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慈善義演在近代中國社會境遇中發(fā)生,并伴隨時代更迭不斷發(fā)展,演出形式日益豐富,構成一道亮麗的都市景象。本書立足慈善義演本體,探討其嬗變軌跡與歷程,透視背后的不同力量,挖掘其主要表現類型、分析演化特點與社會功用,使人們理解近代中國慈善公益事業(yè)的轉型及其意義,并豐富近代中國社會的復雜面相。
序
欣聞郭常英教授與岳鵬星博士新作《中國近代慈善義演研究》出版,中國近代慈善史研究領域又添新葩,值得慶幸和為之點贊!
中國近代慈善義演是郭常英教授新開辟的學術研究園地。在她對此用功著力之前,學界對慈善義演的關注甚少。她之所以能見及此,是因為她深刻懂得克羅齊所說的一切真歷史都是當代史的道理,明白和領會歷史與現實相互貫通、相輔相成這一真諦。現實生活中的需求,往往能證之于歷史;而歷史上發(fā)生過的事象,又恰恰能夠在現實中得到印證。慈善義演既是現實生活中的現象,也是歷史事象發(fā)展的延伸。不管是將慈善義演作為慈善史研究的一個專題,抑或是一個部分,還是一個側面,均有其重要的價值和意義。這是郭常英教授思維敏銳、眼光獨特的所在。
在和郭常英教授的接觸與交往中,深感她學術研究中精神的執(zhí)著和意志的堅定。據她所言,她開始關注慈善義演是在2006年,認識到人們若投入慈善事業(yè)、參與慈善活動,除了被外在環(huán)境激發(fā)、感染而產生的激情、熱情與奉獻精神之外,還要具備一些自身條件,那就是知識、技術能力、一定財力和社會責任感等。數年之后的2012年,她應我邀請參加中國慈善通史課題組在湖南師范大學舉行的學術論壇,所準備的一篇發(fā)言稿題目是《近代演藝傳媒與慈善救助》,嘗試從傳媒角度探討慈善演藝和社會救助的問題(郭常英編著《中國近代慈善義演文獻及其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編后記)。以此為起點,又經過若干年的思考、浸潤和對慈善義演中一系列問題的探索和闡發(fā),她逐漸形成了自身思考和研究的領域,對于慈善義演的問題也有了系統的表達。
我在近發(fā)表的《中國慈善史研究再出發(fā)》(《安徽史學》2020年第2期)一文中,簡略梳理了中國慈善史研究的基本脈絡,并著眼于目前學界在開展研究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發(fā)出了呼吁之聲并探索破解之道;認為欲實現慈善史研究的繁榮,應當在史料文獻的搜集整理、研......
本書作者郭常英,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社會文化史,主持多項和省級社科研究項目。在重要期刊上發(fā)表論文十余篇,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論點摘編。現為《史學月刊》主編。岳鵬星,河南大學經濟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經濟史、慈善史。參與2015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近代慈善義演研究。在《中州學刊》《史學月刊》等期刊上發(fā)表論文十余篇,文章多次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
緒論
章晚清時期的慈善義演
節(jié)晚清時期慈善義演產生的歷史背景
第二節(jié)晚清時期慈善義演的產生
第三節(jié)晚清時期慈善義演的初興
第二章民國時期的慈善義演(上)
節(jié)北京政府時期慈善義演的發(fā)展
第二節(jié)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慈善義演的繁榮
第三章民國時期的慈善義演(下)
節(jié)全面抗戰(zhàn)時期的慈善義演
第二節(jié)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慈善義演
第四章中國近代慈善義演的主體力量
節(jié)政府力量
第二節(jié)社會力量
第五章中國近代慈善義演的主要類型與功能
節(jié)傳統義務戲
第二節(jié)慈善游藝會
第三節(jié)慈善音樂會
第六章慈善義演與中國近代慈善事業(yè)轉型
節(jié)中國近代慈善義演的內在效用
第二節(jié)中國近代慈善義演的外延影響
結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