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基礎(chǔ)篇,首先對皮膚、皮膚的功能、皮膚的保護、皮膚病發(fā)生的原因及其加重因素、皮膚病的預防、皮膚病的辨證與辨病、中醫(yī)外科學發(fā)展等內(nèi)容給予簡要解讀,然后介紹外用藥的來源及使用原則、皮膚科外用中藥制劑的常用術(shù)語、制備各種劑型的基本操作。下篇為劑型各論,按照目前臨床常用外用藥的劑型,分為10章,分別介紹各種劑型的特點、功能、適應證、作用機制以及制作和使用方法,并附有常用方劑。
本書以實用性為主,希望能夠為皮膚科臨床和科研工作者,特別是廣大有簡單制藥設(shè)備的基層專業(yè)工作者進行各種外用藥的配制和研究,提供一些幫助;也可為大規(guī)模外用藥的生產(chǎn)企業(yè),提供一些可資借鑒的經(jīng)驗。
1935 年,家父剛剛讀完小學五年級,放暑假的一天,我爺爺、奶奶便把他叫到跟前,告訴他,家里已經(jīng)作出決定,讓他拜當時在北京中醫(yī)界頗具影響力的回族瘡瘍外科大家哈銳川為師。為了趕在哈老師新建的位于東城八面槽23 號的三層小樓的新醫(yī)館開幕之前把我父親送到,在舉行了宗教儀式之后,13 歲的家父,便離開父母,步入哈老師的醫(yī)館,從此走上了一條決定其一生的漫漫從醫(yī)之路。
父親曾經(jīng)對我講,哈老師的醫(yī)館,每天都有許多患者前來就診,醫(yī)館的用藥量非常大。除了臨床使用的湯劑,以及由南慶仁堂特制的各種丸藥、散劑外,醫(yī)館里的其余外用藥,都是由我父親和另外兩個師兄弟負責配制。那時,外科所使用的軟膏和膏藥,只有少數(shù)采用傳統(tǒng)植物油、樟丹、松香、蜂蠟配制,其余大量軟膏類藥物,都由凡士林作基質(zhì)進行調(diào)配。醫(yī)館經(jīng)常要大量外購整桶的凡士林,裝凡士林的鐵桶有幾十斤重,三個不滿15 歲的孩子,每次都要將鐵桶從馬車上卸下來,再搬到醫(yī)館的后院。晚上,吃完晚飯,守著爐灶,伴著繚繞的煙霧,徒弟們要將不同用途的膏藥,攤在種類不一的高麗紙和各式專用醫(yī)布上,以備第二天使用,這些膏藥可以裝滿幾個大抽屜。
在哈老師的醫(yī)館,我父親逐漸掌握了外用藥的配制技術(shù),能夠獨立熬煉老師常用的膏藥和各種劑型的外用藥。本書所記述的膏藥和丹劑的制作,是由我父親口述他當學徒時的制藥過程,我做記錄,完整再現(xiàn)了當時的制藥場景。80 多年過去了,目前能夠熬制傳統(tǒng)膏藥和丹劑的人,恐怕已是鳳毛麟角!
從13 歲開始當學徒,到2010 年故去,我父親從事中醫(yī)臨床70 余載,治愈無數(shù)患者,積累了豐富的治療皮膚病的經(jīng)驗。
或許是學徒時就打下了配制外用藥的堅實基礎(chǔ),我父親一生對外用藥的研制,情有獨鐘。他認為,傳統(tǒng)的外用藥,盡管療效顯著,但是,其色澤、氣味、性狀等,難以為今人所接受,如果外用藥不在劑型上做出改進,仍然停留在比較原始的階段,就不能滿足現(xiàn)代人便捷、干凈、有效的需求,也無法跟上現(xiàn)代社會快速發(fā)展的步伐。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外用藥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要求外用藥具有良好的療效,還要用法簡便,涂抹在皮膚上不影響美觀。這些要求,其實也是對外用藥進行改進的動力。傳統(tǒng)醫(yī)學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吸取現(xiàn)代科技成果,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也才能更好地造福于人類。
《皮膚病中醫(yī)外治法及外用藥的配制》是我父親一生應用外用藥治療皮膚病的經(jīng)驗總結(jié),2001 年次出版,2009 年再版,第2 版先后印刷多達18 次,本書為《皮膚病中醫(yī)外治法及外用藥的配制》之第3 版。
2020 年7 月,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的編輯打來電話,約我將這本書重新編寫,我沒有猶豫,欣然答應。一來,我父親2010 年離開,到2020 年,整整十年了,重寫此書,是對老人家好的懷念;二來,本書2001 年出版(第1 版),經(jīng)過20 年的臨床實踐,我自己也有更多的體會,積累了不少治病經(jīng)驗;同時,我深深感到,目前對晦澀拗口的皮膚病的專業(yè)知識,缺少非專業(yè)人士看得懂的書,很多人由于缺乏起碼的科學常識,盲從、輕信,甚至被所謂的專家忽悠,不少人皮膚病沒治好,反倒增添了其他病患。再次編寫本書,我緊密結(jié)合臨床,在前兩版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皮膚、皮膚的功能、皮膚的保護、皮膚病發(fā)生的原因及其加重因素、皮膚病的預防、皮膚病的辨證與辨病等相關(guān)內(nèi)容,并對中醫(yī)外科學的發(fā)展作了簡要梳理。盡可能讓本書的內(nèi)容更加充實,更具實用性,力爭用通俗的語言,說非專業(yè)人士聽得懂的話,讓本書的可讀性更強,也想盡自己之所能,做些科學普及工作。
盡管古代醫(yī)籍記錄了大量外治法的臨床治療經(jīng)驗,但囿于歷史條件的限制,長期以來,有關(guān)皮膚病的內(nèi)容,缺乏系統(tǒng)的整理、總結(jié),診斷和治療的研究均顯不足,特別是,對于皮膚病外治法所用外用藥的劑型、方劑,都沒有系統(tǒng)著述。
世傳之醫(yī)學書籍,汗牛充棟,外治法的內(nèi)容亦十分豐富,可涵蓋臨床各個學科,其內(nèi)容不僅限于藥物的外用,更有針灸、按摩、推拿、刮痧等手法。自唐宋以來,特別是元明時期,外科的外用藥,在劑型、方劑等方面都有很大發(fā)展,為我們的臨床治療,提供了寶貴的經(jīng)驗,是取之不盡的財富。
《皮膚病中醫(yī)外治法及外用藥的配制》(第3 版)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基礎(chǔ)篇,對皮膚、皮膚的功能、皮膚的保護、皮膚病發(fā)生的原因及其加重因素、皮膚病的預防、皮膚病的辨證與辨病、中醫(yī)外科學發(fā)展等內(nèi)容,給予簡要解讀;系統(tǒng)介紹外用藥配制的基礎(chǔ)知識,以及常用工具和使用方法。下篇為劑型各論,按照目前臨床常用外用藥的劑型,分為10 章,分別介紹各種劑型的特點、物理性能以及制作和使用方法,并附有常用方劑。
本書以實用性為主,希望能夠為皮膚科臨床和科研工作者,特別是廣大有簡單制藥設(shè)備的基層專業(yè)工作者進行各種外用藥的配制和研究,提供一些幫助;也可為大規(guī)模外用藥的生產(chǎn)企業(yè),提供一些可資借鑒的經(jīng)驗。
本人水平有限,謬誤難免,懇請各位同仁不吝賜教。承蒙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編輯與我聯(lián)系,商議本書的再版,在此深表謝意!
張大萍
2021 年12 月
張大萍,首都醫(yī)科大學副教授,張作舟之女,潛心研究其父親張作舟的治病經(jīng)驗,從事高等院校醫(yī)學教學和臨床工作30余年。
張作舟,首批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shù)經(jīng)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上篇|基礎(chǔ)篇
章 皮膚 / 002
一、皮膚與皮膚的構(gòu)成 / 002
二、皮膚顏色的由來 / 008
三、皮膚的分類及其特點 / 011
四、健康皮膚的標準 / 013
五、男女皮膚的差異 / 015
第二章 皮膚的功能 / 017
一、皮膚具有屏障作用 / 017
二、皮膚是重要的感覺器官 / 019
三、皮膚參與體溫的調(diào)節(jié) / 019
四、皮膚是重要的排泄器官 / 020
五、皮膚具有吸收功能 / 020
六、皮膚參與新陳代謝 / 021
第三章 皮膚的保護 / 023
一、新生兒和嬰幼兒的皮膚保護 / 024
二、老年人的皮膚保護 / 026
三、不同部位的皮膚保護 / 027
四、不同季節(jié)的皮膚保護 / 029
五、不同體型的人如何保護皮膚 / 030
六、女性特殊生理狀態(tài)下的皮膚保護 / 031
七、特殊患者的皮膚保護 / 032
八、保護皮膚的具體方法 / 035
第四章 皮膚病發(fā)生的原因及其加重因素 / 048
一、皮膚病發(fā)生的原因 / 049
二、皮膚病加重的因素 / 052
第五章 皮膚病的預防 / 054
一、保持皮膚清潔 / 054
二、謹防日光的過度照射 / 055
三、讓皮膚合理休息 / 056
四、保持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tài) / 056
五、感染性皮膚病的預防 / 058
六、如何防止兒童患上皮膚病 / 059
七、幾種常見皮膚病的預防 / 060
第六章 皮膚病的辨證與辨病 / 064
一、病因辨證 / 064
二、八綱辨證 / 070
三、臟腑辨證 / 072
四、氣血辨證 / 073
五、皮損辨證 / 076
六、自覺癥狀辨證 / 082
七、觀色知病 / 084
八、辨證與辨病的關(guān)系 / 086
第七章 中醫(yī)外科學發(fā)展概述 / 088
一、遠古時期 / 088
二、先秦到三國時期 / 089
三、晉唐宋元時期 / 092
四、明清時期 / 095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至今 / 097
第八章 外用藥的來源及使用原則 / 102
一、外用藥的來源 / 102
二、外用藥的使用原則 / 104
第九章 皮膚科外用中藥制劑的常用術(shù)語 / 109
一、藥物 / 109
二、成藥 / 109
三、制劑 / 109
四、方劑 / 110
五、藥劑 / 110
六、劑型 / 110
七、粉碎度 / 110
八、粉碎 / 111
第十章 制備各種劑型的基本操作 / 112
一、稱量 / 112
二、粉碎 / 114
三、混合 / 120
四、浸提 / 120
五、軟膏和乳劑的調(diào)配 / 123
|下篇|劑型各論
章 散劑(粉劑) / 126
一、散劑的要求 / 126
二、散劑的功能 / 126
三、散劑的適應證 / 127
四、散劑的使用方法 / 128
五、使用散劑的注意事項 / 128
六、散劑常用方劑(共計75 方) / 128
第二章 水劑 / 154
一、濕敷法(溻漬法) / 154
(一)濕敷的準備 / 154
(二)濕敷的操作方法 / 154
(三)濕敷的功能 / 155
(四)濕敷的適應證 / 155
(五)開放性冷敷的注意事項 / 155
(六)濕敷劑常用方劑(共計8 方) / 156
二、洗療法 / 159
(一)洗療法的功能 / 159
(二)洗療法的適應證 / 159
(三)洗療的操作方法 / 159
(四)洗療法常用方劑(共計8 方) / 160
(五)洗療法的注意事項 / 162
(六)泡洗方常用方劑(共計13 方) / 163
第三章 水粉劑 / 168
一、水粉劑的功能 / 168
二、水粉劑的適應證 / 168
三、水粉劑的使用方法 / 169
四、使用水粉劑的注意事項 / 169
五、水粉劑常用方劑(共計12 方) / 169
第四章 油劑 / 174
一、油劑的適應證 / 174
二、油劑的使用方法 / 174
三、使用油劑的注意事項 / 175
四、油劑常用方劑(共計16 方) / 175
第五章 酒浸劑 / 182
一、酒浸劑的制作方法 / 182
二、酒浸劑的功能 / 183
三、酒浸劑的適應證 / 183
四、酒浸劑的注意事項 / 183
五、酒浸劑常用方劑(共計26 方) / 184
第六章 軟膏 / 193
一、概說 / 193
二、油脂類軟膏 / 194
(一)油脂類基質(zhì)的分類 / 194
(二)油脂類軟膏的特點 / 195
(三)各種油脂類軟膏基質(zhì)的特點 / 195
(四)油脂類軟膏常用方劑(共計23 方) / 198
三、乳劑 / 206
(一)乳劑形成的原理及其分類 / 206
(二)乳劑的功能及其特點 / 207
(三)乳劑的適應證 / 208
(四)乳劑基質(zhì)配方舉例 / 208
(五)乳劑基質(zhì)的配制方法 / 209
(六)配制乳劑的注意事項 / 211
(七)水包油型乳劑常用方劑(共計6 方) / 212
(八)油包水型乳劑常用方劑(共計1 方) / 214
四、水溶性軟膏 / 214
(一)概說 / 214
(二)水溶性軟膏常用方劑(共計5 方) / 215
五、臨床對軟膏基質(zhì)的選擇 / 217
六、軟膏的使用方法 / 218
第七章 糊劑 / 220
一、糊劑的功用 / 220
二、糊劑的適應證 / 220
三、使用糊劑的注意事項 / 221
四、糊劑常用方劑(共計4 方) / 221
第八章 膏藥 / 224
一、概說 / 224
二、膏藥的分類及其作用 / 225
三、膏藥的配制方法 / 226
四、膏藥的使用方法 / 228
五、膏藥常用方劑(共計5 方) / 229
第九章 丹劑 / 233
一、丹劑的制作工具 / 233
二、丹劑的制作方法 / 234
三、丹劑常用方劑(共計4 方) / 234
第十章 熏藥 / 237
一、概說 / 237
二、熏藥常用方劑(共計3 方) / 237
方劑索引 / 240