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稿是作者的博士后出站報告,擬從我國產權改革的系統性出發(fā),通過分析城市和農村產權改革在理論和實踐上的非平衡問題,剖析基于這種非平衡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模式與農地可持續(xù)利用之間的內在關系;通過對浙江省這一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城市和農村產權改革非平衡演進過程中農地可持續(xù)利用相關變量的動態(tài)考察,旨在揭示這種非平衡及其相應的管理體制、經營模式與農地可持續(xù)利用之間的內在矛盾,力求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為破解產權改革非平衡和實現農地可持續(xù)利用提供可信答案。
孫國峰,男,1969年2月生。浙江工商大學副教授。1997年9月- 2000年 6月在蘭州大學區(qū)域經濟學專業(yè)攻讀碩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縣域經濟問題。2000年9月-2003年6月在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產業(yè)經濟學專業(yè)攻讀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制度經濟學和公共選擇理論;2003年10月-2005年9
引論
節(jié) 問題的提出及研究目的
第二節(jié) 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三節(jié) 幾個基本概念
一、經濟人的有限理性
二、機會主義傾向
三、搭便車
四、制度及制度變遷
五、所有權與產權
六、土地制度
七、土地產權
八、土地產權制度
九、農村土地產權制度
第四節(jié) 框架結構與研究內容
第五節(jié) 創(chuàng)新與不足
一、理論創(chuàng)新
二、方法創(chuàng)新和不足
章 產權與權力:論土地要素的性質與理論
節(jié) 引言
第二節(jié) 土地產權的歷史衍變
一、原始社會的土地公有產權制度
二、奴隸制土地私有產權制度與封建土地私有產權制度
三、資本主義土地私有產權制度
四、社會主義的土地公有產權制度
五、簡評
第三節(jié) 理論回顧
一、環(huán)境、資源稟賦與經濟系統的自我積累
二、公平與效率的內在要求
三、利益博弈和誘致性變遷
四、簡評
第四節(jié) 土地要素的性質:一個新的理論解釋
一、多變的理論與不變的土地特性
二、土地的自然屬性與資本的社會屬性
三、國家權力與偽土地所有權的結合
四、家庭承包制的自然經濟性
五、國家權力如何體現對農民利益的市場化保護
第五節(jié) 小結
第二章 城市和農村產權改革非平衡
節(jié) 引言
第二節(jié) 農村產權改革
一、改革背景
二、改革階段
三、改革之爭與改革紅線
四、簡評
第三節(jié) 城市產權改革
一、改革階段
二、改革理論
三、土地要素安排
四、簡評
第四節(jié) 產權改革非平衡的提出及成因比較
一、界定
二、背景比較
……
第三章 產權改革非平衡、原始積累與農地可持續(xù)利用
第四章 農地集體所有、經營模式與農地可持續(xù)利用
第五章 對浙江省的實證分析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