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初期,由中國史學會主持,幾乎當時所有國內著名歷史學家都參與編纂的一部關于中國近代史研究的大型資料匯編。其編纂時間之長、動用人力物力財力之多、規(guī)模之大、涉及范圍之廣、作用影響之深遠,在中國近代史書籍編纂領域中是空*絕后的,也是研究近代史的學者所必須翻看、查閱之資料。本編《北洋軍閥1912-1928》卷,共8冊,約400萬字,按時間與專題門類分冊收集整理北洋時期的原始資料,曾于武漢出版社出版。本次出版為影印出版。
適讀人群 :大眾 本專題所收資料偏重于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北京政府的政治、軍事和外交方面,包括文獻檔案、政府公報、函電文稿及有關專著、回憶錄、文集和報刊等。全書共分六卷。
出版說明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開展新中國史學建設的一個重要步驟和內容。當時馬克思主義在全國的指導思想地位已經(jīng)確立,各大高等院校陸續(xù)開設了馬克思主義、社會發(fā)展史、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等新課程。為切實配合這些除舊布新的重要措施,新成立的中國史學會遵循毛澤東有關“對于近百年的中國史,應聚集人材,分工合作地去做”的重要指示,從整理歷史文獻入手, 建立和推動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導下的中國近代史的教學和研究,為此專門成立了由徐特立、范文瀾、翦伯贊、陳垣、鄭振鐸、向達、胡繩、呂振羽、華崗、邵循正、白壽彝等著名學者組成的“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總編輯委員會,并確定了叢刊的各個專題和負責各專題編輯的學者。從一九五〇年出版第一種《義和團》起,可以說編纂“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就是中國史學會在十年期間的主要工作,至一九六一年已出版十種,最后二種在一九七八年和一九九〇這個涵蓋中國近代史各個重大事件的史料文獻系統(tǒng)整理工程,成為新中國史學建設的輝煌盛舉,在海內外學術界產(chǎn)生了迄今不衰的廣泛的影響。僅以學術價值論,“中國體現(xiàn)近近代史資料叢刊”運用科學方法系統(tǒng)地整理近代歷史文獻、精心搜求外國史料代中國與世界的緊密聯(lián)系、為學術界提供具有原創(chuàng)性的科研成果,雖歷大半世紀仍然具有其不可替代的學術價值和使人景仰的學術高度。
征得中國史學會同意,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書店出版社精修影印再版本叢刊十二種,分別為《鴉片戰(zhàn)爭》《太平天國》《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洋務運動》《回民起義》
《捻軍》《中法戰(zhàn)爭》《中日戰(zhàn)爭《戊戌變法》《義和團》《辛亥革命》《北洋軍閥》。鑒于原書初版歷時雖久,但史料價值依舊,中外影響深遠,更兼有一重學術文獻的研究文本價值,此次出版對叢刊文字內容均保留原貌,
中國史學會是經(jīng)民政部批準注冊成立的全國史學工作者自愿組成的非盈利學術團體。學會成立于1949年7月1日,原名為中國新史學研究會;1951年7月,舉行正式成立大會,定名為中國史學會。中國史學會是中國歷史學界蕞具權威性的學術團體。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是國*級專業(yè)中國近代歷史研究機構, 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至1949年間中國歷史的國家專業(yè)研究機構。1950年5月在華北大學歷史研究室的基礎上正式創(chuàng)建。初屬中國科學院。1954年至1959年一度稱為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三所。197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改稱現(xiàn)名。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 北洋軍閥(全六卷 )共八冊
目錄
第一卷:第一冊 北洋軍閥與北京政府;
主編 章伯鋒 李宗一;編者 聞黎明 李學通 王善中。
第二卷:第二、三冊 袁世凱的獨裁統(tǒng)治;
主編 章伯鋒 李宗一;編者 聞黎明 李學通。
第三卷:第四、五冊 皖系軍閥與日本;
主編 章伯鋒 編者 章伯鋒 孫彩霞。
第四卷:第六冊 直系軍閥的興衰
主編 章伯鋒 編者 王善中 劉保康。
第五卷 :第七冊 北洋軍閥的覆滅;
主編 章伯鋒 編者 孫彩霞 李學通
第六卷:第八冊 北洋軍閥大事要錄
北洋軍政人物簡志
北洋軍閥時期圖書目錄
主編 章伯鋒 編者 聞黎明 孫彩霞 李學通 王善中 劉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