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巴古籍信息化保護與傳承研究文集:“世界記憶遺產(chǎn)”東巴經(jīng)典傳承體系數(shù)字化國際共享平臺建設研究論文匯編
定 價:143 元
- 作者: 徐小力,吳國新 編
- 出版時間:2021/6/1
- ISBN:9787566017758
- 出 版 社: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H257-53
- 頁碼:497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東巴古籍信息化保護與傳承研究文集:“世界記憶遺產(chǎn)”東巴經(jīng)典傳承體系數(shù)字化國際共享平臺建設研究論文匯編》所涉及的研究工作來源于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2&ZD234)。在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的支持下,項目研究面向“納西族東巴古籍”這一亟須搶救的世界記憶遺產(chǎn)。為了保護、傳承并在世界范圍內(nèi)共享這一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chǎn),項目組開展了廣泛的田野調(diào)研與國際合作,采用大跨度文理學科交叉的跨學科綜合研究方式,基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構建東巴經(jīng)典數(shù)字化國際共享平臺,為實現(xiàn)東巴古籍的搶救、保護、傳承提供了一種科學的途徑和有效的手段。
本研究項目從2013年1月開始,至今已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提交了相關的研究報告、電腦軟件、數(shù)據(jù)庫、專著、論文集、專利、紀錄片、音頻和視頻資料、國內(nèi)外研討會綜合文集、平臺方案及實驗樣板,以及其他平臺建設研究成果。2018年2月,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辦公室為本研究項目頒發(fā)了結項證書(結項證書號:2018&J021)。本研究項目的主要完成單位有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責任單位)、北京東巴文化藝術發(fā)展促進會、麗江市東巴文化研究院、迪慶納西學會等。本研究項目的主要負責人有徐小力(項目首席專家、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教授)、張旭(項目第1子課題負責人、北京東巴文化藝術發(fā)展促進會會長)、白庚勝(項目第2子課題負責人、國際納西學學會會長)、李寧(項目第3子課題負責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教授)、吳國新(項目第4子課題負責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研究員)、王紅軍(項目第5子課題負責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教授),本研究項目的主要完成人共計50余人。
《東巴古籍信息化保護與傳承研究文集:“世界記憶遺產(chǎn)”東巴經(jīng)典傳承體系數(shù)字化國際共享平臺建設研究論文匯編》中的論文是在項目研究工作及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整理、總結、歸納、提煉后撰寫完成的。《東巴古籍信息化保護與傳承研究文集:“世界記憶遺產(chǎn)”東巴經(jīng)典傳承體系數(shù)字化國際共享平臺建設研究論文匯編》中的大部分論文已在多種學術期刊及相關學術著作上發(fā)表,這些已發(fā)表的論文及研究成果已在國內(nèi)外相關領域產(chǎn)生過重要影響,彰顯出國家重大項目對東巴文化保護和研究工作的促進作用。由于本研究項目具有文、理、工大跨度學科交叉綜合研究的特點,因而這些論文的出版單位很分散。為了便于體現(xiàn)項目的整體研究成果,也便于讀者查閱項目研究的資料信息,現(xiàn)將已分散出版的部分論文匯編在《東巴古籍信息化保護與傳承研究文集:“世界記憶遺產(chǎn)”東巴經(jīng)典傳承體系數(shù)字化國際共享平臺建設研究論文匯編》中一并出版;同時,在《東巴古籍信息化保護與傳承研究文集:“世界記憶遺產(chǎn)”東巴經(jīng)典傳承體系數(shù)字化國際共享平臺建設研究論文匯編》中,也有一些論文是首次公開發(fā)表。本論文集以“東巴古籍信息化保護與傳承研究”為主題,主要內(nèi)容為本項目的理工科類研究成果。本項目的文科類研究成果由本項目的主要完成單位——北京東巴文化藝術發(fā)展促進會、麗江市東巴文化研究院等主編并出版。
東巴象形文字是當今世界上唯一還在使用的象形文字,被譽為“研究人類文字起源和發(fā)展的‘活化石’”。用東巴文字書寫的東巴古籍現(xiàn)存30000余冊,其內(nèi)容涵蓋納西族的歷史、文化、宗教、文學、藝術等,堪稱“古代納西族的百科全書”。2003年,“納西族東巴古籍”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遺產(chǎn)”。東巴古籍被分散收藏于世界各地,由于大多數(shù)收藏機構缺乏研究力量和彼此的溝通,大量東巴古籍的內(nèi)容和價值不為收藏者所知,成為“沉睡的寶藏”。特別是能夠準確釋讀東巴古籍的東巴已寥寥無幾,“活著的象形文字”已處于瀕危狀態(tài),而東巴古籍這一人類文明的珍貴記錄也面臨著無人釋讀的危機。
為了實現(xiàn)世界記憶遺產(chǎn)“納西族東巴古籍”的搶救與傳承,在從事納西東巴文化研究與保護的專家、學者、傳承人和志愿者長期奉獻的背景下,在北京東巴文化藝術發(fā)展促進會、麗江市東巴文化研究院等致力于東巴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的相關機構數(shù)十年不懈努力的基礎上,在信息科技迅速發(fā)展的時代,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立項資助“世界記憶遺產(chǎn)”東巴經(jīng)典傳承體系數(shù)字化國際共享平臺建設研究(項目批準號:12&ZD234)。
研究文集所涉及的研究工作來源于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2&ZD234)。在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的支持下,項目研究面向“納西族東巴古籍”這一亟須搶救的世界記憶遺產(chǎn)。為了保護、傳承并在世界范圍內(nèi)共享這一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chǎn),項目組開展了廣泛的田野調(diào)研與國際合作,采用大跨度文理學科交叉的跨學科綜合研究方式,基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構建東巴經(jīng)典數(shù)字化國際共享平臺,為實現(xiàn)東巴古籍的搶救、保護、傳承提供了一種科學的途徑和有效的手段。
本研究項目從2013年1月開始,至今已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提交了相關的研究報告、電腦軟件、數(shù)據(jù)庫、專著、論文集、專利、紀錄片、音頻和視頻資料、國內(nèi)外研討會綜合文集、平臺方案及實驗樣板,以及其他平臺建設研究成果。2018年2月,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辦公室為本研究項目頒發(fā)了結項證書(結項證書號:2018&J021)。本研究項目的主要完成單位有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責任單位)、北京東巴文化藝術發(fā)展促進會、麗江市東巴文化研究院、迪慶納西學會等。本研究項目的主要負責人有徐小力(項目首席專家、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教授)、張旭(項目第1子課題負責人、北京東巴文化藝術發(fā)展促進會會長)、白庚勝(項目第2子課題負責人、國際納西學學會會長)、李寧(項目第3子課題負責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教授)、吳國新(項目第4子課題負責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研究員)、王紅軍(項目第5子課題負責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教授),本研究項目的主要完成人共計50余人。
研究文集中的論文是在項目研究工作及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整理、總結、歸納、提煉后撰寫完成的。研究文集中的大部分論文已在多種學術期刊及相關學術著作上發(fā)表,這些已發(fā)表的論文及研究成果已在國內(nèi)外相關領域產(chǎn)生過重要影響,彰顯出國家重大項目對東巴文化保護和研究工作的促進作用。由于本研究項目具有文、理、工大跨度學科交叉綜合研究的特點,因而這些論文的出版單位很分散。為了便于體現(xiàn)項目的整體研究成果,也便于讀者查閱項目研究的資料信息,現(xiàn)將已分散出版的部分論文匯編在研究文集中一并出版;同時,在研究文集中,也有一些論文是首次公開發(fā)表。本論文集以“東巴古籍信息化保護與傳承研究”為主題,主要內(nèi)容為本項目的理工科類研究成果。本項目的文科類研究成果由本項目的主要完成單位——北京東巴文化藝術發(fā)展促進會、麗江市東巴文化研究院等主編并出版。
在這里,我們要感謝研究文集中所有論文的作者,感謝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對研究項目的資助,還要感謝為項目的研究工作提供多方面幫助的眾多國內(nèi)外東巴文化研究機構、東巴古籍收藏機構、東巴文化保護與傳承組織、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同行專家及學者、東巴及其他相關人士。
北京東巴文化藝術發(fā)展促進會、麗江市東巴文化研究院、迪慶納西學會等為本項目的研究工作提供了相關的納西東巴古籍,以及東巴文化信息的數(shù)字化采集、釋讀、翻譯、記錄、研究的相關基礎資料及研究成果。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現(xiàn)代測控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網(wǎng)絡文化與數(shù)字化傳播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為本項目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信息化技術的相關研究條件和研究成果,現(xiàn)代測控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為本研究文集的出版提供了支持。
徐小力,男,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博士、教授、博導,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從事信息化相關技術的教學科研工作,F(xiàn)任現(xiàn)代測控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及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電子學會會士。作為首席專家主持跨學科綜合研究類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世界記憶遺產(chǎn)-東巴經(jīng)典傳承體系數(shù)字化靠前共享平臺建設研究”(12&ZD234)。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獲“全國很好教師”、“全國很好科技工作者”、“北京學者”等稱號。
基于拓撲特征和投影法的東巴象形文識別方法研究
東巴象形文字識別方法
東巴經(jīng)典古籍象形文字智能識別研究
基于分形與小波相結合的東巴經(jīng)典古籍圖像壓縮方法研究
基于拓撲特征的納西東巴文象形文字輸入方法研究
基于支持向量機的納西東巴象形文字符識別
XML數(shù)據(jù)庫管理系統(tǒng)在古籍編目管理中的應用
自適應中值濾波在東巴古籍圖像去噪中的應用研究
東巴經(jīng)典古籍釋讀數(shù)據(jù)庫建立方法研究
基于MFCC的語音情感特征提取研究
一種改進空間向量模型的東巴文本表示方法
卷積神經(jīng)網(wǎng)絡在圖像識別中的優(yōu)化研究
東巴古籍資源的數(shù)字化及數(shù)據(jù)管理
基于社會計算和機器學習的垃圾郵件識別方法的研究
面向微博影響力的社交網(wǎng)絡特征分析
東巴文化智能產(chǎn)品設計研究
融合小波變換和模糊集的東巴古籍圖像增強算法
基于改進K最近鄰分類算法的不良網(wǎng)頁并行識別
基于頻繁詞集聚類的微博新話題快速發(fā)現(xiàn)
Application of Noise Reduction Method Based on Birg6-Massart Threshold/
Research on Memory of the World-Classic Dongba Culture International Sharing Information Platform
Research on Acquisition and Recognition of Naxi Speaker' s Speech Information
Smart Mobile Terminal Design of Classic Dongba Culture International Sharing Platform
Structural Recognition of Ancient Chinese Ideographic Characters
Memory of the World-the Ancient Dongba Classics Manuscripts Catalog Study
Construction of Digitalized Dongba Manuscripts Sharing Platform Based on SSH Framework and Ajax Technology
Shape Analysis of Ancient Naxi Pictographs
Metadata Specification for the Digitizing and Sharing of Dongba Manuscripts
Construction of Corpus and Knowledge Database for Naxi Dongba Manuscripts Based on Internationally Sharing Platform
Study on Character Recognition of Naxi Dongba Hieroglyphs
Algorithm of Frequency Domain I/Q Data Compression i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Intelligent Classification on Images of Dongba Ancient Books
Study of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Design of Dongba Classic Sharing Platform Based on Flat Design
Adaptive Moving Object Detection Based on Gaussian Mixture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