樹一幟的風格帶給讀者強大的震撼和非凡的體驗。
1985年,馬修與朋友成立 Lucie Lom 工作室,開始進入舞臺設計領域,業(yè)余著手創(chuàng)作自己的第一本自編自繪的漫畫——《夢之囚徒:起源》,憑借該書極具創(chuàng)意的實驗性而在漫畫界一鳴驚人,并斬獲1991年安古蘭國際漫畫節(jié)初露鋒芒獎。在接下來的23年里,馬修用《夢之囚徒》系列完成了他一連串的漫畫實驗,使其成為被研究得最多的漫畫系列之一。《夢之囚徒:降維》是《夢之囚徒》系列的第五冊。
◎ 在虛構中影射現(xiàn)實,黑色幽默風格描繪一個卡夫卡式的荒誕世界
馬修在《夢之囚徒》系列中塑造了一個經典角色:尤里烏斯·科朗坦·阿克法克(阿克法克是“卡夫卡”的法語倒過來念)。這個勤勤懇懇的小人物是幽默部的一名普通職員。他一點也不虛榮、不自負,對于他所生活的世界沒有任何觀點。他只是一張面具,讀者可以戴著這張面具親自進入他的世界。這是一個真正的卡夫卡式的世界:荒謬和極權的行政管理、住房危機、交通堵塞、強迫性的準時……馬修以一種夸張的黑色幽默描繪了這個世界的荒誕之極,讓人在忍俊不禁間窺見一個個似曾相識的場景。
◎ “戲中戲”的套層結構敘事手法,創(chuàng)造一段如墜夢境的探索之旅
讀者手上拿的這本漫畫,從封面到某些內頁都重復出現(xiàn)在本書的畫格中,成為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關鍵元素。不僅敘事手法如此,馬修還采用了“畫中畫”無限循環(huán)的遞歸視覺形式,給人一種無限下墜的眩暈感。故事的開場總是阿克法克的一段似是而非的夢境,隨后,伴隨著某種形式的“墜落”,現(xiàn)實與夢境的界限變得模糊,隨著世界觀逐步被顛覆,主角開始帶領讀者經歷一段譫妄的解密之旅。
◎ 上帝視角,引發(fā)思考關于存在的問題
如果人生只是一場戲,那“我”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夢之囚徒》系列是馬克-安托萬· 馬修構建的一個屬于他自己的宇宙。他不僅為角色搭建了舞臺,還讓他們意識到自己似乎身在戲臺,幕后更有位一手導演他們人生的“造物主”。這導致他們不斷質疑所處世界的真實性,思考自己存在的理由。在《夢之囚徒:降維》中,主人公在尋找消失點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無數(shù)的平行宇宙,繼而一頭栽進了作者丟棄的草稿中,由此引發(fā)了對于世界真實性的思考,并提出了著名的疑問:上帝擲骰子嗎?。
◎ 奇詭的想象力和實驗性,將漫畫這一載體的優(yōu)勢發(fā)揮到極致
在該系列中,馬修創(chuàng)造性地顛覆了封面、畫格、色彩、維度等各個方面的常態(tài),用六個創(chuàng)意,一次次打破漫畫的創(chuàng)作規(guī)則。在《夢之囚徒:降維》中,作者為長達9頁的內容設計了3D效果,并隨書配有3D眼鏡,帶上眼鏡直視圖畫5秒后即可進入馬修的立體漫畫宇宙。3D效果通過紅藍雙色的錯位排布達成,暗合多普勒效應中的紅移和藍移。書中其他地方也多次利用透視法和量子物理概念對客觀世界進行另類審視。在一次采訪中,馬修自我評價道:“這些形式上的顛覆性改變會讓人產生對載體的疑惑,也就是思考我們與世界的關系。每一位讀者都可以在其中學到他的生存之道。”
◎ 以故事為主導的極簡主義畫風,只保留恰到好處的細節(jié)
馬克-安托萬·馬修說:“我不需要成為偉大的畫家才能講好故事。”在《夢之囚徒》系列中,故事以及關于漫畫這個載體的思考占主導地位,而繪畫是次要的。當馬修在畫一張畫稿的時候,總是極力消除細節(jié),比如說,把一些區(qū)域整個涂黑。他非常注重讓每一頁的畫面都極度清晰易讀,以便讓讀者首先被故事情節(jié)吸引。在昂熱美術學校就讀的最后三年,馬修開始專注于研究光線對雕塑形狀的影響。在開始畫漫畫以后,他自然而然地將這個問題搬到了黑與白的強烈對比中。這種非黑即白的畫風,給人一種強烈的舞臺照明效果,簡潔卻不失張力,成為他獨有的圖像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