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是中國近代首屈一指的國學大師,而其早年當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亦積極向東西洋學習,大量接收、引介西方思想與學術,或批判,或吸收,融會貫通,從而形成了個人的思想體系。他不但大量閱讀西學、日本著述,還親自動手翻譯西方重要著作,他與曾紀澤之子曾廣銓合譯的《斯賓塞爾文集》即是其中之一。對此,以往學界研究較少,也影響到我們對章太炎和西學關系的認識。
本書仔細爬梳文獻,對比了斯賓塞的《論文集:科學的、政治的和推斷的》的1858年版、1868年版和1891年版及1850年代年在《威斯敏斯特評論》的原刊本,再對照章太炎的譯文,正確指出章太炎翻譯所據(jù)底本為1868年版,為進一步研究章太炎譯《斯賓塞爾文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斯賓塞是19世紀西方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嚴復即曾翻譯《群學肆言》,將其社會學引入中國,對中國近代的發(fā)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就世界范圍來看,斯賓塞對全球思想史亦有重大影響。而長期以來,對斯賓塞著述的譯介仍顯單薄,直至今日依舊如此。而且,一百多年來對斯賓塞著述的譯介,也仍舊走在晚清嚴復、章太炎和顏永京開拓的三條道路上。理論上講,章太炎譯《斯賓塞爾文集》所包括的《論進境之理》和《論禮儀》,集中、簡練地展現(xiàn)了斯賓塞“綜合哲學體系”從觀念到內涵,到政治社會思想的外延的整體面貌?梢哉f,章太炎選擇翻譯《斯賓塞爾文集》,是有眼光的獨到之舉。
章太炎的翻譯,文筆古奧,今人多難以理解,對此,本書對章太炎的譯文進行了比較詳細的注釋,不僅注出古詞古義及所用典故,還從章太炎的全部著述中舉出與章氏用字、用詞的典型例子,以與譯文對照,從而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章氏譯文及其行文風格乃至隱藏在其背后的思想意識。另一方面,章氏譯文亦有不準確、錯誤及漏譯之處,本書則將斯賓塞原文列出,并翻譯成白話文,以茲對照?梢哉f,本書不僅是章太炎譯《斯賓塞爾文集》的基礎性研究,也是對斯賓塞思想的引介;不僅對章太炎研究,甚至對整個中國對十九世紀英國文化的理解,都會有極大幫助。
適讀人群 :大眾 斯賓塞是英國19世紀后半葉以“進化”為主題的哲學運動公認的知識領袖,是對全球思想史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思想家。以翻譯斯賓塞為嚆矢,章太炎與嚴復推動社會進化學說扣開了中國知識界的大門。章太炎參與翻譯斯賓塞的過程,某種程度上也是按自己意愿“再造”斯賓塞的過程;他不僅是譯者(傳播者),更是斯氏學說的對話者、消費者與生產(chǎn)者。曾廣銓、章太炎譯《斯賓塞爾文集》,是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重要文獻。站在觀察中國傳統(tǒng)文明朝向近代觀念世界轉型的角度,曾廣銓、章太炎譯《斯賓塞爾文集》,可以說是中國思想史上一部獨一無二的作品。
本書是以斯賓塞英文原作《論進步:其法則和原因》《禮儀與風尚》以及曾廣銓、章太炎譯《斯賓塞爾文集》為基本研究對象,匯集翻譯史,中外近代思想經(jīng)典文獻的版本考證、跨文化研究,英文原典多種版本的校勘、翻譯,中文古籍的整理、注釋為一體的綜合性著作。本書不僅是章太炎譯《斯賓塞爾文集》的基礎性研究,也是對斯賓塞思想的引介;對章太炎研究,對了解斯賓塞著作的全球傳播與中、日、英不同語言圈的思想演變,都會有極大幫助。
后記
眼前的這本書,和我曾經(jīng)出版及正在書寫的其他著作相比,完成過程雖然同樣艱辛,但研究邏輯的形成卻最為自然而然。幾乎就是遇山開山、遇水搭橋,回望來路,驚覺已可暫時告一段落。
開端,是我在《儒學轉型與文化新命——以康有為、章太炎為中心(1898—1927)》(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出版后,于2015年在哈佛燕京訪問期間,下決心從章太炎入手,來討論中國近代思想與19世紀中葉以降全球思想史的關系。閱讀曾廣銓、章太炎1898年合譯的《斯賓塞爾文集》時,為了解譯作要表達的內容,自然而然去核查原作。然而核查原作的結果,卻讓我更加茫然,不算各種重印本,《斯賓塞爾文集》所包含的兩篇長論文有內容修改的版本就有四種;并且,經(jīng)過對照,發(fā)現(xiàn)此前學者所使用的原作,都并非曾廣銓、章太炎翻譯所據(jù)的原作底本。不解決底本問題,后續(xù)所有從翻譯出發(fā)所進行的研究,都難以“理直氣壯”地展開。但底本問題又豈是局限于版本就能透徹解析的:斯賓塞其人其學,其思想演變的歷程、作品每一次重要修改的動機,斯賓塞著作在全球的傳播,在中國的譯介,章太炎譯《斯賓塞爾文集》于斯氏著述的譯介史、于太炎本人思想、于中國近代思想各自的價值,《斯賓塞爾文集》原作譯作的意義間距何在,如何解讀……差不多需要了解整部歷史,才能說清楚一條縫隙的來龍去脈、縱深幾何;反過來講,通過一條縫隙,才易順勢而為,擁有一個鑿開整部歷史的角度。
這一系列的思考和研究,圍繞《斯賓塞爾文集》所涉及的翻譯史、版本考證、全球史審視,以及通過重譯,校訂、注釋原作譯作來全面解碼其含義的部分,就構成了眼前的這本書。至于19世紀中期以降,斯賓塞著作的全球傳播,所關涉的英、日、中幾個語言圈的思想演變及其和章太炎思想的關系,則會在接下來的另一本著作中予以呈現(xiàn)。
本書內在邏輯的生成與展開,雖然頗為自然,但處于不同社會關系之中、肩負各種責任的寫書人,當初卻并未為它的完成擬定時間表。是若干關鍵節(jié)點上的推動力量,促成了它的誕生。
2016年5月,我把這本書的想法同我所在的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馬勇老師進行了交流,馬勇老師介紹我認識了上海人民出版社新版《章太炎全集》的責編張鈺翰先生。張鈺翰先生表示上海人民出版社有興趣出版這本書。這在無形中敦促我要抓緊行動起來。2016年6月底7月初我和丈夫到英國旅行,在大英博物館親眼見到《論進步》描繪過的亞述文明之淺浮雕,體驗以倫敦為中心鱗次櫛比的鐵道和英國獨特的鐵路文化,在海格特公墓瞻仰了和馬克思墓地相對而立的斯賓塞墓碑……處處都還存留有維多利亞時代的味道。這也讓我從經(jīng)驗層面建立起和那個時空的關聯(lián)。2019年春夏,我又到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進行訪問研究。其間我參加了一橋大學坂元弘子教授、學習院大學高柳信夫教授組織的《天演論》研究會。參加者有東京大學畢業(yè)的幾代中國思想史研究者。其中最年輕的小野泰教老師和我同歲。他們定期從大阪、名古屋趕到東京,有老師甚至是從首爾當天飛過來,第二天就回去。目的,就是一字一句敲定《天演論》的日文翻譯。學問沒有捷徑可走?此聘叩傅乃枷胧诽貏e是跨國思想史研究,尤為需要字字征實、無征不信。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一個莊嚴而偉大的研究傳統(tǒng)的延續(xù)。由于日本從事中國思想史研究的年輕學者越來越少,我也看到了這一傳統(tǒng)的危機;進而,更加確信自己研究、重譯及校注《斯賓塞爾文集》的價值,同時也感到沉重的壓力。我將已經(jīng)大半作成的初稿找出來,開始進行逐字逐句、更為艱難的重審、修訂。2020年初,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世界好像突然靜止下來。禁足在家,每天定時定點、踏踏實實從事一項不容絲毫分心的工作,是抵御那無所不在的焦慮感最好的利器。在這大半年如隱士般的生活中,本書稿得以最終完成。2020年底在書稿出版校改過程中,我得知自己入選了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而這部書稿正是申請該人才計劃的研究課題時擬出版的其中一部著作。
感謝若干會議的組織者、參加者以及刊物,給予本書所涉及的幾篇論文以及一些想法以發(fā)表、征求意見的機會。本研究室的鄭大華、鄒小站兩位老師2016年在長沙操辦了“第六屆中國近代思想史暨岳麓書院創(chuàng)立104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2017年3月東京大學林少陽、石井剛兩位老師在駒場舉辦了“章炳麟的學術和思想:日本·中國·西洋”工作坊,本所民國史研究室羅敏老師2017年主持了“全球史視野下的民國史研究”暨第四屆中華民國史高峰論壇,2018年南京大學孫江老師主持了“概念史研究的亞洲轉向——中國現(xiàn)代政治—社會關鍵概念研討會”,2018年華東師范大學許紀霖老師主持了“在學術與政治間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工作坊”。感謝這些會議上左玉河、王天根、陳繼東、王奇生、黃興濤、黃克武、王道還、潘光哲、王晴佳、村田雄二郎諸位老師對拙文所作的肯定,或提出的寶貴意見。感謝中國人民大學李今老師對翻譯史研究的推動和組稿。感謝《安徽大學學報》《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給予拙文的獎掖。感謝黑田明伸、中島隆博兩位老師在2017年、2019年給我提供了在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進行訪問研究的機會。感謝鄧小南、渠敬東兩位老師以及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的伙伴們在我2019年秋季駐訪期間給予我的照顧,感謝同期在靜園二院訪問的師友們聽我口沫飛濺地講斯賓塞。
感謝在成長的道路上所有指導過我、給予我關心和幫助的老師們!感謝曾經(jīng)在陳平原、夏曉虹兩位老師指導下于北京大學中文系共學過的同門,以及那些在學問的道路上互相砥礪、給我啟發(fā)的朋友們!記得我和張麗華師姐曾一同從香港回北京,在飛機上我們好像有默契一樣、同時拿出電腦工作,我當時就正在重譯《斯賓塞爾文集》。津守陽師姐發(fā)現(xiàn)了《論進步:其法則和原因》的一種日文譯本,掃描后寄給了我。季劍青師兄曾指出拙譯《論進步》有一處翻譯不妥,該處收入本書時已做了訂正。翻譯過程中幾處法語、古意語、古西語的問題,曾向張治師兄請教,并且還曾向研究西班牙語系文學、北大中文系畢業(yè)的滕威師姐,以及英語系畢業(yè)的徐曦學弟請教。書稿完成后,北京大學中文系常森教授通讀了一遍章太炎譯文校注部分的內容,貢獻了許多寶貴意見。在此,向他們表達我深深的謝意!當然,本書的所有文責都由著者本人承擔。
最后,要感謝我的家人對我工作一如既往的支持。本書從準備到完成,我也經(jīng)歷了從懷孕、生產(chǎn)到養(yǎng)育小寶寶這一人生的大變化,如今孩子三歲多了。謝謝我的父親和母親長期幫助我照顧孩子和整個家庭,讓我在生育之后,每天清早起來,能擁有一張還算安靜的書桌。我的丈夫常森也投入了大量的時間來陪伴孩子。以至于孩子現(xiàn)在都說,“要爸爸陪我,媽媽去工作”。雖然,黏爸爸的主要原因是爸爸總說yes、媽媽經(jīng)常說no,但當媽的聽到這句話,內心還是酸澀的。盡管也曾經(jīng)常將他抱在懷里,連唱半個小時的兒歌哄睡,但相對于孩子希望媽媽陪伴的時間來說,實際陪他玩耍的時間,還是太少。這也是無可如何的事情。媽媽是需要長期伏案工作的歷史學者,我的孩子從小就接受了這個現(xiàn)實。盡管還不認字,但一來媽媽書房,他就要翻他最喜歡的《訄書詳注》這本大紅書。對于我自己而言,沉浸在工作之中,于不同的時空里穿梭,體悟著中外古近不同的經(jīng)驗,是作為歷史學者的特權,也是可以和既紛繁又單面的當下和平共處的重要前提,讓我對注定有限的此生樂此不疲。
2020年8月初稿于北京西二旗智學苑
2021年1月補記于甘肅武威
彭春凌,重慶市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1999—2011年就讀于北京大學中文系,先后獲得文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曾任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Visiting Scholar,2014—2015),多次赴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進行訪問研究(2009—2010、2017、2019),曾任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邀訪學者(2019年秋季學期)。2020年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國近代思想史。近年來尤其關注近代儒教與國學、東亞地區(qū)及中英日三種語言圈之思想文化交流,以及章太炎、康有為與其周邊思想人物等。出版有專著《儒學轉型與文化新命——以康有為、章太炎為中心(1898—1927)》,并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北京大學學報》等海內外學術期刊上發(fā)表論文數(shù)十篇。榮獲第十屆中國社會科學院優(yōu)秀科研成果獎、第八屆“胡繩青年學術獎”提名獎。
目錄
緒論建筑跨國思想史的文獻基礎1
一、 斯賓塞百年漢譯史中的章太炎譯《斯賓塞爾
文集》(上):潮起憾生2
二、 斯賓塞百年漢譯史中的章太炎譯《斯賓塞爾
文集》(下):潮落憾存15
三、 從語言臨界處走進兩個思想時空35
凡例53
上編章太炎譯《斯賓塞爾文集》的原作
底本與全球史審視第一章章太炎譯《斯賓塞爾文集》原作底本問題研究61
一、 引論61
二、 譯著《斯賓塞爾文集》原作版本之流變67
三、 譯著《斯賓塞爾文集》原作底本之審定72
四、 發(fā)現(xiàn)《斯賓塞爾文集》原作底本的思想史意義86
第二章關于“變化”的觀念碰撞和知識生產(chǎn):全球史
視域下的章太炎譯《斯賓塞爾文集》93
一、 “進步”時代兩大帝國知識人的心態(tài)落差95
二、 近代中英間兩條接觸線的交匯點104
三、 建立中、英、日間的思想連鎖116
中編《論進步:其法則和原因》(Progress:
Its Law and Cause)與《論進境之理》的
原譯對照、原作重譯及原譯兩種校注《昌言報》第一冊127
一、 自“言進境者”始127
二、 自“凡物之體質”始135
三、 自“由是觀之,吹萬不同,而同出于一塵點”始139
四、 自“以是推之,又可以測地球”始145
五、 自“天氣之變化,以區(qū)域殊”始151
六、 自“將求之于動植諸物”始155
七、 自“人有得古物者”始161
八、 自“雖然欲免是駁,則請以獸類推言之”始164
九、 自“由一而化萬,其理杳矣”始169
《昌言報》第二冊176
一、 自“請言教化”始176
二、 自“當是時也,必有輔治者”始180
三、 自“文教之國”始187
四、 自“又征諸言”始196
五、 自“求語言之源”始200
六、 自“語言之初”始205
七、 自“有語言然后有文字”始207
八、 自“先是,畫壁者或以丹墨”始219
九、 自“初,埃及之有繢事也”始227
十、 自“樂府安出乎”始237
《昌言報》第三冊251
一、 自“是故諸藝皆出于一”始251
二、 自“言事煩而不察”始263
三、 自“今使平寫二物于一器”始274
四、 自“太陽與各行星之理”始284
五、 自“由此以推,則地球之初”始289
六、 自“熱度漸減,則變相爭競以出”始293
七、 自“又觀之水陸之交”始299
八、 自“余論是,非欲詳?shù)貙W也”始306
九、 自“若夫質點自行之變化”始311
十、 自“謂地之熱度漸減而變者”始313
《昌言報》第四冊324
一、 自“論至于秋毫之末”始324
二、 自“壯夫之骨節(jié)”始327
三、 自“夫以目見之壯夫”始332
四、 自“活物質點,必因時易形”始337
五、 自“動植物之生機質點”始341
六、 自“一體以少力致多變”始344
七、 自“地球之禽卉,乍新乍故”始347
八、 自“斯變也,非特千種之因變而已”始353
九、 自“聞見博者,懸因變以為衡”始359
十、 自“請征六畜”始363
十一、 自“人之變化,其可以蹤跡也如此”始369
十二、 自“嗚呼!工技繁矣”始381
十三、 自“由是知試行之境愈寬,則因變愈繁”始392
《昌言報》第五冊396
一、 自“吾所言者,左證雖不詳”始396
二、 自“是篇推物性實體之學”始403
三、 自“要知學問之進,非以攻教”始407
下編《禮儀與風尚》(Manners and Fashion)與
《論禮儀》的原譯對照、原作重譯及原譯兩種校注《昌言報》第五冊417
一、 自“入議政之會”始417
二、 自“雖至爭教”始424
三、 自“使謂爭教、爭政之人”始426
四、 自“然則二者之為正負”始433
五、 自“太初榛狉之世”始440
六、 自“人之死也”始448
七、 自“以是推之,與古人所見者大符”始454
八、 自“今之政治,皆始于強梁者”始461
九、 自“古今解神治王治者”始470
十、 自“當政教之合也,以王者為教主”始473
《昌言報》第六冊477
一、 自“由此觀之,則王治神治”始477
二、 自“至于禮儀,其原則亦同此”始479
三、 自“上世人類之王”始481
四、 自“爵之命名,或亦自人名始”始486
五、 自“古之崇稱,于今為賤稱”始491
六、 自“凡自卑尊人之稱”始499
七、 自“禮儀之始,莫不始于敬神服強”始503
八、 自“雪爾敦氏曰:古羅馬禮”始506
九、 自“凡示敬者,大都跪拜鞠躬”始508
十、 自“屈脛為敬主上禮”始512
十一、 自“又有以首向前”始515
十二、 自“免冠之禮”始517
十三、 自“起禮者,視鞠躬為殺”始520
十四、 自“重適長之禮,東西皆然”始521
十五、 自“親民之官號,恒始于教”始525
十六、 自“然則足以證吾說者”始528
十七、 自“吾觀東方之舊籍,王者必豪健”始531
十八、 自“非獨此也。上世之人,日以獵熊為事”始541
十九、 自“東方諸國,皆無限君權之國也”始549
二十、 自“前于今千年,歐洲亦然”始555
二十一、 自“是故歷世既久,則三者之治”始561
二十二、 自“戎幟之圖,或為日月龍象”始565
二十三、 自“是故以術制民者”始570
《昌言報》第八冊573
一、 自“喀立布島子初生”始573
二、 自“夫風俗相沿,積久則濫”始576
三、 自“各種制人之法,皆為有權力者而設”始580
四、 自“真變法者,斷不以規(guī)模古舊而尊之重之”始586
五、 自“有人責之曰:信若爾言”始592
六、 自“又有人言:爾之爭法”始594
七、 自“或問人所必惡之舉止”始597
八、 自“守舊黨曰:爾不顧眾論”始599
九、 自“凡語變法者,必與人爭論”始603
十、 自“又有爭之者曰:爾之志在變天下”始607
十一、 自“放蕩者無庸論矣”始612
十二、 自“非獨宴會然也”始631
十三、 自“聞中國禮儀素繁”始633
十四、 自“聚會者,所以通往來也”始637
斯賓塞《禮儀與風尚》曾廣銓、章太炎未翻譯篇章644
附錄斯賓塞著作主要漢譯目錄663
參考文獻670
人名索引691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