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一
公元前209年,世界面臨著一個轉(zhuǎn)折點。在西方,羅馬人攻占迦太基人在伊比利亞的主要基地新迦太基城,西方正處在進入羅馬時代的前夜。在中國,秦始皇剛駕崩,秦帝國瞬間進入權(quán)力真空狀態(tài),到處彌漫著濃郁的騷動不安的氣味。大漢帝國正在孕育之中。當時的人們并不知道歷史在哪里轉(zhuǎn)向,未來是什么模樣。他們憑著直覺和感覺,計算著利益的得失,跌跌撞撞地闖進一個歷史大變局之中。
中國人對秦帝國滅亡和楚漢相爭的歷史,并不陌生。從這段歷史里,提煉出的很多思考的模式、做事的方式和行事立身的理念,穿越千年,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和文化。在這個千年未遇的歷史大變局時代,洋溢著昂揚拼搏、激情四射的氣質(zhì),遵循著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各種人物紛紛上場,不論身份、根基和血統(tǒng),只論勇氣、機遇和能力。在陰謀、陽謀和角力中,通過鮮血和死亡、榮耀和勝利,篩選著時代的落寞者和幸運者。
劉邦和他的擁躉們終留在舞臺中心,這是一個充滿偶然和意外的結(jié)局。為什么是他勝出,而不是別人?這是一個千古之謎。千年以降,我們只有從《史記》和《漢書》等為數(shù)不多的幾本史料中,探索其中的奧秘。但是,這兩本史書為我們呈現(xiàn)的場景和細節(jié)并不確切,經(jīng)常在關(guān)鍵時刻和關(guān)鍵地點語焉不詳,有些地方甚至自相矛盾。對個別人物和場景的描述傳奇性之強,以至脫離常識。而對重要人物的行為軌跡經(jīng)常付之闕如,讓人迷惑不解。比如,那個充滿戲劇感的鴻門宴,為何呈現(xiàn)出如此模樣?一向做事果斷的項羽在鴻門宴上為什么突然弱爆?諸如此類。
每個人的選擇必然圍繞天時、地利、人和來考量,但決定其如何選擇時,離不開外界機遇、個人起點和朋友圈子,我們首先是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其次是環(huán)境的改造者。本書希望從史書的蛛絲馬跡中挖掘出一些隱秘的細節(jié),盡量還原當時的真實場景,以劉邦的發(fā)展軌跡為主線,對一些重要人物的選擇和其所受到的約束條件進行分析。把當時的歷史人物,放在當時的局中,站在他們的角度,報以理解之同情的心態(tài),思考他們所面臨的問題和機遇,探究他們選擇時的利益考量和價值判斷,以求得出一個可能更接近歷史真相的觀點。
二
劉邦的傳奇基于他的獨特性。這種獨特性在那個獨特的波瀾壯闊的秦末,被無限放大,讓他從一無所有中走出,逐步占據(jù)天時、地利和人和。
在江湖,他是游俠;在廟堂,他是秦帝國的基層官員。他的社會身份是模糊不清的,這說明從年輕時,劉邦并不是一個主動且有意識地把自己往高處放的人。在主觀上,他沒想過決然地為夢想獻身,也沒想過成為帝國體制的工具。他擺出橫跨江湖與廟堂的姿勢,說明他面對沒有明確指向的人生,哪怕活得茍且和庸常,心智和心情也不會受到任何傷害。他也不認為沿著既定軌道向上攀爬,是什么值得驕傲的事。他幾乎在混沌中,肆意妄為地在沛縣地面上,準備且已經(jīng)開始按照自己的方式度過一生?梢哉f,他的成長路徑與傳統(tǒng)的成功人士迥異,他不刻意地去創(chuàng)造什么,但也不會明確且固執(zhí)地拒絕什么。按照既定的人設(shè)和思維,隨著命運的擺布,他慣性而隨性地走在上升的階梯上。在他身上,值得被明確稱道的優(yōu)點可能就是他擁有擁抱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的勇氣。
劉邦不是純粹的理想主義者,對于做一個居無定所、屢涉險地的游俠,他非常堅持,且終生不渝。但他并不會將秉承游俠精神和從事游俠事業(yè),混為一談。對游俠的向往,可能更像是一種精神的追求,對此,他很認真且執(zhí)著。從出道之始,他并沒打算扮演一個政治利益至上的政治家,與項羽不在同一個頻道上。對俠客精神的追求,也許來自父親劉太公和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當然,也與他的內(nèi)在秉性很契合。在熱血江湖和爾虞我詐的叢林社會中,他保持著這份純潔的俠客精神,并吸引到大量和他一樣的人,終成為他的朋友、戰(zhàn)友和死忠粉。
俠客文化和義氣精神為劉邦集團注入超越功利的價值觀,使這個集團內(nèi)部從形成之初就擁有共同的話語體系,極大地消減了集團的內(nèi)耗,集團整合度始終很高。這個來自豐沛地區(qū)的核心集團堅硬而穩(wěn)定,成為劉邦集團的內(nèi)核。即使之后有其他集團和各色人物陸續(xù)加入,也未能對豐沛集團的團結(jié)造成明顯傷害。正因為這個帶有地域性特征的政治軍事集團擁有超強的凝聚力,在艱苦的征戰(zhàn)中,抵消離心力,并滾雪球式地壯大起來,終頂住外部強大的壓力。正如尼采所言,殺不死我的只會讓我更強大。敵人、強大的敵人讓劉邦及其集團更加強大,勢能累積到無以復加的程度。
與之不同的是,項羽從叔父項梁手上接手政治軍事集團時,項氏集團已經(jīng)實現(xiàn)多元化,吸納進貴族集團、俠客集團、官僚集團、地方氏族集團等多方勢力。項梁在世時,這些集團團結(jié)在他周圍,擁有超強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甚至劉邦及其集團也屬于其中的一分子。但項梁突然被殺,作為晚輩的項羽接手這個集團,很難在短期內(nèi)真正整合各方勢力。在楚漢相爭期間,這個集團始終內(nèi)耗不斷,在劉邦集團持續(xù)不斷的沖擊下,終解體、崩盤。
三
劉邦的個性率真,放蕩不羈,他毫不隱諱地把這種個性保留到生命的終點。他高調(diào)拒絕用儒家或者其他什么學術(shù)理念包裝自己。他并不喜歡說出那些大而無當、驚世駭俗、深奧至深的至理名言,他不靠文化上的獨特性和創(chuàng)新性吸引眼球。作為領(lǐng)袖式人物,他的獨特性以及因獨特而受到眾人的特別關(guān)注,主要體現(xiàn)在可見、可感的外表和做派上。他當泗水亭長時,特意為自己制作一頂造型獨特的帽子,史稱劉氏冠,此冠據(jù)說高七寸,寬三寸,竹皮為里,漆絲為面。與其他循規(guī)蹈矩的官吏不同,他喜歡出門公干時,戴上這頂招搖漂亮的帽子,彰顯出他的與眾不同和特立獨行。
他喜歡呼朋引類,散財交友,嘯聚鄉(xiāng)里,他在乎是否被別人在乎,擁有很強的自尊心,恩怨分明,遵循江湖規(guī)則。他模仿他的偶像信陵君,招徠門客,博取眾人眼球。在形式上,成為沛縣地面上俠客們的小門主。在日常行止上,他喜歡擺出門主風范,被人簇擁著行走在人群中,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眾星捧月式的人物。為此,他傾心盡力地為兄弟們擺平各種難題,不惜為此屢犯吏事。
他對人生的追求,源于赤裸裸的感性,談不上高蹈的信念。他的好酒及色的名聲遠播,成為他早期個人形象中的一個標簽。當他見到秦始皇華麗的儀仗時,脫口喊出大丈夫當如是。而在相同的場景里,項羽說的則是吾必將取而代之。從中可以看出,項羽人生目標更具體,明確指向權(quán)力、地位,更顯人生高度。而劉邦更在乎權(quán)力和地位的外表,語氣中充滿艷羨的味道。這讓他橫跨黑、白兩道,竭盡所能地成為被江湖和廟堂都喜歡和擁戴的人物。也許在他看來,江湖即是廟堂,廟堂即是江湖,兩者并沒有黑與白的界限,都是他展現(xiàn)自我的舞臺。當秦帝國崩潰時,經(jīng)過一系列不小心的操作和巧合,劉邦成為沛縣地面上各階層公推的帶頭大哥。
劉邦開展的事業(yè)充滿風險,長期浸染在江湖和官僚體系中,讓他懂得算計權(quán)衡,何時錙銖必較,何時一擲千金。他高舉務(wù)實主義的大旗,高調(diào)摒棄與解決現(xiàn)實問題相去甚遠的任何想法、理念和人物。面對殘酷環(huán)境,他擺出柔軟的身段,在夾縫中生存時。如果需要,他可以暫時放棄一切既定想法和理念。那些唯利是圖、貪圖名利和趨炎附勢、左右搖擺的群氓們,喜歡這種講究實效的做派,逐漸齊聚在他和他的豐沛集團身邊,為金錢、美女、豪宅和權(quán)力,熱血僨張,屢敗屢戰(zhàn),奮勇拼殺。漢集團從誕生之日起,充滿樸素野性的俠客氣質(zhì),類似于黑幫組織。
隨著張良、酈食其、韓信等人的加入,這個集團逐漸被改造成政治目標至上、利益理念至上、制度規(guī)則至上的軍事政治集團。這種變身當然并非一蹴而就,是屢次面對非生即死的困局后,不斷選擇、積極行動的結(jié)果。終,這個集團逐漸擁有俠義的氣質(zhì),掌握務(wù)實權(quán)變的生存策略,走向廟堂的目標逐漸清晰起來。
四
擁有鮮明個性的劉邦出生和成長在沛縣,這里地處齊國、趙國、魏國和楚國的交界地帶。按照日本學者佐竹靖彥的觀點,沛縣處在一個月牙形地帶,在周圍幾百里區(qū)域里,地貌以水鄉(xiāng)山澤為主,使這個地方在動蕩時期成為絕佳的避難所。西邊不遠處的大梁曾是魏國工商業(yè)的中心,地處中原,四通發(fā)達,經(jīng)濟繁榮。北面的齊國在戰(zhàn)國時期,商賈云集,工商業(yè)名冠天下。隨著秦帝國東征和韓國、魏國、楚國和齊國的相繼滅亡,豐沛地區(qū)成為韓、魏、齊、楚等國民眾躲避戰(zhàn)火的棲息地。大量貴族和富戶避難于此,更多的戰(zhàn)爭難民會集于此,為之后的起義提供充足的勞動力和必要的錢糧物資,這對于弱小的劉邦集團在短期內(nèi)壯大勢力,提供了可遇不可求的地理優(yōu)勢。
在這個月牙形地帶的北面是齊國,在齊國都城臨淄郊外的稷下學宮曾會集天下名士,百家爭鳴發(fā)端于此。魏國、楚國等國家的文化在這里也多有影響。經(jīng)過漫長的文化滋養(yǎng),在以大梁為頂部、豐海為底邊、齊國和楚國為左右翼的廣大地區(qū)里,形成了有別于秦文化且斑駁雜糅、璀璨絢爛的人文區(qū)域。這對生于斯、長于斯的劉邦及其他豐沛人,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由于接受多元文化的熏陶,他們擁有兼容包蓄、吞吐海納的開放氣度,不會陷入某一種理念、信念的窠臼中,因畫地為牢而故步自封。因此,在日后的發(fā)展中,他們有能力吸納包括秦國在內(nèi)的各地區(qū)的人力和文化資源,能夠有效地化解掉來自不同地域的文化所帶來的異質(zhì)性,從而保持漢集團的既統(tǒng)一又開放的優(yōu)良品性。
從帝國的邊緣地帶起步,劉邦踏上了建立新朝的道路。此時,除了擁有并不高級的社會資本外,他尚未掌握足夠的軍力、錢糧和社會資本。為此,他以結(jié)姻親的方式,爭取到呂氏家族的支持,撈取桶金。而后,他先后投靠秦嘉和景駒、項梁、楚懷王,通過積極效命、努力工作和主動或者被動的政治斡旋,牢牢掌握住一支獨立的武裝力量。在鴻門宴上,劉邦通過與項羽合作或者說投靠項羽,參加項羽在戲水河畔主持的分封大會,意外地獲得一塊封國,終成長為一方諸侯。他的逆襲充滿傳奇性,甚至可以說,是一系列意外疊加后的結(jié)果。之后,他與項羽爭奪天下,闖入一個以天下為舞臺的生死場,江湖變成了黑白博弈的棋局,這個棋局既簡單又殘酷,后他力戰(zhàn)獲勝,成為大漢帝國的開國之帝。英國著名史學家約瑟夫·湯因比對劉邦評價很高,他說:人類歷有遠見、對后世影響的兩位政治人物,一位是開創(chuàng)羅馬帝國的愷撒,另一位便是創(chuàng)建大漢文明的漢太祖劉邦。愷撒未能目睹羅馬帝國的建立以及文明的興起,便不幸遇刺身亡;而劉邦卻親手締造了一個昌盛的時期,并以其極富遠見的領(lǐng)導才能,為人類歷史開創(chuàng)了新紀元!
五
本書沿著時間線索,從秦帝國崩潰開始講述,到項羽自刎烏江,沿著劉邦及其集團成長、壯大的路徑,抽絲剝繭,結(jié)合有限的史料,分析劉邦在各個時期遇到的問題及其發(fā)生的原因,力求以較新的角度解讀一些大家耳熟能詳?shù)臍v史事件,使讀者獲得一個較為嶄新的認識。比如,在全國起義浪潮波及沛縣時,為什么是劉邦從沛縣一躍而起,成為當?shù)仄鹆x領(lǐng)袖?為什么說在鴻門宴上項羽與劉邦達成和解,是項羽做出的理性選擇?為什么說劉勝項敗并不能完全歸于兩人的個性上?諸如此類。全書以問題為導向,重點不是講故事,而是在分析問題、解釋原因。所以,雖然這本書的主角是劉邦,但并不是一本有關(guān)劉邦的傳記文學。
2013年,我在河南電視臺新聞頻道《傳承》節(jié)目講述過這段歷史,這本書是在講稿的基礎(chǔ)上修訂而成。在此,我非常感謝當年《傳承》節(jié)目的編導馮玉堅和主持人陳靜華兩位老師以及節(jié)目組的所有編輯,正是他們的信任、支持和幫助,才有本書的誕生。八年來,我對講稿有過多次修訂,在這期間,我曾與著名文史作家史杰鵬、河南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李峰教授、中國石油大學人文學院饒勝文教授、河南大學郭燦金教授等學者進行過深入而持久的討論,得到很多有價值的幫助和有營養(yǎng)的啟發(fā)。也正是他們的鼓勵,讓我有信心將書稿送到出版社。河南文藝出版社王淑貴老師是本書的責任編輯,在她的鼓勵和指導下,本書完成了多次修改。同時,感謝我的母親、妻子和女兒的無私支持,她們?yōu)槲彝瓿蛇@本書給予了無窮的力量。而這本書也是我給予已故父親的禮物,正是他早給我講述過這段歷史,希望這本書能夠告慰于他。后,也要感謝當年在電視機前看過我的講述的觀眾,他們是這本書早的讀者。但那時我在電視上的講述留下很多缺憾,希望這本書能有所彌補。
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