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選材總是受到個人指導物理專業(yè)博士研究生經(jīng)驗的強烈影響。在很大程度上.選材源自于開姆尼茨工業(yè)大學物理研究所的教學活動。在那里我參與了大學對薄膜特性的研究.并作為講師閱讀了幾門應用光譜學主體的課程,這段大學時光賦予了這本書更有學術特征。必須提到的是,當時我在德國出版了一本關于薄膜光學的教科書《薄膜光譜》,重點討論了薄膜光學響應的方程化論述.但是這本專著絕不是那本德國書的譯本。原因在于,在2001年秋季,我轉到了德國耶拿的夫瑯禾費應用光學和精密工程研究所(]OF)的光學薄膜部工作。從那時起,我的工作領域轉向更多光學薄膜應用研究項目,主要開發(fā)可見光或近紅外光譜區(qū)的光學薄膜。這本專著把2001年以前的大學教學和在夫瑯禾費研究所更多的應用研究工作相結合在一起,決定了本專著的內容和獨特的風格。
第1章引言
1.1總論
1.2本書的內容
1.3一.般問題
1.4關于約定的注釋
部分光與物理相互作用的經(jīng)典描述
第2章線性介電極化率
2.1麥克斯韋方程
2.2線性介質極化率
2.3線性光學常數(shù)
2.4..般性注釋
2.5例:取向極化和德拜力程
2.6能量耗散
第3章
自由電荷和束縛電荷載流子的經(jīng)典處理
3.1白m電荷載流子
3.1.1德魯特方程l的推導
3.1.2德魯特方程Il的推導
3.2束縛載流子的振子模型
3.2.1主要思想
3.2.2微觀場
3.2.3克勞修斯莫索提和洛倫茲方程
3.3小同光譜區(qū)探測的物質
3.4空間色散
3.5嘗試說明性廳法
第4章基于振子模型的推導
4.1自然線寬
4.2均勻和非均勻的譜線展寬機制
4.2.1概述
4.2.2碰撞展寬
4.2.3多普勒展寬
4.2.4布倫德爾(Brendel)模型
4.3多自由度振子
4.4塞默爾(Selhneier)和柯西(Caut.hy)方程
4.5混合物的光學性質
4.5.1動機和例子
4.5.2麥克斯韋加內特.布魯格曼和洛倫茲混合模型
4.5.3金屬介電混合物及表面等離激元的注釋
4.5.4介電混合物和維納邊界
4.5.5孔隙效應
4.5.6用洛倫茲洛倫茨方法研究無定形硅的折射率:模型計算
第5章克萊默斯一克羅尼格(KramersKromg)關系
5.1克萊默斯一克羅尼格關系的推導
5.2一些結論
5.3第2~4章和本章的回顧
5.3.1主要結果概連
5.3.2問題
第二部分在薄膜系統(tǒng)中的界面反射和干涉現(xiàn)象
第6章平面界面
6.1透射、反射、啦收和散射
6.1.1定義
612實驗方面
6.1.3吸光虛概念的說明
6.2甲面界而的影響菲涅耳方程
6.3光的全反射
6.3.1全反射的條件
6.3.2討論
6.3.3衰減全反射
6.4金屬表面
6.4.1金屬反射
6.4.2傳播表面等離激元
6.5各向異性材料
……
第7章厚平板和薄膜
第8章梯度折射率薄膜和多層膜
第9章特殊幾何結構
第三部分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半經(jīng)典描述
第10章愛因斯坦系數(shù)
第11章介電函數(shù)的半經(jīng)典處理
第12章固體光學
第四部分非線性光學基礎知識
第13章非線性光學的一些基本效應
第14章結束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