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以不同學科背景學生的機械通識教育為基礎,以現(xiàn)代工程實踐教學理念為導向,結合浙江科技學院工程實踐教學特點而編寫的。本書敘述簡練、直觀形象、圖文并茂、通俗易懂,以機械制造方法為主線,闡述工業(yè)生產的相關知識、機械制造的基本方法、現(xiàn)代制造技術等,貼近實際、體現(xiàn)應用,注重綜合工程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全書名詞、術語和計量單位采用最新國家標準及其他有關標準,并且重要術語都附有英文名稱,以方便雙語教學。本書與校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配套,結合作者所在院校的教學改革,以“互聯(lián)網(wǎng)+”為手段,進行立體化教學。本書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本、?聘鲗I(yè)學生進行工程訓練的通用指導教材,也可作為相關專業(yè)教師及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1986.7-1995.9 留校機械系工作,任校機械廠廠長,省金工實習理事會常務理事;1995.9-2000.3 任學校學生社會實習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2000.4-2005.5 任浙江科技學院教育發(fā)展公司經(jīng)理;2005.5-2010.4 任學校后勤公司及浙江科源后勤發(fā)展有限公司經(jīng)理;2010.4-2011.5 任學校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處長,期間曾任浙江省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會常務理事;2011.5-2013.3 任學校工程實踐中心主任;2013.3-2018.4 任浙江科技學院資產經(jīng)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總經(jīng)理;2018.4- 任浙江科技學院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學院院長、校工程訓練中心主任
緒論
第一篇 工業(yè)生產概論
第 1 章 工業(yè)生產過程
1.1 工業(yè)系統(tǒng)概述
1.1.1 工業(yè)的形成與發(fā)展
1.1.2 工業(yè)系統(tǒng)的基本概念
1.1.3 關于工程的概述
1.2 生產過程
1.2.1 生產過程的定義
1.2.2 生產過程的分類
1.2.3 生產過程的合理組織
1.2.4 安全生產的重要性
1.3 現(xiàn)代生產模式
1.3.1 現(xiàn)代生產模式概述
1.3.2 制造業(yè)發(fā)展趨勢
1.3.3 我國制造業(yè)的發(fā)展歷程與現(xiàn)狀
1.4 生產類型的劃分
第 2 章 全面質量管理和ISO9000 族標準
2.1 質量管理與標準化
2.1.1 質量管理的由來與發(fā)展
2.1.2 全面質量管理簡介
2.1.3 標準化簡介
2.1.4 質量管理與標準化
2.2 ISO9000 族標準及相關介紹
2.2.1 ISO9000 簡介
2.2.2 ISO9000 族標準的組成及作用
2.2.3 七項質量管理原則
2.2.4 PDCA循環(huán)
2.2.5 全面質量管理與ISO9000 的對比
第 3 章 安全生產與環(huán)境保護
3.1 安全生產概述
3.1.1 基本介紹
3.1.2 危害人身安全的主要因素
3.1.3 常用機械的危險因素
3.1.4 預防對策
3.2 生產場地的安全技術要求
3.3 勞動保護
3.3.1 勞動保護的目的
3.3.2 勞動保護的內容
3.3.3 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3.3.4 6S管理與安全生產
3.3.5 機械行業(yè)勞動保護的內容
3.4 環(huán)境保護
3.4.1 影響環(huán)境污染的主要因素
3.4.2 機械制造業(yè)環(huán)境污染的防治
3.4.3 ISO14000 系列環(huán)境管理國際標準
3.4.4 ISO14000 與ISO9000 的關系
第二篇 機械制造相關知識
第 4 章 機械制造基本知識
4.1 機械概述
4.1.1 機械的基本概念
4.1.2 機械的種類
4.1.3 機械工程
4.1.4 機械工業(yè)
4.2 機械工程簡史及其發(fā)展概況
4.2.1 機械工程的發(fā)展歷程
4.2.2 中國機械發(fā)展史
4.2.3 中國機械工業(yè)的發(fā)展與展望
4.3 機械制造
4.3.1 機械制造概述
4.3.2 機械制造過程
4.3.3 先進制造技術與機械制造發(fā)展方向
第 5 章 機械識圖
5.1 認識機械圖樣
5.1.1 機械零件及零件圖樣
5.1.2 機械部件及部件圖樣
5.1.3 零件圖與裝配圖的異同
5.1.4 閱讀機械圖樣應具備的基本知識
5.2 識讀機械圖的基本知識
5.2.1 識讀機械圖的基本知識——國標的有關規(guī)定
5.2.2 識讀機械圖的基本知識——各種視圖的表達方法
5.2.3 機件的識讀方法——三步法
5.3 零件圖的識讀
5.3.1 識讀零件圖的基本方法
5.3.2 識讀零件圖中的各種符號
5.3.3 繪制零件圖的方法
5.3.4 零件圖的識讀示例
5.3.5 其他零件圖的識讀
5.3.6 零件圖上其他常用表示法的識讀
5.4 裝配圖的識讀
5.4.1 裝配圖的主要內容
5.4.2 裝配圖識讀的基本知識
5.5 機械零部件測繪
5.5.1 零件測繪概述
5.5.2 機械零部件測繪的步驟及方法
5.5.3 繪制零件草圖
5.5.4 繪制零件工作圖
5.5.5 繪制測繪部件裝配圖
第 6 章 技術測量
6.1 測量基礎知識
6.1.1 測量概述
6.1.2 測量常用知識
6.1.3 誤差和公差
6.1.4 測量誤差
6.1.5 測量誤差與測量數(shù)據(jù)處理
6.2 常用計量器具
6.22 計量器具基本知識
6.3 長度尺寸測量工具
6.3.1 簡易量具
6.3.2 游標卡尺
6.3.3 千分尺
6.3.4 百分表
6.4 角度尺寸測量工具
6.4.1 直角尺
6.4.2 萬能角度尺
6.4.3 其他角度量具
6.5 專用量具
6.5.1 概述
6.5.2 光滑極限量規(guī)
6.5.3 螺紋規(guī)和螺紋樣板
6.5.4 半徑樣板(R規(guī))
6.5.5 塞尺
6.6 公差與配合基礎
6.6.1 互換性
6.6.2 光滑孔、軸尺寸公差與配合基本術語及定義
6.6.3 公差與配合的國家標準
6.6.4 公差與配合的應用
6.7 形位誤差與表面粗糙度簡介
6.7.1 幾何公差
6.7.2 公差原則
6.7.3 形狀誤差的測量
6.7.4 位置誤差的測量
6.7.5 表面粗糙度簡介
第三篇 金屬材料及熱加工
第 7 章 金屬材料及熱處理
7.1 金屬材料
7.1.1 材料概述
7.1.2 鋼鐵
7.1.3 有色金屬
7.2 金屬材料的性能
7.2.1 金屬材料的力學性能
7.2.2 金屬材料的物理、化學性能
7.3 金屬熱處理
7.3.1 熱處理的概念
7.3.2 常用熱處理方法
7.3.3 化學熱處理
7.3.4 其他熱處理
7.4 金屬材料的選用
7.4.1 選材的一般原則
7.4.2 機械零件的毛坯種類與選擇
7.4.3 常用零件的選材舉例
第 8 章 鑄造
8.1 鑄造概述
8.2 砂型鑄造
8.2.1 砂型鑄造概述
8.2.2 砂型制作過程
8.2.3 砂型澆注過程
8.2.4 鑄件的清理與檢驗
8.3 特種鑄造
8.3.1 熔模鑄造
8.3.2 金屬型鑄造
8.3.3 壓力鑄造
8.3.4 離心鑄造
8.3.5 其他特種鑄造方法及鑄造技術的發(fā)展趨勢
8.4 鑄造過程的安全及環(huán)境保護
8.4.1 鑄造過程中的安全技術
8.4.2 與鑄造生產過程相關的環(huán)境保護技術
第 9 章 壓力加工
9.1 壓力加工概述
9.2 鍛造
9.2.1 鍛造生產過程簡介
9.2.2 自由鍛
9.2.3 模鍛
9.2.4 胎模鍛
9.2.5 鍛壓的新技術和新工藝
9.3 沖壓
9.3.1 沖壓概述
9.3.2 沖壓設備
9.3.3 沖模
9.3.4 沖壓基本工序
9.3.5 數(shù)控金屬成形設備與沖壓生產線簡介
9.4 鍛壓過程的安全及環(huán)境保護
9.4.1 鍛造過程中的安全技術及環(huán)境保護
9.4.2 沖壓過程中的安全技術及環(huán)境保護
第 10 章 焊接
10.1 焊接概述
10.2 焊條電弧焊
10.2.1 焊條電弧焊簡介
10.2.2 焊接設備
10.2.3 焊條電弧焊工具
10.2.4 焊條
10.2.5 焊接工藝
10.2.6 基本操作
10.2.7 焊接缺陷及質量檢測
10.2.8 焊條電弧焊安全技術
10.3 氣焊與氣割
10.3.1 氣焊概述
10.3.2 氣焊設備
10.3.3 氣焊操作
10.3.4 氣焊安全常識
10.3.5 氣焊特點及應用
10.3.6 氣割
10.4 其他焊接與切割方法
10.4.1 埋弧自動焊
10.4.2 氣體保護焊
10.4.3 電阻焊
10.4.4 釬焊
10.4.5 激光焊接與切割
10.4.6 機器人焊接
第四篇 金屬切削加工
第 11 章 切削加工基礎知識
11.1 切削運動和切削用量
11.1.1 切削運動
11.1.2 切削用量
11.1.3 切削用量選擇的一般原則
11.2 切削刀具的基本知識
11.2.1 刀具材料的基本要求
11.2.2 常用的刀具材料
11.2.3 刀具角度
11.3 機床與夾具
11.3.1 金屬切削機床的分類
11.3.2 金屬切削機床型號編制
11.3.3 機床附件
11.3.4 夾具
11.3.5 定位與基準
11.4 零件加工工藝
11.4.1 零件的生產和工藝過程
11.4.2 工藝過程的組成
11.4.3 零件切削加工過程
第 12 章 車削加工
12.1 車削加工概述
12.1.1 車削加工簡介
12.1.2 車削加工特點
12.2 車床
12.2.1 車床分類與型號
12.2.2 車床的主要組成部分及功能
12.2.3 車床的傳動路線
12.2.4 車床的基本操作
12.3 車刀與工件的安裝
12.3.1 車刀及其安裝
12.3.2 工件的安裝
12.4 車削的基本工作
12.4.1 車端面、外圓及臺階
12.4.2 車圓錐
12.4.3 車成形面
12.4.4 車槽與切斷
12.4.5 車螺紋
12.4.6 滾花
12.4.7 車削加工工藝守則
第 13 章 銑削加工
13.1 銑削加工概述
13.1.1 銑削加工簡介
13.1.2 銑削加工特點
13.2 銑床
13.2.1 銑床分類與型號
13.2.2 立式銑床與臥式銑床的區(qū)別
13.2.3 升降臺銑床的主要組成部分及功能
13.2.4 銑床的基本操作
13.3 銑刀與工件的安裝
13.3.1 銑刀及其安裝
13.3.2 工件的安裝
13.4 銑削的基本工作
13.4.1 銑削方式
13.4.2 銑平面
13.4.3 銑溝槽
13.4.4 銑分度件
13.4.5 切斷
13.4.6 銑削加工工藝守則
第 14 章 刨削加工
14.1 刨削加工概述
14.1.1 刨削加工簡介
14.1.2 刨削加工特點
14.2 刨床
14.2.1 刨床分類與型號
14.2.2 牛頭刨床的主要組成部分及功能
14.2.3 牛頭刨床的傳動機構
14.2.4 牛頭刨床的基本操作
14.3 刨刀與工件的安裝
14.3.1 刨刀及其安裝
14.3.2 工件的安裝
14.4 刨削的基本工作
14.4.1 刨平面
14.4.2 刨溝槽
14.4.3 刨成形面
14.4.4 刨削加工工藝守則
14.5 其他刨削加工簡介
14.5.1 龍門刨床與刨削加工
14.5.2 插床與插削加工
14.5.3 拉床與拉削加工
第 15 章 磨削加工
15.1 磨削加工概述
15.1.1 磨削加工簡介
15.1.2 磨削加工特點
15.2 磨床
15.2.1 磨床分類與型號
15.2.2 平面磨床的主要組成部分及功能
15.2.3 平面磨床的傳動系統(tǒng)
15.2.4 平面磨床的基本操作
15.3 砂輪
15.4 磨削的基本工作
15.4.1 外圓磨削
15.4.2 內圓磨削
15.4.3 平面磨削
15.4.4 錐面磨削
15.4.5 磨削加工工藝守則
15.5 精整和光整加工簡介
第 16 章 鉗工
16.1 鉗工概述
16.1.1 鉗工簡介
16.1.2 鉗工常用的工、量具
16.1.3 鉗工常用的工夾具及設備
16.1.4 鉗工工藝守則
16.2 劃線、鋸削和銼削
16.2.1 劃線
16.2.2 鋸削
16.2.3 銼削
16.3 鉆孔、擴孔和鉸孔
16.3.1 鉆削與鉆床
16.3.2 鉆孔
16.3.3 擴孔
16.3.4 鉸孔
16.4 攻螺紋和套螺紋
16.4.1 攻螺紋
16.4.2 套螺紋
16.5 裝配
16.5.1 裝配常識
16.5.2 裝配工藝過程
16.5.3 拆卸的基本要求
16.5.4 裝配新工藝
第五篇 現(xiàn)代制造技術
第 17 章 數(shù)控加工
17.1 數(shù)控機床
17.1.1 數(shù)控機床概述
17.1.2 數(shù)控機床的分類
17.2 數(shù)控編程
17.2.1 數(shù)控編程簡述
17.2.2 數(shù)控加工坐標系
17.2.3 數(shù)控程序的結構與格式
17.2.4 數(shù)控程序指令
17.3 數(shù)控車削基礎
17.3.1 數(shù)控車床
17.3.2 數(shù)控車床一般操作步驟
17.3.3 數(shù)控車削加工工藝
17.3.4 數(shù)控車削加工編程基礎
17.4 數(shù)控銑削基礎
17.4.1 數(shù)控銑床與加工中心
17.4.2 數(shù)控銑削加工工藝
17.4.3 數(shù)控銑削加工編程舉例
第 18 章 特種加工
18.1 特種加工概述
18.1.1 特種加工的產生與發(fā)展
18.1.2 特種加工的特點
18.1.3 特種加工的分類
18.2 電火花加工
18.2.1 電火花加工概述
18.2.2 電火花成形加工
18.3 線切割加工
18.3.1 概述
18.3.2 線切割機床
18.3.3 線切割加工工藝
18.3.4 線切割編程基礎
18.3.5 線切割加工操作流程
18.4 激光加工
18.4.1 激光加工概述
18.4.2 激光切割
18.4.3 激光雕刻
18.4.4 其他激光加工簡介
18.5 增材制造
18.5.1 增材制造概述
18.5.2 增材制造種類
18.5.3 熔融沉積成形(FDM)設備的基本操作
18.6 其他特種加工簡介
18.6.1 電解加工
18.6.2 超聲波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