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上半葉,“現代土耳其”經歷了土耳其革命、帝國瓦解、民族解放運動、土耳其共和國建立和凱末爾改革等翻天覆地的轉變。
清末至民國的中國學者被“土耳其的道路”所鼓舞,致力于探究土耳其現代化運動成功的原因,希望取法土耳其經驗。
《土耳其的道路(中國學者的研究與評述第1輯)》編錄了1908-1946年問發(fā)表的有關土耳其的論文、演講、報道等46篇,是當時中國學者研究土耳其學術思潮的產物和見證。
《土耳其的道路(中國學者的研究與評述第1輯)》是關于“土耳其變革”的論文集。土耳其從帝制到共和制的變革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的中國學者為此撰寫大量的文章,有學術研究,也有譯文。
學者們出于對家國命運的擔憂和探索,通過對土耳其變革的研究,致力于探究民族富強的途徑。
《土耳其的道路(中國學者的研究與評述第1輯)》是一部極具歷史意義和參考價值的論文集。
本書編選收錄了19081946年國內報刊刊載的46篇文章,從中可以看到這一時期中國學者對土耳其的認識和了解。土耳其歷史上從帝制到共和制的轉變,因其與眾不同的“成功模式”,曾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清末至民國的學者被“土耳其道路”所鼓舞,撰寫的關于土耳其成功經驗,以及研究土耳其政治、經濟和外交的文章,散見于《東方雜志》《新亞細亞》《新東方》《外交》《內外時報》等報刊上,有論文、演講、政論、譯文、短評、報道等不同形式,數量可觀。
第一類文章是論文,基于學術研究,分析有理有據。例如,《論英以土耳其鐵路贈俄》《最近土耳其革命之真相》《論少年土耳其黨之困難》《和議中之土耳其處分問題》,分析具體歷史事件背后的深層原因,表達作者的獨立見解。而《土耳其之新經濟建設及其經濟富源》一文學術性較強,引用統(tǒng)計數據,從土耳其的實業(yè)(新興工業(yè)企業(yè))、農業(yè)、礦產資源、鐵路和港口建設幾方面。判斷土耳其國民經濟的發(fā)展狀況。也有橫向的比較研究,如《土耳其撤銷領事裁判權之經過與我國今日情勢之比較》等。
第二類是譯文,主要譯自英文(或日文)的論文、專題文章或著作的章節(jié)。論題宏大,見解深入。例如,《論土耳其革命后之時局》《土耳其加入戰(zhàn)局之原因》是典型的國際政治題材,而《新興土耳其之工業(yè)——土耳其的五年計劃》《土耳其法律和法庭的新制度》《土耳其人口調查及其意義》《凱末爾——新土耳其的創(chuàng)造者》屬于專題論文。至于《少年土耳其之婦女》《歧路上的土耳其》《亞洲土耳其之將來》《訓政時期的新土耳其》《土耳其今后的政治經濟方針》《德意志與土耳其》等,是從英文(或日文)書刊中摘錄,并按作者的理解進行介紹,屬于編譯性質的文章。
第三類是史料及史事敘述,重點是對土耳其歷史和外交的梳理和介紹。例如《土耳其革命史》《說土耳其》《土耳其與印度》《土耳其政變及巴土和議之決裂》《第二次大戰(zhàn)中的土耳其》等,旨在向國民介紹土耳其國家的政治歷史和現狀,達到普及知識的目的。
第四類包括時評、演講和隨感,涉獵的話題很廣泛。例如《土耳其政界之風潮》《土耳其的國防與外交》《舉足輕重的土耳其》《土耳其何以要決意采用新字母》《土耳其和阿才培疆改革文字之得失》《土耳其民國十周年國慶紀念之感想》《土耳其廢除回教教主》等,信息量大,深淺程度不一,本書只能選擇其中有分量的篇章,一些相對簡略的文章只好舍棄。
總體來看,以上各類文章所反映的內容涉及奧斯曼帝國與歐洲大國的關系、奧斯曼帝國的瓦解、1908年土耳其革命、青年土耳其黨人、凱末爾領導的民族解放斗爭、土耳其共和國的建立、凱末爾的改革成就、土耳其新興工業(yè)、土耳其的人口調查、社會習俗改革、土耳其的國防和外交等,幾乎囊括晚期奧斯曼帝國和現代土耳其早期歷史的各個方面。
習慣上,“現代土耳其”一般會從1908年的土耳其革命(也稱奧斯曼帝國第二次憲政)算起。歷經1918年帝國瓦解、1919一1922年民族解放運動、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建立、1923年之后凱末爾的改革,這一系列轉變對土耳其而言是一場翻天覆地的巨變,也是一場取得成功的現代化運動。這一時期中國學者關注土耳其的變革,是因為中國也經歷了從帝制到共和的轉變,可惜中國陷于軍閥混戰(zhàn),共和之路艱難曲折,相似的變動和轉折帶來的是不同的結局。清末及民國學者對比兩國革命的成敗,致力于探究土耳其成功的原因,甚至把凱末爾和伊諾努當政的時期稱為“軍政時代”和“訓政時代”。按照當時的想法,“為求國家之獨立自由平等,要是取法強國的強上加強,不如取法弱國的由弱而強。所以就遠的將來說:蘇俄固多少有我們應該借鑒之處。就近的現在說:土耳其的改革,我們應多所師法”。土耳其的帝國曾與晚清中國有相似性,同受列強侵略,受惡鄰宰割,但土耳其成功抵制列強,成功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國,而中國此時仍不能取消所有不平等條約,仍不能取得獨立地位。因此,學者們的文章聯(lián)系中國實際,把當時的中國與土耳其共和國進行對比,或把外國的論文翻譯成中文,添加自己的評論,表達對中國時局的意見。
清末民國時期這些學者的研究和評述,秉持的基本觀點是:第一,土耳其與中國有可比性;第二,土耳其革命是成功的,從憲政、推翻帝制到凱末爾改革,都是驚天動地的事業(yè);第三,土耳其道路是可以模仿的,土耳其的經驗是可以借鑒的;第四,土耳其成功經驗中一些具體措施是可以為中國所用的,例如獨立、廢約、新制度、新法律等;第五,和土耳其相比,中國的革命和建設是任重道遠的,國人尚需加倍努力。
前輩學者在土耳其的研究和評述方面產生這么多成果,是令人欽佩的。當然。他們研究土耳其的出發(fā)點是“學以致用”,取法土耳其經驗,所以在這些文章中,把土耳其和中國進行比較時只考慮可比因素,未考慮具體的前提和條件差異,得出的有些結論過于簡單。而談到土耳其革命和廢黜蘇丹繪聲繪色的描述中,有不少猜測成分,顯然是以中國古代宮廷政變的套路,來演繹奧斯曼蘇丹寵幸奸佞、禍亂朝綱的故事。學術研究需要吸納前人的成果,后輩的研究者必須重視前輩已取得的成就,這是編選文章、出版本書的初衷。
上海大學土耳其研究中心致力于學術研究和知識傳播,旨在加強與土耳其相關機構,以及國內外土耳其研究機構的交流與合作,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當代土耳其政治與社會”“土耳其歷史、文化與宗教”“土耳其對外政策與中土關系”等。自2012年成立以來,研究中心已在資料積累、學術研究、國際交流、成果推廣等方面做了不懈努力。2017年,“土耳其內政外交政策與‘一帶一路’研究”獲得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攻關課題立項(郭長剛主持)。作為子項目之一的“土耳其的內政研究”,計劃出版系列資料集,包括整理前輩學者對土耳其史研究的成果。
本書所收錄的文章的搜集、下載、復印、翻拍和整理,起初主要依賴研究生靳雪梅。后來,研究生張文婷、單旭燕、徐城城協(xié)助她,四人共同完成了文字的錄入和校對工作。因為所選的是100年前或至少70年前的舊雜志上的文章,又是半文言半白話,和我們今天的說話習慣不同,有的詞語和電腦默認的詞庫不一樣,很容易出錯。每一篇的辨析、錄入和多次校對,耗費她們很多時間和精力?紤]到書稿篇幅,有幾篇小文章最后被舍棄,她們實際所做的工作,遠比本書呈現的要多。本書保留文章發(fā)表時的表達方式,但不代表編者個人觀點。人名、地名、專有名詞的譯法與通行譯法有別的,可以參考書末譯名對照表,方便閱讀。
土耳其研究中心的負責人郭長剛教授、研究成員劉義教授、TugrulKeski教授、楊晨博士、王佳妮博士對本書的編輯出版十分關心,在此一并致謝。
王三義,上海大學文學院歷史系教授,上海大學土耳其研究中心研究人員。
主要研究領域:世界近現代史、中東史。
出版專著:《工業(yè)文明的挑戰(zhàn)與中東近代經濟的轉型》《英國在中東的委任統(tǒng)治研究》《晚期奧斯曼帝國研究(1792-1918)》《帝國之衰:奧斯曼帝國史六論》等。
論英以土耳其鐵路贈俄
土耳其革命史
近土耳其革命之
記土皇哈美退位時之情狀
少年土耳其之婦女
論少年土耳其黨之困難
論土耳其革命后之時局
土耳其國近時之政況
土耳其政界之風潮
土耳其政變及巴土和議之決裂
德意志與土耳其
土耳其加入戰(zhàn)局之原因
說土耳其
土耳其與印度
亞洲土耳其之將來
和議中之土耳其處分問題
我們竟不如土耳其
土耳其廢除回教教主
土耳其占領摩塞爾
土耳其的新法典
土耳其的新稅制
土耳其法律和法庭的新制度
訓政時期的新土耳其
土耳其廢皇的新婚與新回敎運動
新土耳其上改良的施設
凱末爾不容易揭去土耳其婦女的面幕
凱末爾——新土耳其的創(chuàng)造者
土耳其的近經濟狀況
土耳其人口調查及其意義
土耳其革新事業(yè)的種種
土耳其何以要決意采用新字母
土耳其和阿才培疆改革文字之得失
土耳其今后的政治經濟方針
土耳其撤銷領事裁判權之經過與我國今日情勢之比較
土耳其對于交通及關稅的新設施
王孫末路中的廢土耳其皇儲
土耳其新國會選舉
土耳其之新經濟建設及其經濟富源
土耳其的國防與外交
土耳其民國十周國慶紀念的感想
土耳其要求海峽地帶恢復軍備
新興土耳其之工業(yè)——土耳其的五年計劃
舉足輕重的土耳其
第二次大戰(zhàn)中的土耳其
美國進行援助希臘土耳其
歧路上的土耳其
譯名對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