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黃景仁(17491783),字漢鏞,一字仲則,自號鹿菲子,江蘇武進(今江蘇常州)人。系出宋代詩人黃庭堅之弟黃叔達。祖父黃大樂,字韶音,歲貢生,任高淳縣學(xué)訓(xùn)導(dǎo)。父之掞,字端衡,縣學(xué)生。仲則生于高淳,四歲喪父,七歲隨祖父歸武進,十七歲補博士弟子員,累試不第。乾隆三十六年(1771),入安徽學(xué)使朱筠幕。乾隆四十年(1775)游京師,翌年津門獻賦,欽取二等,遂得校錄四庫館。居京師,窮困侘傺,而詩名鵲起。乾隆四十六年(1781)夏,應(yīng)陜西巡撫畢沅之邀游西安,復(fù)進京候銓縣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為債家所逼,抱病出京,病歿于解州,年僅三十五歲。仲則以詩著稱于世,與洪亮吉并稱常州二俊,與洪亮吉、孫星衍、呂星垣有常州四才子之目,四人又與趙懷玉、楊倫、徐書受號毗陵七子。清人包世臣《黃征君傳》稱乾隆六十年間,論詩者推為(黃葆樹等編《黃仲則研究資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下引有關(guān)評論材料,未注明出處者,俱見是編)。張維屏《聽松廬文鈔》嘆其為天才、仙才,以為近求之百馀年以來,其惟一人而已。
一
才人自來多失職(黃仲則《太白樓和稚存》,前言所引黃仲則詩文俱出自《兩當(dāng)軒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清中葉詩壇的繁榮,終不能掩飾這是一個詩人沒落的時代。乾隆盛世,是一個寒士詩人吟唱的天堂。黃仲則為代表的寒士詩人以凄霖苦雨之調(diào)自建一幟,構(gòu)成盛世詩壇復(fù)雜的文化景觀。
黃仲則一生好作幽苦語(《詩集自敘》),王昶《蒲褐山房詩話》論其詩如哀猿之叫月,獨雁之啼霜。黃逸之《黃仲則年譜》以為此乃天性使之然。其實,仲則與清中葉大多數(shù)苦吟詩人一樣,并非專是為人性僻耽佳句的,其哀猿、獨雁之調(diào),乃時代使然。仲則生活在社會下層,一身墮地來,恨事常八九(《冬夜左二招飲》),弱冠之詩即是悲感凄怨,裁冰雪入句,咀嚼生涼。其業(yè)師邵齊燾不忍看弟子苦吟憔悴,屢加勸誡,《跋所和黃生漢鏞對鏡行后》云:是漢鏞方將鏤心肝,以求異于眾,亦增病之一端也,殊與仆私指謬矣。夫人百憂感其精,萬事勞其形,故其神明易衰,疾疹得而乘之,而文人為尤甚。今日所望于漢鏞者,方欲其閉戶偃息,屏棄萬事,以無為為宗,雖閣筆束書,以誦讀吟詠為深戒可也。仲則感所知遇,終不愿放棄不平則鳴的詩歌追求,《雜感》表白說: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并力作詩人(《耒陽杜子美墓》),這理想是很高的,因為他所處的正是一個詩人沒落的時代。
汪佑南《山?jīng)懿萏迷娫挕贩Q仲則自出游后,詩境為之大變,扶輿清淑之氣,鐘于一人。誠如所論,乾隆三十四年、三十五年(1769、1770)的湖湘之游,是仲則詩歌人生的一個轉(zhuǎn)捩。乾隆三十三年(1768),邵齊燾病逝,給仲則帶來很大的沖擊。他困惑知我者已歸山阿,益感人生苦郁,故欲借山水來療憂,有意遠游湖南。仇養(yǎng)正等人以湘楚道遠,且憐其病,勸以勿往。仲則不顧友人勸說,乾隆三十四年冬踏上旅途。詩人至湘江懷屈原、吊賈誼,到耒水拜謁杜甫墓,徘徊低吟,高唱道:由來騷怨地,只合伴靈均(《耒陽杜子美墓》),魑魅天南產(chǎn),文章地下靈。憂生兼吊古,那不鬢星星(《寄麗亭》其二)。楚人調(diào)澀無佳韻,好譜《離騷》入管弦。(袁宏道《又贈朗哉,仍用前韻》)仲則至此,很快對楚調(diào)產(chǎn)生了一種偏愛,其詩一變而為凄涼楚音。吳錫麒《與劉松嵐刺史書》稱仲則詩旨元本風(fēng)騷,清窈之思,激哀于林樾,所言不虛。
湖湘之游稱得上仲則詩歌的個黃金期。第二個創(chuàng)作高峰則是客于朱筠幕中的兩年間。乾隆三十六年(1771)冬,仲則入安徽學(xué)使朱筠幕中,不久洪亮吉亦至。朱筠嘆賞二人才華,致書錢大昕、程晉芳說:甫蒞江南,晤洪、黃二君,其才如龍泉、太阿,皆萬人敵。(洪亮吉《傷知己賦》,《卷施閣文乙集》卷二,《洪亮吉集》,中華書局,2001年)翌年三月上巳,朱筠率幕賓大會于采石磯太白樓,賦詩者十?dāng)?shù)人,仲則《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樓,醉中作歌》詩成,一時推為擅場。洪亮吉《國子監(jiān)生武英殿書簽官候選縣丞黃君行狀》(以下簡稱《行狀》)載云:為會于采石之太白樓,賦詩者十?dāng)?shù)人,君年少,著白袷,立日影中,頃刻數(shù)百言。遍視坐客,坐客咸輟筆。時八府士子以詞賦就試當(dāng)涂,聞學(xué)使者高會,畢集樓下,至是咸從奚童乞白袷少年詩競寫,一日紙貴焉。仲則隨朱筠等人登采石,游青山、黃山、齊云山,飽覽山水形勝,既有知音的相惜,又有山水的怡情,仲則度過他人生中歡快的一段時光。其詩盡情展現(xiàn)飄逸的天才,不過凄涼的基調(diào)并未改變多少,故飄逸中蘊含著濃郁的苦味,灑脫中有難以解脫的郁悶,笑語中有不易言傳的酸辛。
生于江南,遍游吳楚,飽覽東南山水,黃仲則又懷著對燕趙山水與幽并之氣的向往,久欲北游,然時光蹉跎,未能如愿。乾隆四十年(1775),他決意實現(xiàn)北游的愿望!秾⒅⿴熾s別》其一:自嫌詩少幽燕氣,故作冰天躍馬行。其二:看人爭著祖生鞭,彩筆江湖焰黯然。詩人一再表白此行無意于功名,之所以北游,是由于自感詩中缺少幽燕之氣。洪亮吉《行狀》亦載云:故平生于功名不甚置念,獨恨其詩無幽并豪士氣,嘗蓄意欲游京師,至歲乙未乃行。京師之游,確實使仲則詩中多了一些幽燕之氣。但他進一步陷于困頓,尤其是移家京師后,心力交瘁,肺病日重,后在債家逼迫下,抱病出京,客死逆旅。這樣的遭遇賦予其詩更濃重的傷感色彩,他想成為幽燕老將的理想也隨之幻滅了。清人趙希璜因此感嘆說,如果仲則不游京師,可能不會那么早就離開人世,《校仲則詩付梓,不覺愴然》其二:為愛幽并悲壯氣,頓教仙骨落塵埃。當(dāng)然,應(yīng)該承認(rèn)這一現(xiàn)實,如果沒有北游的種種痛苦,就不會有仲則更杰出的詩歌成就。從這個意義上說,仲則的北游,是他人生的一大不幸,卻是詩壇和詩家的一件幸事。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仲則與都門詩社諸子的唱和。翁方綱、蔣士銓、程晉芳、吳錫麒等人在京師結(jié)都門詩社,邀仲則入社。仲則與翁方綱、蔣士銓等人交游,不無沾染以學(xué)為詩的風(fēng)氣。在學(xué)問與詩歌之間,他一度欲廢詩而專事考據(jù)之學(xué)。這其中的原因,除了翁方綱等人的影響外,還包括他欲借此遁世的想法,F(xiàn)實帶來的沉重痛苦,使他幾不能承受,以至于想逃避到古書中去。這也難怪其詩中忽然少了許多冰雪氣,而多了幾分蟲魚味。如《漢吉羊洗歌,在程魚門編修齋頭作》等詩,幾可作注蟲魚的文字來看。總體以觀,仲則京師所賦詩多用書卷,但畢竟大多數(shù)作品是以情韻為主,如《桂未谷明經(jīng)以舊藏山谷詩孫銅印見贈》等詩,俱有可觀處,與翁方綱之詩有所不同。
仲則是一個真正的悲劇詩人(章衣萍《黃仲則評傳》)。寒士甘于沉淪,既是面對現(xiàn)實的無奈,也是一種自我的人生選擇。在一個詩人沒落的時代,仲則選擇詩歌人生的道路,汝輩何知吾自悔,枉拋心力作詩人(《癸巳除夕偶成》其二)實是雕肝鏤腎的痛心之語,而非真正的自悔,故又吟唱:相將且盡筵前醉,位置吾儕豈在人。(《丁酉正月四日自壽》其二)其早逝與并力作詩人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清人朱珪《念奴嬌·題黃仲則詞后》嘆云:感慨凄涼,盡平生、嘔出一腔心血。剩有遺編,才展卷,便教痛深愁絕。仲則之死是清中葉詩壇的悲劇,同時也構(gòu)成了對乾隆盛世的一種反諷。
......
目錄
前言
少年行
秋夜曲
十三夜
秋夕
登千佛巖遇雨
游白沙庵僧舍
感舊(四一)
觀潮行
后觀潮行
雨后湖泛
雜感
莫打鴨
春夜聞鐘
客中清明
檢邵叔宀先生遺札
花前曲(二一)
焦節(jié)婦行
道旁廢園
遇伍三
遇故人
醉醒
客中聞雁
衡山高和趙味辛送余之湖南即以留別
月下雜感(二一)
江行避潮戲成
甬江舟中看山甚佳
和仇麗亭(五二)
夜泊聞雁
湘江夜泊
僧舍上元
感舊雜詩(四一)
寄麗亭(三一)
耒陽杜子美墓
洞庭行贈別王大歸包山
把酒
夜與方仲履飲
春夜雜詠并序(十四二)
登衡山看日出用韓韻
江上夜望
黃鶴樓用崔韻
漢江曉發(fā)
晚泊九江尋琵琶亭故址
重九夜偶成
驟寒作
冬夜左二招飲
寒夜檢邵叔宀師遺筆,因憶別時距今真三載為千秋矣,不覺悲感俱集
二十三夜偕稚存、廣心、杏莊飲大醉作歌
一笑(一笑加餐飯)
別老母
別內(nèi)
二道口舟次夜起
舟夜寒甚排悶為此
當(dāng)涂旅夜遣懷
一笑(一笑陶然醉)
送春三首(選一)
雜詩(謀歡知幾日)
春暮呈容甫
偕容甫登絳雪亭
三十夜懷夢殊(二一)
短歌
太白墓
夜坐寫懷
夢孤山
夜坐述懷呈思復(fù)
雜詩(二一)
寄王東田丈
夜坐懷維衍、桐巢
十一夜
立秋后二日
夜起
金陵雜感
中元僧舍
金陵待稚存不至,適容甫招飲
雨花臺
秋興并序(二一)
偕稚存登雞鳴山
旅夜
稚存歸索家書
子夜歌
金陵別邵大仲游
不寐
新月
客夜憶城東舊游寄懷左二
山寺偶題
太白樓和稚存
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樓,醉中作歌
虞忠肅祠
辛卯除夕
雜詩(叔季交道薄)
贈萬黍維即送歸陽羨(二一)
大雨宿青山僧寺即謝公宅
春暮
武陵吳翠丞降乩題詩,仿其意為此
重至新安雜感(四一)
春城
啼烏行
墻上蒿
門有車馬客
冬夜
山鏗
慈光寺前明鄭貴妃賜袈裟歌
天都峰
鋪海
黃山尋益然和尚塔不得,偕邵二云作
寫懷
發(fā)一宿庵
夜起
宣城雜詩(四二)
重至當(dāng)涂懷稚存(二一)
大造
烈士行
答和維衍二首(選一)
藥渣魚即琴高魚
姜貞毅墓
七月八日夜雨偶成
烏棲曲
思舊篇并序
雜感四首(選二)
睡醒
重泊舟青山下
安慶客舍
余忠宣祠
皖城
歸燕曲
主客行
宿練潭用王文成韻
早發(fā)
即目
即事
空館
春風(fēng)怨
英布墓
獨酌感懷
鼠
寒鴉
濠梁
龍興寺
壬辰除夕
悲來行
橫江春詞(四二)
對月感懷
山閣曉起
紅心驛
偕稚存望洪澤湖有感
過全椒哭凱龍川先生并序
樓上對月
久雨寄示顧文子
失題(我家乃在東海東)
花津
高淳,先大父官廣文處也,景仁生于此,四歲而孤,至七歲始歸,今過斯地,不覺愴然
富陽
過釣臺
新安程孝子行并序
豐山古梅歌并序
贈袁陶軒
水碓
山館夜作
暮歸北山下,叢木頹垣,未知何人祠也,蒼涼獨步,悄然成詩
游漪園暮歸湖上
洪忠宣祠
金鼓洞
過賈秋壑集芳園故址
問水亭
湖上雜感(二一)
鳳山南宋故內(nèi)
七里瀧
新安灘
雜題鄭素亭畫冊
響山潭
冬日過西湖
冬日克一過訪和贈(三二)
癸巳除夕偶成
別稚存
廣陵雜詩(三一)
和錢百泉雜感(四二)
饑烏
重九后十日醉中次錢企盧韻贈別
偕邵元直、毛保之游虞山破山寺,遂達天龍庵尋桃源澗(四一)
展叔宀先生墓
偕邵元直游吾谷
大雷雨過太湖
重過氿里寄懷龔梓村舊與梓樹讀書處
呈袁簡齋太史(四二)
將之京師雜別(六二)
清明日偕賈稻孫、顧文子、丁秀巖、沈楓墀登白纻山
院齋納涼雜成(四二)
言懷(二一)
得家書悼殤女
綺懷(十六二)
中秋夜雨
十七夜偕張秀才嘉會談,是夜有月,三疊前韻
秋夜燕張蓀圃座
鄧家墳寫望
秋色
午窗偶成(三二)
悼馬秀才鴻運
二十夜
失題(神清骨冷何由俗)
何事不可為二章詠史
壽陽
渦水舟夜
雪夜至亳州
渡河
馬上逢雁
東阿項羽墓
東阿道中逢汪劍潭
曉行
高唐
獻縣汪丞坐中觀技
趙北口
哭龔梓樹
春感
即席分賦得賣花聲
翁覃溪先生以先文節(jié)公像屬題,像李古筆,藏夏邑彭春衣侍講家,此先生屬山陰朱蘭圃臨本也
得稚存、淵如書卻寄
十月一日獨游臥佛寺逢吳次升、陳菊人,因之夕照寺、萬柳堂,得詩六首(選五)
丙申除夕(三一)
丁酉正月四日自壽(二一)
聞稚存丁母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