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課標必讀名著·勵志版:名人傳(彩插版)》,又稱《巨人三傳》,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著《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的總稱。作品敘述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意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贊美了他們的高尚品格和頑強奮斗的精神。
貝多芬的音樂受到人們的歡迎,而他的困難卻幾乎無人問津,他在生命的末日寫出了不朽的《歡樂頌》。米開朗琪羅每從事一項工程,都必然遭到一批小人的嫉妒和怨恨,他同貝多芬一樣終身未婚,沒有能享受到真正的愛情。他直到臨終前幾天還整天站著塑像,終于留下傳世杰作。托爾斯泰要面對整個貴族上流社會,以至被教會開除教籍。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擺脫貴族生活的決心。
《最新課標必讀名著·勵志版:名人傳(彩插版)》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多側(cè)面地去表現(xiàn)傳主們在身體上和精神上遭受的磨難,他們對無限苦難的不懈抗爭,以及在抗爭中爆發(fā)出來的生命激情?v觀三傳,羅蘭的英雄有著很大的共同點:經(jīng)歷長期的磨難,激流一般的生命力,體現(xiàn)生之意志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和用痛苦換取歡樂的追求。
我們知道,在一個急功切利的時代,在一個因浮燥而充斥的“淺閱讀”環(huán)境里,追求精品而要求學生“深閱讀”反而是一種奢侈的想法。但是,“領(lǐng)悟性閱讀”是人生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如何用精品名著喚醒天性、喚醒心靈、點燃智慧之燈,又能兼顧學生學習的現(xiàn)實需要呢?一句名言可以影響人的一生。在眾多學生用的名著版本中,唯獨商務(wù)版的名著是以勵志為核心理念的。我們都知道,好書必然是能啟迪人性和給人以精神滋養(yǎng)的。因此,我們特別關(guān)注每一本名著中所傳遞的寶貴人生經(jīng)驗和成長智慧。對于閱讀經(jīng)驗較少的學生。讓他們有興趣讀和讀上去不難,當是首要。勵志版名著將難詞、引用、人物、好句等進行了詳細的注釋與精評。這是《最新課標必讀名著·勵志版:名人傳(彩插版)》的“功夫版塊”。 名師門下出高徒。清華附中特級教師楊建宇先生,集四十年教學經(jīng)驗,傾力把關(guān)導讀導學部分,強調(diào)在導學的基礎(chǔ)上自主學習,把閱讀延伸到書外!皩W3-2-1”的功能,就好比名著閱讀的指南針。全品系300多幅精美插圖,配以言簡意賅的文字,形成了“圖說名著”的生動畫面,這對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以及更好地理解每一本名著的意蘊,無疑會有良好的幫助。強調(diào)課標與素質(zhì)閱讀的結(jié)合,是《最新課標必讀名著·勵志版:名人傳(彩插版)》明顯的特征。各版本語文教材中所選用的名著篇目,都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從而倡導“每一本名著都是最好的教科書”的理念。簡言之,我們殫精竭慮,注重每一個細節(jié)。因為,一個人物,就是一段經(jīng)歷;一段故事,就是一個哲理;一本好書,可以勵志一生。讓名著回歸它人生成長導師的根本功能吧! 《最新課標必讀名著·勵志版:名人傳(彩插版)》通過三位主人公的成長歷程,我們能從他們身上發(fā)現(xiàn)哪些人性的閃光點?能夠感悟哪些人生的真諦?當三位主人公在奮斗過程中遇到挫折,遇到誘惑,或是遇到迷茫的時候,他們是如何面對的?如果是你,你將會采取怎樣的措施?一個人,生活在世間,沒有人可以隨便成功,更沒有人可以不勞而獲,坐享其成。如果你想成就一番事業(yè),必須樹立一個屬于你的人生理想,而這就是我們走向成功的先決條件。我們應(yīng)該樹立怎樣的理想,并為之奮斗?作者對三位主人公進行了細致深入的刻畫,特別是對人物細節(jié)、環(huán)境的描寫,可謂入木三分,使讀者能夠很快抓住人物的本質(zhì),在閱讀中應(yīng)認真學習領(lǐng)悟。作者對故事的敘述,先后采用了多種敘事手法,有倒敘、插敘,或是夾敘夾議,對于這些寫作手法,在閱讀中應(yīng)學習借鑒。人生雖然短暫,道路卻十分漫長,要經(jīng)歷很多“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人生體悟,要經(jīng)歷人生各種各樣的曲折和坎坷。無論是貝多芬、米開朗琪羅,還是托爾斯泰,成長的道路都不是一帆風順,疾病、困難、挫折、打擊,一生的坎坷都沒有打倒他們的意志,即使是在悲劇的愁苦中,他們也會讓生命展現(xiàn)人性的光輝。風雨之后的彩虹才是最美麗的,偉人之所以偉大,并不僅僅是他們事業(yè)上的成就,更多的是他們給后人留下的對生命的感悟,對人生的啟迪。通過閱讀他們的人生經(jīng)歷,通過感悟他們的人生啟迪,年輕的我們要學會更好地生活,更加幸福地成長。
羅曼·羅蘭,1866年羅曼?羅蘭出生在法國,小的時候他身體很弱,但他的心靈卻有非凡的敏感,莫扎特、貝多芬等的音樂使他入迷,莎士比亞的劇本對他更具有奇異的魔力。1889年,羅曼?羅蘭從高等師范學校畢業(yè),作為官費生前往羅馬研究歷史。1892年回國后,他先后在巴黎幾家中學和巴黎大學教授音樂史課程。在90年代中期發(fā)生的德雷福斯事件的影響下,一個信守個人主義的羅曼?羅蘭不由自主地為社會主義思想所吸引!睹藗鳌,又稱《巨人三傳》,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著名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羅曼?羅蘭創(chuàng)作的傳記作品,它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三部傳記。
他初期的文學活動只要集中于歷史戲劇的創(chuàng)作,那時他認為戲劇是直接影響群眾的最有效的手段。他的戲劇創(chuàng)作主要成就是以19世紀末法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為題材的“革命戲劇”。面對現(xiàn)代資產(chǎn)階級精神道德的沉淪,他要“以共和時代的烈焰重新點燃民族的英雄主義精神和信仰”。羅曼?羅蘭前期的“革命戲劇”共有《群狼》等4部。
他試圖建立起一種不是供少數(shù)人享用、而是為群眾提供精神食糧的“人民戲劇”。他還為此寫了一系列論文,匯成《人民戲劇》一書?墒撬倪@一努力從資產(chǎn)階級那里得到的卻是指責,這使他更痛切地感到被利己主義腐蝕著的資產(chǎn)階級社會空氣的齷齪!白屛覀儼汛白哟蜷_!讓我們把自由的空氣放進來!讓我們呼吸英雄的氣息!”他這樣大聲疾呼著。
他早期世界觀的積極面以及消極面,在他的第一部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中充分得以袒露。一方面,他無情地揭示了資產(chǎn)階級文化的墮落,對德國、法國、瑞士、意大利等國家的社會現(xiàn)實作了不同程度的真實寫照,通過克利斯朵夫的經(jīng)歷,控訴了資產(chǎn)階級社會對藝術(shù)才能的摧殘。另一方面,他筆下的克利斯朵夫終究不能理解群眾,而到驕傲的孤獨中去尋找安慰,最后竟然與敵人和好,同現(xiàn)實妥協(xié)。
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時,羅曼?羅蘭正在瑞士。戰(zhàn)爭使這位和平主義者以及人道主義者精神上感到莫大的痛苦。在這年的9月,他發(fā)表了《致霍普曼的公開信》,譴責這位德國作家為德國帝國主義的戰(zhàn)爭宣傳效勞。接著他又寫了一系列反戰(zhàn)的文章,揭露這場戰(zhàn)爭的罪惡性質(zhì),后來,他把這些文章匯編成著名的文集《超脫于混戰(zhàn)之上》。30年代,羅曼?羅蘭積極投身進步的政治活動,他任國際反法西斯委員會主席,聲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并出席巴黎保衛(wèi)和平大會,對人類進步事業(yè)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1944年12月30日,曾為祖國和世界的美好未來而不斷探索和奮斗的文學家和社會活動家羅曼?羅蘭與世長辭。
第一卷 貝多芬傳
第一章 苦難中成長
第二章 生命的抗爭
第三章 命運交響曲
第二卷 米開朗琪羅傳
第一章 倔犟的藝術(shù)家
第二章 為了理想的執(zhí)著
第三章 攀登藝術(shù)高峰
第四章 晚年歲月
第三卷 托爾斯泰傳
第一章 早年生活
第二章 創(chuàng)作生涯
第三章 戰(zhàn)爭歲月
第四章 創(chuàng)作輝煌
第五章 人生的信仰
第六章 一代文學巨匠
延伸閱讀
本書名言記憶
相關(guān)名言鏈接
作者名片
后世影響
讀后感例文
知識考點
附參考答案
第一卷 貝多芬傳
第一章 苦難中成長
“竭力為善,愛自由甚于一切,即使為了王座,也永勿欺妄真理!边@是貝多芬的一句名言。貝多芬作為一個偉大的音樂家,他的一生是充滿艱辛與磨難的,或許身殘志堅是對他的最好詮釋。從苦難中走來,他的藝術(shù)融入了更多對生活的感悟。這份感悟或許從他的童年生活中能夠找到根據(jù)。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是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他出生在德國一座名叫波恩的小城,他的祖籍在佛蘭德。貝多芬天生短小臃(yōng)腫,外表非常結(jié)實,天生一副運動員的骨骼。他年輕時,臉龐紅潤寬大,可到了晚年,他那飽經(jīng)風霜的臉上則顯得病態(tài)而且發(fā)黃,特別是到了冬天更為明顯。當他一個人遠離田野,靜靜地在室內(nèi)進行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時候,他的額角會微微隆起,臉龐會顯得更加寬廣無比。他那烏黑的頭發(fā),顯得異常濃密,似乎梳子從未在上面光臨過一樣。
在他那深褐色的臉頰上,一雙深邃的眼睛時不時會射出兩道粗野的光,讓大家總以為他的眼睛是黑色的;而實際上他的眼睛卻是灰藍色的。貝多芬的雙眼平時又細小又深陷,只有興奮或憤怒的時候才大張起來,在眼眶中不住地旋轉(zhuǎn),奇妙地折射出它們真正的思想內(nèi)涵(詳細描寫貝多芬的眼睛,突出人物外貌特征)。他的微笑總是非常優(yōu)美的,談話的時候往往會顯示出一副可愛而令人高興的神色。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他的笑有時卻是不愉快的,甚至是粗野的、難看的,但這種情形通常為時很短。為何會是這樣呢?因為那是一個不習慣歡樂的人發(fā)出的笑。貝多芬的表情通常是十分憂郁的。這就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音樂天才在同代人的印象中留下的印跡。
他是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幾乎陪伴了他的一生。他給人的感覺,總是在痛苦中苦苦掙扎,不斷地同生命的不公進行抗爭。這個世界沒有能夠給他應(yīng)有的歡樂,他卻把自己創(chuàng)造的歡樂毫無保留、毫無怨言地給予了這個世界!他用他的苦難為人類鑄就了無盡的歡樂,好似貝多芬的那句經(jīng)典名言,那是一句可以總結(jié)他一生、可以用來激勵一切英勇心靈的話:“用痛苦換來的歡樂!
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出生在一所破舊屋子的閣樓上。他的祖父名叫路德維希,是一位樂手,出生在安特衛(wèi)普,他20歲的時候來到波恩,并在此定居下來。祖父在貝多芬日后的音樂道路上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