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在牛津大學教授基督教神學幾十余年的心得之作,簡潔而清晰地闡述了有關(guān)基督教神學的基本知識。書中概述了歷代以來基督教偉大傳統(tǒng)中的核心主題,向讀者展現(xiàn)出基督教神學的豐富思想及其歷史淵源,通過分析與思考來讓讀者理解每種思想的優(yōu)劣,讓讀者充分掌握基督教神學的基本觀點與深刻洞見。作為當今國際上受歡迎的基督教神學教科書,本書選材精當,編排合理,廣受世界各地師生歡迎。無論是研習基督教神學,還是了解基督教文化,本書都是必讀的入門佳作。
適讀人群 :宗教學愛好者、基督教神學研究者、文化讀物
《基督教神學導論》這部作品知識廣博、敘述明晰。阿利斯特·麥格拉斯既精通神學思想史,又善于寫作表達,二者的融合最終產(chǎn)生出這部在該領(lǐng)域普遍適用的教材佳作。
——加百利·法克利(Gabriel Fackre),美國安德沃·牛頓神學院(原屬哈佛大學)教授
阿利斯特·麥格拉斯在致力于介紹基督教神學方面堪稱大師。第五版延續(xù)了之前的風格,老師和學生都會受益匪淺。所有研究基督教神學傳統(tǒng)的學者都將受惠于麥格拉斯。
——道格拉斯·米克斯(M. Douglas Meeks),美國范德堡大學神學院教授
這部精心之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豐富的知識、簡明的方法和標準、雖不易掌握卻清晰明白的基督教語言,引導成千上萬的學生進入神學之門。
——《宗教與神學》(Religion and Theology)書評
任何思考基督教神學重要主題的人很快會發(fā)現(xiàn),其中許多都已經(jīng)被探討過了。神學不是憑空而來的,研究神學必須回顧過去,看一看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他們的答案。從某種意義上講,“傳統(tǒng)”愿意認真對待流傳至今的神學遺產(chǎn)?枴ぐ吞刈⒁獾剑诮裉斓纳駥W爭辯中,以往的神學大師仍然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巴特敏銳、直接地說出了這種看法:就神學而言,既然身在教會,我們便不能不對過去與自己時代的神學負起同樣的責任。奧古斯丁、托馬斯·阿奎那、馬丁·路德、施萊爾馬赫(Schleiermacher)和其他所有神學家都沒有逝去,而是依舊活著。他們還在說話,要求我們傾聽,如同傾聽活著的聲音;我們深知,他們與我們同在教會之中。因此,熟知基督教以往的主要觀點和對話非常重要,它們本身就十分有趣,在我們自己時代的神學爭辯中,它們也成為不可或缺的參考依據(jù)。本書第一部分旨在概述基督教神學的發(fā)展,將用四章界定影響這一發(fā)展過程的重要時期、主題和神學家,并以文藝復(fù)興以后的發(fā)展為重點,因為這一時期的發(fā)展對現(xiàn)代西方神學發(fā)展,其中包括:
●基督教思想的中心
●爭辯的神學問題
●神學問題背后的思想學派
●當代的重要神學家及其特別關(guān)注的問題
在本書第一部分概述的神學發(fā)展中,包括以下神學發(fā)展的形成時期:
●教父時期,約100—約700年(第一章);●中世紀與文藝復(fù)興,約700—約1500年(第二章);●宗教改革與宗教改革之后,約1500—約1750年(第三章);●現(xiàn)代時期,約1750年至今(第四章)。以上各個時期的區(qū)分通常難以清楚劃分。例如:中世紀、文藝復(fù)興與宗教改革之間的界線至今仍爭論不休,有些學者認為,文藝復(fù)興和宗教改革是中世紀的延續(xù);另一些學者卻將三者視為各自獨立的運動,各具特色。歷史時期的每一種劃分都存在一定的武斷。
趙城藝,先后畢業(yè)于大連外國語學院、金陵協(xié)和神學院、博塞普世神學院(日內(nèi)瓦大學),現(xiàn)任教于江蘇神學院。譯著有《基督教神學導論》《基督教教義簡史》《基督教史》等。
石衡潭,北京大學哲學博士,美國伯克利大學訪問學者,香港第三十屆湯清基督教文藝獎得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著作有《自由與創(chuàng)造:別爾嘉耶夫宗教哲學導論》《光影中的信望愛》等,譯著有《城邦:從古希臘到當代》《自由精神哲學》等。
第一部 劃時代的里程碑:歷史時期、主題、基督教神學家
導 論 003
第一章 教父時期(約 100—約 700 年) 005
第二章 中世紀與文藝復(fù)興(約 700—約 1500 年)023
第三章 宗教改革時期(約 1500—約 1750 年) 045
第四章 現(xiàn)代時期(約 1750—現(xiàn)今) 069
第二部 來源與方法
第五章 準備啟程:起步的基礎(chǔ) 107
第六章 神學的來源 127
第七章 認識上帝:自然與啟示 161
第八章 哲學與神學:對話與爭辯 183
第三部 基督教神學
第九章 論上帝 211
第十章 論三位一體 253
第十一章 論基督的位格 291
第十二章 信仰與歷史:現(xiàn)代的基督論議題 325
第十三章 論基督的拯救 347
第十四章 論人性、罪與恩典 385
第十五章 論教會 417
第十六章 論圣禮 445
第十七章 基督教與世界宗教 473
第十八章 末后的事:基督教盼望 495
神學術(shù)語表 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