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國處于白銀時代,實行的是銀兩與制錢并用的貨幣制度。迄今為止,對于清代的價值尺度變化,仍然缺乏系統(tǒng)的專門研究,尤其是缺乏結合中國社會經(jīng)濟變遷和世界金銀價格變革的綜合研究,不能不影響關于清代貨幣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的認識。本書主要圍繞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展開研究:一是重建有關銀錢比價波動的事實,劃分銀錢比價波動的階段,說明銀價上漲或下跌的幅度以及影響的范圍;二是詳細說明當時朝野人士圍繞著各個時段銀錢比價的變化展開的討論和采取的措施,分析其利弊得失;三是借用物價、糧價和金屬系統(tǒng)價格資料,關注制錢質(zhì)量和重量的變化,分析銀錢比價變化數(shù)據(jù),構建系統(tǒng)的價值資料體系;四是介紹后人研究成果,說明各種看法的理論依據(jù)和歷史事實,展開充分的學術對話,說明自己的觀點和依據(jù)。
作者在搜集銀錢比價數(shù)據(jù)方面,在搜集黃金、白銀、紫銅、白鉛、黑鉛和點錫價格方面,在整理糧價資料方面,下了將近30年功夫。不僅系統(tǒng)地查閱了原始檔案資料,而且廣泛閱讀了清代各種論著和筆記,并且根據(jù)這些可靠的物價資料,進行大量推算和評估。
作者簡介
導論
一 選題意義
二 學術回顧
三 研究內(nèi)容和方法
章 順治與康熙初年的銀貴錢賤(16441674年)
一 16441681年銀錢比價的波動形勢
二 清廷的各種調(diào)劑措施
三 時人關于銀錢比價變化的各種看法
四 影響本時期銀錢比價波動的主要因素
五 西歐的價格革命與中國的銀錢比價
六 關于順治與康熙初年銀錢比價波動原因的分析
小結
第二章 康熙中期銀價暴跌的成因(16741690年)
一 16741690年銀錢比價暴跌情況
二 時人關于銀錢比價變化的一致看法
三 米價、物價與銀錢比價
四 關于本時期銀賤錢貴原因的分析
五 三藩之亂與銀價的暴跌
小結
第三章 康熙后期的銀價再度上漲(16901705年)
一 16901705年的銀價上漲情況
二 官方的調(diào)劑措施
三 玄燁等人的看法
四 米價、物價與銀貴錢賤
五 影響本期銀錢比價波動的主要因素
小結
第四章 從康熙晚期到乾隆中期銀價的再度下跌(17061770年)
一 17051770年的銀錢比價波動情況
二 清廷對于銀賤錢貴的應對措施
三 時人關于銀錢比價變化的各種看法
四 銀錢比價與糧價
五 17031770年銅鉛錫價格波動概況
六 關于本期銀錢比價波動原因的分析
七 銀貴錢賤與銅錢數(shù)量
小結
第五章 乾隆中后期銀貴錢賤問題的第三次出現(xiàn)(17711797年)
一 17711797年銀錢比價的波動形勢
二 官方的應對措施
……
第六章 嘉慶初年銀價的暴跌問題(17971805年)
第七章 嘉慶道光時期的銀貴錢賤及其成因(18051853年)
第八章 咸豐同治年間銀價暴跌及其成因(18531866年)
第九章 同治中后期銀價增昂情況及其成因(18661874年)
第十章 光緒時期銀價下落與幣制改革(18751905年)
第十一章 光宣之際銀價增昂與制錢制度的終結(19051911年)
第十二章 清代銀錢比價波動與官吏貪污手段
第十三章 清代貨幣數(shù)量常說與銀錢比價波動
第十四章 貨幣名目主義與咸豐鈔票發(fā)行始末
第十五章 貨幣名目主義與咸豐大錢的興廢
簡短的結語
參考文獻
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