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華文報章所載梨園史料匯編(1920-1941)
定 價:148 元
- 作者: 王兵 著
- 出版時間:2021/3/1
- ISBN:9787104050674
- 出 版 社:中國戲劇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J809.339
- 頁碼:355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這部史料匯編從1920—1941年新加坡三大華文報——《叻報》《南洋商報》《星洲日報》中,摘錄從今起近五百則與華族戲曲和劇團(戲班)演出有關的原始文獻,以期較為全面地呈現(xiàn)與還原80-100年前新馬地區(qū)繁盛一時的梨園活動。借此讀者可直觀了解到,觀賞戲曲演出不僅是當時南洋華人重要的娛樂方式,更是凝聚宗鄉(xiāng)情感、關懷祖國發(fā)展的重要手段。
《新加坡華文報章所載梨園史料匯編(1920一1941)》一書,是王兵教授從1920—1941年的《叻報》《南洋商報》和《星洲日報》——當年新加坡的三大華文報紙中爬羅剔抉出來的。這批文獻真實地記錄了當年南洋一帶與劇影相關的諸多的人和事,同時也反映出當時的一些思想觀念。
晚清以降,伴隨著大批華人移居南洋各地,中國古典戲曲尤其是地方戲便在新馬一帶落地生根,中國南方的許多知名戲班也經(jīng)常受邀去新馬等地演出。有關新加坡的地方戲班及其戲曲演出的紀錄文獻,最早見諸于19世紀40年代歐美旅行者的報告、書信、回憶錄以及各類軼文之中,而最為集中記錄的載體當屬19世紀末以降的華文報章。而就新馬華族戲曲文獻整理而言,除了在新馬戲劇史研究著作中被零星引用外,新加坡本土文藝愛好者許永順的報章文獻整理最為用力。2006-2019年,他先后出版了《新加坡音樂、舞蹈、戲。1966-1967》《新加坡粵劇歷史篇:1965-1983》《新加坡福建戲:1963-2005》《新加坡瓊劇:1965-2007》《新加坡潮劇、漢。1963-1983》《新加坡華族戲曲匯編》《新加坡福建戲紀實》《牛車水人民劇場50年(1967-2017)紀事》等8部著作,集中搜羅了新加坡華族戲曲近幾十年演出活動與發(fā)展的原始材料,且多數(shù)資料來源于華文報刊。不過,許氏研究的年代皆斷自1963年或1965年之后,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淪陷之前(即戰(zhàn)前)較為系統(tǒng)的劇團(戲班)資料整理仍付諸闕如。因此,我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學戲曲課程之余,開始有意識地搜集和整理自1881年《叻報》創(chuàng)刊以來直至1941年年底這段期間的報章文獻,并申請了新加坡戲曲學院的“新加坡戲曲研究發(fā)展基金”。由于資料過于豐贍,目前完成部分為1920-1941年的史料匯編。
這部書稿從1920-1941年新加坡三大華文報紙——《叻報》《南洋商報》《星洲日報》中,摘錄近五百則與華族戲曲和劇團(戲班)演出有關的文獻資料,以期較為全面地呈現(xiàn)與還原80-100年前新馬地區(qū)繁盛一時的梨園活動。需要說明的是,戰(zhàn)前時期,中國戲曲傳人南洋者以平劇、漢劇、粵劇、潮劇、閩劇和瓊劇為主,蓋因南洋移民之原籍多為粵、閩和瓊崖等地使然。因此,本書所集之劇團或劇評史料亦不超出上述劇種。茲將主要內(nèi)容分列如下。(1)劇團演出。梨園是中國古代對戲班子的別稱,20世紀以降成立的戲曲組織一般不再稱為戲班,多稱劇團。新馬一帶戰(zhàn)前的劇團演出概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商業(yè)演出;二是公益演出。前者的演出地點可以在獨立的戲院或廟宇街口,更多的是在歡樂園、大世界等綜合游藝場。游藝場里按照娛樂種類分成不同的表演區(qū)域,戲劇表演只是其中一個常規(guī)性的演藝活動。票價按照座次區(qū)域的不同分為幾類,適合不同層次的人群。這些娛樂公司會定期或不定期地在各大報章刊登廣告,宣傳最新的演出劇團和劇目。公益演出則分為助學和賑難兩大類,1937年中、日全面開戰(zhàn)之前,新馬劇團的公益演出多為各類學;I集善款,少數(shù)為慈善機構或家鄉(xiāng)災民募款;1937年以后,新馬各重要劇團皆參與到抗日救國、籌賑祖國軍民的義演活動,1941年日軍攻占馬來亞受到駐守之英軍抵抗,新馬各劇團又發(fā)起了籌賑援英之義演。從現(xiàn)有的文獻來看,20世紀30年代之后,各劇團都將演劇籌賑作為宣傳抗戰(zhàn)、鼓舞士氣的積極手段,也排演了多部新編劇。另外,中國南來劇團或名伶赴新馬演出,或星洲劇團赴馬來亞、印尼演出的資料也非常豐富,如馬師曾、薛覺先等南來新馬演出、考察,這部分可視為中國古典戲曲海外傳播或海外劇團交流的重要文獻。
。2)劇團管理。這部分的資料相對松散,難成體系,主要涉及到劇團或戲班的日常訓練與生活、童伶的管理及女伶的境遇、劇團舉辦成立大會或召開理事會、周年紀念慶;顒、劇團改組與新聘藝員等,甚至還有戲班在演劇酬神時發(fā)生的公共案件等?傮w而言,舊式戲班因管理嚴格,訓練刻苦,故演劇水平較高;而業(yè)余劇團如余娛、陶融、六一等儒樂社相對而言管理較為松散,雖有專業(yè)老師指導,但畢竟非科班出身,故演藝水平不及專業(yè)戲班。
王兵,男,文學博士,博士生導師,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福建省閩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助理教授。研究領域涉及東南亞漢詩和華族戲曲。主持新加坡教育部、中國國家社科基金中華學術外譯等項目6項,出版4本中英文著作。
凡例
觀劇即所以助學(《叻報》1920年4月9日)
招待劇團(《叻報》1920年4月27日)
廣福居劇團演劇籌助禮佛大學及華僑中學宣言(《叻報》1920年5月22、24、25、26、27、28日)
廣福居劇本之三特色(《叻報》1920年6月1日)
慶維新班新聘名優(yōu)抵叻(《叻報》1920年10月15日)
新白菜演劇志聞(《叻報》1920年10月16日)
菊部新聲(《叻報》1920年12月3、4、6日)
談。ā哆穲蟆192].年3月9日)
這是著名的武生(《叻報》1921年3月28日)
戲劇改良之可喜(《叻報》1921年4月1日頁9)
淫戲應該刪除(《叻報》1921年4月2日)
真戲劇之大革命(《叻報》1921年4月12日)
永壽年緊要告白(《叻報》1921年6月30日,7月1、5、6日)
請觀新。ā哆穲蟆1921年7月9日)
永壽年新班今晚開演矣(《叻報》1921年7月11日)
同僑游藝社開演精奇藝術之先聲(《叻報》1921年7月25日頁3)
戲棚傾塌志聞(《叻報》1921年8月15日頁3)
關于星洲京劇之雜談(《叻報》1922年1月13日頁16)
關于星洲京劇之雜談(《叻報》1922年1月23日頁16)
關于星洲京劇之雜談(《叻報》1922年1月24日頁16)
我又來談談京。ㄘチ盏模ā哆穲蟆1922年3月1日頁16)
劇談中之劇談(《叻報》1922年3月3日頁16)
演戲祝慶之要聞(《叻報》1922年3月14日)
粵劇消息(《南洋商報》1923年9月21日)
京班重新開臺(《南洋商報》1923年9月22日)
華僑籌賑日災會消息續(xù)志(《南洋商報》1923年10月5日頁6)
觀京劇者注意(《南洋商報》1923年10月13日頁6)
歡樂園今晚之熱鬧(《南洋商報》1924年4月17日頁16)
歡樂園廣告(《南洋商報》1924年5月17、19日頁15)
歡樂園今晚又演京。ā赌涎笊虉蟆1924年6月19日頁15)
歡樂園昨晚之熱鬧(《南洋商報》1924年6月24日頁16)
歡樂園廣告(《南洋商報》1924年7月10、1l、14、15、16日頁15)
中南學校舉行周年紀念并畢業(yè)式志聞(《南洋商報》1924年7月18日頁15)
熱心公益之社團(《南洋商報》1924年7月25日頁16)
各界贊助閩省水災會之踴躍(《南洋商報》1924年7月26日頁16)
歡樂園廣告(《南洋商報》1924年8月6日頁15)
籌賑閩省水災會之盛況(《南洋商報》1924年8月11日頁16)
游歡樂園記(《南洋商報》1924年8月16日頁11)
集霓裳京樂社與籌賑中國各省水災會(《南洋商報》1924年8月27日頁15)
集霓裳社樂善不倦,經(jīng)開全體大會,議決出任助演京劇一晚(《南洋商報》1924年9月10日頁16)
籌賑全國水災會招登廣告(《南洋商報》1924年9月13日頁16)
集霓裳社演劇助賑消息(《南洋商報》1924.年9月16日頁15)
僑生徐君松茂之樂善不倦(《南洋商報》1924年9月20日頁16)
孔子圣誕節(jié)之特殊表演(《南洋商報》1924年9月24、26日頁15)
歡樂園孔圣誕之點綴(《南洋商報》1924年9月24日頁16)
歡樂園廣告(《南洋商報》1925年1月12、13、16日頁2)
注意春節(jié)大表演(《南洋商報》1925年1月21、22日頁2;1月28日頁15)
歡樂園添設娛樂種類以供顧客夏歷新年之消遣(《南洋商報》1925年1月23日頁16)
歡樂園:唯一游樂場(《南洋商報》1925年4月2日頁2)
……
附錄:《叻報》所載梨園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